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达标自主训练(A)
基础巩固与综合运用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评价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50分)
一、字词练兵场。(20分)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3分)
屹立(yì qǐ) 蒙昧(wèi mèi) 田埂(gěng gēng)
麦穗(huì suì) 崩溃(bēn bēng) 鹅卵石(luǎn nuǎn)
2.读句子,写字词。(8分)
(1)傍晚,妈妈qiān( )着我的手在 hé dī( )上散步。我们一起看金色的zhuāng jia( )地,听雨滴从 pú tao( )上 gǔn( )落的声音。
(2) kēng kēng wā wā( )的路面不仅被 tián píng( )了,而且变得kuān kuò( )了。
3.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9分)
①山( )地( ) ②( )( )欲聋 ③齐头( )( )
④人声( )( ) ⑤( )声息 ⑥低( )细( )
(1)春节到了,鞭炮声 ,好不热闹。
(2)在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上,我国男、女乒乓球队 ,包揽乒乓球男女双打冠亚军。
(3)新素材哪吒电影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当哪吒与敖丙并肩作战的画面出现时,大家都屏息凝神,影厅内近乎 。
二、选择万花筒。(8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单薄 薄利 刻薄 薄酒 B.呼号 商号 号角 口号
C.种地 种子 种类 工种 D.爱好 好人 友好 好处
2.下列汉字笔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稻”的第四画是“丿”。 B.“牵”的第七画是“一”。
C. “滚”的第四画是“、”。 D. “犹”的第二画是“|”。
3.对“庐山瀑布的壮观之景令人叹为观止”中“观”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看;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 B.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看。
C.看;景象或样子。 D.景象或样子;看。
4.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崩塌 招侍 浩浩荡荡 B.提岸 跳跃 昂首东望
C.顿时 风俗 半明半昧 D.淘洗 根剧 响彻云霄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多读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
B.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C.《花牛歌》这首诗的作者是徐志摩写的。
D.只要你真诚地对待别人,就能得到大家的信任。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B.夕阳把江水染红,在水天相接处,漂来几只归舟。
C.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D.一头黄牛浩浩荡荡地向绿油油的草地走去。
7.“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这句诗中所描述的画面里没有提到的景物是( )。
A.鸟儿 B.天空 C.斜阳 D.芦苇
8.新情境张贴节能环保标语同学们准备在下面的场所张贴环保标语,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洗手池旁: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B.垃圾桶旁:有限资源,无限循环。
C.草坪旁:心中有情,脚下留情。 D.开关旁:请勿开灯,节约电能。
三、句子荟萃馆。(8分)
1.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仿写句子)
的,是 是 的,是 的。
2.潮头奔腾西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运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3.你不是说学校放假了,阿爸就要回来了吗 (改为陈述句)
4.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两个,描绘一下烟花绽放的画面。
霎时 过了一会儿 忽然
四、课本链接吧。(8分)
1.《繁星》分别写了在 、 和 这三个不同的地方看星星的感受。
2.《观潮》按照 、 、 的顺序记叙了见潮的盛况。
3.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见说话的声音,这不禁让人想起了王维《鹿柴》中的诗句:“ , 。”这两句诗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表现了山中的寂静。
五、小志愿者生活实践题。(6分)
为做好山地自行车赛配合保障工作,某市少年宫面向社会招募小小志愿者。凡报名的小朋友,将统一安排面试。通过面试的小朋友,我们会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老师对其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将进行考核,成绩合格的小朋友将参加赛事的宣传和报道工作。
