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三微专题4现代诗歌阅读 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三微专题4现代诗歌阅读 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7 07:42:24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现代诗歌又称白话诗,发端于清末,盛行于“五四”以后。其与古典诗歌相比较,虽都为有感而作,但一般不拘泥于格式和韵律,形式更加奔放自由,意涵也更加丰富跳跃,意象的经营往往重于对修辞的运用,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及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其特点具体如下:
饱含真情 没有情,无以谈诗,不抒真情,就算不得诗人
立意新颖 诗歌强调意的重要性,实际上意不光重要,还应该新颖,应该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新意来,应该有独特新奇的发现和感受
跳跃自如 诗歌要在极短的篇章里包蕴极其复杂的思想内容,有时时空跨度很大,因此需要自然过渡,跳跃自如。与古典诗歌相比,这一点更加突出
凝练集中 凝练,指语言;集中,指主题。即能够用极其精练、准确、生动的语言,高度概括、集中地反映生活,言简意深,在有限的诗句之内,容纳丰富的思想内容
节奏和谐 节奏作为音乐术语是指音响运动中,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长短、强弱现象。反映在诗歌中的节奏,则指诗句中词和词中间的音节停顿或感情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前者为外在节奏,后者为内在节奏,只有外在和内在协调一致了,才会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
形象生动 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选择、综合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思想内容和审美意义的具体可感、鲜明生动的图画,包括人物、环境、景物等
意境优美 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为一体,通过艺术手段描绘出来,构成一种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含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景外之景、象外之象,使读者可以从有限感知无限,得到一种韵味无穷的美感
虚实相生 有实有虚,虚实结合,才能把读者带到一个既不脱离现实,又能超越现实,亦真亦幻、迷离朦胧的艺术境界中去。现代诗歌“虚”的特点更加突出
学案1
把握旨趣,领会情感美
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诗歌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要能概括、分析和评价。
【经典例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口 供[注]
闻一多
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
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
青松和大海,鸦背驮着夕阳,
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
[注] 选自《死水》,新月书店1928年版诗集《死水》中的第一首诗。《死水》初版本分四个部分,这首诗独立于四个部分之外,显然,带有序诗的性质。
你知道我爱英雄,还爱高山,
我爱一幅国旗在风中招展,
自从鹅黄到古铜色的菊花。
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

可是还有一个我,你怕不怕 ——
苍蝇似的思想,垃圾桶里爬。
简要分析“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一句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 ①这句诗除了暗示抒情主人公的身份特征(书斋里的书生,偏爱民族传统文化),还因为一个“苦”字,使全诗平添了一番苦涩之感。②诗中倾注了诗人对祖国、历史、文化和山川的热爱之情,凸显了他的爱国主义理想,理想的炽热与现实的冷酷形成的反差使诗人的抒情含有些许的苦涩。(每点2分)
【解析】 这首诗共两节,第一节是诗人的“供述”,从各方面表现其爱国情怀;第二节是诗人“供述”的补充,是诗人对自己另一面的自我揭露。可从找关键词的角度进行分析。“茶”字暗示诗人的身份,“苦”字寓含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带给诗人精神上的苦闷之情。对诗中这句话情感的分析,既要从诗人的身份特点、偏爱喜好着手,又要结合时代背景,考虑诗人的精神苦痛。结合这两点即可得出答案。
【突破路径】
领会诗歌情感美“4角度”
行文角度 按照诗歌的行文思路,给诗歌划分层次,提取多个感情要点,从而把握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关键词
角度 作者在诗歌中往往会用一两个词语或句子来点明诗歌的感情,抓住了这样的关键词,也就能够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描述对
象角度 通过对情感的解读,从描述主体和客体的角度全面准确地把握作者复杂、变化的情感
意象角度 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鉴赏分析诗歌的情感,可从意象入手
学案2
展开想象,感受形象美
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高考对形象的考查主要包括把握意象的内涵,鉴赏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或人物形象。对现代诗歌而言,如何把握意象从而揣摩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尤为重要。
