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数学人教B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3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数学人教B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B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06 18:15:42

文档简介

1.2.3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1.图,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AB=1,AA1=2,点D是侧棱BB1的中点,则直线C1D与平面ABC所成角的大小为(  )
A.   B.   C.   D.
2.已知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4,CC1=2,则直线BC1和平面DBB1D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A. B.
C. D.
3.已知三棱锥S-ABC中 ,底面ABC为边长等于2的等边三角形,SA垂直于底面ABC,SA=3,那么直线AB与平面SB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A. B.
C. D.
4.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AB,C1D1的中点,则A1B1与平面A1EF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
A.2 B.
C.1 D.
5.如图,正四棱锥S-ABCD中,O为顶点在底面内的投影,P为侧棱SD的中点,且SO=OC,则直线CD与平面PAC的夹角是(  )
A.45° B.90°
C.30° D.60°
6.等腰Rt△ABC的斜边AB在平面α内,若AC与α成30°角,则斜边上的中线CM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    .
7.在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BAC=90°,D,E,F分别是棱AB,BC,CP的中点,AB=AC=1,PA=2,则直线PA与平面DEF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8.已知长方体ABCD-A1B1C1D1,AC1与过顶点A的三个平面所成的角分别是α,β,γ,则sin2α+sin2β+sin2γ=    .
9.如图,已知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AB⊥AC,PA=AC=AB,N为AB上一点,AB=4AN,M,S分别为PB,BC的中点.
(1)证明:CM⊥SN;
(2)求SN与平面CMN所成角的大小.
10.在圆柱OO1中,O是上底面圆心,AB是下底面圆的直径,点C在下底面圆周上,若△OAB是正三角形,O1C⊥AB,则OC与平面OAB所成的角为(  )
A.150° B.30° C.45° D.60°
11.如图,由直三棱柱ABC-A1B1C1和四棱锥D-BB1C1C构成的几何体中,∠BAC=90°,AB=1,BC=BB1=2,DC1=DC=,平面CC1D⊥平面ACC1A1.P为线段BC上一动点,当BP=    时,直线DP与平面BB1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12.已知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D=AA1=1,AB=2,若E点在AB上,且AD1与平面D1EC所成的角为,求AE的长.
13.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是AC中点,点P在线段A1C1上,若直线OP与平面A1BC1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14.如图①,在梯形ABCD中,BF⊥AD,CE⊥AD,BC=BF=AF=EF=2,DE=2,现以CE为折痕,将点D翻折到点P,满足PA=PB=PE,如图②.
(1)求证:PF⊥平面ABCE;
(2)设M为BC的中点,N为线段PF上一点,且四棱锥N-ABCE的体积为2,求直线MN与平面PAB所成角的正弦值.
1.2.3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1.B ∵BB1⊥平面A1B1C1,∴C1D与平面A1B1C1所成的角为∠DC1B1.又B1C1=1,B1D=,在Rt△DB1C1中,tan∠DC1B1===,∴∠DC1B1=,而平面A1B1C1∥平面ABC,∴C1D与平面ABC所成角也是.故选B.
2.C 如图,连接A1C1交B1D1于O点,由已知得C1O⊥B1D1,且平面BDD1B1⊥平面A1B1C1D1,∴C1O⊥平面BDD1B1,连接BO,则BO为BC1在平面BDD1B1上的射影,∠C1BO即为所求.
C1O=×=2,BC1==2,
∴sin ∠C1BO===.
3.D 如图所示,以A为原点,分别以AB,AS所在直线为x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易知S(0,0,3),B(2,0,0),C(1,,0).设平面SBC的法向量为n=(x,y,z),则
得n=(3,,2),又=(2,0,0),∴当α为AB与平面SBC所成的角时,sin α=|cos<,n>|===.
4.B A1B1与平面A1EF所成的角就是∠B1A1C,tan∠B1A1C==.
5.C 如图,以O为坐标原点,以OB为x轴,OC为y轴,OS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设OD=SO=OA=OB=OC=a,则A(0,-a,0),C(0,a,0),D(-a,0,0),S(0,0,a),P,则=(0,-2a,0),=,=(-a,-a,0),设平面PAC的一个法向量为n=(x,y,z),则n·=0,n·=0,∴可取n=(1,0,1),设直线CD与平面PAC的夹角为θ,则sin θ=|cos<,n>|===,由0<θ≤90°,∴θ=30°,故选C.
6.45° 解析:如图,作CO⊥α,O为垂足,连接AO,MO,则∠CAO=30°,∠CMO为CM与α所成的角.在Rt△AOC中,设CO=1,则AC=2.在等腰Rt△ABC中,由AC=2得CM=.在Rt△CMO中,sin∠CMO===.∴∠CMO=45°.
7. 解析:因为∠BAC=90°,所以BA⊥AC,因为PA⊥平面ABC,BA,AC 平面ABC,所以PA⊥AC,PA⊥AB,以A为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以AB,AC,AP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0,0,0),P(0,0,2),D,E,
F,=(0,0,-2),=,=,设平面DEF的法向量为m=(x,y,z),所以有 m=(2,0,1),设直线PA与平面DEF所成角为θ,所以sin θ=|cos<,m>|===.
