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自主综合测试 (基础卷)
范围: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46分)
一、字词练兵场。(17分)
1.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9分)
(1)通过 yán jiū( )和 bǐ jiào( ),大家都认为第一种方法 jì( ) fèi( )时间,又难操作。
(2)昨天还 nèn lǜ( )的 pú tao( )藤今天就 kū wěi( )了。
(3) táo qì( )的小弟弟在草地上 bēn pǎo( )着, tiào yuè( )着,乐此不疲。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8分)
山( )地( ) ( )天辟( ) 坑坑( )( )
( )风( )雨 ( )云( )雾 风( )浪( )
(1)孙悟空有 、七十二变等本领,因此可以保护唐玄奘去西天取经。
(2)20世纪是一个 的世纪。
二、选择万花筒。(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闷雷(mēn) 稻穗(suì) 霎时(shā) 空隙(xì)
B. 运载(zǎi) 家雀儿(qiǎo) 慎重(zhèn) 平整(zhěng)
C. 荧屏(píng) 气愤(fèng) 成熟(shóu) 幻想(huàn)
D. 花蕊(ruǐ) 惩罚(chéng) 感激(jī) 洋溢(y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加珠心算的小选手很厉害,个个称得上是神机妙算。
B.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C.一到节假日,大街上便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D.窃贼一看周围人多无法脱身,顿时气急败坏,却又毫无办法。
3.古诗用凝练的语言展现别样的美,下面诗句中不是描写自己所见之景的一项是( )。
A.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B.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C.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D.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4.对下列句子的观察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
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多角度观察)
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多感官观察)
C.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长时间观察)
D.刚出生的小狗眼睛是眯着的,经过十天左右才能慢慢睁开。(连续观察)
5.在外游玩时,同学们有下面这样一段对话,结合对“新鲜”一词的解释:①(刚生产、宰杀或烹调的食物等)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干制等。②(空气)经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③新奇,稀罕。请问语段中三个“新鲜”的意思依次对应的序号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小巧:哇,河边的空气好新鲜啊!
平平:你们看,那边还有卖新鲜河虾的呢!
小可:是啊,小河里竟然有这么多的虾,这事真新鲜。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①② D. ②③①
6.将句子“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插入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有一种“变色玻璃”,能够对阳光起反射作用。②建筑物装上这种玻璃,从室内看外面很清楚,从外面看室内却什么也瞧不见。③所以人们把这种玻璃叫作“自动窗帘”。
A. ①之前 B. ①和②之间 C. ②和③之间 D. ③之后
三、句子荟萃馆。(9分)
1.是谁在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们 是我们的老师。(仿写设问句)
2.难道钱塘江大潮不能被称为天下奇观吗 (改为陈述句)
3.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修改病句)
四、课本链接吧。(3分)
1.“不识庐山真面目, ”揭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2.古人说:“ ,孰能无惑 ”所以,有不明白的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装懂。
3.山中起了大雾,尽管游客不少,声音吵闹,但是稍微远一点儿就看不见彼此,有人开玩笑道:“这可真是‘空山不见人, ’啊!”
五、生活实践题。(5分)
1.同学们围绕“环境问题”进行交谈,下列小组成员中, (谁)的发言被贴错了地方,他(她)反映的环境问题应该属于 污染。(2分)
水污染 垃圾污染
梦梦:土壤中的农药渗入地下水。 华华:餐馆乱扔剩饭剩菜。
天天: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 聪聪:乱丢塑料盒、餐具袋。
典典:大量尾气排入空气。 龙龙:一次性餐具使用过多。
2.针对上面 同学反映的问题,我建议
。(3分)
第二部分 阅读与探究(29 分)
六、阅读体验厅。(29分)
(一)蟋蟀的住宅(节选)
在朝着阳光的斜坡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绝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蟋蟀( )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 )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 )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 )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 )到后面,倾斜地( )开。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进文中的括号里。(6分)
铺 搬 踏 扒 推 盖
2.选文主要写了 和 。(4分)
3.蟋蟀不吃洞口那丛草的原因是( )。(2分)
A.那丛草不好吃 B.那丛草可以遮阳 C.那丛草可以遮蔽洞的出口
4.从画“ ”的句子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多选)(2分)
A.蟋蟀不辞劳苦建造它的住宅,非常勤劳。
B.“我”是一个非常热爱观察昆虫的科学家。
C.“我”一点儿也不喜欢蟋蟀,看它看得不耐烦。
5.对于本文的作者和蟋蟀,你更敬佩哪一个 为什么 (4分)
(二)藤的力量
