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数学人教B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7.2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数学人教B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B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06 18:25:42

文档简介

2.7.2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1.顶点在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且过点P(-4,-2)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  )
A.y2=-x
B.x2=-8y
C.y2=-8x或x2=-y
D.y2=-x或x2=-8y
2.设过抛物线x2=2py(p>0)的焦点的弦为AB,则|AB|的最小值为(  )
A. B.p
C.2p D.无法确定
3.已知抛物线C1:x2=2py(p>0)的焦点为F,点A在抛物线C1上,且4|AF|=3,抛物线C2:y2=8px的焦点为F',若点A的纵坐标为,则|FF'|=(  )
A. B.
C. D.
4.A,B是抛物线x2=2y上的两点,O为坐标原点.若|OA|=|OB|,且△AOB的面积为12,则∠AOB=(  )
A.30° B.45°
C.60° D.120°
5.(多选)已知F是抛物线C:y2=16x的焦点,M是C上一点,FM的延长线交y轴于点N.若M为FN的中点,则(  )
A.C的准线方程为x=-4
B.F点的坐标为(0,4)
C.|FN|=12
D.△ONF的面积为16(O为坐标原点)
6.若三个点M(3,2),N(2,2),Q(3,-2)中恰有两个点在抛物线y2=2px上,则该抛物线的方程为      .
7.已知点A(0,5),过抛物线x2=12y上一点P作y=-3的垂线,垂足为B,若|PB|=|PA|,则|PB|=     .
8.已知抛物线C:x2=ay(a>0)上一点P(2a,4a)到焦点F的距离为17,则直线PF的方程为    .
9.已知点P(1,m)是抛物线C:y2=2px上的点,F为抛物线的焦点,且|PF|=2,直线l:y=k(x-1)与抛物线C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B.
(1)求抛物线C的方程;
(2)若|AB|=8,求k的值.
10.过抛物线C:y2=6x的焦点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被双曲线E:-y2=1(a>0)所截得线段长度为2,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11.在抛物线y2=-4x上有一点P,P到椭圆+=1左顶点的距离最小,这个最小值为(  )
A.2 B.2+
C. D.2-
12.设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为F,直线l与抛物线C交于不同的两点A,B,线段AB的中点M的横坐标为2,且|AF|+|BF|=6.
(1)求抛物线C的标准方程;
(2)若直线l(斜率存在)经过焦点F,求直线l的方程.
13.已知直线l的斜率为k,它与抛物线y2=4x相交于A,B两点,F为抛物线的焦点,=3,则|k|=(  )
A.2 B.
C. D.
14.已知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F到准线的距离为2.
(1)求C的方程;
(2)已知O为坐标原点,点P在C上,点Q满足=9,求直线OQ斜率的最大值.
2.7.2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1.D 若焦点在x轴上,设抛物线方程为y2=ax,将点P(-4,-2)的坐标代入,得a=-1,所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y2=-x.若焦点在y轴上,设方程为x2=by,将点P(-4,-2)的坐标代入,得b=-8,所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x2=-8y.故所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y2=-x或x2=-8y.
2.C 由题意知,AB⊥y轴,故其最小值为2p.
3.B 因为4|AF|=3,所以+=,解得p=.所以C1:x2=y,C2:y2=4x,F,F'(1,0),所以|FF'|==.故选B.
4.C 如图,∵|OA|=|OB|,知A,B两点关于y轴对称,设A,B,∴S△AOB=×2a×=12,解得a=2,∴B(2,6),∴tan θ==,∴θ=30°,∴∠AOB=2θ=60°.故选C.
5.ACD 如图,不妨设点M位于第一象限,设抛物线的准线l与x轴交于点F',作MB⊥l于点B,NA⊥l于点A.由抛物线的解析式可得准线方程为x=-4,F点的坐标为(4,0),则|AN|=4,|FF'|=8,在直角梯形ANFF'中,中位线|BM|==6,由抛物线的定义有|MF|=|MB|=6,结合题意,有|MN|=|MF|=6,故|FN|=|FM|+|NM|=6+6=12,|ON|==8,S△ONF=×8×4=16.故选A、C、D.
6.y2=8x 解析:由抛物线的对称性知M(3,2),Q(3,-2)在y2=2px上,∴6p=24,可得p=4,即抛物线的方程为y2=8x.
7.7 解析:设P(x,y),由|PB|=|PA|,可得y+3=,x2-16y+16=0,又x2=12y,代入可得y=4.所以|PB|=y+3=7.
8.y=x+1 解析:抛物线C:x2=ay(a>0)上一点P(2a,4a)到焦点F的距离为17,可得17=4a+=,解得a=4,抛物线方程为x2=4y,则F(0,1),P(8,16),kPF==,则直线PF的方程为y=x+1.
9.解:(1)抛物线C:y2=2px的准线为x=-,
由|PF|=2得1+=2,得p=2.
