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达标自主训练 (A)
基础巩固与综合运用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54分)
一、字词练兵场。(16分)
1.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5分)
爱国情感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中。在古代,是将士们 xiōng huái( )祖国,保卫家乡的英雄气概;在近代,是有识之士 zhèn bì( )高呼, cuī rén fènjìn( )的响亮呐喊;在今天,是有志青年坚定不移,振兴中华的远大bào fù(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从小就要树立清晰的目标,努力学习,长大bào xiào( )祖国。
2.将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11分)
志( )高( ) 大( )凛( ) ( )面无( )
( )正不( ) ( )( )报国 秉公( )( )
(1) 的周恩来从小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2) 的包拯一向 ,从不徇私舞弊。
(3)英雄岳飞 的事迹,至今仍为人所传颂。
(4)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威胁, ,宁死不屈,最终光荣牺牲。
二、选择万花筒。(12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竞然 英雄 平凡 葡萄 B.郊仿 赞成 惩罚 门楣
C.拒绝 琵琶 回顾 叫缠 D.出塞 坚定 指望 荣辱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战斗的紧要关头,团长斩钉截铁地下达了冲锋的命令。
B.为摧毁敌人的火力点,黄继光舍生忘死,用自己的胸膛抵住了敌人的枪口。
C.这匪徒英勇无畏,拒不束手就擒。
D.在敌人的铡刀面前,刘胡兰视死如归。
3.下列诗句中表达了建功立业,方不愧为顶天立地的好男儿的一项是( )。
A.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B.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C.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D.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杭州亚运会举办期间,从竞赛场馆到亚运村,再到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赛会志愿者和城市志愿者的身影。杜杜想给杭州亚运会志愿者写一封信,表达他的敬佩之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科技发达,发个视频或打个电话更方便,写信这样的联系方式太麻烦,已经不需要了。
B.写信时,称呼要顶格写,问候语和正文分别另起一行空两格写,署名和日期写在书信左下角。
C.问候语和祝福语是礼节和情感的表现,要根据写信对象选择合适的内容。
D.写信封时,收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写对就可以,先后位置没有要求。
5.下列语境中,你认为说话语气最得体的一项是( )。
A.路人不确定方向,向小梅求助。小梅手指着路牌说:“难道你不知道看旁边的指示牌吗 ”
B.同学不小心把墨水溅到了轩轩的衣服上,连忙道歉。轩轩生气地说:“你怎么这么不小心,这衣服我刚买的,被你弄成这样,你得赔!”
C.奶奶生病卧床,小萱贴心地坐在床边,拉着奶奶的手说:“奶奶,您好好养病,我给您讲学校里好玩的事儿,您心情一好,病肯定好得更快啦!”
D.老师提醒小辉上课别开小差,小辉小声嘟囔:“我又没干什么,不就是稍微走了下神,老师就一直盯着我,真烦。”
6.关于“如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语文要素
A.理解了文章的题目,就等于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B.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能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C.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是把文章中讲的几件事情连起来。
D.通过“分段——概括段意——合并段意”的方法也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句子荟萃馆。(8分)
1.生日当天,你收到了梦寐以求的礼物,你有点儿不敢相信地说:“
”(用反问句)(1分)
2.如果我是春雨,我将给花儿送去滋润,让它们茁壮成长。(照样子,仿写句子)(3分)
如果我是 ,我将 ,让
。
3.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语病。(4分)
2023 年12 月 21 日,“神舟十七号”艄天员顺利打开“家门”,经过约 7.5 小时左右的出舱活动,美好完成首次出舱任务。这是中国航天史上值得纪念永远的日子。
四、课本链接吧。(8分)
1.《出塞》是 朝诗人 写的一首边塞诗。诗人将希望寄托于有才能的将军的诗句:“ , 。”
2.《夏日绝句》中借古讽今的诗句是:“ , 。”
3.朋友转学,担心新学校没有认识的人,我们可以用高适的“ ,
”来劝慰他。
五、口语交际。(3分)
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立志读书,茅以昇立志为国造桥而赴美读书。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的回答是什么 请写清楚你的理由。(不少于50字)
六、生活实践题。(7分)
某小学计划开展以“家国大义”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在“经典诗词”朗诵活动中,需要为朗诵王翰的《凉州词》挑选适配的背景曲,你认为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2分)
A.《平沙落雁》,曲风自然流畅,尽显隽永清新。
B.《十面埋伏》,曲风苍凉悲壮,富有激昂慷慨之感。
C.《春江花月夜》,曲风委婉质朴,旋律十分优雅。
D.《阳春白雪》,曲风轻松明快,节奏充满活泼感。
2.若要制作一张以“爱国”为主题的书签,除课本中出现的诗词以外,你还会选用哪些相关的诗词名句呢 请任写两句。(3分)
3.如果抗美援朝英雄来到学校为大家讲当年的参战经历,你有幸上台和他见面,你会充满崇拜地说:“ ”(2分)
第二部分 阅读与探究(21 分)
七、阅读体验厅。(21分)
(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①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②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③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 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
1.第③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此时”指的是 。(2分)
2.第③自然段中的“这个问题”指什么 用“ ”画出来。选段中把“这个问题”比作
,这样写的好处是
