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数学苏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2.1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数学苏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06 20:26:15

文档简介

3.2.1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
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当x>0且x≠1时,x+≥2
B.当x>0时,+≥2
C.当x≠0时,x+的最小值为2
D.当x>0时,x+的最小值为2
2.当x>0时,y=的最小值为(  )
A.   B.1   C.   D.
3.(2024·南京月考)若a,b都是正数,则的最小值为(  )
A.5 B.7 C.9 D.13
4.设p=,q=,r=(b>a>0),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r>q>p B.q>p>r
C.q>r>p D.r=q>p
5.(多选)已知实数a,b,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A.≥ B.+≥2
C.|+|≥2 D.2(a2+b2)≥(a+b)2
6.(多选)(2024·南通海安期中)已知x>0,则(  )
A.x(2-x)的最大值为1
B.3-x-的最大值为1
C.的最小值为2
D.x+的最小值为5
7.若a>0,且a+b=0,则a-+1的最小值为    .
8.(2024·苏州月考)已知x<0,则x+的最大值为    .
9.已知x>,则y=x-1+的最小值为    .
10.(1)已知a,b,c为不全相等的正实数,求证:a+b+c>++;
(2)已知a>0,求证:≤≤.
11.(2024·无锡质检)已知当x=3时,代数式4x+(x>0,a>0)取得最小值,则a=(  )
A.1   B.6    C.30   D.36
12.(多选)已知a,b>0,则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  )
A.a+b+≥2 B.(a+b)(+)≥4
C.≥2 D.>
13.已知p=a+(a>2),q=-b2-2b+3(b∈R),则p,q的大小关系为    (用不等号表示).
14.(1)设0<x<,求4x(3-2x)的最大值;
(2)已知a>b>c,求(a-c)(+)的最小值.
15.(2024·连云港月考)《几何原本》中的几何代数法(用几何方法研究代数问题)成了后世西方数学家处理问题的重要依据,通过这一方法,很多代数公理、定理都能够通过图形实现证明,因此这种方法也被称为“无字证明”.如图所示,AB是半圆O的直径,点C是AB上一点(不同于A,B,O),点D在半圆O上,且CD⊥AB,CE⊥OD于点E,设AC=a,BC=b,则由该图形中DE,DC,DO的大小关系可以完成的“无字证明”是(  )
A.≤(a>0,b>0)
B.<(a>0,b>0,a≠b)
C.≤(a>0,b>0)
D.<<(a>0,b>0,a≠b)
3.2.1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
1.B 选项A不满足“取等号时的条件”,故A错误;选项C不满足“各项必须为正”,故C错误;选项D不满足“积为定值”,故D错误.故选B.
2.D 当x>0时,=++≥2+=,当且仅当x=2时等号成立,所以当x>0时,y=的最小值为.
3.C 因为a,b都是正数,所以(1+)·(1+)=5++≥5+2=9,当且仅当b=2a时,等号成立.故选C.
4.A ∵b>a>0,∴a2+b2>2ab,∴2(a2+b2)>(a+b)2,∴>,∴>.又∵>,∴>>,即r>q>p.
5.BCD 对于A,当a<0,b<0时,≥不成立,故A错误;对于B,由式子有意义,故a>0,故+≥2,当且仅当a=1时等号成立,故B正确;对于C,|+|=||+||≥2,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故C正确;对于D,∵2(a2+b2)-(a+b)2=a2+b2-2ab=(a-b)2≥0,∴2(a2+b2)≥(a+b)2,故D正确.故选B、C、D.
6.ABD 对于A,x(2-x)≤()2=1,当且仅当x=2-x,即x=1时,等号成立,即x(2-x)的最大值为1,故A正确;对于B,3-x-=3-(x+),而x+≥2=2,当且仅当x=1时,等号成立,即3-x-的最大值1,故B正确;对于C,令g(x)==+≥2=2,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但此时x不为实数,故无法取等号,即无法取到最小值2,故C错误;对于D,x+=x+1+-1≥2-1=5,当且仅当x=2时,等号成立,即x+的最小值为5,故D正确.故选A、B、D.
