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设F1,F2分别是双曲线x2-=1的左、右焦点,若点P在双曲线上,且|PF1|=5,则|PF2|=( )
A.5 B.3
C.7 D.3或7
2.已知方程-=1表示双曲线,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
A.(-1,1)
B.(0,+∞)
C.[0,+∞)
D.(-∞,-1)∪(1,+∞)
3.已知平面内两定点A(-5,0),B(5,0),动点M满足|MA|-|MB|=6,则点M的轨迹方程是( )
A.-=1 B.-=1(x≥4)
C.-=1 D.-=1(x≥3)
4.设F1,F2是双曲线C:x2-=1的两个焦点,O为坐标原点,点P在C上且|OP|=2,则△PF1F2的面积为( )
A. B.3
C. D.2
5.(多选)已知关于x,y的方程mx2+ny2=1(其中m,n为参数)表示曲线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m=n>0,则表示圆
B.若mn>0,则表示椭圆
C.若mn<0,则表示双曲线
D.若mn=0,m+n>0,则表示两条直线
6.设m是常数,若点F(0,5)是双曲线-=1的一个焦点,则m= .
7.双曲线C左、右焦点分别为(-2,0),(2,0),且过点(2,),则C的方程是 .
8.设点P在双曲线-=1上,F1,F2为双曲线的两个焦点,且|PF1|∶|PF2|=1∶3,则△F1PF2的周长等于 ,cos∠F1PF2= .
9.在△ABC中,已知|AB|=4,内角A,B,C满足2sin A+sin C=2sin B,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求顶点C的轨迹方程.
10.设F1,F2是双曲线-y2=1的两个焦点,点P在双曲线上,当△F1PF2的面积为2时,·的值为( )
A.2 B.3
C.4 D.6
11.已知F1,F2是双曲线C:-=1(a>0,b>0)的左,右焦点,点P为双曲线C上的动点,过点F2作∠F1PF2的平分线的垂线,垂足为Q,则点Q的轨迹是( )
A.圆 B.椭圆
C.双曲线 D.直线
12.已知F(-2,0),点A(2,0)是一个定点,P是以F为圆心,半径为r的圆上任意一点,线段AP的垂直平分线l和直线FP相交于点Q.在下列条件下,求点Q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曲线.
(1)r=1时,点P在圆上运动;
(2)r=9时,点P在圆上运动.
13.设双曲线C:-=1(b>0)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1、A2,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以F1F2为直径的圆与双曲线左支的一个交点为P.若以A1A2为直径的圆与直线PF2相切,则△F1PF2的面积为( )
A.4 B.8
C.20 D.40
14.已知双曲线-=1(a>0,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P为双曲线右支上一点(P不在x轴上).
(1)若∠F1PF2=θ,求△F1PF2的面积;
(2)若该双曲线与椭圆+y2=1有共同的焦点且过点Q(2,1),求△F1PF2内切圆圆心的横坐标.
2.6.1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D 由双曲线的定义可知|PF1|-|PF2|=±2a,即5-|PF2|=±2,所以|PF2|=3或|PF2|=7.故选D.
2.A ∵方程-=1表示双曲线,∴(1+k)(1-k)>0,∴-1<k<1.故选A.
3.D 由双曲线的定义知,点M的轨迹是双曲线的右支,故排除A、C.又由题意可知焦点在x轴上,且c=5,a=3,∴b==4,故点M的轨迹方程为-=1(x≥3).
4.B 设F1,F2分别为双曲线C的左、右焦点,则由题意可知F1(-2,0),F2(2,0),又|OP|=2,所以|OP|=|OF1|=|OF2|,所以△PF1F2是直角三角形,所以|PF1|2+=|F1F2|2=16.不妨令点P在双曲线C的右支上,则有|PF1|-|PF2|=2,两边平方,得|PF1|2+-2|PF1|·|PF2|=4,又|PF1|2+|PF2|2=16,所以|PF1|·|PF2|=6,则=|PF1|·|PF2|=×6=3,故选B.
5.ACD 若m=n>0,x2+y2=>0,表示圆,A正确;若m<0,n<0时,mn>0,不表示椭圆,B错误;若mn<0,则表示焦点在x轴或y轴的双曲线,C正确;mn=0,m+n>0,m=0,n>0或m>0,n=0,则x=±或y=±,表示两条直线,D正确;故选A、C、D.