8.1 解析:如图,连接AC,AB1,AD1,则由长方体性质知,∠C1AC是AC1与平面ABCD所成角,设为α;∠C1AB1是AC1与平面ABB1A1所成角,设为β;∠C1AD1是AC1与平面ADD1A1所成角,设为γ.
又由△AB1C1、△ACC1、△AC1D1都是直角三角形,
所以sin2α+sin2β+sin2γ=++=.
又由长方体性质C+B1+D1=A,所以sin2α+sin2β+sin2γ=1.
9.解:(1)证明:设PA=1,以A为原点,AB,AC,AP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则C(0,1,0),M,
N,S.
所以=,=,
因为·=-++0=0,所以CM⊥SN.
(2)由(1),知=.
设a=(x,y,z)为平面CMN的法向量,
则即
令x=2,得a=(2,1,-2)为平面CMN的一个法向量.
所以|cos<a,>|==,
所以SN与平面CMN所成角的大小为45°.
10.B 如图,设AB=2a,则OA=2a,O1A=O1B=O1C=a,∴OO1==a,OC==2a,∵CO1⊥AB,CO1⊥OO1,AB∩OO1=O1,∴CO1⊥平面AOB,∴∠COO1是OC与平面OAB所成角,sin∠COO1==,∴∠COO1=30°,∴OC与平面OAB所成角为30°.
11.1 解析:以A为坐标原点,,,的方向分别为x,y,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所以A(0,0,0),C(,0,0),C1(,2,0),D(,1,2),B(0,0,1),B1(0,2,1),
所以=(0,2,0),=(,1,1).设平面BB1D的法向量n=(x,y,z),
所以
所以所以平面BB1D的一个法向量n=(,0,-3), 设=λ,λ∈[0,1],又=(,0,-1),所以=+λ=(λ-,-1,-1-λ),所以=,化简得12λ2+4λ-5=0,解得λ=或λ=-(舍),所以=.因为BC=2,所以BP=1.
12.解:以D为原点,DA所在直线为x轴,DC所在直线为y轴,DD1所在直线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设棱AB上点E(1,t,0)(0≤t≤2),易得A(1,0,0),D1(0,0,1),C(0,2,0),则=(-1,0,1),=(0,-2,1),=(1,t-2,0).设平面D1EC的法向量为n=(x,y,z),则取y=1,得n=(2-t,1,2),∴sin===,整理,得t2+4t-9=0,解得t=-2-(舍)或t=-2+,∴AE=-2+.
13.A 如图,设正方体棱长为1,=λ(0≤λ≤1),则=λ,以D为原点,分别以DA,DC,DD1所在直线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1,0,0),C(0,1,0),O故==(-1,1,0),=(-λ,λ,0),又A1(1,0,1),则P(1-λ,λ,1),所以=.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可知体对角线B1D⊥平面A1BC1,所以=(1,1,1)是平面A1BC1的一个法向量,所以sin θ=|cos<,>|==.所以当λ=时,sin θ取得最大值,当λ=0或1时,sin θ取得最小值.所以sin θ∈.故选A.
14.解:(1)证明:因为AF=EF,则F为AE的中点,
又因PA=PE,所以PF⊥AE,
所以PF2+EF2=PE2,又EF=BF,PE=PB,
所以PF2+BF2=PB2,所以PF⊥BF,
又因为AE,BF 平面ABCE,且AE∩BF=F,所以PF⊥平面ABCE;
(2)四边形ABCE的面积S=(BC+AE)·CE=×(2+4)×2=6,
则四棱锥N-ABCE的体积V=S·NF=×6×NF=2,所以NF=1,
因为PF⊥平面ABCE,BF⊥AE,
以F为原点,FA,FB,FP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A(2,0,0),B(0,2,0),M(-1,2,0),N(0,0,1),
又PF===4,所以P(0,0,4),
所以=(-2,2,0),=(2,0,-4),=(1,-2,1).
设直线MN与平面PAB所成角为θ,平面PAB的法向量为n=(x,y,z),
则即取z=1,得n=(2,2,1).
所以cos<n,>===-,
则sin θ=|cos<n,>|=,
所以直线MN与平面PAB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2 / 31.2.3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新课程标准解读 核心素养
1.理解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定义 直观想象
2.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线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数学运算
迈克尔·杰克逊出生于印第安纳州加里市,被称为“流行音乐之王”.迈克尔·杰克逊除了他擅长的歌曲,还有他那漂亮的太空步,尤其像谜一样存在的招牌动作45度倾斜舞步,据说迈克尔杰克逊早在1993年就申请了专利,专利名称“摆脱地心引力的幻想”.
【问题】 45度到底指的是哪个角呢?
                      
                      
                      
知识点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1.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想一想】
 斜线与平面的夹角为,对吗?
2.最小角定理
提醒 在公式①中,令θ2=90°,则cos θ=cos θ1·cos 90°=0.∴θ=90°,即当OM⊥OB时,有OM⊥OA,此即三垂线定理;反之,若令θ=90°,则cos θ1·cos θ2=0.∵θ1≠90°,∴θ2=90°,即当OM⊥OA时,有OM⊥OB,此即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由此可知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可以看成是此公式的特例.