7.3 解析:由a+b=0,a>0,得b=-a,-=>0,所以a-+1=a++1≥3,当且仅当a=1,b=-1时取等号.
8.-3 解析:因为x<0,则x+=-≤-2=-3,当且仅当-x=,即x=-时,等号成立,所以x+(x<0)的最大值为-3.
9. 解析:由x>得x->0,则函数y=x-1+=x-++≥2+=2+=,当且仅当即x=时,等号成立,此时y取得最小值.
10.证明:(1)因为a>0,b>0,c>0,所以a+b≥2,b+c≥2,c+a≥2.
所以2(a+b+c)≥2(++),即a+b+c≥++,当且仅当a=b=c时等号成立.由于a,b,c为不全相等的正实数,故等号不成立.所以a+b+c>++.
(2)因为a>0,所以≥(当且仅当a=1时,等号成立),所以≤,所以≤=,所以≤≤.
11.D 因为x>0,a>0,所以4x>0,>0,所以4x+≥2=4(x>0,a>0),当且仅当4x=,即x=时,等号成立,所以=3,a=36.
12.ABC a+b+≥2+≥2,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A成立;(a+b)(+)=2++≥2+2=4,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B成立;∵a2+b2≥2ab>0,∴≥2,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C成立;∵a+b≥2,且a,b>0,∴≤1,≤,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D不成立.
13.p≥q 解析:因为a>2,所以p=a+=(a-2)++2≥2+2=4,当且仅当a-2=,即a=3时,等号成立,所以p≥4.又q=-b2-2b+3=-(b+1)2+4,所以q≤4,所以p≥q.
14.解:(1)4x(3-2x)=2[2x(3-2x)]≤2[]2=,当且仅当2x=3-2x,即x=时,等号成立.
∵0<<,∴4x(3-2x)(0<x<)的最大值为.
(2)(a-c)(+)=(a-b+b-c)(+)=1+1++.
∵a>b>c,∴a-b>0,b-c>0,
∴2++≥2+2=4,
当且仅当a-b=b-c,即2b=a+c时,取等号,
∴(a-c)(+)的最小值为4.
15.D 由AC=a,BC=b,可得半圆O的半径DO=,由三角形相似,知DC2=DE·DO=AC·BC,易得DC==,DE===.∵DE<DC<DO,∴<<(a>0,b>0,a≠b).故选D.
2 / 23.2.1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
新课程标准解读 核心素养
1.掌握基本不等式≤(a,b≥0,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逻辑推理
2.能用基本不等式证明简单的不等式及比较代数式的大小 数学运算
3.结合具体实例,能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 数学建模、数学运算
某金店有一台天平,由于左右两臂长略有不等,所以直接称重不准确.有一个顾客要买一串金项链,店主分别把项链放于左右两盘各称一次,得到两个不同的重量a和b,然后就把两次称得的重量的算术平均数作为项链的重量来计算.顾客对这个重量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
【问题】 你认为顾客的质疑有道理吗?
                      
                      
知识点一 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对于正数a,b,我们把    称为a,b的算术平均数,    称为a,b的几何平均数.
知识点二 基本不等式与重要不等式
1.基本不等式
如果a,b是正数,那么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基本不等式表明: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    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想一想】
“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的含义是什么?
2.重要不等式
当a,b∈R时,ab≤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ab≤(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提醒 基本不等式的常见变形:①a+b≥2(其中a,b≥0,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②ab≤≤(其中a,b∈R,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③a2+b2+c2≥ab+bc+ac(其中a,b,c∈R,当且仅当a=b=c时等号成立).
【想一想】
1.基本不等式中的a,b只能是具体的某个数吗?
2.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a≥0,b≥0”能省略吗?请举例说明.
1.(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2+b2≥2ab成立的条件是a≥0,b≥0
B.a2+b2≥2ab成立的条件是a,b∈R
C.a+b≥2成立的条件是a≥0,b≥0
D.a+b≥2成立的条件是ab>0
2.若x>0,则y=+x的最小值为    .