6.16 解析:由点F(0,5)可知该双曲线-=1的焦点落在y轴上,所以m>0,且m+9=52,解得m=16.
7.-=1 解析:由题意,得双曲线C的焦点在x轴上,且c=2.设其方程为-=1(a>0,b>0),则有解得a2=2,b2=2,所以C的方程为-=1.
8.22 - 解析:由题意知|F1F2|=2=10,||PF2|-|PF1||=6,又|PF1|∶|PF2|=1∶3,∴|PF1|=3,|PF2|=9,∴△F1PF2的周长为3+9+10=22.cos∠F1PF2===-.
9.解:以AB边所在的直线为x轴,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图略),则A(-2,0),B(2,0).
设△ABC的外接圆半径为R.
由正弦定理得sin∠CAB=,sin∠CBA=,sin C=.
∵2sin∠CAB+sin C=2sin∠CBA,
∴2|CB|+|AB|=2|CA|,
∴|CA|-|CB|=|AB|=2<|AB|.
由双曲线的定义知,点C的轨迹为双曲线的右支.
∵a=,c=2,∴b2=c2-a2=6.
∴顶点C的轨迹方程为-=1(x>).
10.B 设点P(x0,y0),依题意得|F1F2|=2=4,=|F1F2|·|y0|=2,∴|y0|=1.又-=1,∴=3(+1)=6.∴·=(-2-x0,-y0)·(2-x0,-y0)=+-4=3.
11.A 如图,点F2关于∠F1PF2的平分线PQ的对称点M在PF1上,故|F1M|=|PF1|-|PM|=|PF1|-|PF2|=2a,又OQ是△F2F1M的中位线,故|OQ|=a,所以点Q的轨迹是以原点为圆心,a为半径的圆.故选A.
12.解:(1)当r=1时,||QF|-|QA||=1<|FA|,所以Q点的轨迹是双曲线,2a=1,a=,c=2,b2=c2-a2=.
所以双曲线的方程为-=1.
(2)当r=9时,|QF|+|QA|=9>|FA|,
所以Q点的轨迹是椭圆,
2a=9,a=,c=2,b2=a2-c2=-4=-=,所以椭圆方程为+=1.
13.C ∵双曲线C的方程为-=1(b>0),∴a=,设以A1A2为直径的圆与直线PF2相切与Q点,则|OQ|=,且PF1⊥PF2,OQ⊥PF2,∴OQ∥PF1.又∵O为F1F2的中点,∴|PF1|=2|OQ|=2,又∵|PF2|-|PF1|=2a=2,∴|PF2|=4,∴△F1PF2的面积为=|PF1|×|PF2|=×2×4=20.故选C.
14.解:(1)设|PF1|=m,|PF2|=n,由双曲线的定义可得m-n=2a,
在△F1PF2中,由余弦定理,得4c2=m2+n2-2mncos θ=(m-n)2+2mn-2mncos θ
=4a2+2mn(1-cos θ),可得mn=,
则△F1PF2的面积S=mnsin θ=b2·.
(2)如图所示,F1(-c,0),F2(c,0),
设内切圆与x轴的切点是点H,PF1,PF2与内切圆的切点分别为A,B.
由双曲线的定义可得|PF1|-|PF2|=2a,由圆的切线长定理知,|PA|=|PB|,
|AF1|-|BF2|=2a,即|HF1|-|HF2|=2a.
设内切圆圆心的横坐标为x,则点H的横坐标为x,
故(x+c)-(c-x)=2a,可得x=a.
由该双曲线与椭圆+y2=1有共同的焦点(±,0),且过点Q(2,1),
可得a2+b2=3,-=1,解得a=,b=1,
故△F1PF2内切圆圆心的横坐标为.
2 / 22.6.1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新课程标准解读 核心素养
1.了解双曲线的实际背景,感受双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数学抽象
2.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 直观想象
如图,取一条拉链,打开它的一部分,在拉开的两边上各选择一点,分别固定在点F1,F2上,把笔尖放在拉链的拉手M处,随着拉链逐渐拉开或者闭拢,笔尖所经过的点就画出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就是双曲线的其中一支.
【问题】 类比椭圆,你认为该情境中的曲线上的点应满足怎样的几何条件?
知识点一 双曲线的定义
如果F1,F2是平面内的两个定点,a是一个正常数,且2a<|F1F2|,则平面上满足 的动点P的轨迹称为双曲线,两个定点F1,F2称为双曲线的 ,两个焦点的距离|F1F2|称为双曲线的 .
