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总结提升(含解析)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总结提升(含解析)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06 17:5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总结提升
一、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    的多少。与物体的    、    、    无关。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常用的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t=    kg=    g=    mg。
3.测量:实验室常用     来测量物体的质量;使用时首先将天平放在      上,把游码移到           ,然后调节横梁上的     ,直到天平平衡;测量物体的质量时,把物体放在    盘中,向    盘中适当地加减砝码,并适当地移动   ,直到天平再次平衡;物体的质量就等于右盘中所加的    的质量加上游码左端在标尺上所对应的质量。
二、密度
1.定义:在物理学中,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    与它的    之比叫作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ρ=    ,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3.单位:基本单位:        ,符号是    ,常用单位:       ,符号是    ,这两个密度单位的关系:1 g/cm3=    kg/m3。
4.基本性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质量和体积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    。同一种物质的密度会随物体的温度、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三、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量筒的使用
(1)量筒通常以    为单位进行标度。单位换算:1 L=    mL,1 L=    m3,1 mL=
    cm3=    m3。
(2)使用方法
①认与选:使用前,先要认清量筒的
和    ,根据被测物体选择合适的量筒。
②看与读:量筒在使用时应放在水平桌面上,量筒内液体的液面大多数是凹形的,在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       。
2.固体密度的测量:①用调好的天平测质量m;②在量筒中加入适量水,记下示数V1;③用细线拴住物体,全部浸入水中,记下量筒的示数V2;④计算密度ρ=    。
3.液体密度的测量:①用天平称量烧杯与液体的总质量m1;②将烧杯中的液体部分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③用天平称量烧杯与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2;④计算密度ρ=    。
四、密度的应用
1.利用密度求出质量:根据公式ρ=,可以推导出m=    。
2.利用密度求出体积:根据公式ρ=,可以推导出V=    。
3.利用密度鉴别物质:根据公式ρ=,分别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通过计算得到密度,与密度表中的物质密度比较判定。
(图6.1—2) 命题点: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1.如图所示,太空授课时,王亚平用冰墩墩做演示,冰墩墩从地面被带到太空,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其质量     。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     、    、    的变化而变化。
(图6.2—3) 命题点:水的反常膨胀 2.如图所示,寒冬季节,湖面虽已冰封,但湖水深处水的温度却为4 ℃左右,鱼儿仍能在河底自由自在地游动。这里包含的物理知识有一定质量的水温度由4 ℃降低到0 ℃的过程中,温度降低,体积    ,密度    。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实验原理:     。
2.实验器材:天平、      等。
3.实验装置
4.实验操作
a.用天平测出    的质量m;
b.在量筒中倒入    的水,读出量筒的示数为V1;
c.将待测小石块用细线拴住,轻轻地    于量筒内的水中,再次读出量筒的示数为V2。
5.实验结论:ρ=    。
6.评估交流与实验误差分析:分析在测量过程中,m和V的测量结果是否准确,若不准确,根据公式ρ=分析所测密度值偏大还是偏小。
(1)天平使用过程中的错误操作引起的误差
①游码未归零,天平已经调节平衡,会导致所测物体质量    ;
②指针偏左,便开始测量,会导致所测物体质量     ;
③指针偏右,便开始测量,会导致所测物体质量     ;
④砝码磨损,会导致所测物体质量  ;
⑤砝码生锈,会导致所测物体质量  。
(2)量筒使用过程中的错误操作引起的误差
①仰视读数,读出体积    ;
②俯视读数,读出体积    。
(3)特殊物质引起的误差分析
①固体吸水:排水法测得的体积    ,测得的密度值    ,解决方法是 
  ;
②颗粒状物质之间存在间隙:测得的体积    ,测得的密度值    ,解决方法是 

测量盐水的密度
1.实验原理:     。
2.实验器材:天平、烧杯、    、盐水。
3.实验装置
4.实验步骤
(1)在烧杯中倒入    的待测盐水,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2)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用天平测量烧杯和    盐水的总质量m2。