∴抛物线的方程为y2=4x.
(2)设A(x1,y1),B(x2,y2),

可得k2x2-(2k2+4)x+k2=0,Δ=16k2+16>0,
∴x1+x2=.
∵直线l经过抛物线C的焦点F,
∴|AB|=x1+x2+p=+2=8,
解得k=±1,
∴k的值为1或-1.
10.D 抛物线C:y2=6x的焦点为,令x=,可得y=±,所以2=2,a=,又b=1,所以c==,所以e===.故选D.
11.A 设P(x,y),椭圆+=1左顶点为(-4,0),所以P到椭圆+=1左顶点的距离为d=,而y2=-4x,所以d===≥2,当且仅当x=-2时取等号,即P到椭圆+=1左顶点的距离最小值为2.故选A.
12.解:(1)设A(x1,y1),B(x2,y2),
则线段AB中点M的横坐标x==2,∴x1+x2=4,
∴|AF|+|BF|=x1+x2+p=4+p=6,解得p=2,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y2=4x.
(2)由(1)可知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F(1,0),
故设直线方程为y=k(x-1),k≠0,
联立方程组为 k2x2-(2k2+4)x+k2=0,
∴x1+x2==4,解得k=±,
∴直线l的方程y=±(x-1).
13.B 由=3,知A,B,F三点共线.设A在第一象限,如图,分别过A,B作AM⊥准线于M,BN⊥准线于N,过B作BE⊥AM于E,根据抛物线定义和=3,可设|AF|=|AM|=3m,则|BN|=|BF|=m,故|AB|=4m,|AE|=2m,∴∠BAE=60°,k=;当A在第四象限时,同理,可得k=-,故选B.
14.解:(1)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焦点F到准线的距离为p,故p=2,
所以C的方程为y2=4x.
(2)由(1)知F(1,0),设P(x1,y1),Q(x2,y2),
则=(x2-x1,y2-y1),=(1-x2,-y2),
因为=9,
所以
可得
又点P在抛物线C上,所以=4x1,即(10y2)2=4(10x2-9),化简得=x2-,则点Q的轨迹方程为y2=x-.
设直线OQ的方程为y=kx,易知当直线OQ与曲线y2=x-相切时,斜率可以取最大,
联立y=kx与y2=x-并化简,
得k2x2-x+=0,
令Δ=-4k2·=0,解得k=±,
所以直线OQ斜率的最大值为.
2 / 22.7.2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新课程标准解读 核心素养
1.了解抛物线的几何图形及简单几何性质 直观想象
2.通过抛物线方程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了解抛物线的简单应用 数学运算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抛物线的原型,如桥拱、卫星接收天线、曲线与轴截面的交线等,抛掷出的铅球在天空中划过的轨迹也是抛物线的一部分……
【问题】 (1)类比椭圆、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结合图象,你能否猜想出抛物线的几何性质呢?
(2)参数p对抛物线开口大小有何影响?
                      
                      
                      
                      
                      
                      
知识点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类型 y2=2px(p>0) y2=-2px(p>0) x2=2py(p>0) x2=-2py(p>0)
图形
性 质 焦点                    
准线                   
范围                   
对称 轴      
顶点    
离心 率    
开口方向            
提醒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与对称性、焦点位置的关系
y2=ax 一次项为x项,对称轴为x轴 a>0时,焦点在x轴正半轴上,开口向右
a<0时,焦点在x轴负半轴上,开口向左
x2=ay 一次项为y项,对称轴为y轴 a>0时,焦点在y轴正半轴上,开口向上
a<0时,焦点在y轴负半轴上,开口向下
【想一想】
1.抛物线x2=2py(p>0)有几条对称轴?
2.抛物线的范围是x∈R,这种说法正确吗?
1.顶点在原点,对称轴是y轴,并且顶点与焦点的距离为3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  )
A.x2=±3y    B.y2=±6x
C.x2=±12y D.y2=±12x
2.设抛物线的焦点到顶点的距离为3,则抛物线上的点到准线的距离的取值范围是(  )
A.(6,+∞) B.[6,+∞)
C.(3,+∞) D.[3,+∞)
3.已知抛物线y2=4x的焦点为F,P是抛物线上一点,若|PF|=3,则P点的横坐标为    .
题型一 抛物线方程及其几何性质
【例1】 (1)(链接教科书第164页例1)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对称轴为x轴,且与圆x2+y2=4相交的公共弦长为2,求抛物线的方程;
(2)设P是抛物线y2=4x上任意一点,设A(3,0),求|PA|的最小值.
