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专题训练六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含解析)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专题训练六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含解析)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06 18:0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训练六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判断凸透镜的成像情况
1.小北通过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关灯”两字放大的像是实像
B.“关灯”两字放大的像是倒立的虚像
C.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 cm
D.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 cm
判断凸透镜的焦距
2.(安全责任)(2024常州中考)《重庆市消防条例》规定:2024年7月1日起,禁止携带电动自行车或其电池进入电梯轿厢,一旦有人违规操作,会被电梯内的摄像头拍摄成像并智能识别,电梯将停止运行并发出声、光警报。如图所示,某次警报时,摄像头凸透镜成像的像距为10.1 mm,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
A.5 mm B.10 mm
C.15 mm D.20 mm
3.某凸透镜成像时,像距v跟物距u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 cm
B.当8 cmC.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动到24 cm处的过程中,倒立的实像逐渐变小
D.当u=20 cm时成放大的实像,投影仪与之原理相同
4.(2024淄博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承接到烛焰等大的像(图中未画出光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调至10 cm刻度线处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向右移动光屏能承接到烛焰的像
B.移动光屏能承接到烛焰缩小的像
C.像的位置在50~60 cm刻度线之间
D.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物距和像距的变化问题
5.(2024陕西B卷中考)“强行透视法”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拍摄技巧。拍摄时,让两个物体离镜头远近不同,再调整拍摄角度,使两物体的像在同一张照片中呈现出有趣的效果。如图是利用该技巧拍摄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照相机镜头对光有发散作用
B.拍摄该照片时,花比人更靠近照相机镜头
C.花和人通过照相机镜头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若要使花的像更大一些,可将花移到照相机镜头1倍焦距之内
6.(2024德州中考)某款广告投影灯及其内部结构如图所示,它主要由光源、广告片和凸透镜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投影灯的原理与照相机相同
B.广告片到镜头的距离应在1倍焦距以内
C.为从不同角度看见地面上的广告图标,应选择光滑的地面
D.若要在地面上得到清晰、更大的广告图标像,可适当减小镜头到广告片的距离,增大投影灯离地的距离
7.老爷爷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 (  )
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更换凸透镜(焦距变化)问题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光屏上能呈现出放大清晰的烛焰像
B.此凸透镜的焦距在7.5 cm至15 cm之间
C.更换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只向左适当移动光屏,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D.更换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只向左适当移动蜡烛,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9.当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图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左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透镜甲的焦距为20 cm
B.透镜乙的焦距比甲的大
C.第二次所成的像是缩小的
D.光屏移动的距离s<10 cm
综合类
10.(2025保定阶段练习)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这个清晰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5 cm
C.将蜡烛移动到25 cm刻度线处,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再次得到的清晰的像将变大
D.随着蜡烛燃烧变短,烛焰在光屏上成的像将向上移动
11.(2024上海中考)光具座上有凸透镜、光屏及光源各一个。当光屏和凸透镜的距离为10 cm时,此时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物理老师把光屏沿着光具座移动5 cm后,再次移动光源的位置使成清晰的像。对于该像的情况,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一定成放大的像
B.可能成缩小的像
C.成像可能比原来小
D.成像一定比原来小
【详解答案】
1.C 解析:由图可知,像是正立的,所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于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所以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 cm。故选C。
2.B 解析:摄像头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所以f<10.1 mm<2f,即5.05 mm3.C 解析:A.根据图像可知,u=v=16 cm=2f,该凸透镜的焦距是f=8 cm,故A错误;B.当8 cm4.B 解析:A.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的规律可知,当蜡烛向左移动远离凸透镜时,光屏向左移动靠近凸透镜可再次承接到烛焰的像,故A错误;B.此时光屏上承接到烛焰等大的像,则此时物距u=2f,由图可知,u=20 cm,则焦距f=10 cm,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调至10 cm刻度线处时,物距u'=40 cm,则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C.物距为40 cm,大于2倍焦距,此时f5.B 解析:A.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B.拍摄该照片时,花比人更靠近照相机镜头,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可知,花比人的物距小,因此在利用同一凸透镜成像时花比人的像距大,故B正确;C.由于花和人都在2倍焦距以外,通过照相机镜头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D.若要使花的像更大一些,可将花再向镜头方向移动适当的距离,但花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应始终大于镜头的2倍焦距,故D错误。故选B。
6.D 解析:该投影灯成的是放大的实像,则广告片到镜头的距离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该投影灯的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相同;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B错误。为从不同角度看见地面上的广告图标,光照在地面上需要发生漫反射,因此应选择粗糙的地面,故C错误。若要在地面上得到清晰、更大的广告图标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可适当减小镜头到广告片的距离,增大投影灯离地的距离,故D正确。故选D。
7.A 解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可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离焦点越近时,像越大,故应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故A正确。故选A。
8.D 解析:由图可知,u=30 cm,v=15 cm,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u>2f,f2f,f<15 cm<2f,解得7.5 cm9.C 解析:由图可知,此时的u=v=2f,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2f=20 cm,则f=10 cm,故A错误;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左移动距离s,此时的像距减小,而物距不变的情况下,相当于减小了焦距,所以透镜甲的焦距比乙的大,故B错误;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左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此时的物距要大于像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由于不知道透镜乙的焦距的大小,所以无法判定光屏移动的距离,故D错误。故选C。
10.D 解析:A.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且还成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处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B.由图可知,物距为u=50.0 cm-35.0 cm=15.0 cm,像距为v=80.0 cm-50.0 cm=30.0 cm,此时物距满足f2f……②,联立①②,解得7.5 cm11.B 解析:当光屏和凸透镜的距离为10 cm时,此时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则f<10 cm<2f,解得5 c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