3.已知0<x<1,则x(1-x)的最大值为    ,此时x=    .
题型一 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
【例1】 给出下面三个推导过程:
①∵a,b为正实数,∴+≥2=2;
②∵a∈R,a≠0,∴+a≥2=4;
③∵x,y∈R,xy<0,∴+=-[(-)+]≤-2=-2.
其中正确的推导为(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通性通法
利用基本不等式判断命题真假的步骤
第一步:检查是否满足应用基本不等式的条件;
第二步:应用基本不等式;
第三步:检验等号是否成立.
【跟踪训练】
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
A.当x>0时,x2+≥2
B.当x≥2时,x+的最小值为2
C.≥
D.a2+b2≥4ab
题型二 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
【例2】 (链接教科书第57页例1)设a,b为正数,证明下列不等式成立:
(1)a+≥2;(2)+≥+.
通性通法
运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的策略与注意事项
(1)策略:从问题的已知条件出发,借助不等式的性质和基本不等式或已证的重要不等式,经过逐步的逻辑推理,最后转化为所求问题,其特征是以“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
(2)注意事项:①多次使用基本不等式时,要注意等号能否成立;②累加法是不等式证明中的一种常用方法,证明不等式时注意使用;③对不能直接使用基本不等式的证明可重新组合,构成基本不等式模型再使用.
【跟踪训练】
 设a,b,c为正数,证明下列不等式成立:
(1)a+b+c+++≥6;
(2)(a+b)(b+c)(a+c)≥8abc.
题型三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例3】 (链接教科书第58页例2)(1)已知x>0,求x+的最小值;
(2)当x>3时,求2x+的最小值.
【母题探究】
 (变条件、变设问)若x<0,则x+的最大值为    .
通性通法
1.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牢记“一正、二定、三相等”
(1)一正:各项必须为正;
(2)二定:各项之和或各项之积为定值;
(3)三相等:必须验证取等号时条件是否具备.
2.拼凑法求最值的策略
将已知数学表达式变形,拼凑出符合基本不等式条件的形式(和或积为定值).解题时应对照已知和所求的式子进行适当的“拆项、添项、配凑、变形”等方法创设应用基本不等式的条件.
【跟踪训练】
1.(-6≤a≤3)的最大值为(  )
A.9 B.
C.3 D.
2.设y=,x>1,则y的最小值为    .
1.不等式(x-2y)+≥2成立的前提条件为(  )
A.x≥2y B.x>2y C.x≤2y D.x<2y
2.下列各式中,最小值为4的是(  )
A.x+ B.2t+
C.4t+(t>0) D.t+
3.(2024·盐城五校联盟期中)设实数x满足x>-1,则函数y=x+的最小值为(  )
A.3 B.4
C.5 D.6
4.已知a,b>0,证明:(a+)(b+)≥4.
3.2.1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
【基础知识·重落实】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1.≤ a=b 不小于 
想一想
 提示:一方面是当a=b时取等号,即a=b =;另一方面是仅当a=b时取等号,即= a=b.
2. a=b a=b
想一想
1.提示:a,b既可以是具体的某个数,也可以是代数式.
2.提示:不能,如≥是不成立的.
自我诊断
1.BC 根据不等式成立的条件可知只有B、C正确,故选B、C.
2.4 解析:∵x>0,>0,∴y=x+≥2=4,当且仅当x=,即x=2时,等号成立,故y=+x的最小值为4.
3.  解析:因为0<x<1,所以1-x>0,所以x(1-x)≤==,当且仅当x=1-x,即x=时等号成立,即当x=时,x(1-x)取得最大值.
【典型例题·精研析】
【例1】 B ①∵a,b为正实数,∴,为正实数,符合基本不等式的条件,故①的推导正确.②∵a∈R,a≠0,不符合基本不等式的条件,∴+a≥2=4是错误的.③由xy<0,得,均为负数,但在推导过程中将整体+提出负号后,-,-均变为正数,符合基本不等式的条件,故③正确.
