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命题、定理、定义(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数学苏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命题、定理、定义(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数学苏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06 20:20:55

文档简介

2.1 命题、定理、定义
1.以下语句:①{0}∈N;②x2+y2=0;③x2>x;④{x|x2+1=0},其中命题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2.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A.mx2+2x-1=0是一元二次方程
B.函数y=2x-1的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
C.互相包含的两个集合相等
D.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命题“直角相等”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直角”和“相等”
B.语句“当a>4时,方程x2-4x+a=0有实根”不是命题
C.命题“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是真命题
D.“x=1时,x2-3x+2=0”是真命题
4.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为(  )
A.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全等
B.若ab=0,则|a|+|b|=0
C.若x∈N,则x3>x2成立
D.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5.(多选)给出命题“方程x2+ax+1=0有实数根”,则使该命题为真命题的a的值可以是(  )
A.4 B.2
C.0 D.-3
6.命题“若实数a,b满足2a+b>3,则a>1且b>1”是    命题.(填“真”或“假”)
7.把命题“末位数字是4的整数一定能被2整除”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为    .
8.命题“若x>1,则x>a”是真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9.设a,b是两个实数,给出下列条件:①a+b>2;②a2+b2>2.其中能推出“a,b中至少有一个大于1”的条件是    .(填序号)
10.写出下列命题的条件p和结论q,并判断真假:
(1)若x+y≠8,则x≠2或y≠6;
(2)若xy=0,则x,y中至少有一个为0.
11.设a,b∈R,则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若a<b,则a2<b2
B.若a≠b,则a2≠b2
C.若a<|b|,则a2<b2
D.若a>|b|,则a2>b2
12.(多选)已知命题“非空集合M中的元素都是集合P中的元素”是假命题,那么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M中的元素都不是P中的元素
B.M中有不属于P的元素
C.M中有属于P的元素
D.M中的元素不都是P中的元素
13.若“方程ax2-3x+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是真命题,则a的取值范围是    .
14.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真假:
(1)负数的立方是负数;
(2)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3)已知a∈R,当x+a为无理数时,x为无理数.
15.在某次数学讨论课上,关于x的方程x2+ax+b=0的根,有四名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学生甲:x=1是该方程的根;
学生乙:x=3是该方程的根;
学生丙:该方程两根之和为2;
学生丁:该方程两根异号.
若这四名同学只有一人说法错误,你能找到这名同学吗?
2.1 命题、定理、定义
1.B ①是命题,且是假命题;②、③不能判断真假,不是命题;④不是陈述句,不是命题.故选B.
2.C A中,当m=0时,是一元一次方程,是假命题;B中,函数y=2x-1的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是假命题;C是真命题;D中,空集不是本身的真子集,是假命题.故选C.
3.D A中,命题“直角相等”写成“若p,则q”的形式为:若两个角都是直角,则这两个角相等,所以A错误;B中,语句“当a>4时,方程x2-4x+a=0有实根”是陈述句,而且可以判断真假,故该语句是命题,所以B错误;C中,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所以C错误;只有D正确.故选D.
4.D A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是假命题;B中,若a=3,b=0,则ab=0,但|a|+|b|≠0,是假命题;C是假命题,当x=0时,x3>x2不成立;D中,矩形的对角线一定相等,是真命题.故选D.
5.ABD 方程有实根时,应满足Δ=a2-4≥0,故符合条件的值为4,2,-3.故选A、B、D.
6.假 解析:当a=0,b=4时,满足2a+b>3,所以命题是假命题.
7.若一个整数的末位数字是4,则它一定能被2整除
8.(-∞,1] 解析:若x>1,则x>a是真命题,则a≤1.
9.① 解析:对于①,假设a≤1,b≤1,则a+b≤2,与已知条件a+b>2矛盾,故假设不成立,所以a,b中至少有一个大于1,①正确;对于②,若a=-2,b=-3,则a2+b2>2成立,故由②不能推出“a,b中至少有一个大于1.”
