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2024六上·庆云月考)下列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是( )。
A.树叶 B.草履虫 C.洋葱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生物按细胞数量可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生物,整个身体仅由一个细胞构成,能独立完成呼吸、繁殖等生命活动。树叶和洋葱均为多细胞植物的器官或个体,由大量细胞构成不同组织、器官,共同协作完成生命活动。因此,只有草履虫符合 “一个细胞构成” 的特征。B正确。
2.(2024六上·庆云月考)遗传和变异现象,在自然界中( )。
A.很少见的 B.不存在的 C.普遍存在的
【答案】C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遗传是亲子间的相似性(如子女与父母相貌相似),变异是亲子或子代间的差异(如兄弟姐妹长相不同)。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都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例如,小狗会继承亲代的毛色(遗传),但同窝小狗毛色可能不同(变异);植物的种子长成的植株与亲代相似(遗传),但也可能出现新性状(变异)。这些现象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故为普遍存在。C正确。
3.(2024六上·庆云月考)在生物繁衍中,保留生物形态和生物特性的是( )。
A.遗传 B.变异 C.遗传和变异
【答案】A
【知识点】遗传
【解析】【分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能够将亲代的生物形态(如豌豆的圆粒形状)和生物特性(如兔子的繁殖能力)传递给子代,从而保留物种的稳定特征。变异是亲子或子代间的差异,会导致性状改变,而非保留;遗传和变异的组合中,变异起的是改变作用,不符合 “保留” 的核心需求。因此A选项正确。
4.(2024六上·庆云月考)下列行为中,利用了遗传和变异的是( )。
A.种植玉米时保持合适的行距和株距,有利于玉米的生长
B.在草莓大棚中养殖蜜蜂,能增加草莓的产量
C.袁隆平院士培育杂交水稻,解决了很多人的吃饭问题
【答案】C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杂交水稻利用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种植玉米时保持行距和株距,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在大棚中养殖蜜蜂,是利用动物进行传粉。
5.(2024六上·庆云月考)下列疾病不是病毒引起的是( )。
A.狂犬病 B.色盲 C.腮腺炎
【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病毒是引发多种疾病的病原体,而色盲属于遗传病,由遗传物质改变导致,与病毒无关。狂犬病由狂犬病病毒引起,通过动物咬伤传播;腮腺炎多由腮腺炎病毒引发,表现为腮腺肿痛。三者中,只有色盲的病因是遗传因素,并非病毒感染,因此答案为色盲。B正确。
6.(2024六上·庆云月考)食用菌的开发养殖,丰富了人们的餐桌。下列易于养殖,可在生活中大量食用的食用菌是( )。
A.灵芝 B.虫草菌 C.猴头菇
【答案】C
【知识点】真菌
【解析】【分析】猴头菇是常见的食用真菌,人工养殖技术成熟,生长条件易控制(如利用木屑、棉籽壳等培养基),产量稳定,口感鲜美且营养丰富,是生活中广泛食用的食用菌。灵芝多作为药用真菌,养殖成本较高,食用较少;虫草菌寄生在特定昆虫体内,自然生长条件苛刻,人工规模化养殖难度大,且主要用于药用,并非日常大量食用的食用菌。因此,猴头菇是符合题意的选项。C正确。
7.(2024六上·庆云月考)夏季,食物贮存在冰箱里不易腐败的原因是( )。
A.温度太低,细菌被杀死
B.温度太低,细菌不繁殖
C.温度太低,细菌繁殖减慢
【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细菌的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低温环境不能杀死细菌(A 错误),但能显著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速度。冰箱的低温(通常 0-4℃)会降低细菌体内酶的活性,减缓新陈代谢,使细菌繁殖速度大大减慢,从而延缓食物腐败。选项 B 错误,因为低温下细菌并未停止繁殖,只是速度极慢。因此,冰箱保存食物的核心原理是低温减慢细菌繁殖,而非杀死或完全阻止其繁殖。C正确。
8.(2024六上·庆云月考)萌小牛发现在家只能观察到少数几颗星星。你认为下列地方中,( )最适宜观星。
A.小区楼房的楼顶 B.城市里的广场 C.郊外的山顶
【答案】C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观星效果主要受光污染和视野开阔度影响。郊外的山顶远离城市光源,光污染极轻,且地势高、无遮挡,能清晰看到更多星星。小区楼顶和城市广场处于城市环境中,路灯、建筑物灯光等形成严重光污染,会掩盖大部分星光,且可能有建筑物遮挡视野。因此,郊外的山顶是最适宜观星的地点。C正确。
9.(2024六上·庆云月考)萌小牛准备做个“星座放映器”,他在与杯底一样大的薄纸上描画出星座中的主要亮星后,接下来他应该( )。
A.将薄纸正面向上放在杯底
B.将薄纸反面向上扣在杯底
C.在杯底上画出星座中的主要亮星
【答案】B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星座放映器” 的原理是通过光源照射图案,在屏幕上投射出清晰的影像。若薄纸正面向上,光源照射时图案细节可能因纸张厚度或反光模糊;而反面向上扣在杯底,能让图案轮廓更清晰地被光源透射,投射出的星座更准确。选项 C 无需重复画图,因为已有描好的薄纸。因此,反面扣放是正确操作,能保证放映效果。B正确。
10.(2024六上·庆云月考)下列方法,不能有效防止新鲜玉米发霉变质的是( )。
A.真空包装 B.放进冰箱 C.装进塑料袋
【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防止玉米发霉变质的核心是控制水分和氧气,抑制霉菌生长。真空包装能隔绝氧气,冰箱的低温可减缓霉菌繁殖,均能有效保鲜。而装进塑料袋若密封不严格,会残留空气和水汽,形成潮湿环境,反而利于霉菌滋生;即使密封,袋内水汽也无法散发,易导致玉米受潮发霉,无法有效防止变质。因此,装进塑料袋不能有效防止新鲜玉米发霉。C正确。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1.(2024六上·庆云月考)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与皮肤表皮细胞是相同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与皮肤表皮细胞属于不同组织的细胞,存在明显差异。口腔上皮细胞属于上皮组织,呈扁平多边形,具有保护和分泌功能;皮肤表皮细胞属于上皮组织中的复层扁平上皮,外层细胞会角质化,主要起保护和防止水分流失的作用。两者的形态结构、功能及所处位置均不同,因此并非相同的细胞。题目说法错误。
12.(2024六上·庆云月考)“有其父必有其子”,说明父母的所有特征都会遗传到子女身上。(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有其父必有其子” 体现了遗传现象,但并非父母的所有特征都会遗传给子女。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由基因控制,但基因传递存在随机性,且子女同时继承父母双方的基因,会出现基因重组。此外,许多特征(如性格、某些技能)受环境影响更大,并非由遗传决定。因此,父母的特征不可能全部遗传给子女,该说法错误。
