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石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学会并有感情的歌唱歌曲《雨花石》,了解倚音与休止符并体会它们在音乐当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自学以及合作交流、分析,了解歌曲的内涵及歌曲“同头异尾”、“同尾异头”的创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歌曲《雨花石》,感受并继承、弘扬革命先烈们甘愿牺牲自我,默默无闻、平凡又伟大的革命精神。
2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赏能力、分析表现音乐的能力,但是,重要的还是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要让他们从心底喜爱音乐,还要注重音乐课基本常规和欣赏音乐、演唱的习惯,形成良好的习惯。常规与能力的培养要贯穿每节课堂的教学,贯穿整个学期,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不能松懈。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并有感情的歌唱歌曲《雨花石》
教学难点:
了解休止符以及倚音的运用,准确把握歌曲中的“异尾”部分,能够将旋律的不同起伏正确演唱出来。
4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课前复习上节课学唱的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演唱一遍,带动课堂气氛。
活动2【活动】二、新课导入 【设疑导入法】
导入语: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看看哪些同学能够猜出来?
谜面:天下群英汇金陵
谜目:打一石头【1分钟思考】
接下来,我们看一看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石头,请看大屏幕(运用直观感受法,多媒体放映雨花石图片),揭开谜语的谜底—雨花石。并讲述雨花石的来历(多媒体显示字幕),引出课题——歌曲《雨花石》。
活动3【活动】三、新课学习
(一)了解歌曲创作背景
《雨花石》是电视连续剧《红红的雨花石》的主题歌。它讲述了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在旧社会里,受尽苦难,最后在地下党孙大叔的指引下,踏着革命烈士的足迹,终于光荣地成为了一名新四军战士的故事。在歌曲中,“雨花石”被赋予了一种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也使得”雨花石“成为了中国人民缅怀先烈的一种象征。
(引出雨花石烈士陵园以及赋予雨花石的深层内涵,多媒体出示图片)
(二)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感受歌词内涵
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静静的躺在泥土之中。
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深深的埋在泥土之中。
我愿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
我愿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
(三)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旋律
交流讨论,回答两个问题:
1、听了这首歌曲,你觉得雨花石身上有种什么样的精神呢?
(甘愿牺牲自己,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2、这首音乐作品运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独唱)
(四)自主学习,识读歌谱
1、说一说歌曲调号、拍号(C大调、四二拍)
2、歌曲速度以及歌曲情绪(中速、较缓慢;深情地)
(五)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一遍歌曲——《雨花石》;
2.教师教唱,学生跟唱(先教一遍旋律再对应歌词);【2-3遍】
3.学生自己独唱,各自找出歌曲中难点、难唱乐句,教师进行指导、纠正错误;
4.教师介绍音乐知识—倚音、休止符,体会它们在歌曲中的作用;
倚音:倚音是依附于被装饰音前后的一个或几个小音符,分为单倚音
和复倚音。
休止符:标记音乐暂时停顿或静止和停顿时间长短的记号。
5.通过难点乐句解决以及音乐知识的学习,全班学生有感情的齐唱一遍歌曲。
(六)分析歌曲
思考问题:
1.歌曲一共有几个乐句?
2.找出第一、第二乐句的相同部分和不同部分(“同头异尾”)
3.找出第三、第四乐句的相同部分和不同部分(“同尾异头”)
4.划分歌曲结构:
分为两个部分
A(1—2乐句)B(3—4乐句)结尾(第5乐句)
抒情部分高潮部分补充
活动4【活动】四、巩固新课
1、比较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的“异尾”部分,将旋律的不同之处准确演唱:
2、全班同学跟着音乐再次演唱歌曲【齐唱】
活动5【活动】五、表演创造
1、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演唱形式进行歌曲演唱(独唱、齐唱、组合唱等)。
2、请你为歌曲编创身体律动动作
活动6【活动】六、课堂小结
学完《雨花石》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收获或感触 结合雨花石的品质,谈谈你的理想?
活动7【活动】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