(3)记录倒入量筒中的盐水的体积为V。
5.实验结论:盐水密度ρ=  。
6.评估交流:先分别测出烧杯及烧杯与液体的质量,再测量液体的体积,烧杯壁沾有液体,导致所测体积偏小,密度偏大;若先测液体的体积,再分别测出烧杯及烧杯与液体的质量,量筒内壁沾有液体,导致所测质量偏小,密度偏小。
质量及其测量
1.(2025济南期中)我国计量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古代人们采用“掬手成升”的原始计量方法,使生活中的商品交易变得有据可依,掬即为双手捧。如图所示,人双手捧起的米的质量约为
(  )
A.3 g B.3 kg
C.30 kg D.300 g
2.(2024滨州中考)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密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测量时先测物体的体积,再测物体的质量
B.用调好的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物体应放在天平的左盘中
C.称量物体质量过程中,若横梁不平衡,可调节平衡螺母
D.使用量筒测量体积时,可以俯视读数
密度及其计算
3.(2024枣庄中考)密度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
A.1 kg的铁块比1 kg的棉花重
B.可以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因为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C.航空器材常采用熔点高、密度大的新型材料
D.一旦发生火灾,受困人员常采取弯腰撤离,是因为烟雾温度高、密度小,向上方聚集
4.(2024南充中考)小洋研究液体密度时,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入甲、乙两种液体,并绘制出总质量m与液体体积V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
A.容器的质量是20 kg
B.甲液体的密度是2.0 g/cm3
C.乙液体的密度是1.2 g/cm3
D.密度为0.8 g/cm3的液体的m-V图像应位于Ⅲ区域
5.(2024济南中考)如图,济南黑虎泉景区有双虎雕塑,东侧“黑虎”使用黑色花岗石雕凿,西侧“金虎”为铜铸。若铸成这只“金虎”需要0.9 m3的铜,铜的密度是8.9×103 kg/m3,则该“金虎”所用铜的质量是多少吨
密度的测量
6.(2024临沂中考)2024年5月12日,临沂日报以《时光奔涌日日新沂蒙风光处处好》为题,报道了临沂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具体做法,其中采用原位生态净化槽净化农村生活污水是乡村生态振兴的有效措施。小明想知道经过净化槽净化后的水的密度,他进行了如下测量。
甲   乙   丙
(1)将一台能正常使用的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向左调节平衡螺母,但始终未能将天平调平衡,原因是  。
(2)将天平调平衡后,先测空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空烧杯的质量为    g。
(3)将适量的净化后的水倒入烧杯中,并通过烧杯上的刻度直接读出水的体积为50 mL,然后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78.2 g,则净化后的水的密度为    g/cm3,此测量值误差太大,主要原因是                    。
(4)将烧杯中的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水的体积为    mL。利用这一数据计算出净化后的水的密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真实值。
密度的应用
7.(2024苏州中考)实践活动:测量“平底塑料瓶的容积”。
甲 乙   丙
(1)用刻度尺测容积。
①小明用两个三角板、一把直尺测量瓶子的直径,如图甲所示,则直径d=    cm;
②将瓶子装适量水正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刻度尺测量水面高度h1。再将瓶子倒放如图乙所示,测出
       的距离h2,算出瓶子容积。小华认为这样测量的结果不准确,原因是  。
(2)用天平测容积。
①小华用最大测量值为200 g的天平测量空瓶的质量为m1,如图丙所示,则m1=    g;
②装满水后,测量发现总质量超出天平最大测量值;
③倒掉瓶中约一半的水,用天平测出瓶和剩余水的总质量为m2;
④根据测得的质量,结合小明的方法重新测量h1'、h2'的值,得到瓶子的容积V=     (用h1'、h2'、m1、m2、ρ水表示)。
8.(2024聊城中考)小慧为了鉴别一金属块由什么物质组成,分别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出它的质量和体积如图所示,则该金属块的质量为    g,经过计算得到该金属块的密度,结合固体密度表可知该金属为    。
一些固体的密度(常温常压)
物质 密度/(kg·m-3)
铂 21.4×103
金 19.3×103
铅 11.3×103
银 10.5×103
铜 8.9×103
铁 7.9×103
【详解答案】
教材要点梳理
一、1.物质 形状 物态 位置
2.千克 kg 103 106 109
3.托盘天平 水平的桌面 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平衡螺母 左 右 游码 砝码
二、1.质量 体积 2.
3.千克每立方米 kg/m3 克每立方厘米 g/cm3 1×103
4.无关 不同
三、1.(1)毫升 103 10-3 1 10-6
(2)①量程 分度值 ②最凹处相平
2. 3.
四、1.ρV 2.
教材图片专练
1.不变 形状 物态 位置
2.变大 变小
教材实验突破
实验1
1.ρ= 2.量筒
4.a.小石块 b.适量 c.浸没
5.
