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一微专题1访谈 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一微专题1访谈 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7.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7 07:38:40

文档简介

微专题1 访谈
【知识梳理】
  访谈是基于某个人、某件事、某一特定问题去访问事件亲历者、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通常分为对新闻(时尚)人物的报道,对某一新闻(历史)事件的采访和记录,对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访谈。访谈属于更广意义上的新闻,但又不同于新闻文体。
【经典例题】
(2020·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个与现实零距离的题材,要让文学性不被坚硬的现实埋没,让艺术在接近纷纭社会时不至于窒息,就必须有飞扬的灵魂。钟南山是个公众人物,几乎没有虚构的空间;而真实的东西往往会有种种限制。但作家创作并非无所作为。熊育群的作品《钟南山:苍生在上》把笔触深入到钟南山的内心世界,对他的精神和情感进行大胆挖掘,并且打破时空限制,将人物置于复杂的背景与宏大的视野中,以文学的力量复原某些重大时刻,记录历史,留下现场,并对此进行深刻反思。
本报特邀《收获》杂志副主编、《钟南山:苍生在上》责编钟红明和作家熊育群做了一次对谈。
钟红明:疫情是一场波及众多国家与人群的、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在《燃起黑色的春天》一文中你曾写道,你“突然理解了战争年代弃文从戎的文人”。是什么让你决定写一部关于钟南山的长篇非虚构作品
熊育群:疫情突如其来,是人类的一场大灾难。特别让人不安的是,已经84岁的钟南山深夜赶往疫区武汉,他那张高铁上仰头小憩的照片让我非常感动。12年前我采访过他,写过他的报告文学,这些年也特别关注他。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有关部门希望我来写钟南山,我自己也有写作的冲动。于是,通过钟南山的助理得到支持,我便一头扎下去,开始了创作。
钟红明:这部作品有六个章节,你写了钟南山过往的大量经历,他的父亲母亲,他的婚姻爱情,他在英国留学,他在“非典”中的经历……都是出于什么考量 是要写出一个人的脉络和土壤吗
熊育群:事实上这有些传记写作的特点,我想把他的一生呈现出来,当然是有重点有选择的。只有把他的人生写透了,才能写出钟南山为何敢医敢言,才能理解他的性情、胸怀和作为。
我不想神化任何人,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自己的缺陷,我只把他当普通人来写。但人比人确实有高低,有的人令人高山仰止,有的人唯利是图,正因为如此,钟南山的出现才显得珍贵无比。
钟红明:如果从《钟南山:苍生在上》概括出几个关键词,就是——“时间与空间”“泪水”“挫折”“敢医敢言”“记忆”。你在后记里说:“他也将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为什么你会用“时代的记忆”来概括钟南山
熊育群:因为疫情如此大的灾难,是个历史事件,将来一定会被后人说起。显然,重要的人物缺少不了钟南山,钟南山是值得书写的。
钟红明:现在有些人避用“报告文学”而用“非虚构”,我个人觉得,背后是一种文学观的差异。我注意到你以往的作品,无论是人文地理类的,还是虚构类的长篇小说,你都进行了大量的实地采访,甚至到国外进行追踪采访……为何会经常采用这样“费力”的写作方式
熊育群:我认为这是写作的常态。我这样做并不代表我不重视虚构,不重视想象,恰恰相反,我要让自己的作品充满想象,甚至是魔幻。但这想象不是胡思乱想,只有符合历史与现实逻辑的想象才震撼人心。还有就是文章的细节是来自生活的,它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有着现实的力量。
(摘编自《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文汇报》2020年5月13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关于为何在疫情背景下写钟南山的问题,熊育群表示自己熟悉钟南山,对他赴武汉抗疫之事很感动,有写作的冲动,有关部门也希望写他。