报名条件: (1)10至12周岁,身体健康。 (2)具有志愿服务的热情。 (3)普通话流利,具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 (4)服从安排,尽职尽责,能认真完成志愿服务工作。 报名时间:2024年12月15日至2024年12月20日 报名地点:某市少年宫 咨询时间:周四至周六(9:00~11:30,14:00~16:30)
1.下列不属于报名条件的一项是( )。(1分)
A. 年龄10 至 12周岁 B.身体健康
C.具有本市户籍 D.具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
2.小明想咨询参加此次招聘的相关事宜,他咨询的最佳时间是( )。(1分)
A. 周三9:00 B. 周四13:30 C.周五17:30 D. 周六14:30
3.要想成为本次山地自行车赛的志愿者,要经过的正确程序是( )。(1分)
A.报名→面试→考核→培训 B.报名→面试→培训→考核
C.报名→培训→面试→考核 D.报名→考核→面试→培训
4.明明在12月25日看到这则消息后,立即去报名。你认为他能报名成功吗 请说明理由。(3分)
第二部分 阅读与探究(25 分)
六、阅读体验厅。(25分)
(一)观 潮(节选)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 。顿时 ,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 ,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欢腾 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 横卧)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高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1.把选段补充完整。(2分)
2.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打“ ”。(2分)
3.选段主要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 ( )(2分)
A.潮声、潮速、潮势 B.潮声、潮形、潮势
C.潮速、潮形、潮向 D.潮声、潮向、潮势
4.作者在描写大潮到来的壮观景象时,是按照 的顺序写的。不但写出了看到的浪潮的 之猛,还写出了听到的浪潮的 之大。(3分)
5.假如你去观赏钱塘江大潮,看到如此壮观的景象,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呢 (3分)
(二)故乡的炊烟
①常在心里飘飘袅袅的,是故乡的炊烟。
②故乡的炊烟,总是最早欢迎黎明,最后送走黄昏。早起的母亲踏着第一缕晨曦,忙碌在通红的灶门前,那长长的竹制吹火筒,在母亲口中吹出古老的乡韵,被稻米熏得香喷喷的。
③当夕阳西坠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扛着锄头,吆喝着牛儿,蹒跚在苍茫暮色里,迎着最后一缕炊烟晚归。
④故乡的炊烟是我童年的歌。清晨,迎着飘荡的炊烟,我和小伙伴们早早背着书包上学了。下午放学后,我们就背着竹篓,腰挂木制的玩具,吹着树皮制成的号角,以割猪草为名,一路嬉笑打闹,走进村庄后山的树林里玩闹。当村子上空最后一次炊烟袅袅升起时,我们的脸上才挂着满足的微笑回村。
⑤日子一点儿一点儿地流逝,炊烟下的所有幻想都被岁月风化。而今,长大成人的我生活在他乡,那小巧的背篓,那亲爱的伙伴和留在树林里的那一串串欢笑,变成了一个遥远的童话。
⑥不论清晨,还是黄昏,总有一缕炊烟,飘在记忆的天空,仍然那么淡,那么直。(有删改)
1.作者深情回忆了故乡炊烟里的哪些画面 请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4分)
2.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母亲“踏着第一缕晨曦”和父亲“迎着最后一缕炊烟晚归”的描写,体现了父母的勤劳。
B.第④自然段通过“背着书包上学”“割猪草”“玩闹”等场景,展现了“我”童年时的快乐。
C.第⑤自然段“幻想都被岁月风化”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生活的厌倦。
D.结尾“飘在记忆的天空”的炊烟,象征着作者对故乡挥之不去的思念。
3.阅读短文的第②自然段,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美好画面,请把画面描述出来。(3分)
4.第③自然段中加点的“蹒跚”一词原意是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你认为用在这里恰当吗 为什么 (4分)
第三部分 表达与交流(25分)
七、妙笔生花苑。(25分)
本单元,我们观看了钱塘江大潮,欣赏了月下美景……平日里,你欣赏过哪些自然美景 游览过哪些名胜古迹 请任选一处,自拟题目,向大家推荐一下吧。不少于350字。(作文纸自备)
参考答案:
一、1. yì mèi gěng suì bēng luǎn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辨析。根据平时的学习与积累答题,注意区分形近字字音。
2.(1)牵河堤 庄稼 葡萄 滚
(2)坑坑洼洼 填平 宽阔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字词。根据平时的积累,写出答案。注意“堤”“稼”的字形。
3.①崩裂 ②震耳 ③并进 ④鼎沸 ⑤悄无⑥声语
(1)震耳欲聋 (2)齐头并进 (3)悄无声息
[解析]本题考查四字词语的积累与运用。第(1)题,春节时鞭炮声很大,“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所以此处填“震耳欲聋”。第(2)题,我国男、女乒乓球队在比赛中同时取得好成绩,“齐头并进”意思是不分先后地一齐前进或同时进行,可用于形容两队同时夺冠的情况,所以这里填“齐头并进”。第(3)题,当哪吒与敖丙并肩作战的画面出现时,大家都安静下来,“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非常安静,能体现出在大家屏气凝神的情况下形成的安静的氛围,所以此处填“悄无声息”更合适。