10.解:(1)p:x+y≠8,q:x≠2或y≠6,是真命题.
(2)p:xy=0,q:x,y中至少有一个为0,是真命题.
11.D 因为a=-1<b=1,a2=b2,所以A错误;因为a=1≠b=-1,a2=b2,所以B错误;因为a=-1<|b|=1,a2=b2,所以C错误;因为a>|b|≥0,a2>b2,所以D正确.故选D.
12.BD A、C错误;B、D正确.故选B、D.
13.{a|a<且a≠0} 解析:由题意知解得a<且a≠0.
14.解:(1)若一个数是负数,则它的立方是负数.真命题.
(2)若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假命题.
(3)已知a∈R,若x+a为无理数,则x为无理数.假命题.
15.解:若学生甲说法错误,则学生乙、丙、丁说法正确,则关于x的方程x2+ax+b=0的一根为3,由于两根之和为2,则该方程的另一根为-1,两根异号,符合题意;
若学生乙说法错误,则学生甲、丙、丁说法正确,则x=1是方程x2+ax+b=0的一根,由于两根之和为2,则另一根也为1,两根同号,不符合题意;
若学生丙说法错误,则学生甲、乙、丁说法正确,则关于x的方程x2+ax+b=0的两根为1和3,两根同号,不符合题意;
若学生丁说法错误,则学生甲、乙、丙说法正确,则关于x的方程x2+ax+b=0的两根为1和3,两根之和为4,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说法错误的同学是甲.
2 / 2第二章 常用逻辑用语
2.1 命题、定理、定义
新课程标准解读 核心素养
1.理解命题、定理、定义的概念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
2.会判断命题的真假;能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首诗名为《相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问题】 (1)在这4句诗中,哪句是陈述句?哪句是疑问句?哪句是祈使句?哪句是感叹句?
(2)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能否作为命题?诗中哪句可以作为命题?
                      
                      
                      
                      
知识点一 命题
1.命题的定义:可       的陈述句叫作命题.
2.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数学中,许多命题可表示为“如果p,那么q”或“若p,则q”的形式,其中   叫作命题的条件,   叫作命题的结论.
3.命题的分类:判断为真的命题叫作真命题,判断为假的命题叫作假命题.
提醒 判断命题为真,需要进行证明,判断命题为假,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想一想】
1.陈述句一定是命题吗?
2.命题“当x=2时,x2-3x+2=0”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3.“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一定是真命题吗?
知识点二 定理、定义
1.定理:在数学中,有些已经被证明为   的命题可以作为推理的依据而直接使用,一般称之为定理.
2.定义:定义是对某些对象标明符号、指明称谓,或者揭示所研究问题中对象的内涵.
提醒 (1)数学中的定理、推论和定义都是真命题;(2)数学中的定义既可以用于对某些对象的判断,也可以作为某类对象所具有的性质.
1.(多选)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是(  )
A.集合{a,b,c}有3个子集
B.x2-3x+2=0
C.一个数不是合数就是素数
D.4是集合{1,2,3}中的元素
2.语句“若a=b,则a+c=b+c”(  )
A.不是命题
B.是真命题
C.是假命题
D.不能判断真假
3.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填序号).
①若a=b,则a2=b2;
②若a2=b2,则a=b;
③对顶角相等;
④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题型一 命题的概念
【例1】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并说明理由:
(1)有一个内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正三角形;
(2)3x2≤5;
(3)2是质数吗?
(4)若x2=1,则x=1.
通性通法
判断语句是否是命题的策略
(1)命题是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因此,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都不是命题;
(2)对于含变量的语句,要注意根据变量的取值范围,看能否判断其真假,若能,就是命题;若不能,就不是命题.
【跟踪训练】
 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有    ;是真命题的有    .(填序号)
①求证是无理数;②二次函数的图象太美了!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④若x=2,则x2-1>0.