【经典例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树[注]
郑 敏
我从来没有真正听见声音
像我听见树的声音
当它悲伤,当它忧郁
当它鼓舞,当它多情时的一切声音
即使在黑暗的冬夜里
你走过它,也应当像
走过一个失去民族自由的人民
你听不见那封锁在血里的声音吗
当春天来到时
它的每一只强壮的手臂里
埋藏着千百个啼扰的婴儿
我从来没有真正感觉过宁静
像我从树的姿态里
所感受到的那样深
无论自哪一个思想里醒来
我的眼睛遇见它
屹立在那同一的姿态里
在它的手臂间星斗转移
在它的注视下溪水慢慢流去
在它的胸怀里小鸟来去
而它永远那样祈祷,沉思
仿佛生长在永恒宁静的土地上
[注] 选自诗人诗集《金黄的稻束》,本诗集所收诗歌写于1942~1947年。
“树”这个意象有何含义 (4分)
【答案】 “树”是自然物象,但诗人通过内心所感受到的是树的声音,树的宁静,(2分)这两种“品格”暗示民族力量的新生和对真善美的追求。(2分)
【解析】 诗歌第一部分描述“树的声音”,第二部分描述“树的宁静”,而这两种“品格”暗示民族力量的新生和对真善美的追求,从这方面来作答即可。
【突破路径】
感受形象美“3注意”
注意抓关键词语 对现代诗歌内涵的理解,需要抓住诗歌中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反复揣摩,弄清表层意思
注意结合作者经历或背景 从知人论世的角度,结合作者经历或背景,把握形象的特点
注意思考层次 现代诗歌意象鉴赏一般思路:表层属性+深层内涵。作答时,要特别注意这一思维模式
学案3
咀嚼涵泳,品味语言美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
【经典例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老 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一九三二年四月
请简要分析作者使用“扣”“垂下”“咽”“飘”这几个词的艺术表现力。(4分)
【答案】 “扣”形象地写出了老马承受的压力之大;“垂下”形象地表现出老马感受到的沉重与无可奈何,也写出了它卖力前行的样子;“咽”表现出它对自己命运的深深的无奈;“飘”形象地补充了上一行的“泪”字,使诗意更丰富。(每点1分)
【解析】 要注意这些字词都是动词,从这些动词中分析其表达的效果,例如“垂下”代表了“老马”内心的无奈和对苦痛的默认,再如“飘”,飘过的是鞭影,代表了老马受到奴役的命运。总之以上词语都形象地描写出了老马命运的悲苦和生活的艰辛与无助,其实本诗中的“老马”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他象征了中国千千万万被奴役的人的命运。
【突破路径】
品味语言美“3方面”
熟悉节奏韵律,体会语言的音乐美 诗的语言要在朗诵时顺口流畅,要富有抑扬顿挫、起伏跌宕的韵律美和流畅回环的音乐感。作为鉴赏者也要从诗歌的音韵与节奏中,体会出其中的音乐美
推敲炼字技巧,赏析语言隽永美 诗是精练的语言,一句话乃至一个字,里面蕴藏着深厚的旨趣。对诗歌的炼字进行推敲,从而品味语言的隽永美,是鉴赏诗歌语言的又一途径
考查修辞手法,领会语言形象美 诗歌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常常借助多种修辞手法,常见的如比喻、拟人、反复、排比、对偶等微专题4 现代诗歌阅读
  现代诗歌又称白话诗,发端于清末,盛行于“五四”以后。其与古典诗歌相比较,虽都为有感而作,但一般不拘泥于格式和韵律,形式更加奔放自由,意涵也更加丰富跳跃,意象的经营往往重于对修辞的运用,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及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其特点具体如下:
饱含真情 没有情,无以谈诗,不抒真情,就算不得诗人
立意新颖 诗歌强调意的重要性,实际上意不光重要,还应该新颖,应该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新意来,应该有独特新奇的发现和感受
跳跃自如 诗歌要在极短的篇章里包蕴极其复杂的思想内容,有时时空跨度很大,因此需要自然过渡,跳跃自如。与古典诗歌相比,这一点更加突出
凝练集中 凝练,指语言;集中,指主题。即能够用极其精练、准确、生动的语言,高度概括、集中地反映生活,言简意深,在有限的诗句之内,容纳丰富的思想内容
节奏和谐 节奏作为音乐术语是指音响运动中,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长短、强弱现象。反映在诗歌中的节奏,则指诗句中词和词中间的音节停顿或感情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前者为外在节奏,后者为内在节奏,只有外在和内在协调一致了,才会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
形象生动 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选择、综合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思想内容和审美意义的具体可感、鲜明生动的图画,包括人物、环境、景物等
意境优美 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为一体,通过艺术手段描绘出来,构成一种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含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景外之景、象外之象,使读者可以从有限感知无限,得到一种韵味无穷的美感
虚实相生 有实有虚,虚实结合,才能把读者带到一个既不脱离现实,又能超越现实,亦真亦幻、迷离朦胧的艺术境界中去。现代诗歌“虚”的特点更加突出
学案1 把握旨趣,领会情感美
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诗歌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要能概括、分析和评价。
【经典例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口 供[注]
闻一多