尝试解答
通性通法
1.几何性质在求抛物线方程中的应用
(1)代数法:将几何性质转化为坐标表达式,解方程(组)求出未知数;
(2)几何法:将几何性质与抛物线定义相结合,采用几何法求出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从而得到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2.研究抛物线的性质,把握三个要点
(1)开口方向:由抛物线标准方程看其开口方向,关键是看准一次项是x还是y,一次项的系数是正还是负;
(2)位置关系:顶点位于焦点和准线与坐标轴的交点中间,准线垂直于对称轴;
(3)定值: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p,过焦点垂直于对称轴的弦(又称为通径)长为2p.
【跟踪训练】
1.顶点在原点,对称轴为y轴,顶点到准线的距离为4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  )
A.x2=16y     B.x2=8y
C.x2=±8y D.x2=±16y
2.抛物线x2=8y的准线被圆x2+y2-6x=0截得的线段长为(  )
A.4 B.2
C. D.2
题型二 抛物线几何性质的应用
【例2】 已知等边三角形AOB的顶点A,B在抛物线y2=x上,O为坐标原点,又点A到抛物线的焦点F的距离等于,求△AOB的面积.
尝试解答
通性通法
利用抛物线的性质可以解决的问题
(1)对称性:解决抛物线的内接三角形问题;
(2)焦点、准线:解决与抛物线的定义有关的问题;
(3)范围:解决与抛物线有关的最值问题.
【跟踪训练】
 边长为2的等边△AOB,O为原点,AB⊥x轴,以O为顶点且过A、B的抛物线方程是(  )
A.y2=x B.y2=x
C.y2=±x D.y2=±x
题型三 焦点弦问题
【例3】 过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且A,B两点的纵坐标之积为-4,求抛物线C的方程.
尝试解答
通性通法
1.已知AB是过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的弦,F为抛物线的焦点,A(x1,y1),B(x2,y2),则:
(1)y1y2=-p2,x1x2=;
(2)|AB|=x1+x2+p=(θ为直线AB的倾斜角);
(3)S△ABO=(θ为直线AB的倾斜角);
(4)+=;
(5)以AB为直径的圆与抛物线的准线相切.
2.当直线经过抛物线的焦点,且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垂直时,直线被抛物线截得的线段称为抛物线的通径,显然通径长等于2p.
【跟踪训练】
1.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作直线交抛物线于A(x1,y1),B(x2,y2)两点,若x1+x2=6,则|AB|的值为(  )
A.10   B.8   C.6   D.4
2.抛物线y2=2x与过焦点的直线交于A,B两点,O为原点,则·=    .
1.若抛物线y2=2x上有两点A,B且AB垂直于x轴,若|AB|=2,则抛物线的焦点到直线AB的距离为(  )
A. B. C. D.
2.已知点(x,y)在抛物线y2=4x上,则z=x2+y2+3的最小值是(  )
A.2 B.3 C.4 D.0
3.过抛物线x2=4y的焦点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若|AB|=10,则AB的中点到x轴的距离为(  )
A.2 B.3
C.4 D.8
4.(多选)平面内到定点F(0,1)和到定直线l:y=-1的距离相等的动点的轨迹为曲线C.则(  )
A.曲线C的方程为x2=4y
B.曲线C关于y轴对称
C.当点P(x,y)在曲线C上时,y≥2
D.当点P在曲线C上时,点P到直线l的距离d≥2
5.顶点在原点,对称轴为y轴且经过点(4,1)的抛物线的准线与对称轴的交点坐标是    .
2.7.2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基础知识·重落实】
知识点
 F F F F
x=- x= y=- y= x≥0,y∈R x≤0,y∈R x∈R,y≥0 x∈R,y≤0 x轴 y轴 O(0,0) e=1 向右 向左 向上 向下
想一想
1.提示:有一条对称轴.
2.提示:抛物线的方程不同,其范围就不一样,如y2=2px(p>0)的范围是x≥0,y∈R,故此说法错误.
自我诊断
1.C 可设抛物线方程为x2=2py(p>0)或x2=-2py(p>0),依题意知=3,∴p=6.∴抛物线方程为x2=±12y.
2.D ∵抛物线的焦点到顶点的距离为3,∴=3,即p=6.又抛物线上的点到准线距离的最小值为,∴抛物线上的点到准线距离的取值范围为[3,+∞).
3.2 解析:由抛物线方程可得2p=4,即p=2,则|PF|=xP+=xP+1=3,解得xP=2.
【典型例题·精研析】
【例1】 解:(1)设所求抛物线的方程为y2=2px(p>0)或y2=-2px(p>0),抛物线与圆的交点A(x1,y1),B(x2,y2)(y1>0,y2<0),则|y1|+|y2|=2,即y1-y2=2.由对称性,知y2=-y1,代入上式,得y1=,把y1=代入x2+y2=4,得x1=±1,所以点(1,)在抛物线y2=2px上,点(-1,)在抛物线y2=-2px上,可得p=.于是所求抛物线的方程为y2=3x或y2=-3x.
