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光现象 测试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光现象 测试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06 18:0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光现象 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光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光线是不存在的,引入光线有助于研究光路和现象的解释,这种方法称为理想实验法
C.月亮是自然光源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2024牡丹江中考)如图所示,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它的计时原理利用的是 (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3.(2024泰安中考)下列光现象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
A.手影游戏  B.水中倒影
C.筷子“弯折”  D.光的色散
4.下列是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
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B.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放在口腔中的内窥镜是平面镜
C.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像会变小
D.用两块平面镜可以制成一个简易的潜望镜
5.中国象棋历史悠久。如图,在竖直立着的平面镜前水平放置一个九格的棋盘,将一颗棋子“馬”按箭头方向移动,则平面镜中所显示的棋子“馬”,其移动的路径是 (  )
A.从“4”到“1”
B.从“1”到“4”
C.从“2”到“3”
D.从“3”到“2”
6.(2024大庆中考)以下光的反射、折射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
A  B  C D
7.(2025昆明期中)光的世界精彩纷呈,绚丽多彩。下列有关光学知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5 m/s
B.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C.阳光下喷泉附近常出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
D.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8.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夹角,当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平面镜顺时针旋转10°,则旋转后的 (  )
A.入射角是20°
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70°
C.反射角是70°
D.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70°
9.(2024重庆中考A卷)下列关于白居易的《暮江吟》中描述的光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
A.一道残阳铺水中——水中的“夕阳”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B.半江瑟瑟半江红——江面呈现出红色是江面反射红光的原因
C.可怜九月初三夜——九月初三夜空的弯月是自然界中的光源
D.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珠特别明亮是白光发生了色散的原因
10.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 cm处,以5 cm/s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经过2 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60 cm
C.铅笔的像相对于铅笔的速度为10 cm/s
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11.(2025廊坊阶段练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各种各样的“影”,例如:我们在河边看到建筑物在水中的“倒影”,树木在太阳底下形成的“树影”,前者是由光的    引起的,后者是由光的    引起的;由于光的折射现象,我们在池塘边看池水的深度总是比实际的水    (选填“深”或“浅”)些。
12.如图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示意图,该现象可以用       来解释,像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小孔的形状、远近,成的像的形状    (选填“改变”或“不改变”)。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3.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7°角,如图所示。若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则反射角的大小为    °,折射角的大小为    °。
14.如图所示是奥运会圣火
采集装置,它是利用    (选填“凹”或“凸”)面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制成的;在奥运村道路的急拐弯处都装上了    (选填“平面镜”“凸面镜”或“凹面镜”),以减少事故的发生。在道路两侧都有指示牌,人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指示牌,是因为光在指示牌上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15.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穿过狭缝射到三棱镜上,在其右侧的光屏上形成彩色光带AB,该现象叫作      ,这条彩色光带的A处是    光,B处是    光。在靠近B以外的区域存在一种不可见光,下列应用中:①遥控器、②激光准直器、③验钞机,属于此种光的应用的是    。(填序号)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16小题5分,第17小题5分,第18小题7分,第19小题16分,第20小题7分,共40分)
16.(2024通辽中考)一束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在玻璃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OC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O和折射光线OB的大致方向。
17.(2024自贡中考)如图,S'是某一发光点S在平面镜里的像,Q是S发出的一束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的一点,请在图中找到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18.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物理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甲  乙  丙
(1)将平面镜放置在    桌面上,白色硬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硬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绕竖直接缝ON折转。
(2)用作光屏的硬纸板应选择较    (选填“光滑”或“粗糙”)的,光在这样的硬纸板上发生    ,从硬纸板前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硬纸板上入射光线AO的径迹。
(3)在图乙中,将硬纸板F的部分向后折转,则在F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是为了 
                   。
(4)如图丙所示,保持E、F在同一平面内将硬纸板倾斜,让入射光线仍贴着硬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则硬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5)实验中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多次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19.小欣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准备了如下器材:相同的两支蜡烛、平面镜、玻璃板、
