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乐器)高胡 扬琴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认识乐器)高胡 扬琴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7-22 19:0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乐器)高胡
扬琴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高胡,扬琴名曲,利用图片视频,课件和实物等,简单介绍这两种民族乐器,让学生对它们有较完整的认识。
2主要认识两种乐器的外形,基本结构,音色特征,经典曲目等。
3了解高胡扬琴与广东音乐的密切关系。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重点对两种乐器的外形,构造,音色有个基本的认识。
难点了解乐器的音域,演奏法,种类,各经典曲目听赏属拓展或课后内容。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一、  高胡的认识
(一)简单介绍高胡
1、高胡是高音拉弦乐器,其形状、构造、演奏弓法与技巧以及所用演奏符号等,均与二胡相同,只是琴筒(共鸣箱)比二胡略小,常用两腿夹着琴筒的一部分演奏。
其音色明朗、清澈,适宜演奏优美、抒情以及秀丽、活泼的曲调,并经常与二胡构成八度奏。
2、高胡是"高音二胡"的统称,是在二胡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高胡的产生,和中国民间乐种广东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同广东地区的粤剧有密切联系,曾作为粤剧伴奏的主奏乐器,因此,高胡也常被称为“粤胡”。
3、"广东音乐"是流行在中国广东地区的一种民间器乐表演形式,它起源于当地的地方戏剧和民间音乐。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广东音乐"作曲家和演奏家吕文成先生对二胡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他把传统二胡的丝弦改为钢丝弦,提高了定弦,并用两腿夹着琴筒进行演奏,这种音色清澈明亮的高音二胡,就被人们称作高胡,并且很快成为"广东音乐"中的灵魂乐器。下面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段广东音乐《旱天雷》。
(二)与二胡比较异同,认识高胡的形状构造
1、高胡是在二胡的基础上改革而成的,因此高胡的构造、制作以及用料都与二胡基本胡同。它的琴筒比二胡小,定音比二胡高四至五度,所以叫它高胡。拉时两腿夹琴筒,用以控制音量及减少沙音。音色清脆、嘹亮。高胡得到广泛的应用,现已成为民族乐队中的高音拉弦乐器。它用于合奏、伴奏和独奏。
2、但是,高胡与二胡在形制上还是有所区别的:高胡琴筒比较细,形状是圆形的,有别于二胡的六边形,琴筒的后口不像二胡那样开有各种式样的音窗。高胡具有音色清脆,低音区圆润和高音区明亮的特点,它就像女声四重唱中的女高音一样,因此,中国的民族管弦乐队中一般都给高胡配备相当重要的席位。另外,由于高胡有着特别丰富的表现力,适于演奏抒情,活泼和华丽的旋律,因此,它在乐队中经常以华彩的方式给乐曲的主旋律作伴奏,并且能把主旋律按照情感的需要加以装饰。请大家欣赏二胡与高胡共同演奏的乐曲《高山流水》。
(三)乐器特点
高胡与二胡基本相似。主要区别是琴筒较细,多为圆形,筒后口不加音窗。一般用钢丝弦,也有外弦用钢丝弦,里弦用丝弦的。可出示高胡与二胡的图片或实物进行比较。
(四)演奏技巧
1高胡的主要演奏技巧是右手弓法多奏分弓,快速弓法用得较多,奏强拍时,多用推弓。左手指法主要有各种滑音和旋律中自由的垫指加花。
在演奏高胡时,演奏者两腿夹紧琴筒,用以控制音量及减少噪音。高胡的音色清脆、嘹亮,原是用来伴奏广东戏剧和演奏广东小曲的,现在也用于合奏、独奏。在现代大型民乐队中,高胡多作为高音乐器。
2高胡擅长演奏抒情、活泼、华丽的曲调。是演奏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和伴奏粤剧、潮剧的主要乐器。在民族乐队中属高音拉弦乐器,尤宜于演奏装饰性的华彩乐段。近代创作的独奏曲有《双声恨》、《雨打芭蕉》、《鸟投林》、《平湖秋月》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作的独奏曲有《珠江之恋》、《夕愿》、《故乡情景》、《春到田间》等。
活动2【讲授】二、扬琴的认识
(一)简介扬琴的起源
扬琴是明朝末期由波斯传入,最初是为曲艺伴奏,并形成多种流派。
据史籍记载,中世纪以前,在中东的亚述、波斯等国,流行着一种桑图尔琴。它有梯形或长方形的琴箱,面板上张以几十条钢弦,在弦的2/3处支有条马,使每条弦发出五度关系的两个音。这种桑图尔琴,至今仍在伊朗、伊拉克、土耳其、中亚和印度等国流传。
明末,随着我国和西亚日趋密切的友好往来。扬琴由波斯经海路传入我国,最初只流行在广东一带,后逐渐扩及到闽、浙、江淮和中原地区,加入到为说唱音乐和地方戏曲伴奏的行列。各地琴书多以扬琴作为主要伴奏乐器,如山东琴书、徐州琴书、安徽琴书、广西文场、贵州文琴、四川扬琴和云南扬琴等。在粤剧、潮剧、汉剧、闽剧、越剧和沪剧等地方戏曲音乐中,也都用扬琴作为伴奏乐器。
其实它是波斯人的乐器,早就传入天山南北了,很可能是由新疆传入内地的,这个乐器维吾尔人继承了下来。
清末民初,许多民间器乐演奏形式,作为独立的乐种兴起,扬琴又成为广东音乐、江南丝竹和山东琴曲等乐种的主要乐器之一。扬琴在我国经过近400年的流传和演进。不论在乐器制作、演奏艺术或乐曲创作上,都已具有我国传统特色和民族风格,并与各地民间乐种相结合,形成了多个具有突出的地方性和乐种性特点的流派。
(二)扬琴的结构
扬琴由共鸣箱、山口、弦钉、弦轴、马子、琴弦和琴竹等构成。
共鸣箱是扬琴的形体,它由前后两块侧板和左右两端琴头连接成琴架,上下蒙以薄板而成。
马子呈条形峰谷状,用竹、红木或牛骨制作,有2~5个,置于面板上,左侧的为高音马,右侧为低音马,其凸出的峰部用以架弦,凹下的谷部为其他琴弦通过。
琴弦采用钢丝弦(最早用铜丝弦)。高音部分为裸弦,低音部分用缠弦,在裸弦上缠绕细钢丝而成。琴竹又有琴笕、琴签和琴棰之称,是两支富有弹性的竹制小棰,用以敲击琴弦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