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46页) 2025-2026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46页) 2025-2026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08 15:1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
结合实际,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结合演示实验,观察并总结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2.通过绘制正午太阳高度,观察并总结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3.能够运用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结合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解释五带和四季的划分。
01
02
03
目录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国庆期间,婷婷一家三口再次从成都到北京旅游。第一天早上,一家人一起去了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
观看期间,婷婷注意到北京升国旗的时间是6:10,此时婷婷立刻拨通了奶奶的电话,奶奶那边太阳还未升起,回想起上次五一来北京观看到的升旗时间是5:15,很明显升旗时间是不同的。
情境一:
婷婷通过上网查找,发现北京天安门广场国旗的升降时间是根据北京的日出日落时间确定。早晨,当太阳的上部边缘与天安门广场所见地平线相平时,为升旗时间。日期不同,国旗的升降时间也有所差异。
婷婷产生了如下疑问:
1.为什么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日出时间不同?
2.为什么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日出时间也不同?
情境一:
01
第一部分 昼夜长短
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弧
夜弧
昼半球
夜半球
晨昏线
昼弧越长,白昼时间越长;
夜弧越长,黑夜时间越长。
1.昼夜长短的判断
读图可知,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所在平面垂直。
地球公转告诉我们,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因此晨昏线的位置也在不断变化,从而导致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判断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自主探究:
根据左图晨昏线的位置,总结春分日全球各地的昼夜特点。
春分日:各纬线上均昼夜等长。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
春分日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自主探究:
根据左侧动画,总结春分日到夏至日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特点。
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春分日-夏至日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自主探究:
1.总结夏至日全球各地的昼夜特点。
2.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上昼夜有什么特点?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上昼夜有什么特点?
北半球各地白昼到达一年中最长,黑夜最短;南半球各地白昼到达一年中最短,黑夜最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全部都是白昼,即极昼。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全部都是黑夜,即极夜。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
夏至日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自主探究:
根据左侧动画,总结夏至日到秋分日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特点。
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夏至日-秋分日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自主探究:
根据左图晨昏线的位置,总结秋分日全球各地的昼夜特点。
秋分日:各纬线上均昼夜等长。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
秋分日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自主探究:
根据左侧动画,总结秋分日到冬至日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特点。
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秋分日-冬至日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自主探究:
1.总结冬至日全球各地的昼夜特点。
2.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上昼夜有什么特点?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上昼夜有什么特点?
北半球各地白昼到达一年中最短,黑夜最长;南半球各地白昼到达一年中最长,黑夜最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全部都是黑夜,即极夜。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全部都是白昼,即极昼。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
冬至日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自主探究:
根据左侧动画,总结冬至日到春分日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特点。
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冬至日-春分日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请同学们在图中将各时间点的晨昏线绘制完整。
N
N
N
N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
请同学们对照此视频检查绘制的晨昏线是否正确。
婷婷产生了如下疑问:
1.为什么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日出时间不同?
2.为什么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日出时间也不同?
1.一年之内,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昼夜长短在变化。
2.不同纬度同一时间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不同,昼夜长短也存在差异。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全球昼夜平分
全球昼夜平分
【总结】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内极昼;
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以内极夜。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内极夜;
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极圈以内极昼。
直射点北移
北半球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
直射点南移
北半球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
南半球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
直射点北移
北半球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
南半球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
直射点南移
北半球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
02
第二部分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婷婷观看完升旗仪式之后,一行人打车前往鼓楼,图中经过居民楼时,婷婷发现北京的楼房间距明显要比成都大。
情境二:
对此,婷婷产生了疑惑,为什么北方的楼房会比南方楼房的楼间距大呢?
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用字母h表示。(0°≤h≤90°)
(2)正午太阳高度:正午时分(地方时12点)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1.概念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阅读下面三幅太阳光照示意图,分析同一季节,不同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有何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2)分析第二幅图中点A在不同季节的正午太阳高度有什么变化?
