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2节 微专题二 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方法和拓展应用(课件 学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第2节 微专题二 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方法和拓展应用(课件 学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07 07:23:58

文档简介

微专题二 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方法和拓展应用
题型一 运用分离定律解答自由组合问题
1.解题思路
(1)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问题分解为若干分离定律问题分别进行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
(2)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等位基因就可分解为几组分离定律的问题。先研究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再把它们的各种情况综合起来,即“先分开,后组合”。
2.根据亲本的基因型推测子代的基因型、表型及比例——正推型
(1)配子类型及概率的问题
多对等位基因的个体 解答方法 举例: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
产生配子的种类数 每对基因产生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配子种类数为 Aa Bb Cc ↓ ↓ ↓   2×2×2=8
产生某种配子的概率 每对基因产生相应配子概率的乘积 产生ABC配子的概率为1/2(A)×1/2(B)×1/2(C)=1/8
(2)基因型类型及概率问题
问题举例 计算方法
AaBbCc×AaBBCc,求它们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数 可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有3种基因型(1AA∶2Aa∶1aa) Bb×BB→后代有2种基因型(1BB∶1Bb) Cc×Cc→后代有3种基因型(1CC∶2Cc∶1cc) 因此,AaBbCc×AaBBCc的后代中有3×2×3=18(种)基因型
AaBbCc×AaBBCc,后代中AaBBcc出现的概率计算 1/2(Aa)×1/2(BB)×1/4(cc)=1/16
(3)表型类型与概率问题
问题举例 计算方法
AaBbCc×AabbCc,求它们杂交后代可能的表型种类数 可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问题: Aa×Aa→后代有2种表型(3A_∶1aa) Bb×bb→后代有2种表型(1Bb∶1bb) Cc×Cc→后代有2种表型(3C_∶1cc) 所以,AaBbCc×AabbCc的后代中有2×2×2=8种表型
AaBbCc×AabbCc,后代中表型A_bbcc出现的概率计算 3/4(A_)×1/2(bb)×1/4(cc)=3/32
3.根据子代表型分离比推测亲本基因型——逆推型
(1)方法:将自由组合定律的分离比拆分成分离定律的分离比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逆向组合。
(2)题型示例
①子代:9∶3∶3∶1=(3∶1)(3∶1) AaBb×AaBb
②子代:1∶1∶1∶1=(1∶1)(1∶1)
③子代:3∶1∶3∶1=(3∶1)(1∶1)
④子代:3∶1=(3∶1)×1
【典例1】 (2024·浙江绍兴稽山中学高一期中)已知A与a、B与b、C与c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A.表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B.基因型有1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C.表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32
D.基因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典例2】 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用A、a和B、b表示,A、B对a、b为完全显性)分别控制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植株甲与植株乙进行杂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子二代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
B.若子一代出现1∶1∶1∶1的性状比,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
C.若子一代出现3∶1∶3∶1的性状比,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
D.若子二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两亲本可能的杂交组合有4种情况
题型二 “和”为16的特殊分离比
1.基因互作
2.显性基因累加效应
(1)表型
(2)原因:A与B的作用效果相同,但显性基因越多,效果越强。
【典例3】 家蚕结黄茧和白茧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Y、y控制,并受另一对等位基因I、i影响。当基因I存在时,基因Y的作用不能显现出来。现有下面两组杂交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实验一       实验二
P 黄茧 × 白茧  P 白茧 × 白茧
              
F1   白茧    F1 白茧  黄茧
       3 ∶ 1
F2 白茧   黄茧
   13  ∶  3  
A.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实验二两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YYIi×YyIi
