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一 速度的图像
s-t图像
1.(2024自贡中考)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 m的两点,甲、乙两小车同时经过P点向Q点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1、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1 图2
A.甲车的速度为2 m/s
B.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
C.乙车先到达Q点
D.甲车到达Q点时,甲、乙两车相距4 m
2.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5~10 s物体的平均速度为0.25 m/s
B.0~20 s物体的平均速度为0.2 m/s
C.整个过程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D.0~5 s物体的速度比10~20 s物体的速度小
3.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0~2 s内,乙做变速运动
B.4 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C.0~4 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4 m/s
D.5 s时,甲在乙的前方
4.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 m
B.乙的运动速度为3.75 m/s
C.0~30 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
v-t图像
5.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如图所示,分别为两物体运动的v-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0~4 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t=2 s 时,甲、乙两物体相遇
C.0~4 s 内,甲、乙通过的路程相等
D.甲在0~4 s 内的平均速度为5 m/s
6.(2025内蒙古兴安盟中考)A同学和B同学在郊外骑自行车,他们在某段平直路面上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
A.0~10 s两人通过的路程相等
B.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B同学总是运动的
C.10 s时,两人的速度相等
D.A同学做变速直线运动
7.在一次“龙舟赛”中,有人对某组在平行赛道上比赛的甲、乙两队龙舟的速度v与时间t关系进行了仔细研究,得出了甲、乙的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0~t1内,甲队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0~t1内,甲队与乙队运动的距离相等
C.t1时刻,甲、乙两队的速度相等
D.t1时刻,甲队运动速度比乙队运动速度大
8.a、b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同方向出发,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0~60 s过程中 ( )
A.两小车在40 s时相遇
B.t=0时,a、b两小车相距最远
C.40 s时,b小车在a小车的后方
D.由图像可知40 s后,va>vb
综合应用
9.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像分别描述了A、B两物体同时同地向西做直线运动的情况,根据图像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 )
甲 乙
A.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B.A物体运动的速度小于B物体运动的速度
C.B物体运动1.5 s通过的距离是3 m
D.以B为参照物,A向东运动
10.a、b两辆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南行驶,图甲是a车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b车运动的v-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甲 乙
A.0~2 s内,a车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B.0~5 s内,a车与b车的路程之比为8∶5
C.0~4 s内,a车的平均速度较小
D.4~6 s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南运动
带阴影的图像
11.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同向而行,运动情况分别如图甲和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甲 乙
A.两个物体的运动速度相等
B.经过1 s,B物体在A物体前方2 m处
C.2 s时两个物体恰好相遇
D.图甲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A物体运动2 s的路程
12.甲、乙、丙三辆车,从某地同时出发,在平直公路上向东运动,则0~4 s内甲车的速度是 m/s,
2~4 s内,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处于 状态;在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甲车和丙车运动 (选填“速度”“时间”或“路程”)的差值。
图1 图2
【详解答案】
1.D 解析:ABC.由图1可知,甲车到达Q点用时4 s,则甲车的速度为v甲==3 m/s。由图2可知,乙车到达Q点用时6 s,甲车先到达Q点,所以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故ABC错误;D.甲车到达Q点用时4 s,由图2可知,此时乙车行驶了8 m,则甲车到达Q点时,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为12 m-8 m=4 m,故D正确。故选D。
2.B 解析:A.由图像可知,在5~10 s内,物体的路程为2.5 m保持不变,说明物体静止,速度为0,故A错误;B.由图像可知,0~20 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4 m,平均速度为v==0.2 m/s,故B正确;C.匀速直线运动是指整个过程物体的速度都恒定不变,因为在5~10 s内,物体的速度为0,故整个过程物体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D.0~5 s内,物体的速度为v1==0.5 m/s,10~20 s内物体的速度为v2==0.15 m/s,因此0~5 s物体的速度比10~20 s物体的速度大,故D错误。故选B。