题型二 命题的结构
【例2】 (链接教科书第27页例1)指出下列命题中的条件p和结论q:
(1)若a≤0,则|a|≥0;
(2)如果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通性通法
确定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命题若表示为“如果p,那么q”或“若p,则q”的形式,其中p叫作命题的条件,q叫作命题的结论.
【跟踪训练】
 指出下列命题中的条件p和结论q:
(1)若x+y=0,则x,y互为相反数;
(2)当x=4时,2x+1<0;
(3)若x=3或x=7,则(x-3)(x-7)=0.
题型三 命题的改写
【例3】 (链接教科书第28页例2)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1)当a>-1时,方程ax2+2x-1=0有实数解;
(2)已知x,y∈N,当y-x=2时,y=4,x=2;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通性通法
将命题改写为“若p,则q”形式的方法及原则
提醒 若一个命题有大前提,则在将其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时,大前提仍应作为大前提,不能写在条件中.
【跟踪训练】
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1)奇数不能被2整除;
(2)当(a-1)2+(b-1)2=0时,a=b=1;
(3)两个相似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题型四 命题真假的判断
【例4】 (链接教科书第28页例3)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1)若|a|<b,则a2<b2;
(2)若a=b,则=;
(3)正方形的邻边互相垂直;
(4)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通性通法
命题真假的判定方法
(1)真命题的判断方法:要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一般要有严格的证明或有事实依据,比如根据已学过的定义、公理、定理证明或根据已知的正确结论推证;
(2)假命题的判断方法:通过构造一个反例否定命题的正确性,这是判断一个命题为假命题的常用方法.
【跟踪训练】
1.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若ab=1,则a,b互为倒数
B.平面内,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C.平行四边形是梯形
D.若ac2=bc2,则a=b
2.已知不等式x-5≤0的解集是A,若a∈A是假命题,则a的取值范围是    .
1.下列语句为命题的是(  )
A.x2-1=0 B.2+3=8
C.你会说英语吗? D.这是一棵大树
2.(多选)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所有质数都是奇数
B.若a≥0,则|a|≥0
C.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D.若m是偶数,则m是合数
3.将下列命题改写为“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真假:
(1)当a>b时,有ac2>bc2;
(2)实数的平方是非负实数;
(3)能被6整除的数既能被3整除也能被2整除.
2.1 命题、定理、定义
【基础知识·重落实】
知识点一
1.判断真假 2.p q
想一想
1.提示:不一定.
2.提示:条件:x=2;结论:x2-3x+2=0.
3.提示:不一定.
知识点二
1.真
自我诊断
1.ACD 选项A、C、D是陈述句,且能判断真假,是命题,选项B不能判断真假.故选A、C、D.
2.B 语句是陈述句,且是真的,所以是真命题.故选B.
3.①③④ 解析:序号①③④的命题是真命题,序号②中,若a2=b2,则a=±b,是假命题.
【典型例题·精研析】
【例1】 解:(1)“有一个内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正三角形”是陈述句,且是真的,所以它是命题.
(2)因为无法判断“3x2≤5”的真假,所以它不是命题.
(3)“2是质数吗?”是疑问句,所以它不是命题.
(4)“若x2=1,则x=1”是陈述句,且是假的,所以它是命题.
跟踪训练
 ③④ ④ 解析:①是祈使句,不是命题.
②是感叹句,不是命题.
③是命题,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该陈述句是假的,所以是假命题.
④是命题,x=2时,x2-1=3>0,可以判断该陈述句的真假,故它是命题,并且是真命题.
【例2】 解:(1)p:a≤0,q:|a|≥0.
(2)p: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q: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p:四边形是菱形,q:对角线互相垂直.
跟踪训练
 解:(1)p:x+y=0,q:x,y互为相反数.
(2)p:x=4,q:2x+1<0.
(3)p:x=3或x=7,q:(x-3)(x-7)=0.
【例3】 解:(1)若a>-1,则方程ax2+2x-1=0有实数解.