C.若实验一的F2中结黄茧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纯合子占5/9
D.若实验一的F1与F2中结黄茧杂合子杂交,理论上后代结白茧个体中纯合子占2/5
【典例4】 (2024·陕西咸阳实验中学高一月考)控制人类肤色的A/a、B/b、E/e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AABBEE为黑色,aabbee为白色,其他性状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图,即肤色随显性基因的增加而逐渐加深,若双亲基因型为AabbEE×AaBbee,则子代肤色的基因型和表型种类分别有(  )
A.6种,4种      B.12种,4种
C.6种,5种 D.12种,6种
题型三 “和”小于16的由基因致死导致的特殊分离比
1.胚胎致死或个体致死
2.配子致死或配子不育
【典例5】 水稻种子的有芒和无芒由等位基因B/b控制,非糯性与糯性由等位基因R/r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让有芒非糯性水稻自交,F1的表型及比例为有芒非糯性∶有芒糯性∶无芒非糯性∶无芒糯性=6∶2∶3∶1。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水稻存在基因B纯合致死现象 B.若亲本测交,子代有四种表型
C.F1的有芒非糯性水稻均为杂合子 D.F1的重组类型中纯合子占
【典例6】 (2024·山东枣庄一中高一月考)某自花传粉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当A和B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出红色,只有A或B基因存在时表现出粉红色,无显性基因时表现为白色。已知含基因a的花粉50%可育,让基因型AaBb为亲本自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
B.亲本产生的雄配子中AB∶aB=2∶1
C.F1中白花所占的比例为1/12
D.F1中基因型为AAbb个体占1/12
1.(2024·河南平顶山高一期末)某植物的花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A/a、B/b控制,这两对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图所示,此外,含有AB的花粉由于活力不足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自交获得F1,则F1中花色的表型及比例是(  )
A.白色∶粉色∶红色=4∶3∶9
B.白色∶粉色∶红色=5∶3∶4
C.白色∶粉色∶红色=4∶3∶5
D.白色∶粉色∶红色=6∶9∶1
2.(2024·河北石家庄高一期中)某二倍体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为AA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为小花瓣,aa为无花瓣。花瓣颜色(红色和黄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R对r为完全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一对亲本进行杂交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后代表型和比例是红色大花瓣∶黄色大花瓣∶无花瓣=1∶1∶2,则亲本杂交组合是AaRr,aarr
B.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子代共有9种基因型,4种表型
C.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所占比例约为1/3
D.若基因型为AaRr与Aarr的亲本杂交,则子代中红色花瓣的植株占5/8
3.某两性花植物花的颜色受A/a、B/b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其中A控制红色色素的合成(AA和Aa的作用相同);B能减少红色色素的含量,且BB将红色色素减少为0。以下为某杂交实验及其结果(亲本都是纯合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共有5种
B.亲本中白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
C.F1测交后代表型及其比例为红花∶粉红花∶白花=1∶1∶2
D.将F2中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白花植株占1/9
4.控制某动物体长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和C、c独立遗传,其中显性基因A/B/C对体长的作用相等,且显性基因越多会使该种动物体长越长。让基因型为AABBCC(体长14 cm)和基因型为aabbcc(体长8 cm)的该种动物交配产生F1,F1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获得F2。如果F2个体数量足够多,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这三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B.F1的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64种
C.F2中体长为13 cm的基因型有6种
D.F2个体的体长最大值是14 cm
5.某种鹦鹉羽毛颜色有4种表型:红色、黄色、绿色和白色,且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决定,且BB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将绿色鹦鹉和纯合黄色鹦鹉杂交,F1有2种表型,黄色鹦鹉占50%,红色鹦鹉占50%;选取F1中的红色鹦鹉,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其后代中有红色、黄色、绿色、白色4种表型,且这4种表型的比例为6∶3∶2∶1,则F1的亲本基因型组合是(  )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6.(2024·福建泉州高一期中)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如表所示是桃树两个杂交实验的统计数据:
组别 亲本组合 后代的表型及其株数
乔化 蟠桃 乔化 圆桃 矮化 蟠桃 矮化 圆桃
甲 乔化蟠桃×矮化圆桃 41 0 0 42
乙 乔化蟠桃×乔化圆桃 30 13 0 14
(1)根据组别     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
(2)甲组的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     种表型,比例应为         。
(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基因型为HH的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让蟠桃(Hh)自交,统计并分析子代的表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如果子代的                       ,
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的                       ,
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微专题二 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方法和拓展应用
【典例1】 B 每一种性状的表型是2种,因此杂交后代的表型是2×2×2=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是1/2×1/2×1/2=1/8,Aabbcc个体的比例是1/2×1/2×1/4=1/16,A、C错误;杂交后代基因型种类是3×2×3=1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是1/4×1/2×1/2=1/16,aaBbcc个体的比例是1/4×1/2×1/4=1/32,B正确,D错误。
【典例2】 D 若子二代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则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所以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A错误;若子一代出现1∶1∶1∶1的性状比,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B错误;若子一代出现3∶1∶3∶1的性状比,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C错误;若子二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子一代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则两亲本可能的杂交组合有4种情况,分别是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D正确。
【典例3】 D 实验一显示,F2中白茧∶黄茧=13∶3(是9∶3∶3∶1的变式),因此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Y_I_、yyI_、yyii都表现为白茧,Y_ii表现为黄茧,因此实验一中亲本黄茧的基因型是YYii,白茧基因型是yyII,实验二中,白茧与白茧杂交,F1中白茧∶黄茧=3∶1,因此两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YYIi×YyIi,也可能是YyIi×yyii或YYIi×YYIi或YYIi×yyIi,B正确;实验一的F2中,结黄茧个体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YYii、2/3Yyii,产生的配子为2/3Yi、1/3yi,这些结黄茧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纯合子占2/3Yi×2/3Yi+1/3yi×1/3yi=5/9,C正确;实验一的F1基因型为YyIi,F2中结黄茧杂合子基因型为Yyii,二者杂交后代中结黄茧家蚕(Y_ii)的概率为3/4×1/2=3/8,则结白茧家蚕的概率为5/8,后代结白茧家蚕纯合子(yyii)的概率为1/4×1/2=1/8,因此理论上后代结白茧家蚕中纯合子占1/5,D错误。
【典例4】 A 根据一对杂合体Aa×Aa的子代基因型为AA、Aa和aa三种,而Bb×bb的子代基因型为Bb和bb两种,而EE×ee的子代基因型为Ee一种,所以双亲基因型为AabbEE×AaBbee的个体婚配,子代肤色的基因型有3×2×1=6种,又子代肤色深浅与显性基因个数有关,由于有三对等位基因控制,所以显性基因个数有4个、3个、2个、1个4种情况,共4种表型,A正确。
【典例5】 D F1中有芒∶无芒=2∶1,是3∶1的变式,说明B纯合致死,A正确;由题意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BbRr,其测交,子代有四种表型,即有芒非糯性、有芒糯性、无芒非糯性、无芒糯性,B正确;由于B纯合致死,因此F1的有芒非糯性(BbR_)水稻均为杂合子,C正确;F1的重组类型(有芒糯性∶无芒非糯性∶无芒糯性=2∶3∶1)中每一种表型都有一份纯合子,因此纯合子占=,D错误。
【典例6】 C 当A和B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出红色,因此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共有4种,A正确;由于含基因a的花粉50%可育,则在亲本产生的雄配子中各基因型及比例为:AB∶Ab∶aB∶ab=2∶2∶1∶1,所以雄配子中AB∶aB=2∶1,B正确;无显性基因时表现为白色,所以aabb表现为白花。则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自交时,由于含基因a的花粉50%可育,母本产生ab卵细胞占比为1/4,父本产生ab精子占比为1/6,故F1中白花所占的比例为1/6×1/4=1/24,C错误;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自交时,由于含基因a的花粉50%可育,母本产生Ab卵细胞占比为1/4,父本产生Ab精子占比为2/6,故F1中AAbb所占的比例为2/6×1/4=1/12,D正确。