(2)设点P的坐标为(x,y),则y2=4x,x≥0,
|PA|2=(x-3)2+y2=x2-6x+9+4x=x2-2x+9=(x-1)2+8.
当x=1时,|PA|的最小值为2.
跟踪训练
1.D 顶点在原点,对称轴为y轴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x2=±2py(p>0).由顶点到准线的距离为4知p=8,故所求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x2=±16y.故选D.
2.B 因为抛物线x2=8y的准线方程为y=-2,圆x2+y2-6x=0整理得(x-3)2+y2=9,则圆心坐标为(3,0),半径为r=3,则圆心到直线y=-2的距离为d=2,因此y=-2被圆x2+y2-6x=0截得的弦长为2=2.故选B.
【例2】 解:∵△AOB是等边三角形,
∴顶点A,B关于抛物线y2=x的对称轴(x轴)对称.
不妨设A(y0,y0)(y0>0),则B(y0,-y0).
由|AF|=y0+=,解得y0=,
∴△AOB的边长为|AB|=2y0=2,
∴S△AOB=×(2)2×=3,即△AOB的面积为3.
跟踪训练
 D 不妨设点A在x轴的上方,当抛物线开口向右时,设其方程为y2=2px,
∵等边△AOB的边长为2,AB⊥x轴,∴设AB交x轴于点M,则|OM|=|AB|=,|AM|=|AB|=1,由此可得点A的坐标为(,1),代入抛物线方程,得12=2p×,解得2p=,因此,抛物线的方程为y2=x.同理可得,抛物线开口向左时,其方程为y2=-x.综上所述,过A、B的抛物线的方程是y2=x或y2=-x.故选D.
【例3】 解:由于抛物线的焦点F,
故可设直线AB的方程为x=my+.
由得y2-2pmy-p2=0,
设A(x1,y1),B(x2,y2),则y1y2=-p2,
∴-p2=-4,由p>0,可得p=2,
∴抛物线C的方程为y2=4x.
跟踪训练
1.B 根据过抛物线焦点的弦长公式有|AB|=x1+x2+p=6+2=8.故选B.
2.- 解析:①当直线AB⊥x轴时,在y2=2x中,令x=,有y=±1,则A,B,得·=·=-.
②当直线AB与x轴不互相垂直时,设AB的方程为:y=k,由消去y,整理得k2x2-(k2+2)x+k2=0,显然k≠0.设A(x1,y1),B(x2,y2),则x1+x2=,x1·x2=,得·=(x1,y1)·(x2,y2)=x1x2+y1y2=x1x2+k·k=(1+k2)x1x2-(x1+x2)+k2=(1+k2)-·+k2=-.综①②所述,有·=-.
随堂检测
1.A 线段AB所在的直线方程为x=1,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则焦点到直线AB的距离为1-=.
2.B 因为点(x,y)在抛物线y2=4x上,所以x≥0,因为z=x2+y2+3=x2+2x+3=(x+1)2+2,所以当x=0时,z最小,最小值为3.故选B.
3.C 设A(xA,yA)、B(xB,yB),则由抛物线的焦点弦长公式可得yA+yB+p=10,∴yA+yB=8,则AB的中点到x轴的距离为=4.故选C.
4.AB 由抛物线定义,知曲线C是以F为焦点,直线l为准线的抛物线,其方程为x2=4y,故A正确;若点(x,y)在曲线C上,则点(-x,y)也在曲线C上,故曲线C关于y轴对称,故B正确;由x2=4y知y≥0,故C错误;点P到直线l的距离d≥1,所以D错误.故选A、B.
5.(0,-4) 解析:设抛物线的方程为x2=2py(p>0),则有42=2p·1,即2p=16,于是抛物线的方程为x2=16y,其准线为y=-4,准线与对称轴的交点坐标是(0,-4).
4 / 4(共67张PPT)
2.7.2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新课程标准解读 核心素养
1.了解抛物线的几何图形及简单几何性质 直观想象
2.通过抛物线方程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
想,了解抛物线的简单应用 数学运算
目录
基础知识·重落实
01
典型例题·精研析
02
知能演练·扣课标
03
基础知识·重落实
01
课前预习 必备知识梳理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抛物线的原型,如桥拱、卫星接收天线、曲
线与轴截面的交线等,抛掷出的铅球在天空中划过的轨迹也是抛物线
的一部分……
【问题】 (1)类比椭圆、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结合图象,你能否
猜想出抛物线的几何性质呢?
(2)参数 p 对抛物线开口大小有何影响?