二、1. A[解析]本题考查多音字。A. 都读“bó”。B. “商号”“号角”“口号”的“号”读“hào”,“呼号”的“号”读“háo”。C. “种子”“种类”“工种”的“种”读“zhǒng”, “种地”的“种”读“zhòng”。D. “好人”“友好”“好处”的“好”读“hǎo”,“爱好”的“好”读“hào”。
2. D[解析]本题考查笔顺。“犹”的第二画是弯钩。
3. 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观”字的不同义项。“壮观之景”的“观”是“景象或样子”的意思。“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其中“观”是“看”的意思,“止”是“极点”的意思。所以“庐山瀑布的壮观之景令人叹为观止”中前一个“观”是“景象或样子”的意思,后一个“观”是“看”的意思。
4. C[解析]本题考查对汉字字形的辨析能力。
A. “招侍”应为“招待”;B. “提岸”应为“堤岸”;
D. “根剧”应为“根据”。
5. D[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词语搭配不当,“知识”可搭配“增加”或“扩展”等,不能搭配“提高”,本句可删去“和提高”。B.缺少主语,“通过”和“使”不可同时使用。应去掉其中一个。C. 句式杂糅, “作者是 ”和“ 写的”两种表述方式冲突。应该选择其中一种表述方式,如“这首诗是徐志摩写的”或“这首诗的作者是徐志摩”。
6. D[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D.“浩浩荡荡”一词形容水势壮阔的样子。也形容人流规模大,气势壮。用来形容一头黄牛不恰当,因为一头黄牛无法形成浩大的声势或队伍。
7. B[解析]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仔细阅读题干中的句子,“双翅一翻”写的是鸟儿,句子中还描述了斜阳和芦苇,没有描写天空。
8. D[解析]本题考查环保知识。D.“请勿开灯,节约电能”这句标语虽然强调了节约电能的重要性,但开关的主要功能是控制灯光的开闭,而标语却直接禁止开灯,过于极端。
三、1.示例:秋天的风 凉爽 清新 宜人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仿写。仔细观察例句的结构形式,依照所给例句的句式,把句子补充完整即可。
2.示例:虽然潮头奔腾西去,但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
[解析]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本题所给两个句子之间是转折关系,应使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来连接。
3.你说学校放假了,阿爸就要回来了。
[解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时,首先要去掉反问语气词(如“不是”“难道”“怎么”等),然后将肯定词或否定词进行转换(“是”改为“不是”,“不是”改为“是”或直接删掉),最后把句末的语气助词(“呢”“吗”等)去掉,再将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4.示例:忽然,一朵绚烂的烟花在空中绽放,霎时,五彩斑斓的光芒便将夜空照亮,真是美不胜收。
[解析]本题考查用所给词语造句的能力。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描写即可。
四、1.家乡庭院 南京菜园 海上
2.潮来前 潮来时 潮去后
3.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与掌握课文内容。根据课上所学和日常积累,结合题干的提示,完成题目即可。
五、1. C[解析]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C.根据提供的报名条件可知,“具有本市户籍”并未在报名条件中列出,因此不属于报名条件。
2. D[解析]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给出的咨询时间是周四至周六的9:00~11:30和14:00~16:30。对比选项,只有 D 项“周六14:30”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因此是最佳咨询时间。
3. 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提供的志愿者招募流程可知,首先需要报名,然后统一安排面试,通过面试的小朋友会接受专业老师的培训,培训结束后会进行考核,成绩合格的小朋友将参加赛事的宣传和报道工作。因此,正确的程序应该是报名→面试→培训→考核。
4.示例:明明不能报名成功。因为根据招募公告中的报名时间“2024年 12月15 日至 2024 年12月 20日”,明明在12月 25 日去报名已经超过了报名时间范围,因此他不能报名成功。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可知,报名时间是 2024年 12月15 日至 2024 年12月20日。而明明是在12月25 日看到这则消息后立即去报名的,这个时间已经超过了报名时间,因此他不能报名成功。
六、(一)1.闷雷滚动 人声鼎沸 风平浪静 齐头并进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记忆。按照课文内容填空即可。
2.沸腾 横贯
[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欢腾”侧重于表现欢喜得手舞足蹈的情绪状态;“沸腾”更强调像水开了一样喧嚣、嘈杂。这里用来形容人群的反应很热烈,霎时喧嚣起来,所以选“沸腾”。“横贯”是横着通过去,“横卧”是横躺着,浪潮是横向穿过江面的,所以选“横贯”。
3. B[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段的能力。抓住文段中描写声音(如“隆隆的响声”)、形态(如“白线”“水墙”)、气势(如“齐头并进”“山崩地裂”)的关键词,对应选项作答。