针对练习
1.C 基因型AaBb的个体自交产生的基因型为A_B_∶A_bb∶aaB_∶aabb=9∶3∶3∶1,考虑含有AB的花粉由于活力不足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根据“棋盘法”可知A_B_个体会减少4份,即A_B_∶A_bb∶aaB_∶aabb变为5∶3∶3∶1,再根据题目信息可知A_B_表现为红色,A_bb表现为粉色,aaB_和aabb表现为白色,即白色∶粉色∶红色=4∶3∶5,C正确。
2.C 后代中无花瓣∶有花瓣=1∶1,亲本的基因型为Aa、aa;红∶黄色=1∶1,亲本的基因型为Rr、rr;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Rr、aarr或者Aarr、aaRr,A错误;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子代有9种基因型:AARR、AaRR、AARr、AaRr、aaRR、aaRr、AArr、Aarr、aarr,因为aa无花瓣,所以表型有5种,B错误;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子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RR∶AaRR∶AARr∶AaRr∶aaRR∶aaRr∶AArr∶Aarr∶aarr=1∶2∶2∶4∶1∶2∶1∶2∶1,可见,其中有花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RR∶AaRR∶AARr∶AaRr∶AArr∶Aarr=1∶2∶2∶4∶1∶2,AaRr所占的比例为4/12=1/3,C正确;若基因型为AaRr与Aarr的亲本杂交,子代中红色花瓣的植株占的比例应该是3/4×1/2=3/8,D错误。
3.D 由题干信息可知,某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_BB、aa_ _为白花,A_bb为红花,A_Bb为粉红花,纯种白花与纯种红花进行杂交,F1均为粉红花,F1自交,F2表现为红花∶粉红花∶白花=3∶6∶7,其分离比是9∶3∶3∶1的变式,因此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所以F1的基因型是AaBb,亲本白花的基因型是aaBB,红花的基因型是AAbb。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_BB(2种)、aa_ _(3种),共5种,A正确;亲本中白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B正确;F1基因型为AaBb,测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1/4AaBb(粉红花)∶1/4aaBb(白花)∶1/4Aabb(红花)∶1/4aabb(白花),故表型及其比例为红花∶粉红花∶白花=1∶1∶2,C正确;F2中红花植株(1/3AAbb、2/3Aabb)自交,后代只出现白花和红花,其中白花aabb占2/3×1/4=1/6,D错误。
4.C 由于三对等位基因A、a,B、b和C、c独立遗传,所以这三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由题意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Cc,且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所以F1产生的雌雄配子种类各有23=8(种),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8×8=64(种),B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基因型中有1个显性基因,体长较隐性纯合子增加1 cm,故体长为13 cm的个体中含有5个显性基因,所以F2中体长为13 cm的个体基因型有AABBCc、AABbCC、AaBBCC,共3种,C错误;F1的基因型为AaBbCc,F1自交产生的F2的基因型中含显性基因最多的个体(基因型为AABBCC)体长最长,为14 cm,D正确。
5.B 分析题意,可推导出该鹦鹉羽毛颜色的4种表型由A_Bb、A_bb、aaBb和aabb这些基因型控制。F1中的红色鹦鹉相互交配能产生4种表型的个体,可推导出F1中的红色鹦鹉的基因型为AaBb。绿色鹦鹉和纯合黄色鹦鹉杂交,能得到基因型为AaBb的红色鹦鹉,先考虑B和b这对基因,亲本的基因型为Bb和bb,而亲本黄色鹦鹉为纯合子,故bb为亲本黄色鹦鹉的基因型,Bb为绿色鹦鹉的基因型;再考虑A和a这对基因,由于绿色鹦鹉和纯合黄色鹦鹉杂交后代只有两种表型,且比例为1∶1,结合以上分析,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这样基因组合方式有AABb×aabb和AAbb×aaBb两种,第一种组合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表现为红色,故选B。
6.(1)乙 乔化 (2)DdHh、ddhh (3)4 1∶1∶1∶1 (4)表型为蟠桃和圆桃,且其比例为2∶1 表型为蟠桃和圆桃,且其比例为3∶1
解析:(1)甲组乔化与矮化杂交,后代有乔化和矮化,无法确定显、隐性;乙组两亲本都是乔化,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新出现了矮化,可判断矮化为隐性,乔化为显性。(2)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乔化对矮化为显性,则甲组中亲本乔化蟠桃×矮化圆桃的基因型可表示为D_H_×ddhh,又由于后代中乔化∶矮化=1∶1,蟠桃∶圆桃=1∶1,均属于测交,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ddhh。(3)若甲组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其杂交后代应出现乔化蟠桃、矮化蟠桃、乔化圆桃、矮化圆桃四种表型,并且四种表型的比例为1∶1∶1∶1。(4)本实验目的是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可通过观察杂合子的自交后代进行分析,故实验方案为:让杂合蟠桃与杂合蟠桃杂交,分析比较子代的表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①如果子代表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2∶1,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Hh→1HH(致死)、2Hh、1hh。②如果子代表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3∶1,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Hh→1HH、2Hh、1hh。
