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河流地貌的发育(第2课时)(40页) 2025-2026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3河流地貌的发育(第2课时)(40页) 2025-2026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08 15:21: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2.3 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2课时)
2.3 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2课时)
1.掌握河流不同发育阶段主要的侵蚀作用和形成的典型地貌。
2.掌握不同河段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特点和形成过程。
3.理解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情境导入
追溯人类漫长的足迹,一个个文明的发生与崛起,无一不是在大江大河边枝开叶漫。而我们伟大祖国的万里长江,则是一条神奇的纽带,她让三级阶梯亲密携手,她让沿海内陆共享发展,她让大江南北团结合作,她让中华儿女魂牵梦萦……
上海
宜昌
湖口
宜昌
湖口
1.河谷的演变
contents
目录
2.冲积平原的形成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PART2
冲积平原的形成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沉积下来,形成河流堆积地貌。
河流堆积地貌
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
包括三种类型:
山前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情境2】游览三峡
绝美的三峡风光:他们乘兴来到重庆市,并在重庆登上了游长江的客轮。旅游船顺流而下,很快就来到长江三峡的著名景点白帝城。他们站在船头,看到两岸峡谷高耸,十分壮观。为配合人们观赏景色,船上的广播这时也正播放着李白的《朝辞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峡
问题一:
1.三峡在长江水系的什么位置?
2.三峡是怎样形成的?
3.你会如何用图绘制三峡的演变过程?
【情境2】游览三峡
长江三峡位于上游地区,由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形成。
问题二:
1.上游的山前洪积扇地貌与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
【情境2】游览三峡
山前冲积平原
形成过程:
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在山区流动
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的泥沙
流出山口 进入平原
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
水流速度减慢
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前沉积
形成冲积扇
地貌特点: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
分布:
河流出山口。
多个冲(洪)积扇相连形成广阔的山前冲积平原。
砾石(颗粒大)
粉砂(颗粒中)
黏土(颗粒小)
扇顶
扇缘
问题二:1.上游的山前洪积扇地貌与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
【情境2】游览三峡
冲积扇地区由于土壤条件和水源条件较好,所以发展农业的区位优越,也就成了人口分布和聚落布局的理想区域。
九曲回肠:经过两天航行,游船进入长江中游河段。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呈现在眼前……
【情境3】游览中下游
问题一:
1.进入中下游后,地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属哪一类地貌?它是怎样形成的?
2.河流中的浅滩是怎样形成的?它叫什么?特点是什么?
【情境3】游览中下游
1.河流两侧变得平坦,属于河流堆积地貌,与流水沉积作用有关。
2.河漫滩的形成与凹岸侵蚀,凸岸侵蚀有关,洪水期淹没,枯水期出露。
河漫滩
河漫滩平原
河流流经地势平坦的地区常形成曲流,尤以中下游地区常见;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堆积体不断升高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堆积。
地貌特点:地形平坦、广阔
分布:河流中下游地区
河漫滩平原
形成过程
河流流经地势平坦的地区常形成曲流(中下游)
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堆积体不断升高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堆积
河流改道或者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这是冲积平原主体,河漫滩平原常沿河呈带状分布。
2.堆积体不断升高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1.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堆积。
洪水期
枯水期
河漫滩
河漫滩平原
法国卢瓦尔河的河漫滩平原
问题一:
3.弯曲的河道会造成什么危害呢?如何治理?
4.河漫滩地貌与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
【情境3】游览中下游
3.河道弯曲,河流流速慢,泥沙易沉积,易出现洪涝灾害;需经常疏浚河道,建设河堤,防治洪涝灾害。
4.利:地形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弊:洪涝灾害多发。
繁华的上海:不知不觉间,他们的船已经接近终点站上海。东东向河岸望去,只见两岸一片开阔平坦的景象,还可以看到远处几乎消失在地面的轮船,不禁让人想起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
【情境4】到达上海
繁华的上海:不知不觉间,他们的船已经接近终点站上海。东东向河岸望去,只见两岸一片开阔平坦的景象,还可以看到远处几乎消失在地面的轮船,不禁让人想起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
【情境4】到达上海
【问题】
1.为什么下游会开阔?它叫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2.三角洲平原地貌与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
【情境4】到达上海
河口三角洲
形成河口三角洲
形成过程:
河水流速减慢
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
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
海水的顶托作用
地貌特点: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密布。
分布:
河流入海口。
【问题】
1.为什么下游会开阔?它叫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2.三角洲平原地貌与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
【情境4】到达上海
1.在流水的堆积作用下形成了平坦开阔的三角洲,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且河网密布。
2.利:地形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弊:洪涝灾害多发。
35页“思考”:
1.图示区域冲积扇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2.哪些因素影响冲积扇的大小?