知识点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类型 y2=2 px ( p >0) y2=-2 px ( p >0) x2=2 py ( p >0) x2=-2 py
( p >0)
图形
性 质 焦点




准线
范围




对称 轴
F (
0) 
F (
0) 
F (0 )
F (0,
) 
x =
x
y =
y
x ≥0, y
∈R 
x ≤0, y
∈R 
x ∈R, y
≥0 
x ∈R, y
≤0 
x 轴 
y 轴 
类型 y2=2 px ( p >0) y2=-2 px ( p >0) x2=2 py ( p >0) x2=-2 py
( p >0)
性 质 顶点
离心

开口
方向
提醒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与对称性、焦点位置的关系
O (0,0) 
e =1 
向右 
向左 
向上 
向下 
y2=
ax 一次项为 x
项,对称轴为
x 轴 a >0时,焦点在 x 轴正半轴上,开口向右
a <0时,焦点在 x 轴负半轴上,开口向左
x2=
ay 一次项为 y
项,对称轴为
y 轴 a >0时,焦点在 y 轴正半轴上,开口向上
a <0时,焦点在 y 轴负半轴上,开口向下
1. 抛物线 x2=2 py ( p >0)有几条对称轴?
提示:有一条对称轴.
2. 抛物线的范围是 x ∈R,这种说法正确吗?
提示:抛物线的方程不同,其范围就不一样,如 y2=2 px ( p >0)
的范围是 x ≥0, y ∈R,故此说法错误.
【想一想】
1. 顶点在原点,对称轴是 y 轴,并且顶点与焦点的距离为3的抛物线的
标准方程为(  )
A. x2=±3 y B. y2=±6 x
C. x2=±12 y D. y2=±12 x
解析: 可设抛物线方程为 x2=2 py ( p >0)或 x2=-2 py ( p >
0),依题意 3,∴ p =6.∴抛物线方程为 x2=±12 y .
2. 设抛物线的焦点到顶点的距离为3,则抛物线上的点到准线的距离
的取值范围是(  )
A. (6,+∞) B. [6,+∞)
C. (3,+∞) D. [3,+∞)
解析: ∵抛物线的焦点到顶点的距离为3,∴ 3,即 p =6.又
抛物线上的点到准线距离的最小值 ∴抛物线上的点到准线距
离的取值范围为[3,+∞).
3. 已知抛物线 y2=4 x 的焦点为 F , P 是抛物线上一点,若| PF |=
3,则 P 点的横坐标为 .
解析:由抛物线方程可得2 p =4,即 p =2,则| PF |= xP
xP +1=3,解得 xP =2.
2 
典型例题·精研析
02
课堂互动 关键能力提升
题型一 抛物线方程及其几何性质
【例1】 (1)(链接教科书第164页例1)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坐标
原点,对称轴为 x 轴,且与圆 x2+ y2=4相交的公共弦长为2
解:设所求抛物线的方程为 y2=2 px ( p >0)或 y2=-2
px ( p >0),抛物线与圆的交点 A ( x1, y1), B ( x2, y2)
( y1>0, y2<0),则| y1|+| y2|=2 y1- y2=2 .
由对称性,知 y2=- y1,代入上式,得 y1 y1
x2+ y2=4,得 x1=±1,所以点(1 y2=2 px 上,
点(-1 y2=-2 px 上,可得 p .于是所求抛
物线的方程为 y2=3 x 或 y2=-3 x .
(2)设 P 是抛物线 y2=4 x 上任意一点,设 A (3,0),求| PA |的
最小值.
解:设点 P 的坐标为( x , y ),则 y2=4 x , x ≥0,
| PA |2=( x -3)2+ y2= x2-6 x +9+4 x = x2-2 x +9=( x
-1)2+8.
当 x =1时,| PA |的最小值为2 .
通性通法
1. 几何性质在求抛物线方程中的应用
(1)代数法:将几何性质转化为坐标表达式,解方程(组)求出
未知数;
(2)几何法:将几何性质与抛物线定义相结合,采用几何法求出
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从而得到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2. 研究抛物线的性质,把握三个要点
(1)开口方向:由抛物线标准方程看其开口方向,关键是看准一
次项是 x 还是 y ,一次项的系数是正还是负;
(2)位置关系:顶点位于焦点和准线与坐标轴的交点中间,准线
垂直于对称轴;
(3)定值: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 p ,过焦点垂直于对称轴的弦(又
称为通径)长为2 p .
【跟踪训练】
1. 顶点在原点,对称轴为 y 轴,顶点到准线的距离为4的抛物线的标准
方程是(  )
A. x2=16 y B. x2=8 y
C. x2=±8 y D. x2=±16 y
解析: 顶点在原点,对称轴为 y 轴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 x2=
±2 py ( p >0).由顶点到准线的距离为4知 p =8,故所求的抛物线
的标准方程为 x2=±16 y .故选D.