13.(2024六上·庆云月考)通过比较古代生物的化石与现在生物,可以推测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化石记录了古代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等信息,通过对比古代生物化石与现存生物的形态特征、解剖结构等,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这些相似性往往表明两者存在亲缘关系,差异则反映了生物的演化历程。例如,始祖鸟化石兼具爬行动物和鸟类特征,说明鸟类与爬行动物有亲缘关系。因此,这种比较是推测亲缘关系的有效方法,该说法正确。
14.(2024六上·庆云月考)大肠杆菌噬菌体是细菌病毒。(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大肠杆菌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其宿主是大肠杆菌(一种细菌)。病毒根据宿主不同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大肠杆菌噬菌体的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只能寄生在大肠杆菌内繁殖,符合细菌病毒的定义。因此,该说法正确。
15.(2024六上·庆云月考)我们喝的桶装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因此里面没有微生物。
【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水的净化
【解析】【解答】我们喝过的桶装矿泉水尽管经过处理,但是仍然没有除掉微生物。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体育等诸多领域。
16.(2024六上·庆云月考)在显微镜下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与血液红细胞的形状和大小是一样的。
【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口腔上皮细胞是一种上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是扁平、多边形的,形状不很规则。血液细胞主要是红细胞,红细胞是双面凹的圆饼状。边缘较厚,而中间较薄,就好像是一个甜甜圈一样,只是当中没有一个洞而已,通过对比发现,它们的形状、大小都不一样。题目说法错误。
17.(2024六上·庆云月考)草履虫和有孔虫都是单细胞生物。
【答案】正确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衣藻、草履虫、变形虫、酵母菌、眼虫等,它们都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有孔虫也是单细胞动物,有石灰质壳,壳上多小孔,由此溢出许多丝状的假足。有孔虫生活在海洋中,遗壳堆积海底,形成岩石。
18.(2024六上·庆云月考)利用病毒制成的疫苗可以预防疾病。(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疫苗的制作常利用灭活或减毒的病毒。当这些经过处理的病毒进入人体后,不会引发疾病,但能刺激免疫系统产生针对性抗体和记忆细胞。当人体再次接触该病毒时,免疫系统可快速启动防御,有效预防疾病。例如,流感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均是利用病毒制成,在疾病预防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该说法正确。
19.(2024六上·庆云月考)实验证明,在人的肠道里存在较多数量的有益菌群,这有利于维持身体健康。(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人体肠道内的有益菌群具有重要作用:它们能帮助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还能抑制有害菌繁殖,增强肠道免疫力。实验已证实,肠道菌群平衡与消化功能、免疫健康密切相关,失调可能引发腹泻、肠炎等问题。因此,肠道内存在较多有益菌群确实有利于维持身体健康,该说法正确。
20.(2024六上·庆云月考)在秋季观测到的星座和在夏季观测到的星座相同。(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地球绕太阳公转,不同季节夜晚面对的宇宙区域不同,导致观测到的星座存在差异。夏季夜空可见天蝎座、天鹰座、天鹅座等;秋季则以飞马座、仙女座、仙后座为显著标志。这种变化是地球公转导致的星空 “周年变化”,是天文观测中的基本现象。因此,夏秋两季观测到的星座并不相同,该说法错误。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书写满分3分)
21.(2024六上·庆云月考)人体或动物体的多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形同,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 。植物细胞除这些结构外还有 ,细胞壁有保护细胞内部、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
【答案】细胞核;细胞壁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人体或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虽细胞形态因功能分化不同(,但核心结构一致。植物细胞除上述结构外,特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些结构使其能进行光合作用、保持固定形态,适应植物的生活方式。动物细胞共有的基本结构含细胞核,植物细胞另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核心区别。
22.(2024六上·庆云月考)种豆得豆,种瓜得瓜;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就是 。
【答案】遗传现象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种豆得豆,种瓜得瓜”“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 描述的是生物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这是典型的遗传现象。遗传是指亲子间的性状传递,由基因决定。亲代通过生殖细胞将遗传物质传递给子代,使子代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与亲代保持一致。这些俗语直观体现了生物界普遍存在的遗传特性,即物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3.(2024六上·庆云月考)细菌是 微生物,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一类。
