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应城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 史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计24分。在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隋唐时期,随着北方对茶叶需求的增加,广泛种植于南方的茶叶通过大运河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北方地区。无论从运量、运费还是便利上,大运河都是茶商们的首选。这表明大运河的开通( )
A.便利了南北经济往来 B.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C.促进了沿线城市发展 D.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
2.敦煌莫高窟第45窟壁画中绘有胡商牵骆驼载货的场景(如图1),壁画中人物服饰融合波斯与中原特色。日本正仓院藏有唐代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如图2),其镶嵌工艺源自西亚,形制经唐朝改良后传入日本。《旧唐书》载:“开元初,大食遣使献马、钿带等,玄宗宴之殿中。”这些史料可共同印证唐代( )
A.重农抑商阻碍贸易
B.开放包容推动文明互鉴
C.陆上丝路彻底中断
(
图1
图2
)D.市民文化促进文艺发展
3.为了避免官僚和大地主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政府收入,王安石采取“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的做法。这是王安石变法中的哪一项措施( )
A.保甲法 B.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 D.募役法
4.北魏鲜卑族统治者践行“脱夷统华”理论;建立后唐、后晋、后汉的沙陀人,以“政治正统”观念建构中原政权;契丹族提出“北极之下为中国”“大辽中国”的说法;建立金朝的女真族宣称“我本中国”。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B.中央集权制的不断完善
C.民族交融促进国家统一 D.大一统思想的发展演进
5.从下图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火药运用到军事领域始于宋朝时期 B.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从元朝开始
C.中国的火药和火器已经传入了欧洲 D.火药武器的威力呈现出增强的趋势
6.唐诗通常会把时空背景转换成秦汉,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宋词经常提及不为两宋控制却有强烈文化符号意味的中国西北地区,如辛弃疾的“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这主要表明( )
A.家国情怀是超越时空的情感 B.科举制度推动了文学的繁荣
C.唐诗宋词风格多样名家辈出 D.秦朝汉朝边境贸易较为兴旺
7.蓬莱戚继光纪念馆现有戚家刀、倭寇盔甲、太平抗倭图等文物50多件,珍贵文献影印图80多份,原比例仿制战车、狼筅等各类展品200多件。其所承载的反侵略战争( )
A.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伟大贡献 B.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C.从荷兰殖民者的手中收复台湾 D.促使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8.“张居正将赋役杂项合并为一条,计亩征银,史称‘一条鞭法’,规定‘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悉并为一条’。”这一税收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
A.以实物劳役为主,白银为辅 B.按人口征收固定税银
C.赋役合并,折银征收 D.完全依赖商税收入
9.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土地7万顷;明熹宗时,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顷计,大宦官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帝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李自成针对以上现象提出的解决方法是( )
A.严明军纪,不许妄杀 B.攻占北京,北拒满洲
C.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D.均田免赋,发放钱粮
10.清朝前期通过平定准噶尔部叛乱、设立伊犁将军、派驻驻藏大臣等措施,加强了对西北、西南边疆的管辖。这些举措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 )
A.促进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B.完善了清朝的军事防御体系
C.奠定现代中国疆域基本版图 D.加速边疆地区改土归流进程
11.据《清代文字狱档》记载,从乾隆六年至五十三年,文字狱达53起,几乎遍及全国各地,造成以文肇祸的恐怖气氛,致使知识分子再也不敢轻易表露个人思想。由此说明文字狱( )
A.禁锢了思想言论 B.打击了违法犯罪
C.提高了儒学地位 D.保障了社会发展
12.如图所示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在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于该工事的准确表述是( )
A.为防御女真贵族南扰而修 B.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
C.西起临洮,东至鸭绿江边 D.成为今天主要的防御工事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赵匡胤) 召赵普问曰:“……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普曰:“唐朝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一
材料三:明朝统治者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巩固统治……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并立下祖训,以后子孙做皇帝时“不许立丞相”,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到了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使皇权专制达到顶峰。
——摘编自《中国政治制度史》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政治制度 (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初为解决藩镇割据采取了哪些措施?(军事、政治各一例)(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朱元璋改组“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举措是什么?(2分)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政治演变的基本趋势是什么?(2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中国古代人口分布变化