2. 抛物线 x2=8 y 的准线被圆 x2+ y2-6 x =0截得的线段长为(  )
A. 4 B. 2
C. D. 2
解析: 因为抛物线 x2=8 y 的准线方程为 y =-2,圆 x2+ y2-6 x
=0整理得( x -3)2+ y2=9,则圆心坐标为(3,0),半径为 r =
3,则圆心到直线 y =-2的距离为 d =2,因此 y =-2被圆 x2+ y2-
6 x =0截得的弦长为2 2 .故选B.
题型二 抛物线几何性质的应用
【例2】 已知等边三角形 AOB 的顶点 A , B 在抛物线 y2= x 上,
O 为坐标原点,又点 A 到抛物线的焦点 F 的距离等 △
AOB 的面积.
解:∵△ AOB 是等边三角形,
∴顶点 A , B 关于抛物线 y2= x 的对称轴( x 轴)对称.
不妨设 A y0, y0)( y0>0),则 B y0,- y0).
由| AF | y0 y0
∴△ AOB 的边长为| AB |=2 y0=2
∴ S△ AOB 2 2 3 △ AOB 的面积为3 .
通性通法
利用抛物线的性质可以解决的问题
(1)对称性:解决抛物线的内接三角形问题;
(2)焦点、准线:解决与抛物线的定义有关的问题;
(3)范围:解决与抛物线有关的最值问题.
【跟踪训练】
 边长为2的等边△ AOB , O 为原点, AB ⊥ x 轴,以 O 为顶点且过
A 、 B 的抛物线方程是(  )
A. y2 x B. y2 x
C. y2= x D. y2= x
解析: 不妨设点 A 在 x 轴的上方,当抛物线开口向右时,设其方程
为 y2=2 px ,∵等边△ AOB 的边长为2, AB ⊥ x 轴,∴设 AB 交 x 轴于
点 M ,则| OM | | AB | | AM | | AB |=1,由
此可得点 A 的坐标为 1),代入抛物线方程,得12=2 p 2 p y2 x .同理可得,抛物线开口向左时,其方程为 y2= x .综上所述,过 A 、 B
的抛物线的方程是 y2 x 或 y2= x .故选D.
题型三 焦点弦问题
【例3】 过抛物线 C : y2=2 px ( p >0)的焦点 F 的直线交抛物线于
A , B 两点,且 A , B 两点的纵坐标之积为-4,求抛物线 C 的方程.
解:由于抛物线的焦点 F ( 0),
故可设直线 AB 的方程为 x = my .
由 y2-2 pmy - p2=0,
设 A ( x1, y1), B ( x2, y2),则 y1 y2=- p2,
∴- p2=-4,由 p >0,可得 p =2,
∴抛物线 C 的方程为 y2=4 x .
通性通法
1. 已知 AB 是过抛物线 y2=2 px ( p >0)的焦点的弦, F 为抛物线的焦
点, A ( x1, y1), B ( x2, y2),则:
(1) y1 y2=- p2, x1 x2 ;
(2)| AB |= x1+ x2+ p (θ为直线 AB 的倾斜角);
(3) S△ ABO (θ为直线 AB 的倾斜角);
(4) ;
(5)以 AB 为直径的圆与抛物线的准线相切.
2. 当直线经过抛物线的焦点,且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垂直时,直线被抛
物线截得的线段称为抛物线的通径,显然通径长等于2 p .
【跟踪训练】
1. 过抛物线 y2=4 x 的焦点作直线交抛物线于 A ( x1, y1), B ( x2,
y2)两点,若 x1+ x2=6,则| AB |的值为(  )
A. 10 B. 8
C. 6 D. 4
解析: 根据过抛物线焦点的弦长公式有| AB |= x1+ x2+ p =6
+2=8.故选B.
2. 抛物线 y2=2 x 与过焦点的直线交于 A , B 两点, O 为原点,
· .
解析:①当直线 AB ⊥ x 轴时,在 y2=2 x 中,令 x y =±1,
则 A ( 1), B ( -1), · ( 1)·( -
1)= .
②当直线 AB 与 x 轴不互相垂直时,设 AB 的方程为: y = k ( x
),由 y ,整理得 k2 x2-( k2+2) x
k2=0,显然 k ≠0.设 A ( x1, y1), B ( x2, y2),则 x1+ x2
x1· x2 · x1, y1)·( x2, y2)= x1 x2+ y1 y2= x1 x2+ k ( x1 )· k ( x2 )=(1+ k2)· x1 x2 x1+ x2 k2 1+ k2 · k2= .综①②所述, · .
1. 若抛物线 y2=2 x 上有两点 A , B 且 AB 垂直于 x 轴,若| AB |=2
AB 的距离为(  )
A. B.
C. D.
解析: 线段 AB 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x =1,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
( 0),则焦点到直线 AB 的距离为1 .
2. 已知点( x , y )在抛物线 y2=4 x 上,则 z = x2 y2+3的最小值是
(  )
A. 2 B. 3
C. 4 D. 0
解析: 因为点( x , y )在抛物线 y2=4 x 上,所以 x ≥0,因为 z
= x2 y2+3= x2+2 x +3=( x +1)2+2,所以当 x =0时, z 最
小,最小值为3.故选B.