跟踪训练
 A 对于选项A,符合基本不等式的条件,故A正确;对于选项B,忽视了验证等号成立的条件,即x=,则x=1,不满足x≥2,故B错误;对于C,当a≥0,b≥0时,≤,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故C错误;对于D,由基本不等式得a2+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故D错误.故选A.
【例2】 证明:(1)因为a为正数,所以也为正数.
由基本不等式,得a+≥2=2,
当且仅当a=,即a=1时,等号成立.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2)因为a>0,b>0,
所以+≥2=2, ①
+≥2=2. ②
①②两式相加,得+++≥2+2,
所以+≥+,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跟踪训练
 证明:(1)因为a,b,c为正数,所以,,也为正数.
由基本不等式,得a+≥2=2,b+≥2=2,c+≥2=2,
所以a+b+c+++≥6.
当且仅当a=,b=,c=,即a=b=c=1时,等号成立.
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2)因为a,b,c为正数,所以由基本不等式,得a+b≥2,b+c≥2,a+c≥2,
所以(a+b)(b+c)(a+c)≥2·2·2=8abc,
当且仅当a=b,b=c,a=c,即a=b=c时,等号成立.
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例3】 解:(1)因为x>0,所以>0,由基本不等式,得x+≥2=8,
当且仅当x=,即x=4时,等号成立.
所以x+的最小值为8.
(2)因为x>3,所以2x-6>0,由基本不等式,
得2x+=(2x-6)++6≥2+6=2×2+6=10,当且仅当2x-6=,即x=4时取等号.所以2x+的最小值为10.
母题探究
 -8 解析:∵x<0,∴-x>0,∴(-x)+(-)≥2=8,∴x+=-(-x+)≤-8,当且仅当-x=-,即x=-4时,等号成立.故x+的最大值为-8.
跟踪训练
1.B 当a=-6或a=3时,=0;当-6<a<3时,≤=,当且仅当3-a=a+6,即a=-时取等号.
2.4 解析:因为x>1,所以x-1>0,所以y===x+1+=x-1++2≥2+2=4.当且仅当=x-1,即x=2时,等号成立,所以当x=2时,y的最小值为4.
随堂检测
1.B 因为不等式成立的前提条件是x-2y和均为正数,所以x-2y>0,即x>2y,故选B.
2.C A中,当x=-1时,x+=-5<4,故A错误;B中,当t=-1时,2t+=-3<4,故B错误;C中,4t+≥2=4,当且仅当t=时,等号成立,故C正确;D中,当t=-1时,t+=-2<4,故D错误.故选C.
3.A ∵x>-1,∴函数y=x+=(x+1)+-1≥2-1=4-1=3,当且仅当x+1=,即x=1时取等号.因此函数y=x+的最小值为3.故选A.
4.证明:因为a,b>0,所以ab>0,>0,所以(a+)(b+)=2+ab+≥2+2=4,
当且仅当ab=,即ab=1时,等号成立.
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4 / 4(共62张PPT)
3.2.1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
新课程标准解读 核心素养
1.掌握基本不等式 ≤ ( a , b ≥0,当且
仅当 a = b 时等号成立) 逻辑推理
2.能用基本不等式证明简单的不等式及比较代数
式的大小 数学运算
3.结合具体实例,能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
大值或最小值问题 数学建模、数学
运算
目录
基础知识·重落实
01
典型例题·精研析
02
知能演练·扣课标
03
基础知识·重落实
01
课前预习 必备知识梳理
某金店有一台天平,由于左右两臂长略有不等,所以直接称重不
准确.有一个顾客要买一串金项链,店主分别把项链放于左右两盘各
称一次,得到两个不同的重量 a 和 b ,然后就把两次称得的重量的算
术平均数 作为项链的重量来计算.顾客对这个重量的真实性提出
了质疑.
【问题】 你认为顾客的质疑有道理吗?
                       
                       
                       
知识点一 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对于正数 a , b ,我们把    称为 a , b 的算术平均数,    
称为 a , b 的几何平均数.
 
 
知识点二 基本不等式与重要不等式
1. 基本不等式
如果 a , b 是正数,那么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基本不等式表明: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 它们的几何平
均数.
