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赏与跟唱)丢丢铜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听赏与跟唱)丢丢铜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7-22 19:0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听赏与跟唱)丢丢铜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本课内容以台湾、福建两地民歌为主线,台湾则安排了以听赏跟唱《丢丢铜》、《天乌乌》,听赏《宜兰童谣》,让学生在不同形式与内容的音乐中能较全面地了解海峡两岸在音乐文化乃至多方面都同根同源,紧密相联,台湾与大陆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新课程打破学科中心,不是不要学科,而是不仅仅需要学科,还需要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相关文化的融合。
2新设计
我们与台湾只有一道浅浅的海峡相隔,教学设计中我围绕着台湾的风土人情展开,在课中,以听赏台湾歌曲《丢丢铜》入手,指导学生学习台湾方言,熟悉《丢丢铜》曲调,接着介绍台湾的风土人情,欣赏管弦乐曲《宜兰童谣》和童谣《天黑黑》,让学生了解台湾与福建在地理位置、语言、音乐文化上是同根同源,紧密相连的。
3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由于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也进一步增强,所以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增加音乐表现与音乐创造活动以及动手搜集资料的份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4重点难点
能认真听赏歌曲《丢丢铜》、《天黑黑》和管弦乐曲《宜兰童谣》,了解闽南音乐文化。
在听赏过程中用方言跟唱,并能体会歌曲情绪。
5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宝岛台湾
导入
播放音乐《高山青》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哪个地方的民歌?
生:台湾
唱一唱
师:你们还会唱哪些有关台湾的歌曲呢?试着唱一唱。
生自由演唱
说台湾
(课件展示台湾风景图片,了解台湾的少数名族及服饰)
请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台湾。
了解台湾民歌
播放歌曲《丢丢铜》
初听感受
师:台湾不仅风景迷人,歌儿也非常好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动听的台湾童谣,请大家仔细聆听。
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讲解歌词
师:歌曲中表达了什么意思?这首歌是用闽南方言演唱的,歌词中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大家找出来。
介绍歌曲背景
师:这首童谣叫做丢丢铜,又叫丢丢铜子。
200多年前,山路交通不便,宜兰的伐木工人将砍下来的木材捆绑成木排,放在河里顺流运送到淡水港,在回家的路上,他们边走边唱,唱成了这首歌。丢丢铜是象声衬字,模拟他们经过的山洞里滴水的声音,后来,火车通到了宜兰,歌曲在流传中歌词也就渐渐的改头换面了。(出示课件)
哼唱体验
师:这首歌用方言唱才有味道,让我们来学一学吧!
课件出示曲谱
学生看谱,试着用方言随乐轻声跟唱。
对比听赏乐曲《宜兰童谣》
师:同学们唱得十分有味道,接下来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大陆非常著名的作曲家鲍元恺先生,他曾经走遍宝岛台湾采风,收集了许多台湾民谣,整理、创作出动听的管弦乐曲《台湾音画》,将美丽的台湾以交响音画的表现手法,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其中的第三乐章——《宜兰童谣》。
初听乐曲
生聆听乐曲,听辨《丢丢铜》旋律,并了解乐曲结构。
教师画旋律线ABA’
师:你能知道老师画的是什么吗?
生:乐曲的曲式。
师:能说说你听完乐曲的感受吗?
生:热烈的平静的
师:管弦乐就是这么奇妙,演奏家们用管乐吹奏出热烈的旋律,用弦乐演奏出优美平静的曲调。
听辨乐器
课件出示乐器长号、小号、圆号、大提琴的图片并播放乐器的声音。
师:你听到乐曲中有模仿火车的声音吗?这是由下面哪件乐器演奏的?
学生聆听辨别
介绍乐曲(出示课件)
说一说
谈谈感受
听赏《天黑黑》
初听乐曲,熟悉旋律,了解内容
师:刚才的《宜兰童谣》中有一段稍慢的旋律也是源自一首台湾民歌,叫做《天黑黑》,我们来听听,看看歌曲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复听歌曲
师:我们了解了歌曲内容,现在我们在听下不同版本的《天黑黑》。
说说两个版本更喜欢哪个。
观看视频,随乐模仿歌曲中的闽南方言
随乐跟唱
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听赏台湾童谣《丢丢铜》、《天黑黑》和管弦乐曲《宜兰童谣》,了解了台湾的风土人情,知道台湾与我们福建只隔着一个台湾海峡,但是海峡两岸,一脉相承,骨肉相连,我们在海峡的西岸,台湾同胞在海峡的东岸,相信总有一天,台湾会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