3.用空间向量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如果v是直线l的一个方向向量,n是平面α的法向量,设直线l与平面α所成角的大小为θ,则θ=     或θ=      ,特别地cos θ=        或sin θ=       .
【想一想】
 直线l的方向向量s与平面的法向量n的夹角一定是直线和平面的夹角吗?
1.已知向量m,n,分别是直线l的方向向量和平面α的法向量,若cos<m,n>=-,则直线l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  )
A.   B.   C.   D.
2.已知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n=(1,-1,0),则x轴与平面α所成角的大小为(   )
A. B.
C. D.
3.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CB1与平面AA1C1C所成角的大小为    .
题型一 利用定义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例1】 如图,正四棱锥P-ABCD底面边长为,高为1,E为PC中点,求直线BE与平面PAC所成的角.
尝试解答
通性通法
求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步骤
(1)寻找过斜线上一点与平面垂直的直线;
(2)连接垂足和斜足得到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斜线与其射影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即为所求的角;
(3)把该角归结在某个三角形中,通过解三角形,求出该角.
【跟踪训练】
1.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2a,AD=a,AA1=a,则直线B1C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是(  )
A.45°  B.90°
C.正切值为2 D.正切值为
2.如图,空间四边形ABCD中,平面ABD⊥平面BCD,∠BAD=90°,且AB=AD,则AD与平面BCD所成的角是(  )
A.30° B.45°
C.60° D.90°
题型二 利用cos θ=cos θ1cos θ2求直线与平面夹角
【例2】 (链接教科书第45页例1)如图,∠BOC在平面α内,OA是α的斜线,若∠AOB=∠AOC=60°,OA=OB=OC=a,BC=a,求OA与平面α所成的角.
尝试解答
通性通法
cos θ=cos θ1·cos θ2的应用
(1)利用公式cos θ=cos θ1·cos θ2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应明确图形中θ,θ1,θ2;
(2)①当θ=90° θ2=90°,即符合三垂线定理;
②由0<cos θ2<1,所以cos θ<cos θ1 θ1<θ,即θ1为所有θ角中最小的角.
【跟踪训练】
 PA,PB,PC是从P点引出的三条射线,每两条射线的夹角为60°,则直线PC与平面APB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B.
C. D.
题型三 利用空间向量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例3】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M,N分别为AB,PD的中点.
(1)求证:MN∥平面PBC;
(2)若PA=AD,求直线MN与平面PCD所成角的正弦值.
尝试解答
通性通法
用法向量求线面角的正弦值的流程图
【跟踪训练】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D⊥底面ABCD,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且PD=AB=1,G为△ABC的重心,则PG与底面ABCD所成的角θ满足(  )
A.θ=   B.cos θ=
C.tan θ= D.sin θ=
1.若直线l与平面α所成角为,直线a在平面α内,且与直线l异面,则直线l与直线a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2.已知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n=(1,-1,0),则y轴与平面α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
A. B.
C. D.
3.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AB=1,BB1=2,点D是棱BB1的中点,则AD与平面AA1C1C所成角的大小为(  )
A. B.
C. D.
4.设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n=(1,2,-2),点A∈α,B α,=(0,2,1),则AB与α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5.在正三棱锥P-ABC中,PA=4,AB=,则侧棱PA与底面AB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1.2.3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基础知识·重落实】
知识点
1.90° 0° 射影
想一想
 提示:错误.斜线与平面的夹角为.
2.cos θ=cos θ1·cos θ2 射影 最小的角
3.-<v,n> <v,n>- sin<v,n> |cos<v,n>|
想一想
 提示:不是.直线和平面的夹角为.
自我诊断
1.A 设直线l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m,n>|=.∵θ∈,∴θ=.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故选A.
2.C 依题意x轴的方向向量可以为m=(1,0,0),设x轴与平面α所成角为θ,则sin θ===,因为θ∈,所以θ=,故选C.
3.30° 解析:如图,连接B1D1交A1C1于O,连接OC,因为几何体是正方体,所以OB1⊥平面AA1C1C,
所以∠B1CO是CB1与平面AA1C1C所成角,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OB1=,CB1=,sin ∠B1CO==,可得∠B1CO=30°.即CB1与平面AA1C1C所成角的大小为30°.
【典型例题·精研析】
【例1】 解:如图,连接BD,交AC于点O,连接PO,则PO为正四棱锥P-ABCD的高,所以PO=1,因为PO⊥底面ABCD,所以PO⊥BD,又BD⊥AC,PO∩AC=O,所以BD⊥平面PAC,连接EO,则∠BEO为直线BE与平面PAC所成的角,在Rt△POA中,因为PO=1,OA=,所以PA=2,OE=PA=1,在Rt△BOE中,因为BO=,所以tan∠BEO==,即∠BEO=60°.所以直线BE与平面PAC所成的角为60°.