【答案】单细胞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细菌属于单细胞微生物,其个体由一个细胞构成,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能独立完成代谢、繁殖等生命活动。细菌是自然界中数量最庞大的生物类群,广泛分布于土壤、水、空气及生物体内外。它们通过分裂生殖快速增殖,这也是其数量众多的重要原因。
24.(2024六上·庆云月考)动物遗体分解成的二氧化碳、水和 是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原料。
【答案】无机盐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动物遗体经分解者(如细菌、真菌)分解后,会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回归环境,其中二氧化碳和水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而无机盐(如氮、磷、钾等)则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物质,可通过根系吸收。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利用吸收的无机盐构建自身结构、调节生理功能。这一过程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实现了生物与环境间的物质循环利用。
25.(2024六上·庆云月考)木耳的形状像 ,有脉络拽状的皱纹,有弹性。
【答案】耳朵
【知识点】真菌
【解析】【分析】木耳的形状像耳朵,有脉络状的皱纹,有弹性。木耳是木耳科木耳属真菌的统称,其在自然界常生长于阔叶树的枯树干上,子实体呈现耳状、叶状或边缘波状,薄而有弹性,半透明,中凹,基部狭窄成耳根,表面光滑或有脉络状的皱纹,直径一般 4 厘米 - 10 厘米,大的可达 12 厘米以上。
26.(2024六上·庆云月考)发霉是一种 而使食品、衣物变质、变色的自然现象。
【答案】霉菌生长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导致食品、衣物变质、变色的自然现象。霉菌属于真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易生长,通过孢子传播。当霉菌接触到有机物(如食物、衣物纤维),会利用其中的营养物质大量繁殖,产生菌丝体,使物品出现霉斑(常见黑、绿、白等色),并释放酶分解有机物,导致物品变质、产生异味。不同霉菌(如青霉、曲霉)引发的发霉现象略有差异,但核心都是其繁殖过程破坏了物品的原有性质。控制环境湿度、温度可减少发霉。
27.(2024六上·庆云月考)“ ”是南鱼座最明亮的恒星,也是天空中最明亮的恒星之一。
【答案】北落师门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北落师门” 是南鱼座最明亮的恒星,也是天空中最明亮的恒星之一,其视星等约为 1.16 等,肉眼清晰可见。北落师门属于 A3V 型主序星,距离地球约 25.1 光年,质量约为太阳的 1.9 倍,表面温度较高,呈现蓝白色。在我国古代天文体系中,它是象征北方的重要星官,名字寓意 “北方的城门”,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
28.(2024六上·庆云月考)霉菌生长的条件是比较适宜的 和 。
【答案】温度;水分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霉菌生长的条件是比较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霉菌属于真菌,其生长繁殖依赖这两个关键环境因素:适宜温度通常在 20-30℃(部分霉菌可在更低或更高温度存活),此区间能促进霉菌的代谢和孢子萌发;而较高湿度是霉菌生长的必要条件,干燥环境会抑制其活性。
四、科学探究。(每空1分,4、5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书写满分3分)
29.(2024六上·庆云月考)李红同学买了一个面包正要吃,发现上面有几个霉点,他觉得无所谓,准备把未发霉的部分吃掉,路过的科学老师连忙阻止李红说:“发霉的食物不能吃!因为霉菌产生的毒素可能也污染了暂时没发霉的地方,吃了对人体有害。”李红决定将发霉的面包带回家做实验。她切下4块相同大小的面包,放入塑料袋中并按下表的方法进行试验。
实验 试验方法
甲 滴20滴水,密封放在冰箱冷藏室里
乙 滴20滴水,密封放在常温环境里
丙 不加水,密封放在冰箱冷藏室里
丁 不加水,密封放在常温环境里
(1)4组试验中,最先发霉的是实验 ,最后发霉的是实验 。
(2)对比甲、乙两组实验,不同条件是 ,可以得出结论:在 的环境下面包更容易发霉。
(3)如果小红想要研究霉菌生长的快慢与水分的关系,他应该选择的两组实验是 或 。
(4)根据上面的实验,可以知道物品在( )的条件下是容易发霉的。
A.温暖、干燥 B.温暖、潮湿 C.寒冷、潮湿
(5)衣服、被褥等发霉容易让人得皮肤病,以下方法不能用来防霉的是( )。
A.将衣服和被褥堆放在阴暗、潮湿的柜子中
B.将暂时不用的衣服和被褥放在真空打包袋中
C.将衣服和被褥经常在烈日下暴晒
【答案】(1)乙;丙
(2)温度;常温
(3)甲、丙;乙、丁
(4)B
(5)A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1)4组实验中,最先发霉的是乙,最后发霉的是丙。这与霉菌生长的核心条件直接相关:霉菌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乙组:滴20滴水(水分充足)+ 常温环境(温度适宜),完全满足霉菌生长条件,因此最先发霉。丙组:不加水(水分匮乏)+ 冰箱冷藏(低温),双重抑制霉菌活性,所以最后发霉。其他组中,甲组(有水但低温)和丁组(常温但无水)的条件均不完整,发霉速度介于乙和丙之间。
(2)对比甲、乙两组实验,唯一不同的条件是温度(甲组在冰箱冷藏室,温度低;乙组在常温环境,温度较高),其他条件(均滴 20 滴水、密封)完全相同。实验结果显示,乙组面包发霉速度远快于甲组。这表明:在常温(较高温度) 的环境下,霉菌更易繁殖,面包更容易发霉。低温会抑制霉菌的代谢和生长,而常温能为其提供适宜的活动条件。
(3)研究霉菌生长与水分的关系,需控制单一变量为水分,其他条件(温度、密封状态等)保持一致。甲(加水、冷藏)与丙(不加水、冷藏):温度均为冰箱冷藏室,仅水分不同,可对比水分对低温环境下霉菌生长的影响。乙(加水、常温)与丁(不加水、常温):温度均为常温,仅水分不同,可对比水分对常温环境下霉菌生长的影响。这两组对比能排除温度干扰,精准体现水分多少与霉菌生长快慢的关系。其他组合(如甲与乙、丙与丁)变量为温度,不符合研究需求。
(4)根据实验,物品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对应选项B。实验中,乙组(加水 + 常温)最先发霉,因其同时满足霉菌生长的两个核心条件:充足水分(20 滴水)和适宜温度(常温)。对比其他组:甲组(潮湿但低温)、丁组(温暖但干燥)的发霉速度均慢于乙组;丙组(干燥且低温)几乎不发霉。这说明单一条件不足时,霉菌生长受抑制,只有温暖与潮湿结合,才最利于其繁殖。
(5)不能用来防霉的是选项A。霉菌生长依赖潮湿环境和适宜温度,阴暗潮湿的柜子为霉菌提供了理想的繁殖条件,会加速衣物、被褥发霉。选项B:真空打包袋能隔绝空气和水分,抑制霉菌生长,可防霉。选项C:烈日暴晒能通过高温杀死霉菌孢子,同时去除水分,达到防霉效果。
(1)食物或衣物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4组实验中,最先发霉的是实验乙,实验乙的面包具备发霉的条件潮湿、温暖,最后发霉的是实验丙,实验丙中的面包干燥、温度低。