≤ 
a = b  
不小于 
【想一想】
“当且仅当 a = b 时,等号成立”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一方面是当 a = b 时取等号,即 a = b = ;另一方面
是仅当 a = b 时取等号,即 = a = b .
2. 重要不等式
当 a , b ∈R时, ab ≤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
立); ab ≤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提醒 基本不等式的常见变形:① a + b ≥2 (其中 a , b ≥0,
当且仅当 a = b 时等号成立);② ab ≤ ≤ (其中
a , b ∈R,当且仅当 a = b 时等号成立);③ a2+ b2+ c2≥ ab + bc
+ ac (其中 a , b , c ∈R,当且仅当 a = b = c 时等号成立).
 
a = b  
a = b  
【想一想】
1. 基本不等式中的 a , b 只能是具体的某个数吗?
提示: a , b 既可以是具体的某个数,也可以是代数式.
2. 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 a ≥0, b ≥0”能省略吗?请举例说明.
提示:不能,如 ≥ 是不成立的.
1. (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2+ b2≥2 ab 成立的条件是 a ≥0, b ≥0
B. a2+ b2≥2 ab 成立的条件是 a , b ∈R
C. a + b ≥2 成立的条件是 a ≥0, b ≥0
D. a + b ≥2 成立的条件是 ab >0
解析:根据不等式成立的条件可知只有B、C正确,故选B、C.
2. 若 x >0,则 y = + x 的最小值为 .
解析:∵ x >0, >0,∴ y = x + ≥2 =4,当且仅当 x =
,即 x =2时,等号成立,故 y = + x 的最小值为4.
4 
3. 已知0< x <1,则 x (1- x )的最大值为    ,此时 x =    
解析:因为0< x <1,所以1- x >0,所以 x (1- x )≤
= = ,当且仅当 x =1- x ,即 x = 时等号成
立,即当 x = 时, x (1- x )取得最大值 .
 
 
典型例题·精研析
02
课堂互动 关键能力提升
题型一 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
【例1】 给出下面三个推导过程:
①∵ a , b 为正实数,∴ + ≥2 =2;
②∵ a ∈R, a ≠0,∴ + a ≥2 =4;
③∵ x , y ∈R, xy <0,∴ + =-[(- )+ ]≤-2
=-2.
其中正确的推导为(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解析: ①∵ a , b 为正实数,∴ , 为正实数,符合基本不等式
的条件,故①的推导正确.②∵ a ∈R, a ≠0,不符合基本不等式的条
件,∴ + a ≥2 =4是错误的.③由 xy <0,得 , 均为负数,
但在推导过程中将整体 + 提出负号后,- ,- 均变为正数,符
合基本不等式的条件,故③正确.
通性通法
利用基本不等式判断命题真假的步骤
第一步:检查是否满足应用基本不等式的条件;
第二步:应用基本不等式;
第三步:检验等号是否成立.
【跟踪训练】
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
A. 当 x >0时, x2+ ≥2
B. 当 x ≥2时, x + 的最小值为2
C. ≥
D. a2+ b2≥4 ab
解析: 对于选项A,符合基本不等式的条件,故A正确;对于选项
B,忽视了验证等号成立的条件,即 x = ,则 x =1,不满足 x ≥2,
故B错误;对于C,当 a ≥0, b ≥0时, ≤ ,当且仅当 a = b
时取等号,故C错误;对于D,由基本不等式得 a2+ b2≥2 ab ,当且仅
当 a = b 时取等号,故D错误.故选A.
题型二 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
【例2】 (链接教科书第57页例1)设 a , b 为正数,证明下列不等
式成立:
(1) a + ≥2;
证明:因为 a 为正数,所以 也为正数.
由基本不等式,得 a + ≥2 =2,
当且仅当 a = ,即 a =1时,等号成立.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2) + ≥ + .
证明:因为 a >0, b >0,
所以 + ≥2 =2 , ①
+ ≥2 =2 . ②
①②两式相加,得 + + + ≥2 +2 ,
所以 + ≥ + ,当且仅当 a = b 时等号成立.所以原不
等式成立.