(2)已知x,y∈N,若y-x=2,则y=4,x=2.
(3)若一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则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跟踪训练
 解:(1)若一个数是奇数,则它不能被2整除.
(2)若(a-1)2+(b-1)2=0,则a=b=1.
(3)若两个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例4】 解:(1)是真命题,因为b>|a|≥0,所以b2>a2,即a2<b2.
(2)是假命题,当a=b=-2时,与没有意义.
(3)是真命题,由正方形的性质可知,正方形四个内角都是90°,所以其邻边互相垂直.
(4)是真命题,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知,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跟踪训练
1.A A是真命题;B中,平面内,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但不一定是正方形;C中,平行四边形不是梯形;D中,当c=0时,a,b可能不相等.故选A.
2.(5,+∞) 解析:由题意得A={x|x≤5},又∵a∈A是假命题,即a A,∴a>5.
随堂检测
1.B 命题是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A中x不确定,x2-1=0的真假无法判断;B中2+3=8是命题,且是假命题;C不是陈述句,故不是命题;D中“大”的标准不确定,无法判断真假.
2.BC 2是质数,但不是奇数,选项A错误;易知选项B正确;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易知选项C正确;2是偶数,但不是合数,选项D错误.故选B、C.
3.解:(1)若a>b,则ac2>bc2,是假命题.
(2)若一个数是实数,则它的平方是非负实数,是真命题.
(3)若一个数能被6整除,则它既能被3整除也能被2整除,是真命题.
4 / 4(共51张PPT)
2.1 命题、定理、定义
新课程标准解读 核心素养
1.理解命题、定理、定义的概念 数学抽象、逻
辑推理
2.会判断命题的真假;能把命题改写成“若 p ,则
q ”的形式 数学抽象、逻
辑推理
目录
基础知识·重落实
01
典型例题·精研析
02
知能演练·扣课标
03
基础知识·重落实
01
课前预习 必备知识梳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首诗名为《相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问题】 (1)在这4句诗中,哪句是陈述句?哪句是疑问句?哪句
是祈使句?哪句是感叹句?
(2)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能否作为命题?诗中哪句可以作为
命题?
知识点一 命题
1. 命题的定义:可 的陈述句叫作命题.
2. 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数学中,许多命题可表示为“如果 p ,那么
q ”或“若 p ,则 q ”的形式,其中 叫作命题的条件,
叫作命题的结论.
3. 命题的分类:判断为真的命题叫作真命题,判断为假的命题叫作假
命题.
判断真假 
p  
q  
提醒 判断命题为真,需要进行证明,判断命题为假,只需举出一
个反例即可.
【想一想】
1. 陈述句一定是命题吗?
提示:不一定.
2. 命题“当 x =2时, x2-3 x +2=0”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提示:条件: x =2;结论: x2-3 x +2=0.
3. “若 p ,则 q ”形式的命题一定是真命题吗?
提示:不一定.
知识点二 定理、定义
1. 定理:在数学中,有些已经被证明为 的命题可以作为推理的
依据而直接使用,一般称之为定理.
2. 定义:定义是对某些对象标明符号、指明称谓,或者揭示所研究问
题中对象的内涵.
提醒 (1)数学中的定理、推论和定义都是真命题;(2)数学中
的定义既可以用于对某些对象的判断,也可以作为某类对象所具有
的性质.
真 
1. (多选)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是(  )
A. 集合{ a , b , c }有3个子集
B. x2-3 x +2=0
C. 一个数不是合数就是素数
D. 4是集合{1,2,3}中的元素
解析: 选项A、C、D是陈述句,且能判断真假,是命题,
选项B不能判断真假.故选A、C、D.
2. 语句“若 a = b ,则 a + c = b + c ”(  )
A. 不是命题
B. 是真命题
C. 是假命题
D. 不能判断真假
解析: 语句是陈述句,且是真的,所以是真命题.故选B.
3. 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填序号).