白纸。
(1)为了提高实验的精度和效果,应该选用    (选填字母)。
A.2 mm厚的半透明玻璃 B.1 mm厚的半透明玻璃
C.2 mm厚的平面镜 D.1 mm厚的平面镜
(2)如图,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在蜡烛  (选填“A”或“B”)侧观察,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为了让右边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欣同学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
    (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4)在探究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时,小欣移开后面的蜡烛B,用白纸作为光屏放在像的位置,然后    (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白纸,此时将    (选填“看到”或“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5)为了感受平面镜成像,小欣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 m处,她以0.2 m/s的速度向平面镜走近,经过3 s后,小欣向前移动的距离为    m,小欣和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m。
20.小明在“初识光的折射现象”和“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中:
甲  乙  丙
(1)如图甲所示,小明将一束激光射至P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内慢慢注水,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      (选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动”),这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偏折。
(2)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CD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无折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光折射时,    、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内;此时纸板上看不到折射光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
A.没有折射光线
B.有折射光线但不易看见
C.如果在原折射光线处滴几滴牛奶,也不可能看见折射光线
(3)如图丙所示,小明将光沿着AO方向射向水面上的O点,光在水中沿着OB方向射出,调整激光笔使入射光线逐步偏离法线,折射光线也逐步偏离法线,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随之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当光沿着CO方向射入时会沿OD方向射出,此时折射角为    °。
【详解答案】
1.D 解析:A.光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我们用“光线”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称为模型法,故B错误;C.月亮自身不能发光,只能反射光,月亮不是光源,故C错误;D.由光沿直线的传播条件可知,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D正确。故选D。
2.A 解析: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它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来工作的。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3.B 解析:A.手影游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C.筷子“弯折”是水中筷子反射的光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C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是等大的虚像,故A正确;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放在口腔中的内窥镜是平面镜,用于成像,故B正确;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像大小不变,故C错误;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知识,用两块平面镜可以制成一个简易的潜望镜,故D正确。故选C。
5.C 解析:在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且关于平面镜对称,题图中下面的“馬”在镜中的位置2,上面的“馬”在镜中的位置3,即棋子“馬”移动的路径是2→3。故选C。
6.A 解析: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介质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空气中的入射角大于水中的折射角,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C 解析:A.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其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 m/s,故A错误;B.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B错误;C.阳光下喷泉附近常出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故C正确;D.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是因为反射面凹凸不平,其反射角仍等于入射角,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故选C。
8.C 解析:因为原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0°,当镜面顺时针转动10°时,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变为30°-10°=20°,所以入射角为90°-20°=70°,反射角=入射角=70°,故A、B错误,C正确;原来入射角为90°-30°=60°,原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60°+60°=120°,现在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70°+70°=140°;与原来相比,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140°-120°=20°,故D错误。故选C。
9.B 解析:A.水中的“夕阳”是由于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故A错误;B.人眼看到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物体所反射的光的颜色,人看江面时,江面相当于不透明物体,其呈现出红色是江面反射红光所导致的,故B正确;C.月亮的光是反射太阳发出的光,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因此月亮不是自然界中的光源,故C错误;D.露珠特别明亮是因为露珠表面光滑,发生了镜面反射,将大部分光线反射进人眼中,故D错误。故选B。
10.A 解析: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铅笔与平面镜的距离改变,铅笔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A不正确;因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当铅笔以5 c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时,2 s内铅笔通过的距离为s=vt=5 cm/s×2 s=10 cm,2 s后铅笔到平面镜的距离为40 cm-10 cm=30 c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30 cm,则2 s后铅笔与镜中的像相距30 cm+30 cm=60 cm,故B正确;若铅笔以5 c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同时像也以5 c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则铅笔的像相对于铅笔的速度为10 cm/s,故C正确;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故D正确。故选A。