(2)对比实验只有一个条件是不同的,其他条件相同。对比甲、乙两组实验,不同条件是温度,可以得出结论:在常温的环境下面包更容易发霉。
(3)想要研究霉菌生长的快慢与水分的关系,那么水分就是唯一的变量,其他条件要相同,所以可以选择甲、丙或乙、丁这两组进行实验。
(4)根据上面的实验,可以知道物品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最容易发霉。故选B。
(5)保持干燥、降低温度、隔绝空气等可以防止食品、衣物等发霉。衣服、被褥等发霉容易让人得皮肤病,用来防霉的方法是将衣服和被褥经常放在烈日下暴晒也可以将暂时不用的衣服和被褥放在真空打包袋中或是将衣服和被褥堆放在干燥的柜子中。故选A。
五、生活与科学。(每空1分,6小题3分,列举两条。共10分)(书写满分4分)
30.(2024六上·庆云月考)细菌和病毒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有利有弊。
(1)细菌和病毒对人类的影响:如麻疹是由 感染引起的,患流行性感冒是由于感染了 ,2019年爆发的新冠疫情的致病原因是一种 。
(2)要看清楚单个病毒形态,以下工具最合适的是( )。
A.放大镜 B.光学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
(3)科学家们借助工具观察到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形状是 (填“球形”或“杆形”)
(4)细菌和病毒对动物的影响:烟草花叶病、鸡瘟、牛瘟等传染病都是由 引起的。这些病害会使植物枯萎糜烂、动物死亡,给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5)发霉是一种因 生产而使食品、衣物等变质、变色的自然现象。
(6)危害人类健康的细菌或病毒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细菌或病毒对人类无害,有些细菌或病毒对人类是有益的。细菌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方面 。
【答案】(1)麻疹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
(2)C
(3)球形
(4)病毒
(5)霉菌
(6)细菌:肠道内的益生菌能促进肠胃健康,酵母菌做馒头、面包;病毒:用灭活的病毒制作疫苗,预防传染病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1)细菌和病毒中,许多病原体可引发人类疾病。麻疹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导致,可通过飞沫传播,引发发热、咳嗽等症状。2019 年新冠疫情的致病原是一种冠状病毒(新冠病毒),其传播力强,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重大影响。
(2)要看清单个病毒形态,最合适的工具是电子显微镜,对应选项 C。病毒的直径通常在 10-300 纳米之间,远小于可见光波长(400-700 纳米),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有限(最低约 200 纳米),无法捕捉其细节。放大镜放大倍数更低,仅适用于观察毫米级物体,完全无法观察病毒。而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成像,分辨率可达 0.1 纳米,能清晰显示病毒的形态结构,是观察病毒的专用工具。
(3)新型冠状病毒的形状是球形。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新冠病毒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球形),表面有许多突起,类似皇冠,因此得名 “冠状病毒”。
(4)烟草花叶病、鸡瘟、牛瘟等传染病均由病毒引起。烟草花叶病是首个被发现的病毒病害,由烟草花叶病毒导致,使植物叶片出现斑纹、枯萎。鸡瘟(禽流感)和牛瘟分别由禽流感病毒、牛瘟病毒引发,可导致动物大规模死亡,严重冲击农牧业。
(5)发霉是因霉菌生长繁殖导致食品、衣物等变质变色的现象。霉菌属于真菌,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易滋生,通过产生菌丝和孢子扩散。当霉菌附着在物品表面,会分解有机物作为营养,导致物品出现霉斑、变软、异味等变质现象,还可能产生对人体有害的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与细菌、病毒不同,霉菌是引发发霉的直接原因,其生长可见菌丝体,这是发霉的典型特征。
(6)细菌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方面包括多种场景。肠道中的益生菌(如乳酸菌)可帮助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维持肠道健康。利用细菌发酵可生产酸奶、泡菜等食品,病毒可用于制作疫苗(如流感疫苗),预防传染病。某些细菌能分解污染物(如石油),参与环境净化;病毒可作为基因工程工具,助力疾病治疗研究。这些有益作用依赖于细菌和病毒的代谢特性或结构功能,体现了微生物与人类的共生关系。
(1)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细胞内,同时病毒具有较高的传染性,所以细菌和病毒对人类的影响:如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患流行性感冒是由于感染了流感病毒,2019年爆发的新冠疫情的致病原因是一种冠状病毒。
(2)病毒比细菌个体还要小,绝大多数要在高倍的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故答案选C。
(3)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而科学家们借助工具观察到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形状是球形。
(4)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细胞不同,将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三类,细菌和病毒对动物的影响:烟草花叶病、鸡瘟、牛瘟等传染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这些病害会使植物枯萎糜烂、动物死亡,给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5)发霉是一种因霉菌生产而使食品、衣物等变质、变色的自然现象。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6)细菌和病毒对人有害也有益,有益的方面包括,细菌:食品发酵、增加土壤肥力、生物制药、生产沼气等;病毒:制成疫苗。所以危害人类健康的细菌或病毒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细菌或病毒对人类无害,有些细菌或病毒对人类是有益的。细菌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方面细菌:肠道内的益生菌能促进肠胃健康,酵母菌做馒头、面包;病毒:用灭活的病毒制作疫苗,预防传染病
1 / 1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2024六上·庆云月考)下列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是( )。