跟踪训练
1.A 长方体ABCD-A1B1C1D1中,直线B1B⊥平面ABCD,所以∠B1CB就是直线B1C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在Rt△B1BC中,BC=AD=a,BB1=AA1=a,所以tan∠B1CB==1,所以∠B1CB=45°.故选A.
2.B 如图,过点A作AE⊥BD,垂足为E.因为平面ABD⊥平面BCD,AE⊥BD,平面ABD∩平面BCD=BD,所以AE⊥平面BCD,所以AD与平面BCD所成的角是∠ADE,因为∠BAD=90°,且AB=AD,所以∠ADE=45°.所以AD与平面BCD所成的角是45°.故选B.
【例2】 解:如图,过点A作AH⊥α,则∠AOH为AO与平面α所成的角,
∴cos 60°=cos∠AOB=cos∠AOC=cos∠AOH×cos∠BOH=cos∠AOH×cos∠COH.
∴cos∠BOH=cos∠COH,
∴∠BOH=∠COH.
又∵OB=OC=a,BC=a,
∴OB2+OC2=BC2,
∴∠BOC=90°.
∴∠BOH=45°,
∵cos∠AOB=cos∠AOH·cos∠BOH,
∴cos 60°=cos∠AOH·cos 45°.
∴cos∠AOH=.∴∠AOH=45°,
即AO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45°.
跟踪训练
C 如图,∵∠CPA=∠CPB,
∴PC在平面APB内的射影PH是∠APB的平分线.
∴cos∠CPH===.
【例3】 解:(1)证明:取PC中点为E,连接BE,NE.
∵E,N分别为PC,PD的中点,∴EN∥CD,EN=CD.
又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CD∥AB,CD=AB,
又∵M为AB的中点,∴EN∥BM,EN=BM,
∴四边形BMNE为平行四边形,∴MN∥BE,
又BE 平面PBC,MN 平面PBC,∴MN∥平面PBC.
(2)以A为坐标原点,AB,AD,AP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PA|=|AD|=2,则D(0,2,0),C(2,2,0),P(0,0,2),M(1,0,0),N(0,1,1),
=(-1,1,1),=(2,2,-2),=(0,2,-2),
设平面PCD的法向量为m=(x,y,z),
则即
令y=1,则m=(0,1,1),
设直线MN与平面PCD所成角为θ,则sin θ===.
跟踪训练
 B 以D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P(0,0,1),A(1,0,0),B(1,1,0),C(0,1,0),所以G,=.平面ABCD的一个法向量为n=(0,0,1),则sin θ=|cos<,n>|=||=,所以PG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随堂检测
1.D 由最小角定理知直线l与直线a所成的最小角为,又l,a为异面直线,则所成角的最大值为.
2.B 易知y轴的方向向量为m=(0,1,0),解得|cos<n,m>|==,α=,故选B.
3.B 如图,取AC,A1C1的中点分别为M,M1,连接MM1,BM,过点D作DN∥BM交MM1于点N,则易证DN⊥平面AA1C1C,连接AN,则∠DAN为AD与平面AA1C1C所成的角.在Rt△DNA中,sin∠DAN===,∠DAN=.
4. 解析:设AB与α所成角为θ,根据向量的夹角公式,可得AB与平面α所成角的正弦值为sin θ=|cos<n,>|===.
5. 解析:如图,在正三棱锥P-ABC中,PA=4,AB=,设P在底面上的射影为O,则O为△ABC的中心,由已知求得AO=1,又PA=4,∴cos ∠PAO==.即侧棱PA与底面AB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4 / 4(共75张PPT)
1.2.3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新课程标准解读 核心素养
1.理解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定义 直观想象
2.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线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体会向量
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数学运算
目录
基础知识·重落实
01
典型例题·精研析
02
知能演练·扣课标
03
基础知识·重落实
01
课前预习 必备知识梳理
迈克尔·杰克逊出生于印第安纳州加里市,被称为“流行音乐之王”.迈克尔·杰克逊除了他擅长的歌曲,还有他那漂亮的太空步,尤其像谜一样存在的招牌动作45度倾斜舞步,据说迈克尔杰克逊早在1993年就申请了专利,专利名称“摆脱地心引力的幻想”.
【问题】  45度到底指的是哪个角呢?



知识点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1.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想一想】
 斜线与平面的夹角为[0 ],对吗?
提示:错误.斜线与平面的夹角为(0 ).
2. 最小角定理
提醒 在公式①中,令θ2=90°,则 cos θ= cos θ1· cos 90°=0.∴θ=
90°,即当 OM ⊥ OB 时,有 OM ⊥ OA ,此即三垂线定理;反之,若
令θ=90°,则 cos θ1· cos θ2=0.∵θ1≠90°,∴θ2=90°,即当 OM ⊥
OA 时,有 OM ⊥ OB ,此即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由此可知三垂线定
理及其逆定理可以看成是此公式的特例.
3. 用空间向量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如果 v 是直线 l 的一个方向向量, 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设直线 l 与平
面α所成角的大小为θ,则θ= v , n > 或θ=
cos θ= 或 sin θ=
.