通性通法
运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的策略与注意事项
(1)策略:从问题的已知条件出发,借助不等式的性质和基本不等
式或已证的重要不等式,经过逐步的逻辑推理,最后转化为所
求问题,其特征是以“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
知”;
(2)注意事项:①多次使用基本不等式时,要注意等号能否成立;
②累加法是不等式证明中的一种常用方法,证明不等式时注意
使用;③对不能直接使用基本不等式的证明可重新组合,构成
基本不等式模型再使用.
【跟踪训练】
 设 a , b , c 为正数,证明下列不等式成立:
(1) a + b + c + + + ≥6;
证明:因为 a , b , c 为正数,所以 , , 也为正数.
由基本不等式,得 a + ≥2 =2, b + ≥2 =2, c +
≥2 =2,
所以 a + b + c + + + ≥6.
当且仅当 a = , b = , c = ,即 a = b = c =1时,等号成立.
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2)( a + b )( b + c )( a + c )≥8 abc .
证明:因为 a , b , c 为正数,所以由基本不等式,得 a + b ≥2
, b + c ≥2 , a + c ≥2 ,
所以( a + b )( b + c )( a + c )≥2 ·2 ·2 =8
abc ,
当且仅当 a = b , b = c , a = c ,即 a = b = c 时,等号成立.
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题型三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例3】 (链接教科书第58页例2)(1)已知 x >0,求 x + 的最
小值;
解:因为 x >0,所以 >0,由基本不等式,得 x + ≥2
=8,
当且仅当 x = ,即 x =4时,等号成立.
所以 x + 的最小值为8.
(2)当 x >3时,求2 x + 的最小值.
解:因为 x >3,所以2 x -6>0,由基本不等式,
得2 x + =(2 x -6)+ +6≥2 +6=
2×2+6=10,当且仅当2 x -6= ,即 x =4时取等号.所以2
x + 的最小值为10.
【母题探究】
(变条件、变设问)若 x <0,则 x + 的最大值为 .
解析:∵ x <0,∴- x >0,∴(- x )+(- )≥2
=8,∴ x + =-(- x + )≤-8,当且仅当
- x =- ,即 x =-4时,等号成立.故 x + 的最大值为-8.
-8 
通性通法
1.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牢记“一正、二定、三相等”
(1)一正:各项必须为正;
(2)二定:各项之和或各项之积为定值;
(3)三相等:必须验证取等号时条件是否具备.
2. 拼凑法求最值的策略
将已知数学表达式变形,拼凑出符合基本不等式条件的形式(和或
积为定值).解题时应对照已知和所求的式子进行适当的“拆项、
添项、配凑、变形”等方法创设应用基本不等式的条件.
【跟踪训练】
1. (-6≤ a ≤3)的最大值为(  )
A. 9 B. C. 3 D.
解析: 当 a =-6或 a =3时, =0;当-6<
a <3时, ≤ = ,当且仅当3- a = a
+6,即 a =- 时取等号.
2. 设 y = , x >1,则 y 的最小值为 .
解析:因为 x >1,所以 x -1>0,所以 y = = = x +1+
= x -1+ +2≥2+2=4.当且仅当 = x -1,即 x =2时,
等号成立,所以当 x =2时, y 的最小值为4.
4 
1. 不等式( x -2 y )+ ≥2成立的前提条件为(  )
A. x ≥2 y B. x >2 y
C. x ≤2 y D. x <2 y
解析: 因为不等式成立的前提条件是 x -2 y 和 均为正数,
所以 x -2 y >0,即 x >2 y ,故选B.
2. 下列各式中,最小值为4的是(  )
A. x + B. 2 t +
C. 4 t + ( t >0) D. t +
解析: A中,当 x =-1时, x + =-5<4,故A错误;B中,
当 t =-1时,2 t + =-3<4,故B错误;C中,4 t + ≥2
=4,当且仅当 t = 时,等号成立,故C正确;D中,当 t =-1
时, t + =-2<4,故D错误.故选C.