3.D 解析:A.由图像可知,0~2 s内,乙的s-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乙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乙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由图像可知,4 s时,乙的速度为0,甲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4 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不相等,故B错误;C.0~4 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v==2 m/s,故C错误;D.甲的速度为v甲==2 m/s,5 s时,甲和起点间的距离为s甲'=v甲t甲'=2 m/s×5 s=10 m,而5 s时,乙与起点间的距离为8 m,所以5 s时甲在乙的前方,故D正确。故选D。
4.C 解析:A.由图像可知,相遇时(即两图线相交),甲通过的路程为s甲=400 m-100 m=300 m,乙通过的路程为100 m,故A错误;B.由图像可知,在10~40 s内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为150 m,乙的运动速度为v==5 m/s,故B错误;C.由图像可知,在0~30 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D. 由图像可知, 在0~10 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乙处于静止状态,10~30 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乙比甲要晚10 s 出发,故D错误。故选C。
5.B 解析: 0~1 s内,甲以4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为4 m,1~3 s内,甲处于静止状态,3~4 s内,甲以6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为6 m,故A错误;0~4 s内,甲通过的路程为4 m+6 m=10 m,乙以2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为2 m/s×4 s=8 m,故C错误;根据公式v=可得,0~4 s内,甲的平均速度为v甲==2.5 m/s,故D错误;因为0~2 s内,乙通过的路程为s乙=v乙t乙=2 m/s×2 s=4 m,且t=2 s时,甲静止在4 m处,所以t=2 s时,甲、乙两物体相遇,故B正确。故选B。
6.A 解析:A.由图像可知,0~10 s内,A的速度始终小于B的速度,根据s=vt可知,0~10 s A同学的路程小于B同学的路程,故A错误,符合题意;B.B同学以3 m/s的速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B同学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是运动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10 s时,两人的速度相等,均为3 m/s,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图像可知,A同学的速度不断变大,做变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7.C 解析:由图像可知,0~t1时间内,甲队的速度越来越大,所以甲队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由图像可知,0~t1时间内,甲队龙舟的平均速度小于乙队龙舟的平均速度,由v=的变形式s=vt可知,甲队龙舟运动的距离小于乙队龙舟运动的距离,故B错误;由图像可知,t1时刻甲、乙两队速度相等,两队运动的快慢相同,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8.C 解析:由v-t图像可知,a小车在0~20 s内的图像与b小车在20~40 s内的图像相同,则两辆小车运动的路程相同;a小车在20~40 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b小车在0~20 s处于静止状态,所以两小车在0~40 s内运动的路程不相同,a小车通过的路程大于b小车,b小车在a小车的后方,故A错误,C正确。由v-t图像可知,在0~40 s内(不含40 s),a小车的速度大于b小车(且a小车在前方),则a、b两小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而40 s以后,b小车的速度大于a小车,则a、b两小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以40 s时(速度相等时),a、b两小车相距最远,t=0时,a、b两小车相距不是最远,故B、D错误。故选C。
9.C 解析:A.图甲是A物体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A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乙是B物体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B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由图像可知,A物体运动的速度为3 m/s,B物体运动的速度为v==2 m/s,A物体运动的速度大于B物体运动的速度,故B错误。C.B物体运动1.5 s通过的距离为s'=vt'=2 m/s×1.5 s=3 m,故C正确。D.A物体运动的速度大于B物体运动的速度,A、B两物体同时同地向西做直线运动,所以以B为参照物,A向西运动,故D错误。故选C。
10.B 解析:A.由图甲可知,0~2 s内,a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故A错误;B.由图甲可知,0~4 s内,a车通过的路程为20 m,4~6 s内,a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a==20 m/s,故a车在4~5 s内通过的路程为s2=vat2=20 m/s×1 s=20 m,则0~5 s内,a车通过的路程为sa=20 m+20 m=40 m,由图乙可知,整个过程中b车以5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0~5 s内,b车通过的路程为sb=vbt=5 m/s×5 s=25 m,故a车与b车的路程之比为,故B正确;C.0~4 s内,a车的平均速度为va'==5 m/s=vb,故C错误;D.4~6 s内,a车的速度大于b车的速度,a、b两辆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南行驶,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北运动,故D错误。故选B。
11.D 解析:A.A物体的速度为vA=4 m/s,B物体的速度为vB==2 m/s,故A错误;B.经过1 s,由v=可得,A运动的路程为sA=vAt=4 m/s×1 s=4 m,B运动的路程为sB'=vBt=2 m/s×1 s=2 m,因为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同向而行,所以B物体在A物体后方2 m处,故B错误;C.A、B两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2 s时两个物体运动的路程不同,则2 s时两个物体没有相遇,故C错误;D.图甲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在数值上等于A物体运动2 s的路程,故D正确。故选D。
12.4 静止 路程 解析:由图1可知,甲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说明甲做匀速直线运动,则0~4 s内,甲车的速度为v==4 m/s,由图1可知,2~4 s内,乙车的路程不变,表示乙车处于静止状态。图2为甲、丙两车的v-t图像,阴影部分的面积为v甲t-v丙t,表示的物理量是甲车和丙车运动路程的差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