一棵树孤独地站立在悬崖顶上,苍劲的虬(qiú)枝向人们展示着强大的生命力,纵横交错的皱纹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一丛嫩绿的藤从悬崖的缝隙中长出来,缠着树,慢慢地向上爬。树骄傲地站在崖顶上,挺直了身子,高高地昂着头,对藤不理不睬。藤有一个愿望——爬上树,望尽远处的风景。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它不顾云的嘲笑,不怕雨淋,不管风吹,默默地向上攀登。藤绕着树,不断地向上爬。树对藤傲慢地说:“你对我来说就是一种负担,你为什么缠着我不放呢 你就不能靠自己的力量站起来吗 我还没见过像你这么无耻的植物!”藤不好意思地回答:“借助别人的力量往上攀,这是我们这个家族成员的天性。我们和树结下了不解之缘,请不要嫌弃我。”树轻蔑地朝藤看了一眼,再也不搭理藤了。树用茂密的枝叶遮挡住阳光,还用庞大的根系将岩石中少得可怜的水和养分吸收了。藤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顽强地生长着。
有一天,狂风大作,乌云密布,电闪雷鸣。
突然,一道闪电击中了树干。伴随着咔嚓一声巨响,这棵高傲的树被雷电拦腰劈成两半。危险来临时,藤不计前嫌,紧紧地缠绕住树的上半截。如果没有藤的缠绕,这棵树被劈断的上半截就会掉下悬崖,摔得粉身碎骨。树的上半截望着藤,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它不好意思地说:“现在我成了你的负担。”藤紧紧地握住树的手,安慰道:“别这么说啊,我会尽我最大的力量帮助你的。”
在藤的帮助下,树的上半截和藤紧紧地贴在一起,藤将水分和养料无私地输送给树。有了藤的细心照料,树的上半截得以生存下来。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树获得了新生。它的下半截长出了新的枝叶,恢复了昔日的样子。它的上半截长出了根,扎进了悬崖,长得很茂盛。
望着这两棵树,藤露出了微笑。
藤是弱小的,它要借助别人的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攀上高处,展望世界。藤又是强大的,它不计前嫌,以自己的力量让树获得了新生。
1.小叶读了这篇文章后,和其他同学列出了小组问题清单。阅读此清单,为清单中的三个问题选择提问角度。(填序号)(3分)语文要素
提问角度
A.针对文章内容提问
B.针对文章写法提问
C.联系生活经验提问
2.小叶读完这篇文章后,发现文中树对待藤的态度是随着事情的发展而变化的,请从文中找出感情变化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2分)
不理不睬→( )→轻蔑→( )
3.同一小组的小胡阅读文章后发现“藤的力量”贯串了整篇文章,请你帮她找出下列不能表现“藤的力量”的一句话。( )(2分)
A.藤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顽强地生长着。
B.藤不顾云的嘲笑,不怕雨淋,不管风吹,默默地向上攀登。
C.借助别人的力量往上攀,这是藤这个家族成员的天性。
D.在藤的帮助下,树的上半截和藤紧紧地贴在一起。
4.结合本文,谈谈这则寓言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4分)
第三部分 表达与交流(25 分)
七、妙笔生花苑。(25分)
题目:我最喜爱的
提示:生活中,你最喜爱的是什么呢 是一个人、一处风景、一件物品还是一种美食 请你以“我最喜爱的 ”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写明喜欢的原因,以及他(它)的特点。注意语句通顺,不少于350字。(作文纸自备)
参考答案:
一、1.(1)研究 比较 既 费
(2)嫩绿 葡萄 枯萎
(3)淘气 奔跑 跳跃
2.崩裂 开 地 洼洼 呼 唤 腾驾 平 静
(1)腾云驾雾 (2)呼风唤雨
二、1. D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辨析。A. 闷雷(mèn),霎时(shà);B. 运载(zài),慎重(shèn);C. 气愤(fèn),成熟(shú)。
2. A[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做题时需要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判断运用是否正确。A.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参加珠心算的小选手很厉害”,是指他们计算准确、速度快,用“神机妙算”来形容参赛的小选手是不合适的。B.半明半昧:形容有时明亮,有时昏暗。句中用来形容闪烁的星星,使用正确。C.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句中是指节假日时大街上很热闹,使用正确。D.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句中指窃贼因为周围人多无法脱身而慌乱愤怒,使用正确。
3. B[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B.“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出自李商隐的《嫦娥》,是诗人由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引发的对嫦娥孤寂心境的想象,并非亲眼所见之景。
4. C[解析]本题考查观察的方法。C.观察的是爬山虎的叶子处于某一时段的样子,不是长时间观察。
5. B[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以理解词语含义为基础,联系所在句子语境进行选择即可。
6. C[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衔接。①句介绍“变色玻璃”对阳光起反射作用。第②句和题干所给的句子都是介绍这种玻璃的功能的,所给句子不应放在①之前。第③句是下定义,放在最后,所给句子不应放在③之后。第②句是说这种玻璃具有遮蔽性和安全性,所给句子则是进一步说明这种玻璃还能“随着阳光的强弱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其中“还会”表明是在前面介绍的功能的基础上补充新的功能,在表述上是逐层递进的,故应放在②③之间。
三、1.示例:这是我们少先队员应该做的吗 不是的。
2.钱塘江大潮能被称为天下奇观。
3.提示:删掉“通过”或“使”。
四、1.只缘身在此山中 2.人非生而知之者
3.但闻人语响
五、1.典典 大气
2.示例:典典 鼓励大家绿色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六、(一)1.盖 扒 搬 踏 推 铺
2.蟋蟀住宅的特点 蟋蟀盖房子的过程
3. C[解析]本题考查选段内容的理解。由“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可得出答案。
4. AB [解析]本题考查选段内容的理解。在通读选段之后,结合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得到的感悟,选出符合文意的选项即可。
5.示例一:我更敬佩作者。因为他热爱昆虫,长时间专注于研究昆虫,特别有耐心,坚持不懈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示例二:我更敬佩蟋蟀。因为它的住宅是它自己经过长时间整修的。它不随遇而安,而是认真、辛勤地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1. A C B
[解析]本题考查提问角度的分析与判断。问题①:结合“文中两处‘不好意思’”可知,针对的是文章内容进行提问的。问题②:由“在我们生活中”可知,是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提问的。问题③:问文章段落的作用,是针对文章写法进行提问的。
2.示例:傲慢 悔恨
3. C[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借助别人的力量往上攀,这是藤这个家族成员的天性”这是藤无法改变的事实,无法体现“藤的力量”。
4.示例:强弱并非永恒,需保持谦逊。树因强大而傲慢,却被闪电劈断;藤看似弱小,却以坚韧实现共生,警示人们应谦逊对待他人。
七、作文答案不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