[B] 被问到为何写钟南山过往的大量经历时,熊育群认为传记式的写法可以写透钟南山的人生,而只有写透他的人生,才能写出他为何敢医敢言。
[C] 面对为何将钟南山视为“时代的记忆”的提问,熊育群表示疫情是个历史事件,而钟南山凝聚着时代的记忆,是值得书写的。
[D] 关于经常采用“费力”的写作方式的问题,熊育群表示“费力”写作是常态,自己也重视想象,重视背离现实逻辑的想象带来的震撼效果。
【答案】 D
【解析】 “重视背离现实逻辑的想象带来的震撼效果”分析错误。由原文“这想象不是胡思乱想,只有符合历史与现实逻辑的想象才震撼人心”可知,重视的是“符合历史与现实逻辑的想象带来的震撼效果”,而非“背离现实逻辑的想象带来的震撼效果”。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汇报》作为组织方,聚焦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期望文学可以复原和记录疫情这样的重大时刻,从而展现文学的力量和飞扬的灵魂。
[B] 钟红明作为对谈的一方和责编,关心作家的写作动机和写作方式,并举出对方经常进行大量实地采访的实例,从而引发一些相关问题的讨论。
[C] 熊育群作为对谈的另一方和作者,关心文学表达的力量,故而重视主题的时代性、文学的现实性和文章细节的生活气息,也留心魔幻的文学想象。
[D] 文学如何回应时代和现实的问题,既是组织方和对谈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疫情这一特殊历史时刻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
【答案】 D
【解析】 “也是疫情这一特殊历史时刻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于文无据;且根据现实来看,“文学如何回应时代和现实的问题”不属于“疫情这一特殊历史时刻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
3.钟红明是如何做到在对谈中引发对话并将话题引向深入的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有比较充分的准备:熟悉对方的写作,作为责编,尤其熟悉作品《钟南山:苍生在上》;②重视对方的观点:提问时采用对方文章中的说法来引出话题,营造对话氛围;③逐步深入地提问:从写作动机问起,问到写作方式和具体内容,最后问到对方的文学观。(每点2分)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概括对谈中的“话题”。第一次:结合当下疫情,谈作者写一部关于钟南山的长篇非虚构作品的初衷。第二次:结合作品的内容,谈为什么要写钟南山的过往经历。第三次:抓住作品中的关键词语,谈为什么用“时代的记忆”概括钟南山。第四次:结合作者的创作实际,谈为什么经常采用“费力”的写作方式。其次,对对谈“话题”和“引发对话”的切入点进行归纳分析,提炼答题要点。无论是对方的写作情况还是对方的作品,钟红明都很熟悉,这是做了充分准备的必然结果。由“在《燃起黑色的春天》一文中你曾写道”“你写了钟南山过往的大量经历”“你在后记里说”“你以往的作品”等可以看出,钟红明在提问时采用对方的说法,重视对方观点,以此营造和谐的对话氛围。在谈及作者的写作动机、作品的内容、写作方式、作者的文学观时,由表及里,逐步深入。
【突破路径】
2020年全国Ⅲ卷的访谈阅读考查的题型是四选一客观题两道,为选非题,再加上一道主观简答题。客观选择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同前面的信息性文本阅读的客观选择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就不再做讲解。这里我们针对访谈的文体特征,重点讲解访谈的3大主观题特色题型:概括访谈内容、把握或评价访谈观点、赏析访谈技巧(问答技巧)。
主要考点 答题方法思路
概括访谈 内容 1.速读文本,整体把握访谈话题、主要进程和关键内容 2.将访谈者与访谈对象的相关内容分别整理,把握主要内容 3.精读访谈者的关键问题和访谈对象的关键回答 4.根据题干要求,归纳整合
把握或评价 访谈观点 1.从访谈发生的背景及文本能体现背景的语句中体会 2.从访问者有明显情感倾向的提问中体会 3.从受访者直接表示赞成或反对某种看法的语句中定向体会