【想一想】
1.双曲线的定义中,若2a=|F1F2|,则点P的轨迹是什么?2a>|F1F2|呢?
2.定义中若常数为0,则点P的轨迹是什么?
知识点二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焦点在x轴上 焦点在y轴上
标准方程 (a>0,b>0) (a>0,b>0)
图形
焦点坐标
a,b,c 的关系 c2=
提醒 巧记双曲线焦点位置与方程的关系:焦点跟着正项走,即若x2项的系数为正,则焦点在x轴上;若y2项的系数为正,则焦点在y轴上.
【想一想】
双曲线中a,b,c的关系如何?与椭圆中a,b,c的关系有何不同?
1.设P是双曲线-=1右支上任意一点,F1,F2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则|PF1|-|PF2|=( )
A.2 B.4
C.8 D.16
2.以F1(-,0),F2(,0)为焦点且过点P(2,1)的双曲线的方程是( )
A.-y2=1 B.-y2=1
C.-y2=1 D.x2-=1
3.双曲线-y2=1的焦距为 .
题型一 双曲线标准方程的认识
【例1】 若双曲线方程为+=1,则m的取值范围为( )
A.(0,1)
B.(1,+∞)
C.(-∞,0)
D.(-∞,0)∪(1,+∞)
尝试解答
通性通法
双曲线方程的辨识方法
将曲线方程化为标准方程的形式,假如曲线的方程为+=1,则①当+=1表示双曲线时,mn<0;②当mn<0时,方程+=1表示双曲线.若则方程表示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若则方程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
【跟踪训练】
已知双曲线+=1,焦点在y轴上,若焦距为4,则a=( )
A. B.5 C.7 D.
题型二 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例2】 (链接教科书第146页例1)根据下列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a=4且经过点A;
(2)与双曲线-=1有公共焦点,且过点(3,2);
(3)双曲线过两点P,Q,且焦点在坐标轴上.
尝试解答
通性通法
1.求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步骤
(1)定位:是指确定与坐标系的相对位置,在标准方程的前提下,确定焦点位于哪条坐标轴上,以确定方程的形式;
(2)定量:是指确定a2,b2的数值,常由条件列方程组求解.
2.双曲线标准方程的两种求法
(1)定义法: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得到相应的a,b,c,再写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待定系数法:先设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或-=1(a,b均为正数),然后根据条件求出待定的系数代入方程即可.
提醒 若焦点的位置不明确,应注意分类讨论,也可以设双曲线方程为mx2+ny2=1的形式,注意标明条件mn<0.
【跟踪训练】
1.焦点分别为(-2,0),(2,0),且经过点(2,3)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
A.x2-=1 B.-y2=1
C.y2-=1 D.-=1
2.已知双曲线过点P1和P2(,4),则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
A.-=1 B.-=1
C.-=1 D.-=1
题型三 双曲线定义的应用
【例3】 如图,若F1,F2是双曲线-=1的两个焦点.
(1)若双曲线上一点P到它的一个焦点的距离等于16,求点P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
(2)若P是双曲线左支上的点,且|PF1|·|PF2|=32,试求△F1PF2的面积.
尝试解答
【母题探究】
1.(变条件,变设问)若本例中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不变,且其上一点P到焦点F1的距离为10.求点P到F2的距离.
2.(变条件)若本例条件“|PF1|·|PF2|=32”改成“|PF1|∶|PF2|=2∶5”其它条件不变,求△F1PF2的面积.
3.(变条件)本例双曲线方程不变,若双曲线上存在一点P使得∠F1PF2=60°,求△F1PF2的面积.
通性通法
在解决双曲线中与焦点有关的问题时,要注意定义中的条件||PF1|-|PF2||=2a的应用;与三角形有关的问题要考虑正、余弦定理、勾股定理等.另外在运算中要注意一些变形技巧和整体代换思想的应用.
题型四 双曲线的实际应用
【例4】 (链接教科书第144页情境与问题)A,B,C是我方三个炮兵阵地,A在B正东6 km,C在B北偏西30°,相距4 km,P为敌炮阵地,某时刻A处发现敌炮阵地的某种信号,由于B,C两地比A距P地远.因此4 s后,B,C才同时发现这一信号,此信号的传播速度为1 km/s,A若炮击P地,求炮击的方向角.