①若 a = b ,则 a2= b2;②若 a2= b2,则 a = b ;③对顶角相等;④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解析:序号①③④的命题是真命题,序号②中,若 a2= b2,则 a =
± b ,是假命题.
①③④ 
典型例题·精研析
02
课堂互动 关键能力提升
题型一 命题的概念
【例1】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并说明理由:
(1)有一个内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正三角形;
解: “有一个内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正三角形”是陈述
句,且是真的,所以它是命题.
(2)3 x2≤5;
解:因为无法判断“3 x2≤5”的真假,所以它不是命题.
(3)2是质数吗?
解:“2是质数吗?”是疑问句,所以它不是命题.
(4)若 x2=1,则 x =1.
解:“若 x2=1,则 x =1”是陈述句,且是假的,所以它是
命题.
通性通法
判断语句是否是命题的策略
(1)命题是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因此,疑问句、祈使句、感叹
句等都不是命题;
(2)对于含变量的语句,要注意根据变量的取值范围,看能否判断
其真假,若能,就是命题;若不能,就不是命题.
【跟踪训练】
 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有 ;是真命题的有 .(填序号)
①求证 是无理数;
②二次函数的图象太美了!
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④若 x =2,则 x2-1>0.
③④ 
④ 
解析:①是祈使句,不是命题.
②是感叹句,不是命题.
③是命题,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该陈述句是假的,所以是
假命题.
④是命题, x =2时, x2-1=3>0,可以判断该陈述句的真假,故它
是命题,并且是真命题.
题型二 命题的结构
【例2】 (链接教科书第27页例1)指出下列命题中的条件 p 和结论
q :
(1)若 a ≤0,则| a |≥0;
解: p : a ≤0, q :| a |≥0.
(2)如果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
边形;
解: p :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q :这个四边形是平行
四边形.
(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解: p :四边形是菱形, q :对角线互相垂直.
通性通法
确定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命题若表示为“如果 p ,那么 q ”或“若 p ,则 q ”的形式,其中
p 叫作命题的条件, q 叫作命题的结论.
【跟踪训练】
 指出下列命题中的条件 p 和结论 q :
(1)若 x + y =0,则 x , y 互为相反数;
解: p : x + y =0, q : x , y 互为相反数.
(2)当 x =4时,2 x +1<0;
解: p : x =4, q :2 x +1<0.
(3)若 x =3或 x =7,则( x -3)( x -7)=0.
解: p : x =3或 x =7, q :( x -3)( x -7)=0.
题型三 命题的改写
【例3】 (链接教科书第28页例2)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 p ,则
q ”的形式:
(1)当 a >-1时,方程 ax2+2 x -1=0有实数解;
解:若 a >-1,则方程 ax2+2 x -1=0有实数解.
(2)已知 x , y ∈N,当 y - x =2时, y =4, x =2;
解:已知 x , y ∈N,若 y - x =2,则 y =4, x =2.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解:若一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则这个四边形是平行
四边形.
通性通法
将命题改写为“若 p ,则 q ”形式的方法及原则
提醒 若一个命题有大前提,则在将其改写成“若 p ,则 q ”的形式
时,大前提仍应作为大前提,不能写在条件中.
【跟踪训练】
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 p ,则 q ”的形式:
(1)奇数不能被2整除;
解:若一个数是奇数,则它不能被2整除.
(2)当( a -1)2+( b -1)2=0时, a = b =1;
解:若( a -1)2+( b -1)2=0,则 a = b =1.
(3)两个相似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解:若两个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
角形.
题型四 命题真假的判断
【例4】 (链接教科书第28页例3)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说
明理由:
(1)若| a |< b ,则 a2< b2;
解:是真命题,因为 b >| a |≥0,所以 b2> a2,即 a2< b2.
(2)若 a = b ,则 = ;
解:是假命题,当 a = b =-2时, 与 没有意义.
(3)正方形的邻边互相垂直;
解:是真命题,由正方形的性质可知,正方形四个内角都是
90°,所以其邻边互相垂直.