时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北宋(1102) 南宋(1208年)
南方地区人口占比 48.11% 44.24% 63.42% 53.98%
材料二:宋代南方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改进情况(部分)
宋代两浙路使用的曲辕犁非常先进,而且有的还加装了钢刃农具“裂刀”谓之“开荒裂刀”,用来垦辟荒田。
——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
宋人在江南,沿海筑海塘,丘陵修中小型水库蓄水,围湖围海,大规模开辟“水利田”。在两浙及江东地区,高地采用设置堰闸等方法引水,低田则采取浚治河渠等手段解决其积水等问题。
——方健《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之一:农业篇》
唐以前,江南实行土地轮耕。约唐中期开始,水稻插秧技术推广,土地实现连作。宋代实行稻麦复种技术,即水稻收获后复种冬小麦,农作物实现了一年两熟。
——韩茂莉《论北方移民所携农业技术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分布变化的总体趋势,(2分)产生这种趋势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分)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汉唐以来,古代科技已积累了丰硕的成果,宋代科技的繁荣正是在汲取前代丰厚的科技遗产的基础上而逐渐形成的。政治上的统一和经济上的繁荣是宋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基础……国际的交流增多,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宋代科技的进步。
——摘编自王冰雁《大宋的科技为何在当时能够叫响世界》
材料二:中国传统科学技术要想在清代突飞猛进,只有两条路:或者从根本上改变实用性特征,或者改造社会结构,使其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开辟空间。但这两条道路在当时都行不通。科学传统是整个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要想彻底改变是不可能的。至于改造社会结构更不可能,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大一统专制统治,实行极端严厉的控制,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扼杀思想自由。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科技繁荣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为何无法在“清代突飞猛进”。(4分)
16.阅读材料,完成要求。(10分)
名称 简介
三省六部制 确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各有分工,彼此制约,提高了办事效率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行省制度 不仅有利于国家的政治统一,也便利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明长城 蜿蜒万里,浩然大气,堪称一部以建筑写就的中华民族的史诗
威继光抗倭 使东南沿海倭患基本平息
北京城 最为雄伟壮丽的是紫禁域,体现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精华
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指南针的使用 便于在航海上指明方向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有关联的历史事件,确定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历 史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题 号 1 2 3 4 5 6
答 案 A B B D D A
题 号 7 8 9 10 11 12
答 案 B C D C A B
二、非选择题
13.(1)制度:三省六部制
(2)军事: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任答一点即可)
政治: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任答一点即可)
(3)举措: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14.(1)总体趋势:南方地区人口占比总体上不断上升。
原因:随着经济重心南移,中国人口分布重心也逐步南移。
(2)因素: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革新;兴修大量农业水利工程;种植技术革新;南方政治局面较为安定;政府支持经济发展等。(一点2分,共4分)
15.(1)原因:汲取前代丰厚的科技遗产;政治上的统一、经济上的繁荣;国际间的交流增多。(一点2分,共4分)
(2)实用性特征的科学传统是整个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不可能彻底改变;大一统专制统治社会结构无法得到改造(或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大一统专制统治,实行极端严厉的控制)。
16.【示例一】
历史事件一: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历史事件二:指南针的使用。(2分)
观点:先进的科学技术(四大发明)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2分)
论述: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先传入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后经丝绸之路传入欧洲,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北宋末年,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由阿拉伯商人先传到阿拉伯国家,再传到欧洲,促进了人类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宋元时期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4分)
综上所述,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2分)
【示例二】
历史事件一:三省六部制;
历史事件二:行省制度。(2分)
观点: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重大创新。(2分)
论述:隋朝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唐朝加以完善。这一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奠定了中国古代官僚体系框架。元朝在地方,设行中书省,是中书省临时派出处理地方事务的机构,后转变为常设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行省制度的创立,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4分)
综上所述,三省六部制和行省制度都是行政制度的重大创新,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