赏析访谈 技巧(问答 技巧) 1.从整体上把握访谈的目的、内容、对象 2.将访谈者的问题按照访谈的进程进行整理,把握重点问题和访谈进程发生变化的关键问题 3.根据访谈提问的一般提问方法和特殊提问方法,明确提问的特点或技巧,并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8张PPT)
【知识梳理】
访谈是基于某个人、某件事、某一特定问题去访问事件亲历者、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通常分为对新闻(时尚)人物的报道,对某一新闻(历史)事件的采访和记录,对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访谈。访谈属于更广意义上的新闻,但又不同于新闻文体。
【经典例题】
(2020·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个与现实零距离的题材,要让文学性不被坚硬的现实埋没,让艺术在接近纷纭社会时不至于窒息,就必须有飞扬的灵魂。钟南山是个公众人物,几乎没有虚构的空间;而真实的东西往往会有种种限制。但作家创作并非无所作为。熊育群的作品《钟南山:苍生在上》把笔触深入到钟南山的内心世界,对他的精神和情感进行大胆挖掘,并且打破时空限制,将人物置于复杂的背景与宏大的视野中,以文学的力量复原某些重大时刻,记录历史,留下现场,并对此进行深刻反思。
本报特邀《收获》杂志副主编、《钟南山:苍生在上》责编钟红明和作家熊育群做了一次对谈。
钟红明:疫情是一场波及众多国家与人群的、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在《燃起黑色的春天》一文中你曾写道,你“突然理解了战争年代弃文从戎的文人”。是什么让你决定写一部关于钟南山的长篇非虚构作品
熊育群:疫情突如其来,是人类的一场大灾难。特别让人不安的是,已经84岁的钟南山深夜赶往疫区武汉,他那张高铁上仰头小憩的照片让我非常感动。12年前我采访过他,写过他的报告文学,这些年也特别关注他。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有关部门希望我来写钟南山,我自己也有写作的冲动。于是,通过钟南山的助理得到支持,我便一头扎下去,开始了创作。
钟红明:这部作品有六个章节,你写了钟南山过往的大量经历,他的父亲母亲,他的婚姻爱情,他在英国留学,他在“非典”中的经历……都是出于什么考量 是要写出一个人的脉络和土壤吗
熊育群:事实上这有些传记写作的特点,我想把他的一生呈现出来,当然是有重点有选择的。只有把他的人生写透了,才能写出钟南山为何敢医敢言,才能理解他的性情、胸怀和作为。
我不想神化任何人,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自己的缺陷,我只把他当普通人来写。但人比人确实有高低,有的人令人高山仰止,有的人唯利是图,正因为如此,钟南山的出现才显得珍贵无比。
钟红明:如果从《钟南山:苍生在上》概括出几个关键词,就是——“时间与空间”“泪水”“挫折”“敢医敢言”“记忆”。你在后记里说:“他也将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为什么你会用“时代的记忆”来概括钟南山
熊育群:因为疫情如此大的灾难,是个历史事件,将来一定会被后人说起。显然,重要的人物缺少不了钟南山,钟南山是值得书写的。
钟红明:现在有些人避用“报告文学”而用“非虚构”,我个人觉得,背后是一种文学观的差异。我注意到你以往的作品,无论是人文地理类的,还是虚构类的长篇小说,你都进行了大量的实地采访,甚至到国外进行追踪采访……为何会经常采用这样“费力”的写作方式
熊育群:我认为这是写作的常态。我这样做并不代表我不重视虚构,不重视想象,恰恰相反,我要让自己的作品充满想象,甚至是魔幻。但这想象不是胡思乱想,只有符合历史与现实逻辑的想象才震撼人心。还有就是文章的细节是来自生活的,它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有着现实的力量。
(摘编自《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文汇报》2020年5月13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关于为何在疫情背景下写钟南山的问题,熊育群表示自己熟悉钟南山,对他赴武汉抗疫之事很感动,有写作的冲动,有关部门也希望写他。
[B] 被问到为何写钟南山过往的大量经历时,熊育群认为传记式的写法可以写透钟南山的人生,而只有写透他的人生,才能写出他为何敢医敢言。