3. 过抛物线 x2=4 y 的焦点的直线交抛物线于 A , B 两点,若| AB |=
10,则 AB 的中点到 x 轴的距离为(  )
A. 2 B. 3
C. 4 D. 8
解析: 设 A ( xA , yA )、 B ( xB , yB ),则由抛物线的焦点弦
长公式可得 yA + yB + p =10,∴ yA + yB =8,则 AB 的中点到 x 轴的
距离 4.故选C.
4. (多选)平面内到定点 F (0,1)和到定直线 l : y =-1的距离相
等的动点的轨迹为曲线 C . 则(  )
A. 曲线 C 的方程为 x2=4 y
B. 曲线 C 关于 y 轴对称
C. 当点 P ( x , y )在曲线 C 上时, y ≥2
D. 当点 P 在曲线 C 上时,点 P 到直线 l 的距离 d ≥2
解析: 由抛物线定义,知曲线 C 是以 F 为焦点,直线 l 为准线
的抛物线,其方程为 x2=4 y ,故A正确;若点( x , y )在曲线 C
上,则点(- x , y )也在曲线 C 上,故曲线 C 关于 y 轴对称,故B
正确;由 x2=4 y 知 y ≥0,故C错误;点 P 到直线 l 的距离 d ≥1,所
以D错误.故选A、B.
5. 顶点在原点,对称轴为 y 轴且经过点(4,1)的抛物线的准线与对
称轴的交点坐标是 .
解析:设抛物线的方程为 x2=2 py ( p >0),则有42=2 p ·1,即2 p
=16,于是抛物线的方程为 x2=16 y ,其准线为 y =-4,准线与对
称轴的交点坐标是(0,-4).
(0,-4) 
知能演练·扣课标
03
课后巩固 核心素养落地
1. 顶点在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且过点 P (-4,-2)的抛物线的
标准方程为(  )
A. y2=- x
B. x2=-8 y
C. y2=-8 x 或 x2=- y
D. y2=- x 或 x2=-8 y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若焦点在 x 轴上,设抛物线方程为 y2= ax ,将点 P (-
4,-2)的坐标代入,得 a =-1,所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 y2=-
x .若焦点在 y 轴上,设方程为 x2= by ,将点 P (-4,-2)的坐标
代入,得 b =-8,所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 x2=-8 y .故所求抛物
线的标准方程是 y2=- x 或 x2=-8 y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设过抛物线 x2=2 py ( p >0)的焦点的弦为 AB ,则| AB |的最小
值为(  )
A. B. p
C. 2 p D. 无法确定
解析: 由题意知, AB ⊥ y 轴,故其最小值为2 p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已知抛物线 C1: x2=2 py ( p >0)的焦点为 F ,点 A 在抛物线 C1
上,且4| AF |=3,抛物线 C2: y2=8 px 的焦点为F',若点 A 的纵
坐标 |FF'|=(  )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因为4| AF |=3,所 p .所以 C1: x2= y , C2: y2=4 x , F (0 ), F '(1,0),所以| FF '| .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A , B 是抛物线 x2=2 y 上的两点, O 为坐标原点.若| OA |=|
OB |,且△ AOB 的面积为12 AOB =(  )
A. 30° B. 45°
C. 60° D. 1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如图,∵| OA |=| OB |,知 A , B 两点关于 y 轴对称,设 A (- a ), B ( a ),
∴ S△ AOB 2 a 12 a =2
∴ B (2 6),∴tan θ
∴θ=30°,∴∠ AOB =2θ=60°.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多选)已知 F 是抛物线 C : y2=16 x 的焦点, M 是 C 上一点, FM
的延长线交 y 轴于点 N . 若 M 为 FN 的中点,则(  )
A. C 的准线方程为 x =-4
B. F 点的坐标为(0,4)
C. | FN |=12
D. △ ONF 的面积为16 O 为坐标原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如图,不妨设点 M 位于第一象限,
设抛物线的准线 l 与 x 轴交于点 F ',作 MB ⊥ l 于
点 B , NA ⊥ l 于点 A . 由抛物线的解析式可得准线
方程为 x =-4, F 点的坐标为(4,0),则|
AN |=4,| FF '|=8,在直角梯形 ANFF '中,
中位线| BM | 6,由抛物线的定义有| MF |=| MB |=6,结合题意,有| MN |=| MF |=6,故| FN |=| FM |+| NM |=6+6=12,| ON |
8 S△ ONF 8 4=16 .故选A、C、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若三个点 M (3,2 N (2,2 Q (3,-2
y2=2 px 上,则该抛物线的方程为
.