(4)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解:是真命题,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知,同底等高的两个三
角形面积相等.
通性通法
命题真假的判定方法
(1)真命题的判断方法:要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一般要有严格
的证明或有事实依据,比如根据已学过的定义、公理、定理证
明或根据已知的正确结论推证;
(2)假命题的判断方法:通过构造一个反例否定命题的正确性,这
是判断一个命题为假命题的常用方法.
【跟踪训练】
1. 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 若 ab =1,则 a , b 互为倒数
B. 平面内,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C. 平行四边形是梯形
D. 若 ac2= bc2,则 a = b
解析: A是真命题;B中,平面内,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
形,但不一定是正方形;C中,平行四边形不是梯形;D中,当 c
=0时, a , b 可能不相等.故选A.
2. 已知不等式 x -5≤0的解集是 A ,若 a ∈ A 是假命题,则 a 的取值范
围是 .
解析:由题意得 A ={ x | x ≤5},又∵ a ∈ A 是假命题,即 a A ,
∴ a >5.
(5,+∞) 
1. 下列语句为命题的是(  )
A. x2-1=0 B. 2+3=8
C. 你会说英语吗? D. 这是一棵大树
解析: 命题是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A中 x 不确定, x2-1=0
的真假无法判断;B中2+3=8是命题,且是假命题;C不是陈述
句,故不是命题;D中“大”的标准不确定,无法判断真假.
2. (多选)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 所有质数都是奇数
B. 若 a ≥0,则| a |≥0
C.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D. 若 m 是偶数,则 m 是合数
解析: 2是质数,但不是奇数,选项A错误;易知选项B正
确;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易知选项C正确;2是偶数,但不是合
数,选项D错误.故选B、C.
3. 将下列命题改写为“若 p ,则 q ”的形式,并判断真假:
(1)当 a > b 时,有 ac2> bc2;
解:若 a > b ,则 ac2> bc2,是假命题.
(2)实数的平方是非负实数;
解:若一个数是实数,则它的平方是非负实数,是真命题.
(3)能被6整除的数既能被3整除也能被2整除.
解:若一个数能被6整除,则它既能被3整除也能被2整除,是真命题.
知能演练·扣课标
03
课后巩固 核心素养落地
1. 以下语句:①{0}∈N;② x2+ y2=0;③ x2> x ;④{ x | x2+1=
0},其中命题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解析: ①是命题,且是假命题;②、③不能判断真假,不是命
题;④不是陈述句,不是命题.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A. mx2+2 x -1=0是一元二次方程
B. 函数 y =2 x -1的图象与 x 轴没有交点
C. 互相包含的两个集合相等
D.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解析: A中,当 m =0时,是一元一次方程,是假命题;B中,
函数 y =2 x -1的图象与 x 轴有一个交点,是假命题;C是真命题;
D中,空集不是本身的真子集,是假命题.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命题“直角相等”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直角”和“相等”
B. 语句“当 a >4时,方程 x2-4 x + a =0有实根”不是命题
C. 命题“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是真命题
D. “ x =1时, x2-3 x +2=0”是真命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A中,命题“直角相等”写成“若 p ,则 q ”的形式为:
若两个角都是直角,则这两个角相等,所以A错误;B中,语句
“当 a >4时,方程 x2-4 x + a =0有实根”是陈述句,而且可以判
断真假,故该语句是命题,所以B错误;C中,对角线互相垂直的
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所以C错误;只有D正确.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 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为(  )
A.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全等
B. 若 ab =0,则| a |+| b |=0
C. 若 x ∈N,则 x3> x2成立
D.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解析: A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是假命题;B
中,若 a =3, b =0,则 ab =0,但| a |+| b |≠0,是假命
题;C是假命题,当 x =0时, x3> x2不成立;D中,矩形的对角线
一定相等,是真命题.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多选)给出命题“方程 x2+ ax +1=0有实数根”,则使该命题
为真命题的 a 的值可以是(  )
A. 4 B. 2
C. 0 D. -3
解析: 方程有实根时,应满足Δ= a2-4≥0,故符合条件的
值为4,2,-3.故选A、B、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 命题“若实数 a , b 满足2 a + b >3,则 a >1且 b >1”是 命题.
