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赏与跟唱)丢丢铜 教学设计 (5)

文档属性

名称 (听赏与跟唱)丢丢铜 教学设计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7-22 19:0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听赏与跟唱)丢丢铜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学生听赏并跟唱台湾童谣《丢丢铜》和《天黑黑》,了解《宜兰童谣》和这两首童谣的关系;
2.欣赏管弦乐曲《宜兰童谣》并听辨其中用到的乐器;
3.用打击乐器为《丢丢铜》伴奏。
2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自主学唱能力。
3重点难点
1.《丢丢铜》、《天黑黑》、《宜兰童谣》三者之间的关系;
2.欣赏管弦乐曲《宜兰童谣》并听辨其中用到的乐器分别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师:老师今天要带领同学们欣赏一首好听的管弦乐曲《宜兰童谣》,首先我想要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告诉老师,什么叫做童谣?你所听到的、学到的童谣都有哪些?(用PPT打出来“童谣”的概念),其次,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管弦乐队。(PPT展示管弦乐队的概念以及图片)。
宜兰是台湾省东北部的一个县城。说了这么多,同学们肯定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听这首乐曲了,希望同学们在听乐曲时能够认真听乐曲的主题部分并尽量记住它。(播放音乐)
活动2【讲授】乐曲详解
1、师:我们刚刚听到的这首《宜兰童谣》并没有歌词,和老师所讲的童谣的概念是不一样的,那这是为什么呢?21教育网
其实,这首《宜兰童谣》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鲍元恺根据两首台湾童谣《丢丢铜》和《天黑黑》改编创作的管弦乐曲,要了解《宜兰童谣》,我们就必须要了解台湾的两首童谣《丢丢铜》和《天黑黑》。作曲家鲍元恺先生,他曾经走遍宝岛台湾采风,收集了许多台湾民谣,整理、创作出动听的管弦乐曲《台湾音画》,将美丽的台湾以交响音画的表现手法,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其中的第三乐章就是《宜兰童谣》。2·1·c·n·j·y
我们一起来听赏这首活泼欢快的童谣《丢丢铜》。(看书本上的介绍,初步认识《丢丢铜》这首歌曲)
200多年前,山路交通不便,宜兰的伐木工人将砍下来的木材捆绑成木排,放在河里顺流运送到淡水港,在回家的路上,他们边走边唱,唱成了这首歌。丢丢铜是象声衬字,模拟他们经过的山洞里滴水的声音,后来,火车通到了宜兰,歌曲在流传中歌词也就渐渐的改头换面了。21·cn·jy·com
给学生发放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跟唱《丢丢铜》并引导学生跟唱,体会歌曲轻松活泼的曲风。
介绍台湾民歌《天黑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天气快要下雨了,阿公去地里挖芋头,挖啊挖,挖到了一条泥鳅回家,爷爷要煮成咸的,奶奶要煮成淡的,两个人为了这个事情争吵起来,最后把锅打破了。音乐形象纯朴天真,富有农村生活气息。21cnjy.com
5、让学生用几个词语表达听赏这首民歌时感受到的情绪。
6、再次听赏《宜兰童谣》,留意《丢丢铜》和《天黑黑》的旋律在乐曲中的出现。
7、三次听赏《宜兰童谣》,并且了解各种乐器对于音乐形象的刻画。
用《丢丢铜》和另一首脍炙人口的台湾童谣《天乌乌》的旋律重新编曲,写成了这首《宜兰童谣》:大提琴均匀的快速音符模拟着旧式火车的飞转车轮,四只圆号相距半音模拟着长鸣汽笛,轻快的双簧管展现着孩子们的欢笑嬉闹,短笛和单簧管在竖琴的背景上描摹着孩子们的悠然自得。它们和着那灵逸跃动的节奏和轻快爽朗的旋律,绘声绘色地进入了这首洋溢着勃勃生机的管弦乐曲。《丢丢铜》和《天乌乌》都完整保留了原来的民歌旋律,而乐队部分则充分发挥了西方管弦乐,在声部组织和音响色彩方面的优势。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活动3【活动】小结
师:今天我们听赏和学唱了台湾的民歌,老师相信总有一天台湾会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到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两首台湾童谣唱给台湾的小朋友听!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