解析:由抛物线的对称性知 M (3,2 Q (3,-2 y2
=2 px 上,∴6 p =24,可得 p =4,即抛物线的方程为 y2=8 x .
y2
=8 x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已知点 A (0,5),过抛物线 x2=12 y 上一点 P 作 y =-3的垂线,
垂足为 B ,若| PB |=| PA |,则| PB |= .
解析:设 P ( x , y ),由| PB |=| PA |,可得 y +3
x2-16 y +16=0,又 x2=12 y ,代入可得 y =4.
所以| PB |= y +3=7.
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 已知抛物线 C : x2= ay ( a >0)上一点 P (2 a ,4 a )到焦点 F 的
距离为17,则直线 PF 的方程为 .
解析:抛物线 C : x2= ay ( a >0)上一点 P (2 a ,4 a )到焦点 F
的距离为17,可得17=4 a a =4,抛物线方程为 x2
=4 y ,则 F (0,1), P (8,16), kPF PF
的方程为 y x +1.
y x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 已知点 P (1, m )是抛物线 C : y2=2 px 上的点, F 为抛物线的焦
点,且| PF |=2,直线 l : y = k ( x -1)与抛物线 C 相交于不同
的两点 A , B .
(1)求抛物线 C 的方程;
解:抛物线 C : y2=2 px 的准线为 x =
由| PF |=2得1 2,得 p =2.
∴抛物线的方程为 y2=4 x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若| AB |=8,求 k 的值.
解:设 A ( x1, y1), B ( x2, y2),

可得 k2 x2-(2 k2+4) x + k2=0,Δ=16 k2+16>0,
∴ x1+ x2 .
∵直线 l 经过抛物线 C 的焦点 F ,
∴| AB |= x1+ x2+ p 2=8,
解得 k =±1,
∴ k 的值为1或-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 过抛物线 C : y2=6 x 的焦点且垂直于 x 轴的直线被双曲线 E
y2=1( a >0)所截得线段长度为2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抛物线 C : y2=6 x 的焦点为( 0),令 x
y = 2 2 a b =1,所以 c e .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 在抛物线 y2=-4 x 上有一点 P , P 到椭 1左顶点的距
离最小,这个最小值为(  )
A. 2 B. 2
C. D.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设 P ( x , y ),椭 1左顶点为(-4,
0),所以 P 到椭 1左顶点的距离为 d y2=-4 x ,所以 d 2 x =-2时取等号,即 P 到椭 1左顶点的距离最小值为2 .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设抛物线 C : y2=2 px ( p >0)的焦点为 F ,直线 l 与抛物线 C 交
于不同的两点 A , B ,线段 AB 的中点 M 的横坐标为2,且| AF |
+| BF |=6.
(1)求抛物线 C 的标准方程;
解:设 A ( x1, y1), B ( x2, y2),
则线段 AB 中点 M 的横坐标 x 2,∴ x1+ x2=4,
∴| AF |+| BF |= x1+ x2+ p =4+ p =6,解得 p =2,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 y2=4 x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若直线 l (斜率存在)经过焦点 F ,求直线 l 的方程.
解:由(1)可知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 F (1,0),
故设直线方程为 y = k ( x -1), k ≠0,
联立方程组为 k2 x2-(2 k2+4) x + k2=0,
∴ x1+ x2 4,解得 k =
∴直线 l 的方程 y = x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 已知直线 l 的斜率为 k ,它与抛物线 y2=4 x 相交于 A , B 两点, F
为抛物线的焦点 3 | k |=(  )
A.2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3 A , B , F 三点
共线.设 A 在第一象限,如图,分别过 A , B
作 AM ⊥准线于 M , BN ⊥准线于 N ,过 B 作
BE ⊥ AM 于 E ,根据抛物线定义 3
| AF |=| AM |=3 m ,则|
BN |=| BF |= m ,故| AB |=4 m ,|
AE |=2 m ,∴∠ BAE =60°, k A
在第四象限时,同理,可得 k =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已知抛物线 C : y2=2 px ( p >0)的焦点 F 到准线的距离为2.
(1)求 C 的方程;
解: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焦点 F 到准线的距离为 p ,
故 p =2,
所以 C 的方程为 y2=4 x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已知 O 为坐标原点,点 P 在 C 上,点 Q 满 9
OQ 斜率的最大值.
解:由(1)知 F (1,0),设 P ( x1, y1), Q
( x2, y2), x2- x1, y2- y1) 1- x2,- y2),因 9 所以又点 P 在抛物线 C 上,所 4 x1,即(10 y2)2=4(10 x2-9),化简 x2 Q 的轨迹方程为 y2 x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设直线 OQ 的方程为 y = kx ,易知当直线 OQ 与曲线 y2 x
联立 y = kx 与 y2 x k2 x2 x 0,
令Δ=( )2-4 k2· 0,解得 k =
所以直线 OQ 斜率的最大值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