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
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
青松和大海,鸦背驮着夕阳,
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
你知道我爱英雄,还爱高山,
我爱一幅国旗在风中招展,
自从鹅黄到古铜色的菊花。
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
可是还有一个我,你怕不怕 ——
苍蝇似的思想,垃圾桶里爬。
[注] 选自《死水》,新月书店1928年版诗集《死水》中的第一首诗。《死水》初版本分四个部分,这首诗独立于四个部分之外,显然,带有序诗的性质。
简要分析“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一句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 ①这句诗除了暗示抒情主人公的身份特征(书斋里的书生,偏爱民族传统文化),还因为一个“苦”字,使全诗平添了一番苦涩之感。②诗中倾注了诗人对祖国、历史、文化和山川的热爱之情,凸显了他的爱国主义理想,理想的炽热与现实的冷酷形成的反差使诗人的抒情含有些许的苦涩。(每点2分)
【解析】 这首诗共两节,第一节是诗人的“供述”,从各方面表现其爱国情怀;第二节是诗人“供述”的补充,是诗人对自己另一面的自我揭露。可从找关键词的角度进行分析。“茶”字暗示诗人的身份,“苦”字寓含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带给诗人精神上的苦闷之情。对诗中这句话情感的分析,既要从诗人的身份特点、偏爱喜好着手,又要结合时代背景,考虑诗人的精神苦痛。结合这两点即可得出答案。
【突破路径】
领会诗歌情感美“4角度”
行文角度 按照诗歌的行文思路,给诗歌划分层次,提取多个感情要点,从而把握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关键词 角度 作者在诗歌中往往会用一两个词语或句子来点明诗歌的感情,抓住了这样的关键词,也就能够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描述对 象角度 通过对情感的解读,从描述主体和客体的角度全面准确地把握作者复杂、变化的情感
意象角度 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鉴赏分析诗歌的情感,可从意象入手
学案2 展开想象,感受形象美
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高考对形象的考查主要包括把握意象的内涵,鉴赏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或人物形象。对现代诗歌而言,如何把握意象从而揣摩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尤为重要。
【经典例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树[注]
郑 敏
我从来没有真正听见声音
像我听见树的声音
当它悲伤,当它忧郁
当它鼓舞,当它多情时的一切声音
即使在黑暗的冬夜里
你走过它,也应当像
走过一个失去民族自由的人民
你听不见那封锁在血里的声音吗
当春天来到时
它的每一只强壮的手臂里
埋藏着千百个啼扰的婴儿
我从来没有真正感觉过宁静
像我从树的姿态里
所感受到的那样深
无论自哪一个思想里醒来
我的眼睛遇见它
屹立在那同一的姿态里
在它的手臂间星斗转移
在它的注视下溪水慢慢流去
在它的胸怀里小鸟来去
而它永远那样祈祷,沉思
仿佛生长在永恒宁静的土地上
 [注] 选自诗人诗集《金黄的稻束》,本诗集所收诗歌写于1942~1947年。
“树”这个意象有何含义 (4分)
【答案】 “树”是自然物象,但诗人通过内心所感受到的是树的声音,树的宁静,(2分)这两种“品格”暗示民族力量的新生和对真善美的追求。(2分)
【解析】 诗歌第一部分描述“树的声音”,第二部分描述“树的宁静”,而这两种“品格”暗示民族力量的新生和对真善美的追求,从这方面来作答即可。
【突破路径】
感受形象美“3注意”
注意抓关键词语 对现代诗歌内涵的理解,需要抓住诗歌中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反复揣摩,弄清表层意思
注意结合作者经历或背景 从知人论世的角度,结合作者经历或背景,把握形象的特点
注意思考层次 现代诗歌意象鉴赏一般思路:表层属性+深层内涵。作答时,要特别注意这一思维模式
学案3 咀嚼涵泳,品味语言美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
【经典例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老 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一九三二年四月
请简要分析作者使用“扣”“垂下”“咽”“飘”这几个词的艺术表现力。(4分)
【答案】 “扣”形象地写出了老马承受的压力之大;“垂下”形象地表现出老马感受到的沉重与无可奈何,也写出了它卖力前行的样子;“咽”表现出它对自己命运的深深的无奈;“飘”形象地补充了上一行的“泪”字,使诗意更丰富。(每点1分)
【解析】 要注意这些字词都是动词,从这些动词中分析其表达的效果,例如“垂下”代表了“老马”内心的无奈和对苦痛的默认,再如“飘”,飘过的是鞭影,代表了老马受到奴役的命运。总之以上词语都形象地描写出了老马命运的悲苦和生活的艰辛与无助,其实本诗中的“老马”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他象征了中国千千万万被奴役的人的命运。
【突破路径】
品味语言美“3方面”
熟悉节奏韵律,体会语言的音乐美 诗的语言要在朗诵时顺口流畅,要富有抑扬顿挫、起伏跌宕的韵律美和流畅回环的音乐感。作为鉴赏者也要从诗歌的音韵与节奏中,体会出其中的音乐美
推敲炼字技巧,赏析语言隽永美 诗是精练的语言,一句话乃至一个字,里面蕴藏着深厚的旨趣。对诗歌的炼字进行推敲,从而品味语言的隽永美,是鉴赏诗歌语言的又一途径
考查修辞手法,领会语言形象美 诗歌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常常借助多种修辞手法,常见的如比喻、拟人、反复、排比、对偶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