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评估测试卷(含解析)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期中评估测试卷(含解析)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06 18:0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中评估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估测结果正确的是 (  )
A.一般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60 ℃
B.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大约是10 m/s
C.人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大约是3 s
D.乒乓球的直径大约是40 mm
2.(2024乐山中考)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对接后,我们说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是静止的,参照物是 (  )
A.空间站 B.月球
C.地球 D.发射塔
3.(2024成都中考)在成都地铁3号线磨子桥站出口,行人走上“琴键”台阶(如图),台阶亮灯并响起音乐。关于上述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音乐声由行人振动产生
B.该音乐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乐曲的音色与行人的心情有关
D.乐曲的音调越高,响度一定越大
4.教师监考时不能穿硬底鞋,以减小噪声对考生的干扰,这是 (  )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阻断噪声的传播途径
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5.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 (  )
A B C D
6.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为-196 ℃,室温下将液态氮置于试管中,会看到试管周围有大量“白气”产生,并且筷子上有霜形成,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霜的形成需要吸热
B.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白气”的形成需要吸热
D.“白气”是氮气液化形成的
7.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将湿衣服展开后晾在向阳、通风处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8.(2024聊城中考)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情景,说法正确的是 (  )
甲 乙 丙 丁
A.甲情景,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只要物体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B.乙情景,古筝演奏中拨动不同琴弦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C.丙情景,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丁情景,航空母舰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9.(2024滨州中考)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对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
甲  乙  丙   丁
A.图甲“寒露”节气,“露”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图乙“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图丙“大雪”节气,“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图丁“雨水”节气,“雨”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10.小明在校园散步时看到自己运动手表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距离:3.00 km 步数:4 718 用时:45 min 配速:15 min/km
A.“配速”利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B.“配速”的数值越小,表示运动越快
C.散步过程中,以运动手表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
D.小明本次散步的平均速度为5 m/s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11.图1中物体的长度为    cm;图2中秒表的读数是    s。
12.有甲、乙、丙三辆小车,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若某两地相距6 000 m,丁小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30 m/s的速度行驶,后一半路程中以20 m/s的速度行驶,那么丁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13.(2025保定期中)地震发生前期,由于地壳轻微的振动会产生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这些声波在地面下岩石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或“小”)。某中学进行了防震安全疏散演练,同学们听到广播里的警报声    (选填“是”或“不是”)超声波。
14.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涉及物态变化。如: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是    现象;严冬之夜,在玻璃窗内侧出现“冰花”是    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5.小明和小华两个小组用相同的酒精灯做水的沸腾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观察图乙的气泡可判断是水沸腾    (选填“前”或“时”)的现象。图丙中a图像是小明绘制的,b图像是另一组小华绘制的,    (选填“a”或“b”)所用的水更多,a、b两组所测水的沸点均不是100 ℃,这是    (选填“实验误差”或“当地气压”)引起的。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8分,第17小题10分,第18小题10分,共28分)
16.(2025赣州期中)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
甲     乙
(1)如图甲所示,扬声器发声时小纸片上下跳动,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乒乓球弹起,说明声能传递    ,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医院中的    (选填“B超仪”或“碎石机”);如果在月球上进行这个实验,挂在左边音叉旁的乒乓球    (选填“会”或“不会”)如图乙所示那样弹起。
17.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所示。
(1)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 cm,sBC=15 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3)下列图像中,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