(填“真”或“假”)
解析:当 a =0, b =4时,满足2 a + b >3,所以命题是假命题.
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 把命题“末位数字是4的整数一定能被2整除”改写成“若 p ,则
q ”的形式为 .
若一个整数的末位数字是4,则它一定能被2整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8. 命题“若 x >1,则 x > a ”是真命题,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若 x >1,则 x > a 是真命题,则 a ≤1.
(-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 设 a , b 是两个实数,给出下列条件:① a + b >2;② a2+ b2
>2.其中能推出“ a , b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1”的条件是 .
(填序号)
解析:对于①,假设 a ≤1, b ≤1,则 a + b ≤2,与已知条件 a + b
>2矛盾,故假设不成立,所以 a , b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1,①正
确;对于②,若 a =-2, b =-3,则 a2+ b2>2成立,故由②不能
推出“ a , b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1.”
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 写出下列命题的条件 p 和结论 q ,并判断真假:
(1)若 x + y ≠8,则 x ≠2或 y ≠6;
解: p : x + y ≠8, q : x ≠2或 y ≠6,是真命题.
(2)若 xy =0,则 x , y 中至少有一个为0.
解: p : xy =0, q : x , y 中至少有一个为0,是真命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 设 a , b ∈R,则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 若 a < b ,则 a2< b2
B. 若 a ≠ b ,则 a2≠ b2
C. 若 a <| b |,则 a2< b2
D. 若 a >| b |,则 a2> b2
解析:因为 a =-1< b =1, a2= b2,所以A错误;因为 a =1≠ b =-1, a2= b2,所以B错误;因为 a =-1<| b |=1, a2= b2,所以C错误;因为 a >| b |≥0, a2> b2,所以D正确.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 (多选)已知命题“非空集合 M 中的元素都是集合 P 中的元素”
是假命题,那么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 M 中的元素都不是 P 中的元素
B. M 中有不属于 P 的元素
C. M 中有属于 P 的元素
D. M 中的元素不都是 P 中的元素
解析: A、C错误;B、D正确.故选B、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 若“方程 ax2-3 x +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是真命题,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由题意知解得 a < 且 a ≠0.
{ a | a < 且 a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 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 p ,则 q ”的形式,并判断真假:
(1)负数的立方是负数;
解:若一个数是负数,则它的立方是负数.真命题.
(2)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解:若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
三角形.假命题.
(3)已知 a ∈R,当 x + a 为无理数时, x 为无理数.
解:已知 a ∈R,若 x + a 为无理数,则 x 为无理数.假命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 在某次数学讨论课上,关于 x 的方程 x2+ ax + b =0的根,有四名
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学生甲: x =1是该方程的根;
学生乙: x =3是该方程的根;
学生丙:该方程两根之和为2;
学生丁:该方程两根异号.
若这四名同学只有一人说法错误,你能找到这名同学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若学生甲说法错误,则学生乙、丙、丁说法正确,则关于 x
的方程 x2+ ax + b =0的一根为3,由于两根之和为2,则该方程的
另一根为-1,两根异号,符合题意;
若学生乙说法错误,则学生甲、丙、丁说法正确,则 x =1是方程
x2+ ax + b =0的一根,由于两根之和为2,则另一根也为1,两根
同号,不符合题意;
若学生丙说法错误,则学生甲、乙、丁说法正确,则关于 x 的方
程 x2+ ax + b =0的两根为1和3,两根同号,不符合题意;
若学生丁说法错误,则学生甲、乙、丙说法正确,则关于 x 的方
程 x2+ ax + b =0的两根为1和3,两根之和为4,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说法错误的同学是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