第4节 眼睛和眼镜
眼睛
1.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 镜,来自物体的光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缩小、 的实像。
近视眼及其矫正
2.(教材改编题)人的眼睛在结构上和照相机非常相似。在甲、乙成像示意图中,属于近视眼的是
(选填“甲”或“乙”),矫正时佩戴的眼镜镜片应选用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远视眼及其矫正
3.如图所示,来自物体A的光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B点,要使成在B点的像靠近视网膜,物体A应该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这是 视眼的成像情况示意图。若使物体A的像成在视网膜上,需佩戴合适的 透镜做成的眼镜。
1.王老师改作业时自言自语道:“老了,作业本上的字都看不清了,放远点就好了。”由此可知,能解释王老师视力障碍的模型是 (选填“甲”或“乙”)图,所需佩戴眼镜的镜片类型是图中的
(选填“丙”或“丁”)图。
甲 乙 丙 丁
2.(科学探究)(2024烟台中考改编)在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与矫正的主题实践中,该小组利用橡皮膜和注射器制作了水透镜来模拟眼睛的晶状体,打开夹子,通过注射器向橡皮膜中注水或抽水,来改变橡皮膜凸起的程度,如图甲所示。具体操作如下:
甲 乙 丙
(1)将蜡烛、水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在水平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
(2)将蜡烛放在离水透镜较远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记下此时光屏所在的位置。
(3)用注射器向水透镜里加适量的水,水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 ,此时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这是模拟近视眼看远处物体的情况。将光屏慢慢靠近水透镜,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 。
(4)将光屏移回原来标记的位置,选择不同的眼镜在烛焰和水透镜之间前后移动,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这说明矫正近视眼应佩戴 透镜。
(5)请写出一条预防近视的措施: 。
【详解答案】
基础达标
1.凸透 倒立 解析: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缩小、倒立的实像。
2.甲 凹透镜 解析: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所以属于近视眼的是甲图;为了使像正好成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
3.左 远 凸 解析:由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的成像示意图,若想看清远处的物体A,应将物体远离眼睛,即向左移动;同时若想通过佩戴眼镜来矫正,即想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需要让原来的光线会聚一些,由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的作用,所以要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来矫正。
能力提升
1.乙 丁 解析:由题意可知,王老师患了远视眼,也就是老花眼;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为了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之前会聚一下,因此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故能解释王老师视力障碍的模型是乙,所需佩戴眼镜的镜片是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即图中的丁。
2.(1)同一高度 (3)强 前方 (4)凹
(5)认真做眼保健操(合理即可)
解析:(1)将蜡烛、水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是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3)用注射器向水透镜里加适量的水,水透镜变厚,焦距变短,水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强,说明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前方。(4)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可知,远处来的光线经晶状体后,在视网膜前会聚,这是晶状体太厚、聚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距离太远造成的,要佩戴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进行矫正。(5)预防近视的措施有读书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 cm左右;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一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远眺几分钟;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躺卧看书;不走路看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