尝试解答
通性通法
双曲线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解答该类问题的关键是从实际问题中挖掘出所有相关条件,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问题.
【跟踪训练】某工程需要开挖一个横截面为半圆的柱形隧道,挖出的土只能沿道路AP,BP运到P处(如图),|AP|=100 m,|BP|=150 m,∠APB=60°,试说明怎样运土才能最省工.
2.6.1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基础知识·重落实】
知识点一
||PF1|-|PF2||=2a 焦点 焦距
想一想
1.提示:若2a=|F1F2|,点P的轨迹是以F1,F2为端点的两条射线;若2a>|F1F2|,点P的轨迹不存在.
2.提示:此时P的轨迹为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
知识点二
-=1 -=1 F1(-c,0),F2(c,0)
F1(0,-c),F2(0,c) a2+b2
想一想
提示:双曲线标准方程中的两个参数a和b,确定了双曲线的形状和大小,是双曲线的定形条件,这里b2=c2-a2,即c2=a2+b2,其中c>a,c>b,a与b的大小关系不确定;而在椭圆中b2=a2-c2,即a2=b2+c2,其中a>b>0,a>c,c与b的大小关系不确定.
自我诊断
1.C P是双曲线-=1右支上任意一点,F1,F2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所以|PF1|-|PF2|=2a,又a2=16,a=4,2a=8,所以|PF1|-|PF2|=8.故选C.
2.A 由题意得双曲线焦点在x轴上且c=,设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a>0,b>0),则有a2+b2=c2=3,-=1,解得a2=2,b2=1,故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2=1.故选A.
3.2 解析:令双曲线-y2=1的半焦距为c,则有c2=4+1=5,解得c=,所以双曲线-y2=1的焦距为2.
【典型例题·精研析】
【例1】 D ∵+=1表示双曲线方程, 则m(1-m)<0,解得m>1或m<0.故选D.
跟踪训练
D 根据题意可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由其焦距为4,得c=2,则有c2=2-a+3-a=4,解得a=.
【例2】 解:(1)当焦点在x轴上时,设所求标准方程为-=1(b>0),把点A的坐标代入,得b2=-×<0,不符合题意;当焦点在y轴上时,设所求标准方程为-=1(b>0),把点A的坐标代入,得b2=9.故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
(2)设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4<k<16).
将点(3,2)代入,解得k=4或k=-14(舍去),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
(3)设所求双曲线方程为Ax2+By2=1(AB<0).
∵点,在双曲线上,
∴解得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
跟踪训练
1.A ∵双曲线的焦点在x轴上,∴设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a>0,b>0).由题知c=2,
∴a2+b2=4. ①
又∵点(2,3)在双曲线上,∴-=1. ②
由①②解得a2=1,b2=3,∴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2-=1.
2.B 因为双曲线的焦点位置不确定,所以设双曲线的方程为mx2+ny2=1(mn<0).因为P1,P2两点在双曲线上,所以解得于是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故选B.
【例3】 解: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
故a=3,b=4,c==5.
(1)由双曲线的定义得||PF1|-|PF2||=2a=6,
又双曲线上一点P到它的一个焦点的距离等于16,
假设点P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等于x,
则|16-x|=6,解得x=10或x=22.
故点P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10或22.
(2)将||PF2|-|PF1||=2a=6,两边平方得|PF1|2+|PF2|2-2|PF1|·|PF2|=36,
∴|PF1|2+|PF2|2=36+2|PF1|·|PF2|=36+2×32=100.
在△F1PF2中,由余弦定理得
cos ∠F1PF2=
==0,
∴∠F1PF2=90°,
∴=|PF1|·|PF2|=×32=16.
母题探究
1.解:由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
得a=3,b=4,c=5.
由双曲线定义得||PF1|-|PF2||=2a=6,
∴|10-|PF2||=6,
解得|PF2|=4或|PF2|=16.
2.解:由|PF1|∶|PF2|=2∶5,
|PF2|-|PF1|=6,
可知|PF2|=10,|PF1|=4,∴△F1PF2是底边长为4,腰长为10的等腰三角形.
∴=×4×4=8.
3.解:由-=1,得a=3,b=4,c=5.
由定义和余弦定理得|PF1|-|PF2|=±6,
|F1F2|2=|PF1|2+|PF2|2-2|PF1|·|PF2|cos 60°,
所以102=(|PF1|-|PF2|)2+|PF1|·|PF2|,
所以|PF1|·|PF2|=64,
则=|PF1|·|PF2|·sin∠F1PF2=×64×=16.