A  B  C D
(4)小球在AD段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tAD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路程sAD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    (选填“>”“<”或“=”)v2。
18.图甲是用海波和石蜡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甲     乙
(1)开始实验后,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    ℃。
(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石蜡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熔化持续了    min。
(3)由实验可得到晶体熔化特点:吸收热量,温度     。
(4)由实验可知,晶体的温度是熔点时,可能处于    (选填字母)。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态
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小题8分,第20小题10分,共18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19.一辆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2 h匀速行驶200 km,然后驶出高速公路进入某直线路段,此路段设有一个测速仪,如图所示。若测速仪在距离汽车64 m远时发出超声波信号,并经0.4 s后接收到汽车反射的回声信号。已知此路段限速为80 km/h,超声波的速度为340 m/s。
(1)求该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
(2)通过计算说明汽车在此直线路段是否超速。
20.十一假期,小明全家前往距离他家7.2 km的七里河游玩,早上8:00他们开车从家里出发,途经迎宾大道东段时有一段长2 100 m的区间限速路段(如图所示),在该区间以90 km/h的速度行驶了60 s后小明才意识到超速了。
(1)汽车在限速区间超速行驶了多少米
(2)他们在限速区间行驶完剩下路段最终不会被判定在该区间超速,必须将平均车速降低到多少千米每小时以下
(3)最终他们于8:08到达目的地,在整个过程中他们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
【详解答案】
1.D 解析:人体正常体温在37 ℃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 ℃左右,不可能达到60 ℃,故A不正确;男子百米世界纪录平均速度略大于10 m/s,中学生百米赛跑平均速度远小于此数值,在7 m/s左右,故B不正确;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1 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 s,故C不正确;标准乒乓球的直径为4 cm=40 mm,故D正确。故选D。
2.A 解析: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对接后,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相对月球、地球、发射塔都有位置的变化,以月球、地球、发射塔为参照物,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是运动的;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相对空间站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以空间站为参照物,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是静止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B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该音乐声是由“琴键”台阶振动产生,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此该音乐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正确;C.乐曲的音色与“琴键”台阶的结构等有关,与行人的心情无关,故C错误;D.乐曲的音调越高,是指声音的频率越大,而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故D错误。故选B。
4.A 解析:教师监考时不能穿硬底鞋,以减小走路振动产生的声音,减小噪声对考生的干扰,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C 解析:s-t图像反映物体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A选项,物体保持静止;C选项,物体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D选项,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v-t图像反映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B选项,物体速度与时间成正比,故物体在做变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故选C。
6.B 解析: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该过程要放出热量,故A错误,B正确;“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的过程向外放出热量,故C、D错误。故选B。
7.B 解析:A.酒精灯盖上灯帽,使酒精与外界隔绝,所以酒精无法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B.湿衣服展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向阳提高了液体的温度,通风加快了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这些措施都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B符合题意;C.保鲜袋将蔬菜与外界隔绝,减慢了蔬菜周围的空气流动,放入冰箱,降低了其温度,这些措施都减慢了水分的蒸发,故C不符合题意;D.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从而减慢了水分的蒸发,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C 解析:甲情景,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只有物体振动的频率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人耳才能听到声音,故A错误;乙情景,古筝演奏中拨动不同琴弦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错误;丙情景,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正确;丁情景,航空母舰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入耳,故D错误。故选C。
9.B 解析:A.图甲“寒露”节气,“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B.图乙“霜降”节气,“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B正确;C.图丙“大雪”节气,“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C错误;D.图丁“雨水”节气,“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故选B。