A.树叶 B.草履虫 C.洋葱
2.(2024六上·庆云月考)遗传和变异现象,在自然界中( )。
A.很少见的 B.不存在的 C.普遍存在的
3.(2024六上·庆云月考)在生物繁衍中,保留生物形态和生物特性的是( )。
A.遗传 B.变异 C.遗传和变异
4.(2024六上·庆云月考)下列行为中,利用了遗传和变异的是( )。
A.种植玉米时保持合适的行距和株距,有利于玉米的生长
B.在草莓大棚中养殖蜜蜂,能增加草莓的产量
C.袁隆平院士培育杂交水稻,解决了很多人的吃饭问题
5.(2024六上·庆云月考)下列疾病不是病毒引起的是( )。
A.狂犬病 B.色盲 C.腮腺炎
6.(2024六上·庆云月考)食用菌的开发养殖,丰富了人们的餐桌。下列易于养殖,可在生活中大量食用的食用菌是( )。
A.灵芝 B.虫草菌 C.猴头菇
7.(2024六上·庆云月考)夏季,食物贮存在冰箱里不易腐败的原因是( )。
A.温度太低,细菌被杀死
B.温度太低,细菌不繁殖
C.温度太低,细菌繁殖减慢
8.(2024六上·庆云月考)萌小牛发现在家只能观察到少数几颗星星。你认为下列地方中,( )最适宜观星。
A.小区楼房的楼顶 B.城市里的广场 C.郊外的山顶
9.(2024六上·庆云月考)萌小牛准备做个“星座放映器”,他在与杯底一样大的薄纸上描画出星座中的主要亮星后,接下来他应该( )。
A.将薄纸正面向上放在杯底
B.将薄纸反面向上扣在杯底
C.在杯底上画出星座中的主要亮星
10.(2024六上·庆云月考)下列方法,不能有效防止新鲜玉米发霉变质的是( )。
A.真空包装 B.放进冰箱 C.装进塑料袋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1.(2024六上·庆云月考)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与皮肤表皮细胞是相同的。( )
12.(2024六上·庆云月考)“有其父必有其子”,说明父母的所有特征都会遗传到子女身上。( )
13.(2024六上·庆云月考)通过比较古代生物的化石与现在生物,可以推测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
14.(2024六上·庆云月考)大肠杆菌噬菌体是细菌病毒。( )
15.(2024六上·庆云月考)我们喝的桶装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因此里面没有微生物。
16.(2024六上·庆云月考)在显微镜下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与血液红细胞的形状和大小是一样的。
17.(2024六上·庆云月考)草履虫和有孔虫都是单细胞生物。
18.(2024六上·庆云月考)利用病毒制成的疫苗可以预防疾病。( )
19.(2024六上·庆云月考)实验证明,在人的肠道里存在较多数量的有益菌群,这有利于维持身体健康。( )
20.(2024六上·庆云月考)在秋季观测到的星座和在夏季观测到的星座相同。( )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书写满分3分)
21.(2024六上·庆云月考)人体或动物体的多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形同,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 。植物细胞除这些结构外还有 ,细胞壁有保护细胞内部、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
22.(2024六上·庆云月考)种豆得豆,种瓜得瓜;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就是 。
23.(2024六上·庆云月考)细菌是 微生物,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一类。
24.(2024六上·庆云月考)动物遗体分解成的二氧化碳、水和 是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原料。
25.(2024六上·庆云月考)木耳的形状像 ,有脉络拽状的皱纹,有弹性。
26.(2024六上·庆云月考)发霉是一种 而使食品、衣物变质、变色的自然现象。
27.(2024六上·庆云月考)“ ”是南鱼座最明亮的恒星,也是天空中最明亮的恒星之一。
28.(2024六上·庆云月考)霉菌生长的条件是比较适宜的 和 。
四、科学探究。(每空1分,4、5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书写满分3分)
29.(2024六上·庆云月考)李红同学买了一个面包正要吃,发现上面有几个霉点,他觉得无所谓,准备把未发霉的部分吃掉,路过的科学老师连忙阻止李红说:“发霉的食物不能吃!因为霉菌产生的毒素可能也污染了暂时没发霉的地方,吃了对人体有害。”李红决定将发霉的面包带回家做实验。她切下4块相同大小的面包,放入塑料袋中并按下表的方法进行试验。
实验 试验方法
甲 滴20滴水,密封放在冰箱冷藏室里
乙 滴20滴水,密封放在常温环境里
丙 不加水,密封放在冰箱冷藏室里
丁 不加水,密封放在常温环境里
(1)4组试验中,最先发霉的是实验 ,最后发霉的是实验 。
(2)对比甲、乙两组实验,不同条件是 ,可以得出结论:在 的环境下面包更容易发霉。
(3)如果小红想要研究霉菌生长的快慢与水分的关系,他应该选择的两组实验是 或 。
(4)根据上面的实验,可以知道物品在( )的条件下是容易发霉的。
A.温暖、干燥 B.温暖、潮湿 C.寒冷、潮湿
(5)衣服、被褥等发霉容易让人得皮肤病,以下方法不能用来防霉的是( )。
A.将衣服和被褥堆放在阴暗、潮湿的柜子中
B.将暂时不用的衣服和被褥放在真空打包袋中
C.将衣服和被褥经常在烈日下暴晒
五、生活与科学。(每空1分,6小题3分,列举两条。共10分)(书写满分4分)
30.(2024六上·庆云月考)细菌和病毒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有利有弊。
(1)细菌和病毒对人类的影响:如麻疹是由 感染引起的,患流行性感冒是由于感染了 ,2019年爆发的新冠疫情的致病原因是一种 。
(2)要看清楚单个病毒形态,以下工具最合适的是( )。
A.放大镜 B.光学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
(3)科学家们借助工具观察到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形状是 (填“球形”或“杆形”)
(4)细菌和病毒对动物的影响:烟草花叶病、鸡瘟、牛瘟等传染病都是由 引起的。这些病害会使植物枯萎糜烂、动物死亡,给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5)发霉是一种因 生产而使食品、衣物等变质、变色的自然现象。
(6)危害人类健康的细菌或病毒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细菌或病毒对人类无害,有些细菌或病毒对人类是有益的。细菌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方面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生物按细胞数量可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生物,整个身体仅由一个细胞构成,能独立完成呼吸、繁殖等生命活动。树叶和洋葱均为多细胞植物的器官或个体,由大量细胞构成不同组织、器官,共同协作完成生命活动。因此,只有草履虫符合 “一个细胞构成” 的特征。B正确。