11.反射 直线传播 浅 解析:我们在河边看到建筑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引起的。树木在太阳底下形成的“树影”是光被树木挡住留下的黑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光从水中折射到空气中时折射角较大,眼睛以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则我们在池塘边看池水的深度总是比实际的水浅些。
12.光的直线传播 倒立 不改变
解析:小孔成像现象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小孔成像时,像的形状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与小孔的形状及物距、像距无关,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小孔的形状、远近,成的像的形状不改变。
13.53 44 解析: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7°角,则入射角为90°-37°=5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53°。反射光线与液面的夹角为90°-53°=37°,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83°-37°=46°,折射角为90°-46°=44°。
14.凹 凸面镜 漫反射 解析:奥运会圣火采集装置为凹面镜,凹面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在奥运村道路的急拐弯处装上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以减少事故的发生;人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指示牌,这说明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光在指示牌上发生了漫反射。
15.光的色散 红 紫 ③ 解析: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从上到下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个现象叫作光的色散;A处是红光,B处是紫光;在紫光以外有紫外线,它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用于验钞机。
16.如图所示:
解析:法线已画出,反射光线为OC,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AO,在法线的右侧空气中画出折射光线OB,注意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7.如图所示:
解析:作出像点S'关于镜面的对称点S即为发光点;连接QS',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O,连接SO即为入射光线,则OQ为反射光线。
18.(1)水平 (2)粗糙 漫反射
(3)不能 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4)不能
(5)得到普遍规律
解析:(1)为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竖直平面内,将平面镜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2)为了看清楚硬纸板上的光路,硬纸板的材质应选择较粗糙的,光线射在上面发生漫反射,漫反射使光线射向各个方向,在硬纸板前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硬纸板上入射光线AO的径迹。(3)在图乙中,将硬纸板F的部分向后折转,纸板F不在原来的平面上,则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4)如图丙所示,保持纸板E、F在同一平面内将硬纸板倾斜,让入射光线仍贴着硬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则反射光线和法线所在平面和纸板E、F所在平面不是同一平面,因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所以硬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5)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一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要改变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度,即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多次实验,得出实验结论。
19.(1)B (2)A 等效替代法 (3)不变 (4)不透过 看不到 (5)0.6 1.8
解析:(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像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1 mm的半透明玻璃,故选B。(2)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人眼应在蜡烛A侧观察;本实验观察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使用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3)为了让右边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欣同学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因物的位置不变,平面镜所在的对称面不变,根据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可知,蜡烛像的位置不变。(4)在探究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时,小欣移开后面的蜡烛,用白纸作为光屏放在像的位置,然后不透过玻璃板观察白纸,此时将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5)小欣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 m处,当她以0.2 m/s的速度向平面镜走近,经过3 s后,小欣向前移动的距离为s=vt=0.2 m/s×3 s=0.6 m,此时小欣到镜面的距离为1.5 m-0.6 m=0.9 m,像距始终等于物距,因此小欣和她的像之间的距离为0.9 m+0.9 m=
1.8 m。
20.(1) 向左移动 会
(2)折射光线 同一平面 B
(3)增大 0
解析:(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小明将一束激光射至P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内慢慢注水,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较入射光线更偏向于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水底部光斑的位置将向左移动,由此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2)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CD向后翻转任意角度,此时纸板右半部分与左半部分不在同一平面上,当光沿着AO方向射向水面上的O点,发现纸板上无折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此时纸板上看不到折射光线,但折射光线依然存在,滴几滴牛奶,由于光发生漫反射,则可能看见折射光线,故A、C错误,B正确,故选B。(3)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是入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是折射角,图丙中入射光线逐步偏离法线,折射光线也逐步偏离法线,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当光沿着CO方向射入时会沿OD方向射出,此时光线垂直入射不改变传播方向,则此时入射角和折射角都等于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