。(3分)
3.下列选项中对“中华不振”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当时中国人民很久没有听到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了。
B.当时中华民族贫穷落后,中国人民面对帝国主义的暴行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
C.中华民族受外国人的欺侮,都振作不起来了。
D.当时中国人民因为吃不饱,穿不暖,所以精神都萎靡不振。
4.右图是周恩来写下的诗句,请结合选段和诗句说说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3分)
(二)陈嘉庚办学
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的实业家。
七岁时,陈嘉庚远涉重洋,到新加坡学做生意。凭着辛勤的劳作和诚信的经营,他的生意渐渐兴隆。但是,远在异乡的他,却时时想念着自己的故乡。
几年后,陈嘉庚回到了集美。故乡的山,故乡的水,在他看来,一切都是那么亲切。顺着熟悉的巷子,他一边慢慢地走着,一边看着镇里的变化。
当路过小时候念书的私塾门口时,他发现私塾已经关闭了。一打听,原来是镇里穷,很多孩子交不起学费,私塾办不下去了。陈嘉庚心里很着急,他想: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是上不了学,那怎么行呢
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对妻子说:“我想用这些钱办所学校。我们自己有吃有穿就行了,有钱多花,没钱少花。”
“这些钱是你下南洋辛辛苦苦挣来的呀!怎么能就这样都用掉了呢 ”妻子有些犹豫。
“钱花掉可以再挣,孩子们学习的时间耽误了,可就再也补不回来了!”在陈嘉庚的耐心劝说下,妻子被说服了。
学校办起来了,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又响起来了。陈嘉庚特别喜欢到学校走走。每次到学校,他总要站一会儿,静静地聆听,仿佛在欣赏美妙的音乐。
从此,陈嘉庚一边在海外打理生意,拼命工作,一边把赚来的钱源源不断地寄回家乡,兴办学校。他在集美先后办起了小学、中学、师范,还办起了水产学校、航海学校、农林学校、商科学校……1921年,他又用自己的全部积蓄,创办了福建省第一所大学——厦门大学。这时的陈嘉庚已年近五旬,两鬓染上了斑斑白霜。他常常对人们说:“要想让祖国立足世界,不受外国欺侮,必须从兴办教育开始。”
1.短文主要赞美了陈嘉庚( )。(2分)
A.对家乡教育事业的支持 B.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担忧
C.对读书的痴迷 D.对做生意非常有天赋
2.短文第5~7自然段运用的主要描写方法是( )。(2分)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3.你怎样理解文中画“ ”的句子 (2分)
4.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请你用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2分)
5.从陈嘉庚办学的过程中,你能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3分)
第三部分 表达与探究(25 分)
八、妙笔生花苑。(25分)
这一单元我们学会了写信。请你给远方的小朋友写一封信,介绍自己的情况,表达想和他们做朋友的心愿。
要求:①格式正确;②叙述清楚,层次分明,有条理;③内容要真实、感人;④不少于350字。(自备作文纸)
参考答案:
一、1.胸怀 振臂 催人奋进 抱负报效
2.存远 义然 铁私 刚阿 精忠 执法
(1)志存高远
(2)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秉公执法
(3)精忠报国 (4)大义凛然
二、1. D 2. C 3. B 4. C 5. C 6. A
三、1.示例:这礼物真的是送给我的吗
2.示例:太阳 给大地带来温暖 万物焕发生机
3.提示:“艄”改为“航”;删掉“约”或“左右”;“美好”改为“圆满”;“纪念”和“永远”调换位置。
四、1.唐王昌龄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2.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3.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五、示例:在还没有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前,我读书没有远大的目标,认为我们学习就是为了长大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养活自己,报答父母。自从读了这篇课文,我才认识到读书不仅是为了让自己掌握知识,未来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还是为了让祖国更加强大。我也要像周恩来总理一样,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掌握建设祖国的本领,让自己成为一名对国家有用的人。
六、1. B[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风格与音乐风格匹配度的理解和判断。王翰的《凉州词》是一首边塞诗,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展现了战士们的豪迈。《十面埋伏》曲风苍凉悲壮,与《凉州词》的情感和氛围相呼应,所以最合适的是 B项。
2.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示例:爷爷,您的故事让我热血沸腾!我下定决心,一定好好学习,将来像您一样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绝不辜负您和先烈们的付出。
七、(一)1.目睹了中国人受外国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情景后
2.画线: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 一团烈火 写出了周恩来把祖国的安危、民族的希望放在心上,不找到解决办法,内心难以平静的心理
3. B
4.示例:从选段中周恩来目睹了中国人在自己的地盘上被外国人欺负却无处说理的事可以看出,当时同胞饱受欺凌,让他痛心;从周恩来的诗中可以看出,他渴望报效祖国。正是这两个原因,他才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二)1. A[解析]本题考查短文主旨的概括能力。由短文的题目“陈嘉庚办学”以及短文中关于陈嘉庚对家乡教育事业的贡献的种种描述可知,本文主要赞扬了陈嘉庚对家乡教育事业的支持。
2. B[解析]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辨析。第5~7自然段主要写了陈嘉庚和妻子的对话,因此运用的主要描写方法是语言描写。
3.示例:我从中体会到陈嘉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祖国能够立足于世界。尽己所能,兴办教育,体现出了陈嘉庚的远见卓识和浓浓的爱国之情。
4.示例:爱国华侨陈嘉庚为家乡孩子们的未来担忧,长期为家乡出资办学,表现出他深切的爱国之情。
5.示例:从陈嘉庚用自己的积蓄办学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热爱祖国、重视教育、无私奉献的人。
八、作文答案不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