分布在太行山山麓地带
或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
沉积物供给量(或泥沙含量)、气候因素(或洪水大小)、物质来源区、堆积区的地形条件等因素。
活动探究
PART3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世界上一些主要河流的两岸,常常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城市。越往河流的中下游,城市越密集。多数乡村的分布也与河流有关。
a.河流可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b.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可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
c.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d.天然水面围绕可用作防御。
不利条件:易遭受洪水的威胁。
有利条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农业基础好。
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华北平原河网密度小,耕地连片,聚落规模较大。
江南水乡河网密布,耕地破碎,乡村的规模相对较小。
a.河网稀疏区:耕地集中连片,聚落规模相对较大。
b.河网密布区:耕地破碎,聚落规模相对较小
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聚落选择的地点,不仅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还要避免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在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首先要考虑洪水的威胁。因此,聚落一般分布在洪水淹不到的地方。
在山区河谷中,为防御洪水,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扇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而且还要注意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河流地貌对聚落选址的影响
(1)平原地区聚落
3.河流地貌对聚落选址的影响
分布 沿河、沿海、三角洲平原
形态 团状、带状
原因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水源丰富,河网密布,
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
(2)山地聚落
3.河流地貌对聚落选址的影响
分布 河漫滩平原、冲积扇平原
形态 条带状
原因 ①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
②两岸泥沙淤积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
③水资源丰富
(3)高原地区聚落
3.河流地貌对聚落选址的影响
分布 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
形态 条带状
原因 ①地势平坦;
②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
③并淤积有肥沃土壤,适宜聚落发展
总结: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高原地区 山区 平原地区
河流地貌 深切的河谷 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 冲积平原
对聚落的影响 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如雅鲁藏布江河谷,聚落分布呈狭长的带状 分布于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有的呈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 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岸发展,形成沿海岸聚落带
原因 发育于其上的深切河谷,地势低、气温较高,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 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河流
地貌
发育
河流堆积地貌
(冲积平原为例)
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洪积-冲积扇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高原地区
山 区
平原地区
分布
形成过程
分布
原因
1.与古冲积扇相比,新洪积扇后退的原因是( )
A.祁连山后退 B.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C.祁连山上升 D.河流堆积作用减弱
2.新洪积扇上部利用很少的主要原因是
( )
A.海拔较高 B.缺乏土层
C.光照不足 D.降水稀少
冲(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为祁连山北麓冲(洪)积扇的局部示意图,新洪积扇的上部以砾石为主,农业生产很少利用。据此完成1-3题。
B
B
3.在古冲积扇上,酒泉成为聚落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A.气候凉爽
B.降水丰富
C.水源充足
D.地形平坦
C
冲(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为祁连山北麓冲(洪)积扇的局部示意图,新洪积扇的上部以砾石为主,农业生产很少利用。据此完成1-3题。
4.图示信息显示 ( )
A.0米附近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
B.1000~1500米人口数量随高程增大迅速降低
C.2000米人口密度最人,水热组合最好
D.5000米以上可能有大型聚落分布
澜沧江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下图为澜沧江流域人口密度、人口总量与高程分布图及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比例与坡向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题。
A
5.由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与坡向的关系可知( )
A.与村相比,乡镇选址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
B.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时间上
C.居民点在坡向的选择上与山体走向无关
D.乡镇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少的是正北方向
A
澜沧江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下图为澜沧江流域人口密度、人口总量与高程分布图及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比例与坡向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