【想一想】
直线 l 的方向向量 s 与平面的法向量 n 的夹角一定是直线和平面的夹
角吗?
v , n > 
< v , n >
sin < v , n > 
| cos < v ,
n >| 
提示:不是.直线和平面的夹角 .
1. 已知向量 m , n ,分别是直线 l 的方向向量和平面α的法向量,若
cos < m , n >= 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  )
A. B.
C. D.
解析: 设直线 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则 sin θ=| cos < m , n
>| .∵θ∈[0 ],∴θ .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
误,故选A.
2. 已知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 n =(1,-1,0),则 x 轴与平面α所成
角的大小为(   )
A. B.
C. D.
解析: 依题意 x 轴的方向向量可以为 m =(1,0,0),设 x 轴
与平面α所成角为θ,则 sin θ θ∈
[0 ],所以θ C.
3. 在正方体 ABCD - A1 B1 C1 D1中, CB1与平面 AA1 C1 C 所成角的大小
为 .
解析:如图,连接 B1 D1交 A1 C1于 O ,连接
OC ,因为几何体是正方体,所以 OB1⊥平面
AA1 C1 C ,所以∠ B1 CO 是 CB1与平面 AA1 C1 C
所成角,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 OB1
CB1 sin ∠ B1 CO ∠ B1 CO =30°.即 CB1与平面 AA1 C1 C 所成角的大小为30°.
30° 
典型例题·精研析
02
课堂互动 关键能力提升
题型一 利用定义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例1】 如图,正四棱锥 P - ABCD 底面边长 1, E 为 PC
中点,求直线 BE 与平面 PAC 所成的角.
解:如图,连接 BD ,交 AC 于点 O ,连接 PO ,
则 PO 为正四棱锥 P - ABCD 的高,所以 PO =1,
因为 PO ⊥底面 ABCD ,所以 PO ⊥ BD ,又 BD ⊥
AC , PO ∩ AC = O ,所以 BD ⊥平面 PAC ,连接
EO ,则∠ BEO 为直线 BE 与平面 PAC 所成的角,
在Rt△ POA 中,因为 PO =1, OA PA =2, OE PA =1,在Rt△ BOE 中,因为 BO tan∠ BEO ∠ BEO =60°.所以直线 BE 与平面 PAC 所成的角为60°.
通性通法
求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步骤
(1)寻找过斜线上一点与平面垂直的直线;
(2)连接垂足和斜足得到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斜线与其射影所成
的锐角或直角即为所求的角;
(3)把该角归结在某个三角形中,通过解三角形,求出该角.
【跟踪训练】
1. 在长方体 ABCD - A1 B1 C1 D1中, AB =2 a , AD = a , AA1= a ,则直
线 B1 C 与平面 ABCD 所成的角是(  )
A. 45° B. 90°
C. 正切值为2 D. 正切值
解析: 长方体 ABCD - A1 B1 C1 D1中,直线 B1 B ⊥平面 ABCD ,所
以∠ B1 CB 就是直线 B1 C 与平面 ABCD 所成的角,在Rt△ B1 BC 中,
BC = AD = a , BB1= AA1= a ,所以tan∠ B1 CB 1,所以∠
B1 CB =45°.故选A.
2. 如图,空间四边形 ABCD 中,平面 ABD ⊥平面 BCD ,∠ BAD =
90°,且 AB = AD ,则 AD 与平面 BCD 所成的角是(  )
A. 30° B. 45°
C. 60° D. 90°
解析: 如图,过点 A 作 AE ⊥ BD ,垂足为
E . 因为平面 ABD ⊥平面 BCD , AE ⊥ BD ,平
面 ABD ∩平面 BCD = BD ,所以 AE ⊥平面
BCD ,所以 AD 与平面 BCD 所成的角是∠
ADE ,因为∠ BAD =90°,且 AB = AD ,所以
∠ ADE =45°.所以 AD 与平面 BCD 所成的角是
45°.故选B.
题型二 利用 cos θ= cos θ1 cos θ2求直线与平面夹角
【例2】 (链接教科书第45页例1)如图,∠ BOC 在平面α内, OA
是α的斜线,若∠ AOB =∠ AOC =60°, OA = OB = OC = a , BC
a ,求 O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
解:如图,过点 A 作 AH ⊥α,则∠ AOH 为 AO 与平面α所成的角,
∴ cos 60°= cos ∠ AOB = cos ∠ AOC = cos ∠ AOH × cos ∠ BOH
= cos ∠ AOH × cos ∠ COH .
∴ cos ∠ BOH = cos ∠ COH ,
∴∠ BOH =∠ COH .
又∵ OB = OC = a , BC a ,
∴ OB2+ OC2= BC2,
∴∠ BOC =90°.
∴∠ BOH =45°,
∵ cos ∠ AOB = cos ∠ AOH · cos ∠ BOH ,
∴ cos 60°= cos ∠ AOH · cos 45°.
∴ cos ∠ AOH .∴∠ AOH =45°,
即 AO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45°.