2.【答案】C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遗传是亲子间的相似性(如子女与父母相貌相似),变异是亲子或子代间的差异(如兄弟姐妹长相不同)。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都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例如,小狗会继承亲代的毛色(遗传),但同窝小狗毛色可能不同(变异);植物的种子长成的植株与亲代相似(遗传),但也可能出现新性状(变异)。这些现象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故为普遍存在。C正确。
3.【答案】A
【知识点】遗传
【解析】【分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能够将亲代的生物形态(如豌豆的圆粒形状)和生物特性(如兔子的繁殖能力)传递给子代,从而保留物种的稳定特征。变异是亲子或子代间的差异,会导致性状改变,而非保留;遗传和变异的组合中,变异起的是改变作用,不符合 “保留” 的核心需求。因此A选项正确。
4.【答案】C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杂交水稻利用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种植玉米时保持行距和株距,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在大棚中养殖蜜蜂,是利用动物进行传粉。
5.【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病毒是引发多种疾病的病原体,而色盲属于遗传病,由遗传物质改变导致,与病毒无关。狂犬病由狂犬病病毒引起,通过动物咬伤传播;腮腺炎多由腮腺炎病毒引发,表现为腮腺肿痛。三者中,只有色盲的病因是遗传因素,并非病毒感染,因此答案为色盲。B正确。
6.【答案】C
【知识点】真菌
【解析】【分析】猴头菇是常见的食用真菌,人工养殖技术成熟,生长条件易控制(如利用木屑、棉籽壳等培养基),产量稳定,口感鲜美且营养丰富,是生活中广泛食用的食用菌。灵芝多作为药用真菌,养殖成本较高,食用较少;虫草菌寄生在特定昆虫体内,自然生长条件苛刻,人工规模化养殖难度大,且主要用于药用,并非日常大量食用的食用菌。因此,猴头菇是符合题意的选项。C正确。
7.【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细菌的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低温环境不能杀死细菌(A 错误),但能显著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速度。冰箱的低温(通常 0-4℃)会降低细菌体内酶的活性,减缓新陈代谢,使细菌繁殖速度大大减慢,从而延缓食物腐败。选项 B 错误,因为低温下细菌并未停止繁殖,只是速度极慢。因此,冰箱保存食物的核心原理是低温减慢细菌繁殖,而非杀死或完全阻止其繁殖。C正确。
8.【答案】C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观星效果主要受光污染和视野开阔度影响。郊外的山顶远离城市光源,光污染极轻,且地势高、无遮挡,能清晰看到更多星星。小区楼顶和城市广场处于城市环境中,路灯、建筑物灯光等形成严重光污染,会掩盖大部分星光,且可能有建筑物遮挡视野。因此,郊外的山顶是最适宜观星的地点。C正确。
9.【答案】B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星座放映器” 的原理是通过光源照射图案,在屏幕上投射出清晰的影像。若薄纸正面向上,光源照射时图案细节可能因纸张厚度或反光模糊;而反面向上扣在杯底,能让图案轮廓更清晰地被光源透射,投射出的星座更准确。选项 C 无需重复画图,因为已有描好的薄纸。因此,反面扣放是正确操作,能保证放映效果。B正确。
10.【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防止玉米发霉变质的核心是控制水分和氧气,抑制霉菌生长。真空包装能隔绝氧气,冰箱的低温可减缓霉菌繁殖,均能有效保鲜。而装进塑料袋若密封不严格,会残留空气和水汽,形成潮湿环境,反而利于霉菌滋生;即使密封,袋内水汽也无法散发,易导致玉米受潮发霉,无法有效防止变质。因此,装进塑料袋不能有效防止新鲜玉米发霉。C正确。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与皮肤表皮细胞属于不同组织的细胞,存在明显差异。口腔上皮细胞属于上皮组织,呈扁平多边形,具有保护和分泌功能;皮肤表皮细胞属于上皮组织中的复层扁平上皮,外层细胞会角质化,主要起保护和防止水分流失的作用。两者的形态结构、功能及所处位置均不同,因此并非相同的细胞。题目说法错误。
12.【答案】错误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有其父必有其子” 体现了遗传现象,但并非父母的所有特征都会遗传给子女。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由基因控制,但基因传递存在随机性,且子女同时继承父母双方的基因,会出现基因重组。此外,许多特征(如性格、某些技能)受环境影响更大,并非由遗传决定。因此,父母的特征不可能全部遗传给子女,该说法错误。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化石记录了古代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等信息,通过对比古代生物化石与现存生物的形态特征、解剖结构等,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这些相似性往往表明两者存在亲缘关系,差异则反映了生物的演化历程。例如,始祖鸟化石兼具爬行动物和鸟类特征,说明鸟类与爬行动物有亲缘关系。因此,这种比较是推测亲缘关系的有效方法,该说法正确。
14.【答案】正确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大肠杆菌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其宿主是大肠杆菌(一种细菌)。病毒根据宿主不同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大肠杆菌噬菌体的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只能寄生在大肠杆菌内繁殖,符合细菌病毒的定义。因此,该说法正确。
15.【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水的净化
【解析】【解答】我们喝过的桶装矿泉水尽管经过处理,但是仍然没有除掉微生物。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体育等诸多领域。
16.【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口腔上皮细胞是一种上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是扁平、多边形的,形状不很规则。血液细胞主要是红细胞,红细胞是双面凹的圆饼状。边缘较厚,而中间较薄,就好像是一个甜甜圈一样,只是当中没有一个洞而已,通过对比发现,它们的形状、大小都不一样。题目说法错误。
17.【答案】正确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衣藻、草履虫、变形虫、酵母菌、眼虫等,它们都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有孔虫也是单细胞动物,有石灰质壳,壳上多小孔,由此溢出许多丝状的假足。有孔虫生活在海洋中,遗壳堆积海底,形成岩石。