【例4】 解:如图,以直线BA为x轴,线段BA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B(-3,0),A(3,0),C(-5,2).因为|PB|=|PC|,所以点P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设敌炮阵地的坐标为P(x,y),BC的中点为D.因为kBC=-,D(-4,),所以直线PD的方程为y-=(x+4).①
又|PB|-|PA|=4,所以P在以A,B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上,且方程为-=1(x≥2). ②
联立①②,得x=8,y=5,所以P的坐标为(8,5).
因此kPA==.
故炮击的方向角为北偏东30°.
跟踪训练
解:如图,以AB所在的直线为x轴,AB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M是分界线上的点,则|MA|+|AP|=|MB|+|BP|,即|MA|-|MB|=|BP|-|AP|=150-100=50(m),这说明分界线是以A,B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且a=25.
在△APB中,|AB|2=|AP|2+|BP|2-2|AP|·|BP|·cos 60°=17 500,
从而c2==4 375,b2=3 750,
故所求分界线的方程为-=1(x≥25).
即在运土时,将此分界线左侧的土沿道路AP运到P处,右侧的土沿道路BP运到P处最省工.
3 / 4(共44张PPT)
2.6.1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新课程标准解读 核心素养
1.了解双曲线的实际背景,感受双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
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数学抽象
2.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 直观想象
目录
基础知识·重落实
01
典型例题·精研析
02
基础知识·重落实
01
课前预习 必备知识梳理
如图,取一条拉链,打开它的一部分,在拉开的两边上各选择一
点,分别固定在点 F1, F2上,把笔尖放在拉链的拉手 M 处,随着拉链
逐渐拉开或者闭拢,笔尖所经过的点就画出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就是
双曲线的其中一支.
【问题】 类比椭圆,你认为该情境中的曲线上的点应满足怎样的几
何条件?
知识点一 双曲线的定义
如果 F1, F2是平面内的两个定点, a 是一个正常数,且2 a <| F1
F2|,则平面上满足 的动点 P 的轨
迹称为双曲线,两个定点 F1, F2称为双曲线的 ,两个焦点的
距离| F1 F2|称为双曲线的 .
|| PF1|-| PF2||=2 a
焦点
焦距
1. 双曲线的定义中,若2 a =| F1 F2|,则点 P 的轨迹是什么?2 a
>| F1 F2|呢?
提示:若2 a =| F1 F2|,点 P 的轨迹是以 F1, F2为端点的两条射
线;若2 a >| F1 F2|,点 P 的轨迹不存在.
2. 定义中若常数为0,则点 P 的轨迹是什么?
提示:此时 P 的轨迹为线段 F1 F2的垂直平分线.
【想一想】
知识点二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焦点在 x 轴上 焦点在 y 轴上
标准方程 ( a >0, b >0)
( a >0, b >0)
图形
1
1
焦点在 x 轴上 焦点在 y 轴上
焦点坐标
a , b , c 的关系 c2=
F1(- c ,0), F2( c ,
0)
F1(0,- c ), F2(0,
c )
a2+ b2
提醒 巧记双曲线焦点位置与方程的关系:焦点跟着正项走,即
若 x2项的系数为正,则焦点在 x 轴上;若 y2项的系数为正,则焦点
在 y 轴上.
【想一想】
双曲线中 a , b , c 的关系如何?与椭圆中 a , b , c 的关系有
何不同?
提示:双曲线标准方程中的两个参数 a 和 b ,确定了双曲线的形状和
大小,是双曲线的定形条件,这里 b2= c2- a2,即 c2= a2+ b2,其中 c
> a , c > b , a 与 b 的大小关系不确定;而在椭圆中 b2= a2- c2,即
a2= b2+ c2,其中 a > b >0, a > c , c 与 b 的大小关系不确定.
1. 设 P 是双曲 1右支上任意一点, F1, F2分别是双曲线的
左、右焦点,则| PF1|-| PF2|=( )
A.2 B. 4
C. 8 D. 16
解析:C P 是双曲 1右支上任意一点, F1, F2分别是
双曲线的左、右焦点,所以| PF1|-| PF2|=2 a ,又 a2=16, a
=4,2 a =8,所以| PF1|-| PF2|=8.故选C.