10.D 解析:AB.由“配速”信息可知,15 min/km表示每千米的路程需要用15 min的时间,这是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时间的数值越小,表示运动越快,故A、B正确;C.散步过程中,以运动手表为参照物,小明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是静止的,故C正确;D.小明步行3.00 km所用的时间为45 min,则小明步行的平均速度为v==4 km/h≈1.1 m/s,故D错误。故选D。
11.3.20 127.5 解析:由图1可知,物体左侧与3.0 cm刻度线对齐,读数为3.00 cm,右侧与6.2 cm刻度线对齐,读数为6.20 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6.20 cm-3.00 cm=3.20 cm。图2中,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 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 min,指针在“2”和“3”之间,偏向“2”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2 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 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 s,指针在7.5 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7.5 s,即秒表的读数为2 min 7.5 s,即127.5 s。
12.甲和丙 24 解析:在s-t图像中,t=5 s,s=20 m,所以甲小车的速度为v甲==4 m/s,在v-t图像中,乙小车的速度为v乙=6 m/s,丙小车的速度为v丙=4 m/s,综上所述,甲小车和丙小车的速度相同;丁小车在前半段行驶的时间为t1==100 s,在后半段行驶的时间为t2==150 s,丁小车行驶完全程的时间为t'=t1+t2=100 s+150 s=250 s,丁小车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v==24 m/s。
13.次声波 大 不是 解析:地震时会伴有次声波产生,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有关,通常情况下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声波在地面下岩石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超声波的振动频率高于20 000 Hz,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 000 Hz,同学们听到广播里的警报声不是超声波。
14.升华 凝华 解析: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固态的樟脑丸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凝华为小冰晶。
15.时 b 当地气压 解析:水沸腾时,整个容器内的水温都达到沸点,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汽化成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不断增大,故图乙是水沸腾时的情形;观察图丙中的图像可知,在装置相同的情况下,a升温快、b升温慢, b组所用的水更多;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小,沸点越低,a、b两组所测水的沸点均不是100 ℃,这是当地气压引起的。
16.(1)振动 (2)能量 碎石机 不会
解析:(1)如图甲所示,通过小纸片的跳动表明播音时扬声器在振动,所以发声的物体在振动。(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侧音叉,发出声音,左侧音叉也发声,将乒乓球弹起,说明右侧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左侧音叉,引起其振动发声,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医院中的碎石机就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工作的,而B超仪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而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如果在月球上进行这个实验,挂在左边音叉旁的乒乓球不会如图乙所示那样弹起。
17.(1)加速 (2)0.75 0.50 (3)C (4)<
解析:(1)由题图可知,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小球在做加速运动。(2)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vBC==50 cm/s=0.50 m/s。(3)小球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A.随着时间的增加,速度逐渐减小,该图像是减速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随着时间的增加,速度大小不变,该图像是匀速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随着时间的增加,速度逐渐增加,该图像是加速运动,故C符合题意;D.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加,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4)小球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即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则时间tAD中点的位置在路程sAD中点的位置之前,即小球到达时间tAD中点时未达到路程sAD中点,则v118.(1)38 (2)非晶体 6
(3)保持不变 (4)ABC
解析:(1)图甲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其读数为38 ℃。(2)由图乙可知,石蜡熔化时,没有固定的温度,则石蜡属于非晶体;海波熔化的时间段为从第4 min开始熔化,到第10 min熔化结束,所以海波熔化持续的时间为10 min-4 min=6 min。(3)海波在熔化过程中,需要持续进行加热,结合图像可知,晶体熔化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4)同种晶体的熔点等于凝固点,晶体在熔点或凝固点时,物质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态。故选ABC。
19.解:(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为
v1==100 km/h。
(2)由题意可得,声音由测速仪到车所用的时间为
t=×0.4 s=0.2 s,
由v=可得,此时车到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为
s=v声t=340 m/s×0.2 s=68 m,
此段时间内车行驶的距离为
s车=68 m-64 m=4 m,
则车的速度为
v车==20 m/s=72 km/h。
由于72 km/h<80 km/h,故汽车在此直线路段不超速。
20.解:(1)汽车在限速区间超速行驶的速度为
v1=90 km/h=25 m/s,
由v=可知,汽车在限速区间超速行驶的路程为
s1=v1t1=25 m/s×60 s=1 500 m。
(2)由图可知,汽车在区间限速路段的最大平均速度为70 km/h,根据题意可知,区间限速路段的长度为
s=2 100 m=2.1 km,
由v=可知,在不超速的情况下通过整个区间限速需要的时间为
t==0.03 h=108 s,
在不超速的情况下,剩下路段的行驶时间最少为
t2=t-t1=108 s-60 s=48 s,
剩下路段的长度为
s2=s-s1=2 100 m-1 500 m=600 m,
剩下路段的平均速度最大为
v2==12.5 m/s=45 km/h。
(3)整个过程的行驶时间为
t'=8:08-8:00=8 min,
在整个过程中他们的平均速度为
v'==54 km/h。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