6 / 6(共46张PPT)
微专题二 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方法和拓展应用
题型一 运用分离定律解答自由组合问题
1. 解题思路
(1)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问题分解为若干分离定律问题分
别进行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
(2)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等位基因就可分解为几组分离
定律的问题。先研究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再把它们
的各种情况综合起来,即“先分开,后组合”。
2. 根据亲本的基因型推测子代的基因型、表型及比例——正推型
(1)配子类型及概率的问题
多对等位基因的
个体 解答方法 举例:基因型为
AaBbCc的个体
产生配子的种类
数 每对基因产生配子种类数
的乘积 配子种类数为
Aa Bb Cc
↓ ↓ ↓
  2×2×2=8
产生某种配子的
概率 每对基因产生相应配子概
率的乘积 产生ABC配子的概率
为1/2(A)×1/2
(B)×1/2(C)=1/8
(2)基因型类型及概率问题
问题举例 计算方法
AaBbCc×AaBBCc,求它们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数 可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有3种基因型
(1AA∶2Aa∶1aa)
Bb×BB→后代有2种基因型(1BB∶1Bb)
Cc×Cc→后代有3种基因型
(1CC∶2Cc∶1cc)
因此,AaBbCc×AaBBCc的后代中有3×2×3
=18(种)基因型
问题举例 计算方法
AaBbCc×AaBBCc,后代中AaBBcc出现的概率计算 1/2(Aa)×1/2(BB)×1/4(cc)=1/16
(3)表型类型与概率问题
问题举例 计算方法
AaBbCc×AabbCc,求它们杂交后代
可能的表型种类数 可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问题:
Aa×Aa→后代有2种表型(3A_∶1aa)
Bb×bb→后代有2种表型(1Bb∶1bb)
Cc×Cc→后代有2种表型(3C_∶1cc)
所以,AaBbCc×AabbCc的后代中有2×2×2=8种表型
AaBbCc×AabbCc,后代中表型A_bbcc出现的概率计算 3/4(A_)×1/2(bb)×1/4(cc)=3/32
3. 根据子代表型分离比推测亲本基因型——逆推型
(1)方法:将自由组合定律的分离比拆分成分离定律的分离比分
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逆向组合。
(2)题型示例
①子代:9∶3∶3∶1=(3∶1)(3∶1) AaBb×AaBb
②子代:1∶1∶1∶1=(1∶1)(1∶1)
③子代:3∶1∶3∶1=(3∶1)(1∶1)
④子代:3∶1=(3∶1)×1
【典例1】 (2024·浙江绍兴稽山中学高一期中)已知A与a、B与b、
C与c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
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A. 表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B. 基因型有1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C. 表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32
D. 基因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解析: 每一种性状的表型是2种,因此杂交后代的表型是2×2×2
=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是1/2×1/2×1/2=1/8,Aabbcc个体的
比例是1/2×1/2×1/4=1/16,A、C错误;杂交后代基因型种类是
3×2×3=1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是1/4×1/2×1/2=1/16,
aaBbcc个体的比例是1/4×1/2×1/4=1/32,B正确,D错误。
【典例2】 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用A、a和B、b表示,A、B对
a、b为完全显性)分别控制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植株甲与植株乙进
行杂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子二代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
B. 若子一代出现1∶1∶1∶1的性状比,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
C. 若子一代出现3∶1∶3∶1的性状比,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
D. 若子二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两亲本可能的杂交组合有4种情况
解析: 若子二代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则子一代基因型
为AaBb,所以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A错
误;若子一代出现1∶1∶1∶1的性状比,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
