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听赏)月光下的凤尾竹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索与歌词相匹配的图片,理解、记忆歌词。
2、通过猜谜游戏,感受山歌对唱的特点,体验对唱山歌的乐趣,感受壮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3、简单了解刘三姐的故事,知道山歌的特色。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对唱”这一特殊的艺术表象形式和手段,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教学难点
以“对唱”的形式表现歌曲内容和主题。
教学准备
电子琴、课
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教学活动
1、欣赏桂林山水。(课件一展示)
2、讲述有关刘三姐的传奇故事。
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她美丽、聪明、善良、可爱,善于用歌声表达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据说她原是唐代壮族的一位农家女。从小就聪慧过人,八岁时,就能把看到的东西编成歌曲唱出来。她唱的歌山也爱听,水也来和。壮家人都称她为歌仙。可见她的歌声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她那美妙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流传了一代又一代。流淌在广西的山山水水间。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电影《刘三姐》中的插曲《什么结子高又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了解什么是山歌。(课件二展示)
山歌,是劳动人民自由抒发情感的民歌种类。传统山歌中最常见的内容是爱情和苦难。山歌常在户外歌唱,曲调高亢、嘹亮,节奏
自由、悠长,歌词多为即兴创作。山歌的歌词具有纯朴的情感、大胆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等特点,生动鲜活,真切感人。山歌往往在音乐的一开始处便出现全曲的最高音,感情充沛,表达强烈。在高音区,山歌还常常会有自由延长音。有的山歌因音域较高而使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歌唱方法。21cnjy.com
4、以猜唱谜语的形式引入新歌。
接下来老师想和同学们玩一个猜谜语的游戏,谜底就藏在这首《什么结子高又高》的山歌中,教师用歌声唱出谜语的谜面,请同学们认真聆听,听完后告诉老师谜底好吗?(猜一猜,猜四种农作物。)21教育网
5、教师唱出谜面。
6、猜谜,教师出示四种农作物图片供学生选择、匹配相对应的歌词。(课件展示:高粱、包谷、豆角、芝麻四种农作物得图片)21·cn·jy·com
7、学生回答侯教师补充讲解,引出新歌《什么结子高又高》
8、师生一同跟琴声视唱歌曲旋律。(课件展示歌曲内容)
9、学习演唱歌曲。
a、讲解歌词内容及歌曲所描述的艺术意境。
b、学生分男、女生两个组分别朗诵问句段和答句段歌词。
c、依谱逐句学唱唱词。
d、难点节奏和乐句由教师带唱,直到学生完全掌握为止。
e、学生连贯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师伴奏,演唱完毕教师进行讲评小结。
二、艺术表现
1、以男女声对唱的形式进行歌曲巩固演唱练习。
2、一人领唱、众人齐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3、教师唱谜面,学生代表唱谜底,衬词部分学生齐唱。
第一段:
如:(师领唱):哎,什么结子高又高咧?
(生齐唱):嗨溜溜啰?
第二段:
(生代表领唱):哎,高粱结子高又高咧,(合):嗨溜溜啰?。
三、拓展延伸
1、再次欣赏原唱,感受对唱山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2、欣赏现代翻唱。
四、归纳总结
小结: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所以民歌也很多。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壮族民歌海洋中的几滴水,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民歌,学唱我们的民歌,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让它代代相传下去!最后,我们以优美的歌声演唱《什么结子高又高》结束本课。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