6.(1)①偏大 ②偏大 ③偏小 ④偏大 ⑤偏小
(2)①偏小 ②偏大
(3)①偏小 偏大 用保鲜膜将物体包起来测体积或让物体吸饱水后再测体积
②偏大 偏小 填入适量细砂
实验2
1.ρ= 2.量筒
4.(1)适量 (2)剩余 5.
高频考点过关
1.D 解析: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250 g,一个普通人双手掬起的大米的质量约等于一个苹果的质量,双手掬起的大米质量约为300 g,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2.B 解析:A.测量物体体积时,将其从水中拿出时会带出来水,再测量质量会使质量偏大,所以应先测质量,再测体积,故A错误;B.用调好的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砝码和物体按照左物右码放置,故B正确;C.称量前,应将游码归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称量物体质量过程中,不允许再调节平衡螺母,故C错误;D.使用量筒测量体积时,视线应与液面最凹处相平,如果俯视则读数偏大,故D错误。故选B。
3.D 解析:A.1 kg的铁块和1 kg的棉花的质量相同,故A错误;B.利用密度可鉴别物质,因为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但也有一些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例如:冰和蜡的密度都为0.9 g/cm3,故B错误;C.在体积不变时,为了减轻质量,通常在航空器材中采用强度高、密度小的材料,故C错误;D.发生火灾时,因为烟雾温度升高,密度变小,会大量聚集在房间上方,所以受困人员逃生时,应弯腰甚至爬行撤离,故D正确。故选D。
4.D 解析:A.由于液体体积为零时,质量应为零,由图像可知,液体体积为零时,对应质量为20 g,故容器的质量是20 g,故A不符合题意;B.由图像可知,当甲液体体积为40 cm3时,甲液体的质量为m甲=80 g-20 g=60 g,甲液体的密度为ρ甲==1.5 g/cm3,故B不符合题意;C.由图像可知,当乙液体体积为60 cm3时,乙液体的质量为m乙=80 g-20 g=60 g,乙液体的密度为ρ乙==1 g/cm3,故C不符合题意;D.因密度是0.8 g/cm3的液体比乙的密度还小,根据公式ρ=可知,质量相同时,该液体的体积大于乙液体的体积,故该液体的m-V关系图像应该在Ⅲ区域,故D符合题意。故选D。
5.解:由密度公式ρ=可得,该“金虎”所用铜的质量为
m=ρV=8.9×103 kg/m3×0.9 m3=8.01×103 kg=8.01 t。
6.(1)游码未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2)32.6
(3)0.912 烧杯上的刻度分度值较大,使得直接读出的水的体积与真实值误差较大
(4)45 大于
解析:(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由图甲可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说明左侧高,应向左调节平衡螺母;但始终未能将天平调平衡,说明天平的横梁已经不平衡了,即游码未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2)由图乙可知,天平标尺的分度值为0.2 g,则空烧杯的质量m1=20 g+10 g+2.6 g=32.6 g。(3)由题意可知,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78.2 g,则净化后水的质量为m=m2-m1=78.2 g-32.6 g=45.6 g,则净化后水的密度为ρ==0.912 g/cm3。烧杯上刻度的分度值较大,使得直接读出的水的体积与真实值误差较大,从而测量出水的密度的误差较大。(4)由图丙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 mL,则量筒中水的体积为45 mL。由于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时,烧杯壁沾水而使量筒中水的体积偏小,故在质量一定时,密度偏大,所以计算出净化后的水的密度大于其真实值。
7.(1)①5.45
②水面与瓶底 瓶壁厚度的影响
(2)①22.2 ④(h1'+h2')
解析:(1)①由图甲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则瓶子的直径为d=7.45 cm-2.00 cm=5.45 cm。②将瓶子装适量水正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刻度尺测量水面高度h1。再将瓶子倒放,测出水面与瓶底的距离h2,设瓶子底面积为S,算出瓶子容积为V=V水+V空气=Sh1+Sh2=S(h1+h2),因为瓶壁厚度的影响,这样测量的结果不准确。(2)①由图丙可知,天平横梁标尺的分度值为0.2 g,则空瓶的质量为m1=10 g+10 g+2.2 g=22.2 g。④瓶子内壁底面积为S=,则瓶子的容积为V=V水+V空气=Sh1'+Sh2'=S(h1'+h2')=(h1'+h2')。
8.39.6 铁 解析:由题图可知,金属块的质量为m=5 g+10 g+20 g+4.6 g=39.6 g,金属块的体积为V=40 mL-35 mL=5 mL=5 cm3。该金属块的密度为ρ==7.92 g/cm3=7.92×103 kg/m3。由表中数据可知,该金属可能为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