通性通法
cos θ= cos θ1· cos θ2的应用
(1)利用公式 cos θ= cos θ1· cos θ2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应明确图
形中θ,θ1,θ2;
(2)①当θ=90° θ2=90°,即符合三垂线定理;
②由0< cos θ2<1,所以 cos θ< cos θ1 θ1<θ,即θ1为所有θ角
中最小的角.
【跟踪训练】
  PA , PB , PC 是从 P 点引出的三条射线,每两条射线的夹角为
60°,则直线 PC 与平面 AP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B.
C. D.
解析: 如图,∵∠ CPA =∠ CPB ,
∴ PC 在平面 APB 内的射影 PH 是∠ APB 的平分线.
∴ cos ∠ CPH .
题型三 利用空间向量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例3】 如图,在四棱锥 P - ABCD 中, PA ⊥底面 ABCD ,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 M , N 分别为 AB , PD 的中点.
(1)求证: MN ∥平面 PBC ;
解:证明:取 PC 中点为 E ,连接 BE , NE .
∵ E , N 分别为 PC , PD 的中点,∴ EN ∥ CD , EN CD .
又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 CD ∥ AB , CD = AB ,
又∵ M 为 AB 的中点,∴ EN ∥ BM , EN = BM ,
∴四边形 BMNE 为平行四边形,∴ MN ∥ BE ,
又 BE 平面 PBC , MN 平面 PBC ,∴ MN ∥平面 PBC .
(2)若 PA = AD ,求直线 MN 与平面 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以 A 为坐标原点, AB , AD , AP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 y ,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
标系.
设| PA |=| AD |=2,则 D (0,2,
0), C (2,2,0), P (0,0,2), M
(1,0,0), N (0,1,1),
-1,1,1) 2,2,-
2) 0,2,-2),
设平面 PCD 的法向量为 m =( x , y , z ),

令 y =1,则 m =(0,1,1),
设直线 MN 与平面 PCD 所成角为θ,则 sin θ
.
通性通法
用法向量求线面角的正弦值的流程图
【跟踪训练】
如图,在四棱锥 P - ABCD 中, PD ⊥底面 ABCD ,四边形 ABCD 为正
方形,且 PD = AB =1, G 为△ ABC 的重心,则 PG 与底面 ABCD 所成
的角θ满足(  )
A. θ B. cos θ
C. tan θ D. sin θ
解析: 以 D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
直角坐标系,则 P (0,0,1), A (1,0,0),
B (1,1,0), C (0,1,0),所以 G (
0) ( -1).平面 ABCD 的一个法
向量为 n =(0,0,1),则 sin θ=| cos
n >|=| | PG 与平面 ABCD 所成角的余弦值 .
1. 若直线 l 与平面α所成角 a 在平面α内,且与直线 l 异面,
则直线 l 与直线 a 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  )
A. [0 ] B. [ ]
C. [ ] D. [ ]
解析: 由最小角定理知直线 l 与直线 a 所成的最小角
l , a 为异面直线,则所成角的最大值 .
2. 已知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 n =(1,-1,0),则 y 轴与平面α所成
的角的大小为(  )
A. B.
C. D.
解析: 易知 y 轴的方向向量为 m =(0,1,0),解得| cos <
n , m >| α B.
3. 在正三棱柱 ABC - A1 B1 C1中, AB =1, BB1=2 D 是棱 BB1的
中点,则 AD 与平面 AA1 C1 C 所成角的大小为(  )
A. B.
C. D.
解析: 如图,取 AC , A1 C1的中点分别为 M ,
M1,连接 MM1, BM ,过点 D 作 DN ∥ BM 交 MM1
于点 N ,则易证 DN ⊥平面 AA1 C1 C ,连接 AN ,则
∠ DAN 为 AD 与平面 AA1 C1 C 所成的角.在Rt△ DNA
中, sin ∠ DAN ∠ DAN .
4. 设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 n =(1,2,-2),点 A ∈α, B α 0,2,1),则 AB 与α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解析:设 AB 与α所成角为θ,根据向量的夹角公式,可得 AB 与平面
α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sin θ=| cos < n | .

5. 在正三棱锥 P - ABC 中, PA =4, AB PA 与底面 AB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解析:如图,在正三棱锥 P - ABC 中, PA =4,
AB P 在底面上的射影为 O ,则 O 为△
ABC 的中心,由已知求得 AO =1,又 PA =4,∴
cos ∠ PAO .即侧棱 PA 与底面 ABC 所成
角的余弦值 .

知能演练·扣课标
03
课后巩固 核心素养落地
1. 如图,在正三棱柱 ABC - A1 B1 C1中, AB =1, AA1=2 D 是侧棱 BB1的中点,则直线 C1 D 与平面 ABC 所成角的大小为(  )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 BB1⊥平面 A1 B1 C1,∴ C1 D 与平面 A1 B1 C1所成的角为
∠ DC1 B1.又 B1 C1=1, B1 D Rt△ DB1 C1中,tan∠ DC1 B1 ∴∠ DC1 B1 A1 B1 C1∥平面 ABC ,
∴ C1 D 与平面 ABC 所成角也 .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已知长方体 ABCD - A1 B1 C1 D1中, AB = BC =4, CC1=2,则直线
BC1和平面 DBB1 D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如图,连接 A1 C1交 B1 D1于 O 点,由已知
得 C1 O ⊥ B1 D1,且平面 BDD1 B1⊥平面 A1 B1 C1
D1,∴ C1 O ⊥平面 BDD1 B1,连接 BO ,则 BO 为
BC1在平面 BDD1 B1上的射影,∠ C1 BO 即为所求.