2. 以 F1( 0), F2 0)为焦点且过点 P (2,1)的双曲
线的方程是( )
A. y2=1 B. y2=1
C. y2=1 D. x2 1
解析:A 由题意得双曲线焦点在 x 轴上且 c
1( a >0, b >0),则有 a2
+ b2= c2=3 1,解得 a2=2, b2=1,故所求双曲线的标
准方程 y2=1.故选A.
3. 双曲 y2=1的焦距为 2 .
解析:令双曲 y2=1的半焦距为 c ,则有 c2=4+1=5,解得 c
y2=1的焦距为2 .
2
典型例题·精研析
02
课堂互动 关键能力提升
题型一 双曲线标准方程的认识
【例1】 若双曲线方程 1,则 m 的取值范围为( )
A. (0,1) B. (1,+∞)
C. (-∞,0) D. (-∞,0)∪(1,+∞)
解析:D ∵ 1表示双曲线方程, 则 m (1- m )<0,解
得 m >1或 m <0.故选D.
通性通法
双曲线方程的辨识方法
将曲线方程化为标准方程的形式,假如曲线的方程为
1,则①当 1表示双曲线时, mn <0;②当 mn <0时,方程
1表示双曲线.若则方程表示焦点在 x 轴上的双曲
线;若则方程表示焦点在 y 轴上的双曲线.
【跟踪训练】
已知双曲 1,焦点在 y 轴上,若焦距为4,则 a =
( )
A. B. 5
C. 7 D.
解析:D 根据题意可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由其焦
距为4,得 c =2,则有 c2=2- a +3- a =4,解得 a .
题型二 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例2】 (链接教科书第146页例1)根据下列条件,求双曲线的标
准方程:
(1) a =4且经过点 A (1, );
解:当焦点在 x 轴上时,设所求标准方程 1
( b >0),把点 A 的坐标代入,得 b2= 0,不符合
题意;当焦点在 y 轴上时,设所求标准方程 1( b >
0),把点 A 的坐标代入,得 b2=9.故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
(2)与双曲 1有公共焦点,且过点(3 2);
解:设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4< k <16).
将点(3 2)代入,解得 k =4或 k =-14(舍去),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
(3)双曲线过两点 P (3 ), Q ( 5),且焦点在坐
标轴上.
解:设所求双曲线方程为 Ax2+ By2=1( AB <0).
∵点(3 ),( 5)在双曲线上,
∴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
通性通法
1. 求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步骤
(1)定位:是指确定与坐标系的相对位置,在标准方程的前提
下,确定焦点位于哪条坐标轴上,以确定方程的形式;
(2)定量:是指确定 a2, b2的数值,常由条件列方程组求解.
2. 双曲线标准方程的两种求法
(1)定义法: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得到相应的 a , b , c ,再写出双
曲线的标准方程;
(2)待定系数法:先设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或
1( a , b 均为正数),然后根据条件求出待定的系数代入
方程即可.
提醒 若焦点的位置不明确,应注意分类讨论,也可以设双
曲线方程为 mx2+ ny2=1的形式,注意标明条件 mn <0.
【跟踪训练】
1. 焦点分别为(-2,0),(2,0),且经过点(2,3)的双曲线的
标准方程为( )
A. x2 1 B. y2=1
C. y2 1 D. 1
解析:A ∵双曲线的焦点在 x 轴上,∴设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 a >0, b >0).由题知 c =2,
∴ a2+ b2=4. ①
又∵点(2,3)在双曲线上,∴ 1. ②
由①②解得 a2=1, b2=3,∴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x2 1.
2. 已知双曲线过点 P1(-2 )和 P2( 4),则双曲线的标
准方程为( )
A. 1 B. 1
C. 1 D. 1
解析:B 因为双曲线的焦点位置不确定,所以设双曲线的方程为
mx2+ ny2=1( mn <0).因为 P1(-2 ), P2( 4)两点
在双曲线上,所以1.故选B.
题型三 双曲线定义的应用
【例3】 如图,若 F1, F2是双曲 1的两个焦点.
(1)若双曲线上一点 P 到它的一个焦点的距离等于16,求点 P 到另一
个焦点的距离;
(1)由双曲线的定义得|| PF1|-|PF2||=2 a =6,
又双曲线上一点 P 到它的一个焦点的距离等于16,
假设点 P 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等于 x ,
则|16- x |=6,解得 x =10或 x =22.
故点 P 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10或22.
解: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
故 a =3, b =4, c 5.