4.从远到近 来势 响声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概括选段内容。作者站在岸边,潮水是从远处向他靠近的,因此作者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从“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可以看出浪潮来势之猛;从“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可以看出浪潮的响声之大。
5.示例:哇!钱塘江大潮当真壮观!浪潮如万马奔腾,声若山崩,浪似高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是令人惊叹!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与情感抒发能力。想象置身观潮场景,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对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的直观感受与深刻触动。
(二)1.①黄昏,父亲扛锄晚归 ②放学后,“我”和小伙伴们嬉戏后回村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文章第③自然段写黄昏时父亲扛锄晚归,第④自然段写下午放学后,“我”和小伙伴们嬉戏玩闹,在看到村子上空最后一次炊烟升起后回村。据此可补充思维导图。
2. 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情感、把握关键语句含义。第⑤自然段“幻想都被岁月风化”表达的是时光流逝、童年不再的感慨,而非“对故乡生活的厌倦”,文中始终洋溢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C项表述错误。
3.示例:清晨,第一缕阳光洒下,母亲已在灶前忙碌。她手持长长的竹制吹火筒,轻轻吹气,灶里的火苗便欢快地跳跃起来,映红了她的脸庞。稻米在锅中蒸煮,香气渐渐弥漫开来,那吹火筒吹出的气息,仿佛带着古老而温暖的韵律,奏响了乡村清晨的序曲。
[解析]本题考查思维拓展与画面描述能力。第②自然段描写了母亲清晨在灶前劳作的场景,可抓住“第一缕晨曦”“通红的灶门”“长长的竹制吹火筒”等关键信息,描绘出母亲在晨光中为家人准备早餐,带着米香的炊烟随着母亲的动作渐渐升起的画面。
4.示例:恰当。“蹒跚”一词生动地写出了父亲劳累一天后走路不稳、疲惫的状态。它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父亲劳作的辛苦,也刻画出父亲为家庭默默付出的形象,更增添了文章的生活气息和情感深度。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表达效果的分析。“蹒跚”一词写出父亲劳作一天后的疲惫状态,能体现父亲的辛苦以及生活的真实感,所以用在这里很恰当,它让父亲的形象更丰满,也让文章的情感表达更真挚。
七、[习作指导]
审题重点
作文围绕自然美景或名胜古迹展开,可以写山川湖泊、森林草原等自然景观,也可以写长城、故宫、岳阳楼等名胜古迹。
技法点拨
一、细致观察,有序描写。
1.定点观察:选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一定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细致描绘景物。
2.移步换景:随着游览脚步的移动,依次描写所看到的不同景物。
二、巧用修辞,增添文采。
1.比喻:将景物比作与之有相似特点的事物,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2.拟人:赋予景物以人的情感、行为、动作等,让景物富有生命力。
3.排比:用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句子或短语排列,增强语言气势和节奏感,突出景物特点。
三、融入情感,引发共鸣。
1.直接抒情:在文中直接表达自己对景物的喜爱、赞美之情。
2.间接抒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将情感融入字里行间。
高分秘诀
一、立意深刻新颖。
不局限于单纯描绘景色,而是挖掘景物背后的文化内涵、历史底蕴或个人感悟。
二、内容丰富独特。
选取独特的观察视角和不常见的细节描写,展现与众不同的景致。
三、结构清晰合理。
采用总分总、总分、分总等常见且清晰的结构。如:开头总起,点明要描写的景观,吸引读者兴趣;中间分述,按照一定顺序,如时间、空间顺序,详细描写景观不同方面的特色;结尾总结,再次强调景观的独特之处,抒发自己的情感,升华主题。
范文:
黄 山 奇 景
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有一处我尤为钟爱的自然美景——黄山。它位于安徽省,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的松树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于峭壁之上,或扎根于岩石缝隙之中,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其中,迎客松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它枝干苍劲有力,一侧枝条向外伸展,仿佛在热情地迎接八方来客。
黄山的怪石更是让人叹为观止。这些石头形态各异,有的似人似兽,有的如物如景,栩栩如生。比如“猴子观海”,一只“猴子”静静地坐在岩石上,凝视着前方的云海,仿佛在思考着什么。还有“仙人指路”,一块巨石如同一位仙人,手指前方,为迷路的游客指引方向。
黄山的云海更是美不胜收。当云雾缭绕时,山峰若隐若现,宛如仙境一般。站在山顶俯瞰,云海翻滚,气势磅礴,让人心旷神怡。
此外,黄山的温泉也是一大亮点。这里的温泉水质清澈,富含矿物质,对人体有益。泡在温泉中,可以洗去一身的疲惫,享受身心的放松。
总之,黄山是一处集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如果你有机会来到安徽,一定不要错过这处人间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