C1 O 2 BC1 2
∴ sin ∠ C1 BO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已知三棱锥 S - ABC 中 ,底面 ABC 为边长等于2的等边三角形, SA
垂直于底面 ABC , SA =3,那么直线 AB 与平面 SBC 所成角的正弦
值为(  )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如图所示,以 A 为原点,分别以 AB ,
AS 所在直线为 x 轴、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Axyz ,易知 S (0,0,3), B (2,0,0), C (1
0).设平面 SBC 的法向量为 n =( x , y ,
z ),则
得 n =(3 2), 2,0,0),∴当α为 AB 与平面 SBC 所成的角时, sin α=| cos n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正方体 ABCD - A1 B1 C1 D1中, E , F 分别为 AB , C1 D1的中点,则 A1
B1与平面 A1 EF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
A. 2 B.
C. 1 D.
解析:  A1 B1与平面 A1 EF 所成的角就是∠ B1 A1 C ,tan∠ B1 A1 C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如图,正四棱锥 S - ABCD 中, O 为顶点在底面内的投影, P 为侧棱
SD 的中点,且 SO = OC ,则直线 CD 与平面 PAC 的夹角是(  )
A. 45° B. 90°
C. 30° D. 6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如图,以 O 为坐标原点,以 OB 为 x
轴, OC 为 y 轴, OS 为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
系 O - xyz .设 OD = SO = OA = OB = OC = a ,
则 A (0,- a ,0), C (0, a ,0), D (-
a ,0,0), S (0,0, a ), P ( 0
), 0,-2 a ,0) ( a ) - a ,- a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设平面 PAC 的一个法向量为 n =( x , y , z ),则 n · 0, n · 0,∴ n =(1,0,1),设直线 CD 与平面 PAC 的夹角为θ,则 sin θ=| cos n >| 0<θ≤90°,∴θ=30°,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等腰Rt△ ABC 的斜边 AB 在平面α内,若 AC 与α成30°角,则斜边上
的中线 CM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 .
解析:如图,作 CO ⊥α, O 为垂足,连接 AO ,
MO ,则∠ CAO =30°,∠ CMO 为 CM 与α所成的
角.在Rt△ AOC 中,设 CO =1,则 AC =2.在等腰
Rt△ ABC 中,由 AC =2得 CM .在Rt△ CMO
中, sin ∠ CMO .
∴∠ CMO =45°.
4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在三棱锥 P - ABC 中, PA ⊥平面 ABC ,∠ BAC =90°, D , E , F 分
别是棱 AB , BC , CP 的中点, AB = AC =1, PA =2,则直线 PA 与
平面 DEF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解析:因为∠ BAC =90°,所以 BA ⊥ AC ,因为 PA ⊥平面 ABC , BA , AC 平面 ABC ,所以 PA ⊥ AC , PA ⊥ AB ,以 A 为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以 AB , AC , AP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 y ,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A (0,0,0), P (0,0,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D ( 0,0), E ( 0), F (0 1) 0,
0,-2) (0 0) ( 1),设平面
DEF 的法向量为 m =( x , y , z ),所以有
m =(2,0,1),设直线 PA 与
平面 DEF 所成角为θ,所以 sin θ=| cos m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 已知长方体 ABCD - A1 B1 C1 D1, AC1与过顶点 A 的三个平面所成的角
分别是α,β,γ,则 sin 2α+ sin 2β+ sin 2γ= .
解析:如图,连接 AC , AB1, AD1,则由长方
体性质知,∠ C1 AC 是 AC1与平面 ABCD 所成
角,设为α;∠ C1 AB1是 AC1与平面 ABB1 A1所
成角,设为β;∠ C1 AD1是 AC1与平面 ADD1 A1
所成角,设为γ.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又由△ AB1 C1、△ ACC1、△ AC1 D1都是直角三角形,
所以 sin 2α+ sin 2β+ sin 2γ .
又由长方体性质 C B1 D1 A
sin 2α+ sin 2β+ sin 2γ=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 如图,已知三棱锥 P - ABC 中, PA ⊥平面 ABC , AB ⊥ AC , PA =
AC AB , N 为 AB 上一点, AB =4 AN , M , S 分别为 PB , BC 的
中点.
(1)证明: CM ⊥ SN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证明:设 PA =1,以 A 为原点,
AB , AC , AP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 y
轴,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则 C (0,1,0), M (1,0 ), N
( 0,0), S (1 0).
所 (1,-1 ) ( 0),
因 · 0=0,
所以 CM ⊥ SN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求 SN 与平面 CMN 所成角的大小.
解:由(1), ( 1,0).
设 a =( x , y , z )为平面 CMN 的法向量,

令 x =2,得 a =(2,1,-2)为平面 CMN的一个法向量.