18.【答案】正确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疫苗的制作常利用灭活或减毒的病毒。当这些经过处理的病毒进入人体后,不会引发疾病,但能刺激免疫系统产生针对性抗体和记忆细胞。当人体再次接触该病毒时,免疫系统可快速启动防御,有效预防疾病。例如,流感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均是利用病毒制成,在疾病预防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该说法正确。
19.【答案】正确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人体肠道内的有益菌群具有重要作用:它们能帮助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还能抑制有害菌繁殖,增强肠道免疫力。实验已证实,肠道菌群平衡与消化功能、免疫健康密切相关,失调可能引发腹泻、肠炎等问题。因此,肠道内存在较多有益菌群确实有利于维持身体健康,该说法正确。
20.【答案】错误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地球绕太阳公转,不同季节夜晚面对的宇宙区域不同,导致观测到的星座存在差异。夏季夜空可见天蝎座、天鹰座、天鹅座等;秋季则以飞马座、仙女座、仙后座为显著标志。这种变化是地球公转导致的星空 “周年变化”,是天文观测中的基本现象。因此,夏秋两季观测到的星座并不相同,该说法错误。
21.【答案】细胞核;细胞壁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人体或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虽细胞形态因功能分化不同(,但核心结构一致。植物细胞除上述结构外,特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些结构使其能进行光合作用、保持固定形态,适应植物的生活方式。动物细胞共有的基本结构含细胞核,植物细胞另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核心区别。
22.【答案】遗传现象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种豆得豆,种瓜得瓜”“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 描述的是生物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这是典型的遗传现象。遗传是指亲子间的性状传递,由基因决定。亲代通过生殖细胞将遗传物质传递给子代,使子代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与亲代保持一致。这些俗语直观体现了生物界普遍存在的遗传特性,即物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3.【答案】单细胞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细菌属于单细胞微生物,其个体由一个细胞构成,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能独立完成代谢、繁殖等生命活动。细菌是自然界中数量最庞大的生物类群,广泛分布于土壤、水、空气及生物体内外。它们通过分裂生殖快速增殖,这也是其数量众多的重要原因。
24.【答案】无机盐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动物遗体经分解者(如细菌、真菌)分解后,会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回归环境,其中二氧化碳和水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而无机盐(如氮、磷、钾等)则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物质,可通过根系吸收。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利用吸收的无机盐构建自身结构、调节生理功能。这一过程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实现了生物与环境间的物质循环利用。
25.【答案】耳朵
【知识点】真菌
【解析】【分析】木耳的形状像耳朵,有脉络状的皱纹,有弹性。木耳是木耳科木耳属真菌的统称,其在自然界常生长于阔叶树的枯树干上,子实体呈现耳状、叶状或边缘波状,薄而有弹性,半透明,中凹,基部狭窄成耳根,表面光滑或有脉络状的皱纹,直径一般 4 厘米 - 10 厘米,大的可达 12 厘米以上。
26.【答案】霉菌生长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导致食品、衣物变质、变色的自然现象。霉菌属于真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易生长,通过孢子传播。当霉菌接触到有机物(如食物、衣物纤维),会利用其中的营养物质大量繁殖,产生菌丝体,使物品出现霉斑(常见黑、绿、白等色),并释放酶分解有机物,导致物品变质、产生异味。不同霉菌(如青霉、曲霉)引发的发霉现象略有差异,但核心都是其繁殖过程破坏了物品的原有性质。控制环境湿度、温度可减少发霉。
27.【答案】北落师门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北落师门” 是南鱼座最明亮的恒星,也是天空中最明亮的恒星之一,其视星等约为 1.16 等,肉眼清晰可见。北落师门属于 A3V 型主序星,距离地球约 25.1 光年,质量约为太阳的 1.9 倍,表面温度较高,呈现蓝白色。在我国古代天文体系中,它是象征北方的重要星官,名字寓意 “北方的城门”,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
28.【答案】温度;水分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霉菌生长的条件是比较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霉菌属于真菌,其生长繁殖依赖这两个关键环境因素:适宜温度通常在 20-30℃(部分霉菌可在更低或更高温度存活),此区间能促进霉菌的代谢和孢子萌发;而较高湿度是霉菌生长的必要条件,干燥环境会抑制其活性。
29.【答案】(1)乙;丙
(2)温度;常温
(3)甲、丙;乙、丁
(4)B
(5)A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1)4组实验中,最先发霉的是乙,最后发霉的是丙。这与霉菌生长的核心条件直接相关:霉菌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乙组:滴20滴水(水分充足)+ 常温环境(温度适宜),完全满足霉菌生长条件,因此最先发霉。丙组:不加水(水分匮乏)+ 冰箱冷藏(低温),双重抑制霉菌活性,所以最后发霉。其他组中,甲组(有水但低温)和丁组(常温但无水)的条件均不完整,发霉速度介于乙和丙之间。
(2)对比甲、乙两组实验,唯一不同的条件是温度(甲组在冰箱冷藏室,温度低;乙组在常温环境,温度较高),其他条件(均滴 20 滴水、密封)完全相同。实验结果显示,乙组面包发霉速度远快于甲组。这表明:在常温(较高温度) 的环境下,霉菌更易繁殖,面包更容易发霉。低温会抑制霉菌的代谢和生长,而常温能为其提供适宜的活动条件。