3. (2024·盐城五校联盟期中)设实数 x 满足 x >-1,则函数 y = x +
的最小值为(  )
A. 3 B. 4
C. 5 D. 6
解析: ∵ x >-1,∴函数 y = x + =( x +1)+ -1≥2
-1=4-1=3,当且仅当 x +1= ,即 x =1时
取等号.因此函数 y = x + 的最小值为3.故选A.
4. 已知 a , b >0,证明:( a + )( b + )≥4.
证明:因为 a , b >0,所以 ab >0, >0,所以( a + )( b +
)=2+ ab + ≥2+2 =4,
当且仅当 ab = ,即 ab =1时,等号成立.
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知能演练·扣课标
03
课后巩固 核心素养落地
1.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当 x >0且 x ≠1时, x + ≥2
B. 当 x >0时, + ≥2
C. 当 x ≠0时, x + 的最小值为2
D. 当 x >0时, x + 的最小值为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选项A不满足“取等号时的条件”,故A错误;选项C不
满足“各项必须为正”,故C错误;选项D不满足“积为定值”,
故D错误.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当 x >0时, y = 的最小值为(  )
A. B. 1 C. D.
解析: 当 x >0时, = + + ≥2 + = ,当且
仅当 x =2时等号成立,所以当 x >0时, y = 的最小值为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2024·南京月考)若 a , b 都是正数,则 的最小
值为(  )
A. 5 B. 7
C. 9 D. 13
解析: 因为 a , b 都是正数,所以(1+ )(1+ )=5+
+ ≥5+2 =9,当且仅当 b =2 a 时,等号成立.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 设 p = , q = , r = ( b > a >0),则下列关系式
正确的是(  )
A. r > q > p B. q > p > r
C. q > r > p D. r = q > p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 b > a >0,∴ a2+ b2>2 ab ,∴2( a2+ b2)>( a +
b )2,∴ > ,∴ > .又∵ >
,∴ > > ,即 r > q > p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多选)已知实数 a , b ,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A. ≥ B. + ≥2
C. | + |≥2 D. 2( a2+ b2)≥( a + b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对于A,当 a <0, b <0时, ≥ 不成立,故
A错误;对于B,由式子有意义,故 a >0,故 + ≥2,当且仅
当 a =1时等号成立,故B正确;对于C,| + |=| |+|
|≥2,当且仅当 a =± b 时,等号成立,故C正确;对于D,∵2
( a2+ b2)-( a + b )2= a2+ b2-2 ab =( a - b )2≥0,∴2
( a2+ b2)≥( a + b )2,故D正确.故选B、C、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 (多选)(2024·南通海安期中)已知 x >0,则(  )
A. x (2- x )的最大值为1
B. 3- x - 的最大值为1
C. 的最小值为2
D. x + 的最小值为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对于A, x (2- x )≤( )2=1,当且仅当 x =
2- x ,即 x =1时,等号成立,即 x (2- x )的最大值为1,故A正
确;对于B,3- x - =3-( x + ),而 x + ≥2 =2,当且
仅当 x =1时,等号成立,即3- x - 的最大值1,故B正确;对于
C,令 g ( x )= = + ≥2 =2,当且仅当
= 时,等号成立,但此时 x 不为实数,故无法取等
号,即 无法取到最小值2,故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对于D, x + = x +1+ -1≥2 -1=5,当且仅
当 x =2时,等号成立,即 x + 的最小值为5,故D正确.故选A、B、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 若 a >0,且 a + b =0,则 a - +1的最小值为 .
解析:由 a + b =0, a >0,得 b =- a ,- = >0,所以 a -
+1= a + +1≥3,当且仅当 a =1, b =-1时取等号.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8. (2024·苏州月考)已知 x <0,则 x + 的最大值为 .
解析:因为 x <0,则 x + =- ≤-2 =-3,当且
仅当- x = ,即 x =- 时,等号成立,所以 x + ( x <0)的
最大值为-3.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 已知 x > ,则 y = x -1+ 的最小值为    .