S
北半球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光照示意图
北半球夏至日太阳光照示意图
北半球冬至日太阳光照示意图
A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答案)
(1)(以北半球为例)
S
日期 太阳直射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分 赤道 正午太阳高度赤道最大,从赤道到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 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北回归线最大,从北回归线到南北两侧递减
秋分 赤道 正午太阳高度赤道最大,从赤道到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 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南回归线最大,从南回归线到南北两侧递减
时间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分日——夏至日 变大;夏至日达一年中最大值
夏至日——冬至日 变小;冬至日达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次年春分 变大
(2)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总结)
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纬度)变化规律
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S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季节)变化规律
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半球节气 最大值地区 最小值地区
春分 赤道 南北两极点
夏至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 南半球各纬度
秋分 赤道 南北两极点
冬至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 北半球各纬度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计算公式: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
注:所求地点和太阳直射半球不同时,用加号;所求地点和太阳直射半球相同时,用减号。
S
H北京=90°-|40°-0°|=50°
S
4.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利用正午太阳高度我们只能确定一个时间,正午即12时,也就是当地的地方时12点整。
S
4.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2)确定房屋朝向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因此房屋坐北朝南。
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因此房屋坐南朝北。
N
S
4.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3)判断日影朝向及长短
S
4.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4)确定当地纬度
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
S
4.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5)解决楼间距问题
a=(H-H1)/D
S
4.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6)太阳能热水器安装问题
α+H=90°
注:α :太阳能集热板与水平面的夹角
H:正午太阳高度角
地面(或楼顶)
正午太阳高度角
热水器仰角
对此,婷婷产生了疑惑,为什么北方的楼房会比南方楼房的楼间距大呢?
北京纬度高于成都,正午太阳高度更小,则需要更大的楼间距采光。
03
第三部分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情境三:
国庆旅游期间,婷婷感觉北京的秋早晚温差大,晚上需要外套,而在广州好朋友发了朋友圈还是穿短T恤。
对此,婷婷产生了疑惑,季节是如何划分的,地区之间为何差异大?
1、四季更替
(1)气候四季的划分
春季:3、4、5月;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
三、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S
1
2
3
4
5
6
12
11
10
9
8
7
【补充】天文四季的划分
春季:冬季和夏季的过渡季节。
夏季: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获得热量最多的季节。
秋季:夏季和冬季的过渡季节。
冬季:一年中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获得热量最少的季节。
1、四季更替
(2)四季的成因
S
地轴是倾斜的(根本原因)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直接原因)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四季更替
2、五带划分
(1)五带的划分
热带:23.5°N-23.5°S,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
北温带:23.5°N-66.5°N,既没有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属于过渡带;
南温带:23.5°S-66.5°S,既没有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属于过渡带;
北寒带:66.5°N-90°N,有极昼、极夜现象。
南寒带:66.5°S-90°S,有极昼、极夜现象。
2、五带划分
(2)五带产生的原因
黄赤交角的存在。
黄赤交角:是指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也称为太阳赤纬角或黄赤大距。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黄赤交角约为23°26'。
对此,婷婷产生了疑惑,季节是如何划分的,地区之间为何差异大?
1.季节是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划分的。
2.各地纬度不同,因此热量带有差异,导致温 度差异大。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交替
和时差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
的运动方向的偏转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
和五带划分
昼夜长短的变化
1.在自然状态下,该品种菊花在武汉市进入开花期的时间可能是(   )
A.3月  B.5月  C.8月  D.11月
2.仅从光照角度考虑,下列四个城市中该品种菊花进入开花期的时间从早到晚依次是(  )
A.天津、武汉、济南、长沙
B.天津、济南、武汉、长沙
C.长沙、武汉、济南、天津
D.济南、天津、武汉、长沙
菊花是一种短日照花卉,其开花期对日照时长非常敏感。当日照时长小于10小时30分钟时,某品种菊花才进入开花期。下表为武汉市不同日期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读表完成下面两题。
D
B
3.前阳台朝向为( )
A.南偏西10° B.南偏东10°
C.西偏南10° D.东偏南10°
4.该地某中学学生画的该日学校旗杆影子的轨迹,正确的是( )
下图为江苏某地一幢住宅楼及某日不同时刻的太阳光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
B
5.图示季节分配自上而下依次为(  )
A.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
B.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
C.广州、武汉、哈尔滨、北京
D.广州、北京、哈尔滨、武汉
下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