(3)研究霉菌生长与水分的关系,需控制单一变量为水分,其他条件(温度、密封状态等)保持一致。甲(加水、冷藏)与丙(不加水、冷藏):温度均为冰箱冷藏室,仅水分不同,可对比水分对低温环境下霉菌生长的影响。乙(加水、常温)与丁(不加水、常温):温度均为常温,仅水分不同,可对比水分对常温环境下霉菌生长的影响。这两组对比能排除温度干扰,精准体现水分多少与霉菌生长快慢的关系。其他组合(如甲与乙、丙与丁)变量为温度,不符合研究需求。
(4)根据实验,物品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对应选项B。实验中,乙组(加水 + 常温)最先发霉,因其同时满足霉菌生长的两个核心条件:充足水分(20 滴水)和适宜温度(常温)。对比其他组:甲组(潮湿但低温)、丁组(温暖但干燥)的发霉速度均慢于乙组;丙组(干燥且低温)几乎不发霉。这说明单一条件不足时,霉菌生长受抑制,只有温暖与潮湿结合,才最利于其繁殖。
(5)不能用来防霉的是选项A。霉菌生长依赖潮湿环境和适宜温度,阴暗潮湿的柜子为霉菌提供了理想的繁殖条件,会加速衣物、被褥发霉。选项B:真空打包袋能隔绝空气和水分,抑制霉菌生长,可防霉。选项C:烈日暴晒能通过高温杀死霉菌孢子,同时去除水分,达到防霉效果。
(1)食物或衣物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4组实验中,最先发霉的是实验乙,实验乙的面包具备发霉的条件潮湿、温暖,最后发霉的是实验丙,实验丙中的面包干燥、温度低。
(2)对比实验只有一个条件是不同的,其他条件相同。对比甲、乙两组实验,不同条件是温度,可以得出结论:在常温的环境下面包更容易发霉。
(3)想要研究霉菌生长的快慢与水分的关系,那么水分就是唯一的变量,其他条件要相同,所以可以选择甲、丙或乙、丁这两组进行实验。
(4)根据上面的实验,可以知道物品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最容易发霉。故选B。
(5)保持干燥、降低温度、隔绝空气等可以防止食品、衣物等发霉。衣服、被褥等发霉容易让人得皮肤病,用来防霉的方法是将衣服和被褥经常放在烈日下暴晒也可以将暂时不用的衣服和被褥放在真空打包袋中或是将衣服和被褥堆放在干燥的柜子中。故选A。
30.【答案】(1)麻疹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
(2)C
(3)球形
(4)病毒
(5)霉菌
(6)细菌:肠道内的益生菌能促进肠胃健康,酵母菌做馒头、面包;病毒:用灭活的病毒制作疫苗,预防传染病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1)细菌和病毒中,许多病原体可引发人类疾病。麻疹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导致,可通过飞沫传播,引发发热、咳嗽等症状。2019 年新冠疫情的致病原是一种冠状病毒(新冠病毒),其传播力强,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重大影响。
(2)要看清单个病毒形态,最合适的工具是电子显微镜,对应选项 C。病毒的直径通常在 10-300 纳米之间,远小于可见光波长(400-700 纳米),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有限(最低约 200 纳米),无法捕捉其细节。放大镜放大倍数更低,仅适用于观察毫米级物体,完全无法观察病毒。而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成像,分辨率可达 0.1 纳米,能清晰显示病毒的形态结构,是观察病毒的专用工具。
(3)新型冠状病毒的形状是球形。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新冠病毒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球形),表面有许多突起,类似皇冠,因此得名 “冠状病毒”。
(4)烟草花叶病、鸡瘟、牛瘟等传染病均由病毒引起。烟草花叶病是首个被发现的病毒病害,由烟草花叶病毒导致,使植物叶片出现斑纹、枯萎。鸡瘟(禽流感)和牛瘟分别由禽流感病毒、牛瘟病毒引发,可导致动物大规模死亡,严重冲击农牧业。
(5)发霉是因霉菌生长繁殖导致食品、衣物等变质变色的现象。霉菌属于真菌,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易滋生,通过产生菌丝和孢子扩散。当霉菌附着在物品表面,会分解有机物作为营养,导致物品出现霉斑、变软、异味等变质现象,还可能产生对人体有害的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与细菌、病毒不同,霉菌是引发发霉的直接原因,其生长可见菌丝体,这是发霉的典型特征。
(6)细菌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方面包括多种场景。肠道中的益生菌(如乳酸菌)可帮助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维持肠道健康。利用细菌发酵可生产酸奶、泡菜等食品,病毒可用于制作疫苗(如流感疫苗),预防传染病。某些细菌能分解污染物(如石油),参与环境净化;病毒可作为基因工程工具,助力疾病治疗研究。这些有益作用依赖于细菌和病毒的代谢特性或结构功能,体现了微生物与人类的共生关系。
(1)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细胞内,同时病毒具有较高的传染性,所以细菌和病毒对人类的影响:如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患流行性感冒是由于感染了流感病毒,2019年爆发的新冠疫情的致病原因是一种冠状病毒。
(2)病毒比细菌个体还要小,绝大多数要在高倍的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故答案选C。
(3)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而科学家们借助工具观察到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形状是球形。
(4)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细胞不同,将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三类,细菌和病毒对动物的影响:烟草花叶病、鸡瘟、牛瘟等传染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这些病害会使植物枯萎糜烂、动物死亡,给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5)发霉是一种因霉菌生产而使食品、衣物等变质、变色的自然现象。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6)细菌和病毒对人有害也有益,有益的方面包括,细菌:食品发酵、增加土壤肥力、生物制药、生产沼气等;病毒:制成疫苗。所以危害人类健康的细菌或病毒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细菌或病毒对人类无害,有些细菌或病毒对人类是有益的。细菌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方面细菌:肠道内的益生菌能促进肠胃健康,酵母菌做馒头、面包;病毒:用灭活的病毒制作疫苗,预防传染病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