[C] 面对为何将钟南山视为“时代的记忆”的提问,熊育群表示疫情是个历史事件,而钟南山凝聚着时代的记忆,是值得书写的。
[D] 关于经常采用“费力”的写作方式的问题,熊育群表示“费力”写作是常态,自己也重视想象,重视背离现实逻辑的想象带来的震撼效果。
D
【解析】 “重视背离现实逻辑的想象带来的震撼效果”分析错误。由原文“这想象不是胡思乱想,只有符合历史与现实逻辑的想象才震撼人心”可知,重视的是“符合历史与现实逻辑的想象带来的震撼效果”,而非“背离现实逻辑的想象带来的震撼效果”。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汇报》作为组织方,聚焦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期望文学可以复原和记录疫情这样的重大时刻,从而展现文学的力量和飞扬的灵魂。
[B] 钟红明作为对谈的一方和责编,关心作家的写作动机和写作方式,并举出对方经常进行大量实地采访的实例,从而引发一些相关问题的讨论。
[C] 熊育群作为对谈的另一方和作者,关心文学表达的力量,故而重视主题的时代性、文学的现实性和文章细节的生活气息,也留心魔幻的文学想象。
[D] 文学如何回应时代和现实的问题,既是组织方和对谈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疫情这一特殊历史时刻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
D
【解析】 “也是疫情这一特殊历史时刻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于文无据;且根据现实来看,“文学如何回应时代和现实的问题”不属于“疫情这一特殊历史时刻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
3.钟红明是如何做到在对谈中引发对话并将话题引向深入的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有比较充分的准备:熟悉对方的写作,作为责编,尤其熟悉作品《钟南山:苍生在上》;②重视对方的观点:提问时采用对方文章中的说法来引出话题,营造对话氛围;③逐步深入地提问:从写作动机问起,问到写作方式和具体内容,最后问到对方的文学观。(每点2分)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概括对谈中的“话题”。第一次:结合当下疫情,谈作者写一部关于钟南山的长篇非虚构作品的初衷。第二次:结合作品的内容,谈为什么要写钟南山的过往经历。第三次:抓住作品中的关键词语,谈为什么用“时代的记忆”概括钟南山。第四次:结合作者的创作实际,谈为什么经常采用“费力”的写作方式。其次,对对谈“话题”和“引发对话”的切入点进行归纳分析,提炼答题要点。无论是对方的写作情况还是对方的作品,钟红明都很熟悉,这是做了充分准备的必然结果。由“在《燃起黑色的春天》一文中你曾写道”“你写了钟南山过往的大量经历”“你在后记里说”“你以往的作品”等可以看出,钟红明在提问时采用对方的说法,重视对方观点,以此营造和谐的对话氛围。在谈及作者的写作动机、作品的内容、写作方式、作者的文学观时,由表及里,逐步深入。
【突破路径】
2020年全国Ⅲ卷的访谈阅读考查的题型是四选一客观题两道,为选非题,再加上一道主观简答题。客观选择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同前面的信息性文本阅读的客观选择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就不再做讲解。这里我们针对访谈的文体特征,重点讲解访谈的3大主观题特色题型:概括访谈内容、把握或评价访谈观点、赏析访谈技巧(问答技巧)。
主要考点 答题方法思路
概括访谈
内容 1.速读文本,整体把握访谈话题、主要进程和关键内容
2.将访谈者与访谈对象的相关内容分别整理,把握主要内容
3.精读访谈者的关键问题和访谈对象的关键回答
4.根据题干要求,归纳整合
把握或评价
访谈观点 1.从访谈发生的背景及文本能体现背景的语句中体会
2.从访问者有明显情感倾向的提问中体会
3.从受访者直接表示赞成或反对某种看法的语句中定向体会
赏析访谈
技巧(问答
技巧) 1.从整体上把握访谈的目的、内容、对象
2.将访谈者的问题按照访谈的进程进行整理,把握重点问题和访谈进程发生变化的关键问题
3.根据访谈提问的一般提问方法和特殊提问方法,明确提问的特点或技巧,并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