解析:由 x > 得 x - >0,则函数 y = x -1+ = x - +
+ ≥2 + =2+ = ,当且仅当
即 x = 时,等号成立,此时 y 取得最小值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 (1)已知 a , b , c 为不全相等的正实数,求证: a + b + c >
+ + ;
证明:因为 a >0, b >0, c >0,所以 a + b ≥2
, b + c ≥2 , c + a ≥2 .
所以2( a + b + c )≥2( + + ),即 a + b +
c ≥ + + ,当且仅当 a = b = c 时等号成立.由
于 a , b , c 为不全相等的正实数,故等号不成立.所以 a +
b + c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已知 a >0,求证: ≤ ≤ .
证明:因为 a >0,所以 ≥ (当且仅当 a =1
时,等号成立),所以 ≤ ,所以 ≤ = ,所
以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 (2024·无锡质检)已知当 x =3时,代数式4 x + ( x >0, a >
0)取得最小值,则 a =(  )
A. 1 B. 6 C. 30 D. 36
解析: 因为 x >0, a >0,所以4 x >0, >0,所以4 x + ≥2
=4 ( x >0, a >0),当且仅当4 x = ,即 x = 时,
等号成立,所以 =3, a =3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 (多选)已知 a , b >0,则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  )
A. a + b + ≥2 B. ( a + b )( + )≥4
C. ≥2 D.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a + b + ≥2 + ≥2 ,当且仅当 a = b
= 时,等号成立,A成立;( a + b )( + )=2+ + ≥2
+2 =4,当且仅当 a = b 时,等号成立,B成立;∵ a2+
b2≥2 ab >0,∴ ≥2 ,当且仅当 a = b 时,等号成立,
C成立;∵ a + b ≥2 ,且 a , b >0,∴ ≤1, ≤
,当且仅当 a = b 时,等号成立,D不成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 已知 p = a + ( a >2), q =- b2-2 b +3( b ∈R),则 p ,
q 的大小关系为 (用不等号表示).
解析:因为 a >2,所以 p = a + =( a -2)+ +2≥2
+2=4,当且仅当 a -2= ,即 a =3时,等号
成立,所以 p ≥4.又 q =- b2-2 b +3=-( b +1)2+4,所以 q
≤4,所以 p ≥ q .
p ≥ q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 (1)设0< x < ,求4 x (3-2 x )的最大值;
解:4 x (3-2 x )=2[2 x (3-2 x )]≤2
[ ]2= ,当且仅当2 x =3-2 x ,即 x =
时,等号成立.
∵0< < ,∴4 x (3-2 x )(0< x < )的最大值为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已知 a > b > c ,求( a - c )( + )的最小值.
解:( a - c )( + )=( a - b + b - c )
( + )=1+1+ + .
∵ a > b > c ,∴ a - b >0, b - c >0,
∴2+ + ≥2+2 =4,
当且仅当 a - b = b - c ,即2 b = a + c 时,取等号,
∴( a - c )( + )的最小值为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 (2024·连云港月考)《几何原本》中的几何代数法(用几何方法
研究代数问题)成了后世西方数学家处理问题的重要依据,通过
这一方法,很多代数公理、定理都能够通过图形实现证明,因此
这种方法也被称为“无字证明”.如图所示, AB 是半圆 O 的直
径,点 C 是 AB 上一点(不同于 A , B , O ),点 D 在半圆 O 上,
且 CD ⊥ AB , CE ⊥ OD 于点 E ,设 AC = a , BC = b ,则由该图
形中 DE , DC , DO 的大小关系可以完成的“无字证明”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 ( a >0, b >0)
B. < ( a >0, b >0, a ≠ b )
C. ≤ ( a >0, b >0)
D. < < ( a >0, b >0, a ≠ b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由 AC = a , BC = b ,可得半圆 O 的半径 DO = ,
由三角形相似,知 DC2= DE · DO = AC · BC ,易得 DC =
= , DE = = = .∵ DE < DC < DO ,∴ <
< ( a >0, b >0, a ≠ b ).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