所以| cos < a |
所以 SN 与平面 CMN 所成角的大小为4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 在圆柱 OO1中, O 是上底面圆心, AB 是下底面圆的直径,点 C 在
下底面圆周上,若△ OAB 是正三角形, O1 C ⊥ AB ,则 OC 与平面
OAB 所成的角为(  )
A. 150° B. 30°
C. 45° D. 6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如图,设 AB =2 a ,则 OA =2 a , O1 A
= O1 B = O1 C = a ,∴ OO1 a ,
OC 2 a ,∵ CO1⊥ AB , CO1⊥
OO1, AB ∩ OO1= O1,∴ CO1⊥平面 AOB ,∴∠
COO1是 OC 与平面 OAB 所成角, sin ∠ COO1
∴∠ COO1=30°,∴ OC 与平面 OAB 所成角为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 如图,由直三棱柱 ABC - A1 B1 C1和四棱锥 D - BB1 C1 C 构成的几何体中,∠ BAC =90°, AB =1, BC = BB1=2, DC1= DC
CC1 D ⊥平面 ACC1 A1. P 为线段 BC 上一动点,当 BP = 时,直线 DP 与平面 BB1 D 所成角的正弦值 .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以 A 为坐标原点 x , y , z 轴
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所以 A (0,0,0), C 0,
0), C1 2,0), D 1,2), B (0,0,1), B1
(0,2,1),
所 0,2,0) 1,1).
设平面 BB1 D 的法向量 n =( x , y , z ),
所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所以 BB1 D 的一个法向量 n =
0,-3), λ λ∈[0,1], 0,-
1),所 λ λ -1,-1-λ),所 12λ2+4λ-5=0,解得λ λ= .因为 BC =2,所以 BP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已知在长方体 ABCD - A1 B1 C1 D1中, AD = AA1=1, AB =2,若 E
点在 AB 上,且 AD1与平面 D1 EC 所成的角 AE 的长.
解:以 D 为原点, DA 所在直线为 x 轴, DC
所在直线为 y 轴, DD1所在直线为 z 轴建立空
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设棱 AB 上点 E
(1, t ,0)(0≤ t ≤2),易得 A (1,0,
0), D1(0,0,1), C (0,2,0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1) 0,-2,1) 1, t -2,0).设平面 D1 EC 的法向量为 n =( x , y , z ),则 y =1,得 n=(2- t ,1,2),∴ sin t2+4 t -9=0,解得 t =-2 t =-2 ∴ AE =-2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 如图,在正方体 ABCD - A1 B1 C1 D1中, O 是 AC 中点,点 P 在线段
A1 C1上,若直线 OP 与平面 A1 BC1所成的角为θ,则 sin θ的取值范
围是(  )
A. [ ] B. [ ]
C. [ ] D.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如图,设正方体棱长为1 λ
(0≤λ≤1), λ D 为原点,
分别以 DA , DC , DD1所在直线为 x , y , z 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A (1,0,0), C
(0,1,0), O ( 0)
-1,1,0) -λ,λ,0),又 A1(1,0,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则 P (1-λ,λ,1),所 ( λ,λ 1).在正方体 ABCD - A1 B1 C1 D1中,可知体对角线 B1 D ⊥平面 A1 BC1,所 1,1,1)是平面 A1 BC1的一个法向量,所以 sin θ=| cos | .所以当λ sin θ取得最大 λ=0或1时, sin θ取得最小 .所以 sin θ∈[ ].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如图①,在梯形 ABCD 中, BF ⊥ AD , CE ⊥ AD , BC = BF = AF
= EF =2, DE =2 CE 为折痕,将点 D 翻折到点 P ,满足
PA = PB = PE ,如图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求证: PF ⊥平面 ABCE ;
解:证明:因为 AF = EF ,则 F 为 AE 的中点,
又因 PA = PE ,所以 PF ⊥ AE ,
所以 PF2+ EF2= PE2,又 EF = BF , PE = PB ,
所以 PF2+ BF2= PB2,所以 PF ⊥ BF ,
又因为 AE , BF 平面 ABCE ,且 AE ∩ BF = F ,所以 PF ⊥
平面 ABCE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设 M 为 BC 的中点, N 为线段 PF 上一点,且四棱锥 N - ABCE
的体积为2,求直线 MN 与平面 PAB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四边形 ABCE 的面积 S BC + AE )· CE
2+4)×2=6,
则四棱锥 N - ABCE 的体积 V S · NF 6× NF =2,所以
NF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因为 PF ⊥平面 ABCE , BF ⊥ AE ,
以 F 为原点, FA , FB , FP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 y , z 轴建立
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A (2,0,0), B (0,2,0), M (-1,2,0), N (0,0,1),
又 PF 4,所以 P (0,0,4),
所 -2,2,0) 2,0,-4) 1,-2,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设直线 MN 与平面 PAB 所成角为θ,平面 PAB 的法向量为 n =
( x , y , z ),
则 z =1,得 n =(2,2,1).
所以 cos < n
sin θ=| cos < n |
所以直线 MN 与平面 PAB 所成角的正弦值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