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栗子大丰收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栗子大丰收》。
2、学习用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来演唱二声部歌曲。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运用音乐记号)学会简单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歌声体验农民丰收时的喜悦,养成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配合演唱合唱曲目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和基础,但是音准的掌握和两个声部的配合还需要学生用心聆听,密切配合,做到既能唱自己的声部还能听到别人的声部这是合唱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努力想到达到的效果!
3重点难点
学会两声部同时进行演唱《栗子大丰收》这首歌曲。唱准“57”、“37”、“13”这样的大跳音程,以及两声部的协调统一。
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体验丰收乐。
1.走进栗子园,观察栗子宝宝的外形和环境。
2.聆听《丰收锣鼓》,创设丰收的场面。
学生思考:
1.锣鼓声声,农民们在做什么呢?心情怎么样?
2.栗子长什么样子?长在哪里呢?为什么要打栗子呢?
(多媒体展示栗子园和栗子外形图片,学生一目了然,为后面的“打栗子”做准备。)
活动2【活动】二、合作探究,学习“交替演唱”。
“打栗子”游戏。
1、学习“交替演唱”。
2、运用“柯尔文”手势去“打栗子”
(用“柯尔文”手势高低唱准一乐段的结束句。)
活动3【讲授】三、学习歌曲演唱《栗子大丰收》
1.学习一声部主体旋律和交替演唱部分。
初听:歌曲表现了怎样的生活场景,心情怎样?
再听:你对歌曲哪儿的演唱印象比较深?
(体验“啦啦”与结束句重复3次的歌词与心情的联系,渐强的粒度变化与歌词的联系、下滑音的演唱技巧指导。)
2.学习二声部演唱
积极参与二声部的歌曲演唱,用心聆听跟唱二声部,发现两声部的旋律特点。(找谐和音)
3.二声部的配合演唱
分组配合,交替演唱,唱准歌曲,学会聆听另外的声部。
4.指导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
1)歌曲中你觉得下滑音的演唱有什么特点?对歌曲有怎样的帮助?
2)力度的变化对表现歌曲有帮助吗?你来说一说?
(用活泼有力度的声音来演唱,运用演唱技巧来表现歌曲。多媒体出示音乐记号,说明其演唱方法,并及时对歌曲进行指导,利于学生对歌曲的接受和感受。)
活动4【练习】四、拓展演唱歌曲
1.介绍“栗子”。
(多媒体展示在“秀色可餐”中激发学生演唱的信心与欲望。)
2.观看栗子食谱,体会农民丰收的心情。
(学生合作,用饱满的情绪,激情快乐地演唱歌曲!(
活动5【活动】唱歌曲谈收获,结束课堂。
1.请学生来说说学习的收获。(音乐知识或者情感方面)
2.生生配合快乐演唱。
(“丰收的喜悦,收获的甜蜜”鼓励学生为祖国的灿烂明天而努力奋发!教育学生珍惜生活,做热爱生活的,热爱音乐的人!)
课件10张PPT。栗子大丰收栗子园多么可爱的栗子宝宝啊!聆听指导:
1.歌曲表现了怎样的生活场景?农民们的心情怎样呢?
2.你对歌曲演唱哪儿印象最深?让我们用歌声来表现吧! mp渐强记号,表示声音越来越强。 由较高的音滑到另一个较低的音,叫下滑音。识谱:演唱指导:1. 《编花篮》用怎样的情绪和声音来演唱呢?
(独立,自信)
地用欢快明亮的声音来演唱觉
你觉得用怎样的
来演唱更能体现出欢庆丰收呢? 情绪和声音
知识小窗口 栗子,又名板栗,毛栗,有“干果之王”的美称,在国外被誉为“人参果”。栗子中不仅含有大量淀粉,而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香甜可口,自古就作为珍贵的果品,是干果之中的佼佼者。
栗子的功效:
清代名医评价:“栗,肾之果也!” 丰收的喜悦,
同学们,祖国最美的未来还靠我们去装扮!收获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