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第二课时)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学习目标】
1.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并能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2.分析海陆间和城乡间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认识热力环流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理解大气运动的受力状况,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力的大小及风向。
CONTENTS
Atmospheric thermal circulation
大气热力环流
0 3
The heating process and atmospheric motion of the atmosphere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0 4
The horizontal motion of the atmosphere -- Wind
情景导入
清代黄叔撒在《台海使搓录》(图2.8)中,记述了台湾海峡两岸的风向差异: “内地之风,早西晚东,惟台地早东风,午西风……四时皆然。”这里的“内地”指福建, “台地”指台湾。为什么台湾海峡两岸风向的日变化相反呢 这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03
大气热力环流
A
地面
高空
1100hpa
1060hpa
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
500m
1000m
P1
P2
○ 气压:
同一地点的不同高度气压随高度升高而减小。
▋大气热力环流Atmospheric thermal circulation
A
地面
○高压、低压:
同一高度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大,称为高压;密度越小,气压值越小,称为低压。
同一高度(水平面)上空气由高压向低压运动。
B
C
D
○等压面:大气中气压值相等的点所构成的面
P1
P2
P3
比较P1、P2、P3三个高度的气压值大小?
1100hpa
1000hpa
900hpa
问题1:
P1>P2>P3
2000米
等压面
3
1
2
4
地面
A
B
问题2:把1至4点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序____________
1>3=4>2
高
低
等压面变化:高压处上凸,低压处下凹 .
地面
高空
高度升高,气压减小
1100hpa
1060hpa
1020hpa
受热
冷却
地面冷热不均
●热力环流过程
冷却
A
B
C
地面
高空
1100hpa
1060hpa
1020hpa
冷却
冷却
受热
高压
低压
低压
低压
高压
高压
A
B
C
根本原因——能量来源
A
高压
D
冷却
受热
低压
高压
低压
B
C
高空
地面
问题3:
○图中空气在A、B、C、D四点的流向如何?
○A、B、C、D四点气压值由高到低排列顺序?
D>A>B>C
赤道
南极
北极
赤道
●在理想状态下,地球赤道和两极间存在的热力环流——单圈环流。
○城市风(热岛效应)
城市
郊区
郊区
热
冷
冷
高
低
低
高
低
高
●生活中常见的热力环流现象
城市风
○海陆风
白 天
温度高
温度低
低气压
高气压
高压
低压
海 风
○海陆风
夜晚
温度高
低气压
陆 风
低压
高压
温度低
高气压
A
B
A
B
○山谷风
思考:甲村庄受到的污染,白天与夜晚相比,何时更严重,为什么?
甲村庄
白天吹谷风
【活动】绘制海陆间大气环流模式图
热
凉
海风
低压
高压
高压
低压
暖
冷
陆风
低压
高压
高压
低压
04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气压梯度: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990
1010
A
C
B
1030
(hPa)
例如:AB之间气压梯度为20hPa
▋气压梯度Pressure gradient
●水平气压梯度力:指促使水平面上的气体由高压流向低压的力。决定了风力的大小。是风形成的直接原因。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大小:与风速成正比。
▋水平气压梯度力Pressure gradient
●理想状态风的形成条件: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
1030
1020
1010
(hPa)
A
B
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重叠
○风速:同一图中等压线越密,力越大,风速越大。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正相关
▋风的形成Wind formation
●近地面风
○条件: 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影响(最复杂)
○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呈锐角夹角(夹角大小与地转偏向力大小呈正相关)
○风速:同一图中等压线越密,力越大,风速越大。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正相关
▋风的形成Wind formation
●高空风
○条件: 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摩擦力影响忽略不计
○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北右偏南左偏)、与等压面平行
○风速:同一图中等压线越密,力越大,风速越大。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正相关
●三个作用力的影响
作用力 方向 大小 风速 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始终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 始终与风向垂直 大小随纬度而增加,赤道为零 不影响风速的大小 北半球使风右偏,南半球使风左偏
摩擦力 始终与风向相反 大小与下垫面性质有关,下垫面越粗糙、起伏越大,摩擦力越大,反之越小 使风速减小 与其他两力共同作用,使风向斜穿等压线
●风速和风向的判断
○风向的判断:①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画出等压梯度力
②根据地转偏向规律画出实际风向
○风速的判断:哪里等压线密集(梯度力大),哪里风速就大。
风向:甲地西北风
乙地东南风
风速:甲地大于乙地
思考:在图上画出甲、乙两地的风向,比较甲、乙两地风速的大小
读下图,回答下面三题。
1.若此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B.温度:A>B>C>D
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D.气压:D>A>B>C
2.若此图表示的是山谷风(即山坡、谷地受热不同而形成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则形成上升气流③的B地表示的可能是( )
①白天的谷地②白天的山坡
③夜晚的谷地④夜晚的山坡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A
B
读下图,回答下面三题。
3.若该图表示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表示城市、B处表示郊区
B.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
C.只有白天城市才盛行上升气流
D.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该环流圈之内的A、B间
B
下图为我国某节能房屋示意图,该房屋在不同季节的白天与夜晚通过开闭某些隔断或窗户实现室内外冷暖空气的交换,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4.如图,隔断打开和窗户关闭,则最可能表示的是( )
A.夏季的夜晚 B.夏季的白天
C.冬季的夜晚 D.冬季的白天
5.应用该图所示原理可以解释的主要现象是( )
A.山区的山谷风的形成
B.早晨有雾一般为晴天
C.干旱内陆一般昼夜温差较大
D.一天中最高气温多出现在午后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