(2)若 P 是双曲线左支上的点,且| PF1|·| PF2|=32,试求△ F1
PF2的面积.
解: 将|| PF2|-| PF1||=2 a =6,两
边平方得| PF1|2+| PF2|2-2| PF1|·|
PF2|=36,
∴| PF1|2+| PF2|2=36+2| PF1|·|
PF2|=36+2×32=100.
在△ F1 PF2中,由余弦定理得
cos ∠ F1 PF2
0,
∴∠ F1 PF2=90°,
∴ | PF1|·| PF2| 32=16.
【母题探究】
1. (变条件,变设问)若本例中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不变,且其上一点
P 到焦点 F1的距离为10.求点 P 到 F2的距离.
解:由双曲线的标准方 1,
得 a =3, b =4, c =5.
由双曲线定义得|| PF1|-| PF2||=2 a =6,
∴|10-| PF2||=6,
解得| PF2|=4或| PF2|=16.
2. (变条件)若本例条件“| PF1|·| PF2|=32”改成“|
PF1|∶| PF2|=2∶5”其他条件不变,求△ F1 PF2的面积.
解:由| PF1|∶| PF2|=2∶5,
| PF2|-| PF1|=6,
可知| PF2|=10,| PF1|=4,∴△ F1 PF2是底边长为4,腰长为
10的等腰三角形.
∴ 4×4 8 .
3. (变条件)本例双曲线方程不变,若双曲线上存在一点 P 使得∠ F1
PF2=60°,求△ F1 PF2的面积.
解: 1,得 a =3, b =4, c =5.
由定义和余弦定理得| PF1|-| PF2|=±6,
| F1 F2|2=| PF1|2+| PF2|2-2| PF1|·| PF2|· cos 60°,
所以102=(| PF1|-| PF2|)2+| PF1|·| PF2|,
所以| PF1|·| PF2|=64,
| PF1|·| PF2|· sin ∠ F1 PF2 64 16 .
通性通法
在解决双曲线中与焦点有关的问题时,要注意定义中的条件||
PF1|-| PF2||=2 a 的应用;与三角形有关的问题要考虑正、余
弦定理、勾股定理等.另外在运算中要注意一些变形技巧和整体代换思
想的应用.
题型四 双曲线的实际应用
【例4】 (链接教科书第144页情境与问题) A , B , C 是我方三个
炮兵阵地, A 在 B 正东6 km, C 在 B 北偏西30°,相距4 km, P 为敌炮
阵地,某时刻 A 处发现敌炮阵地的某种信号,由于 B , C 两地比 A 距 P
地远.因此4 s后, B , C 才同时发现这一信号,此信号的传播速度为1
km/s, A 若炮击 P 地,求炮击的方向角.
解:如图,以直线 BA 为 x 轴,线段 BA 的垂直平分线
为 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 B (-3,0), A
(3,0), C (-5,2 .
因为| PB |=| PC |,所以点 P 在线段 BC 的垂直平分线上.设敌炮
阵地的坐标为 P ( x , y ), BC 的中点为 D . 因为 kBC = D (-4 PD 的方程为 y x +4).①
又| PB |-| PA |=4,所以 P 在以 A , B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
上,且方程 1( x ≥2). ②
联立①②,得 x =8, y =5 P 的坐标为(8,5 .
因此 kPA .
故炮击的方向角为北偏东30°.
通性通法
双曲线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解答该类问题的关键是从
实际问题中挖掘出所有相关条件,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求双曲线的标准
方程的问题.
【跟踪训练】
某工程需要开挖一个横截面为半圆的柱形隧道,挖出的土只能沿道路
AP , BP 运到 P 处(如图),| AP |=100 m,| BP |=150 m,∠
APB =60°,试说明怎样运土才能最省工.
解:如图,以 AB 所在的直线为 x 轴, AB 的垂直平分
线为 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 M 是分界线上的
点,则| MA |+| AP |=| MB |+| BP |,即|
MA |-| MB |=| BP |-| AP |=150-100=50
(m),
这说明分界线是以 A , B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且 a =25.
在△ APB 中,| AB |2=| AP |2+| BP |2-2|AP |·| BP |· cos 60°=17 500,
从而 c2=( )2=4 375, b2=3 750,
故所求分界线的方程 1( x ≥25).
即在运土时,将此分界线左侧的土沿道路 AP 运到 P
处,右侧的土沿道路 BP 运到 P 处最省工.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