AaBb×aabb或Aabb×aaBb,B错误;若子一代出现3∶1∶3∶1的性状
比,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C错误;若子
二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子一代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则两亲
本可能的杂交组合有4种情况,分别是AABB×aaBB、
AABB×AAbb、AAbb×aabb、aaBB×aabb,D正确。
题型二 “和”为16的特殊分离比
1. 基因互作
2. 显性基因累加效应
(1)表型
(2)原因:A与B的作用效果相同,但显性基因越多,效果越强。
【典例3】 家蚕结黄茧和白茧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Y、y控制,并受
另一对等位基因I、i影响。当基因I存在时,基因Y的作用不能显现出
来。现有下面两组杂交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实验二两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YYIi×YyIi
C. 若实验一的F2中结黄茧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纯合子占5/9
D. 若实验一的F1与F2中结黄茧杂合子杂交,理论上后代结白茧个体中
纯合子占2/5
解析: 实验一显示,F2中白茧∶黄茧=13∶3(是9∶3∶3∶1的变
式),因此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Y_I_、yyI_、
yyii都表现为白茧,Y_ii表现为黄茧,因此实验一中亲本黄茧的基因
型是YYii,白茧基因型是yyII,实验二中,白茧与白茧杂交,F1中白
茧∶黄茧=3∶1,因此两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YYIi×YyIi,也可能是
YyIi×yyii或YYIi×YYIi或YYIi×yyIi,B正确;实验一的F2中,结黄
茧个体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YYii、2/3Yyii,产生的配子为2/3Yi、
1/3yi,这些结黄茧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纯合子占2/3Yi×2/3Yi+
1/3yi×1/3yi=5/9,C正确;
实验一的F1基因型为YyIi,F2中结黄茧杂合子基因型为Yyii,二者杂
交后代中结黄茧家蚕(Y_ii)的概率为3/4×1/2=3/8,则结白茧家蚕
的概率为5/8,后代结白茧家蚕纯合子(yyii)的概率为1/4×1/2=1/8,
因此理论上后代结白茧家蚕中纯合子占1/5,D错误。
【典例4】 (2024·陕西咸阳实验中学高一月考)控制人类肤色的
A/a、B/b、E/e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AABBEE为黑色,aabbee
为白色,其他性状与基因型的关系如图,即肤色随显性基因的增加而
逐渐加深,若双亲基因型为AabbEE×AaBbee,则子代肤色的基因型
和表型种类分别有(  )
A. 6种,4种 B. 12种,4种
C. 6种,5种 D. 12种,6种
解析: 根据一对杂合体Aa×Aa的子代基因型为AA、Aa和aa三
种,而Bb×bb的子代基因型为Bb和bb两种,而EE×ee的子代基因型
为Ee一种,所以双亲基因型为AabbEE×AaBbee的个体婚配,子代肤
色的基因型有3×2×1=6种,又子代肤色深浅与显性基因个数有关,
由于有三对等位基因控制,所以显性基因个数有4个、3个、2个、1个
4种情况,共4种表型,A正确。
题型三 “和”小于16的由基因致死导致的特殊分离比
1. 胚胎致死或个体致死
2. 配子致死或配子不育
【典例5】 水稻种子的有芒和无芒由等位基因B/b控制,非糯性与糯
性由等位基因R/r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让有芒非糯性水稻自交,
F1的表型及比例为有芒非糯性∶有芒糯性∶无芒非糯性∶无芒糯性=
6∶2∶3∶1。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水稻存在基因B纯合致死现象
B. 若亲本测交,子代有四种表型
C. F1的有芒非糯性水稻均为杂合子
D. F1的重组类型中纯合子占
解析: F1中有芒∶无芒=2∶1,是3∶1的变式,说明B纯合致死,
A正确;由题意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BbRr,其测交,子代有四
种表型,即有芒非糯性、有芒糯性、无芒非糯性、无芒糯性,B正
确;由于B纯合致死,因此F1的有芒非糯性(BbR_)水稻均为杂合
子,C正确;F1的重组类型(有芒糯性∶无芒非糯性∶无芒糯性=
2∶3∶1)中每一种表型都有一份纯合子,因此纯合子占 = ,
D错误。
【典例6】 (2024·山东枣庄一中高一月考)某自花传粉植物的花色
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当A和B基因同时存在时,
表现出红色,只有A或B基因存在时表现出粉红色,无显性基因时表
现为白色。已知含基因a的花粉50%可育,让基因型AaBb为亲本自
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
B. 亲本产生的雄配子中AB∶aB=2∶1
C. F1中白花所占的比例为1/12
D. F1中基因型为AAbb个体占1/12
解析: 当A和B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出红色,因此红花植株的基
因型为A_B_,共有4种,A正确;由于含基因a的花粉50%可育,则在
亲本产生的雄配子中各基因型及比例为:AB∶Ab∶aB∶ab=
2∶2∶1∶1,所以雄配子中AB∶aB=2∶1,B正确;无显性基因时表
现为白色,所以aabb表现为白花。则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自交时,由
于含基因a的花粉50%可育,母本产生ab卵细胞占比为1/4,父本产生
ab精子占比为1/6,故F1中白花所占的比例为1/6×1/4=1/24,C错误;
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自交时,由于含基因a的花粉50%可育,母本产
生Ab卵细胞占比为1/4,父本产生Ab精子占比为2/6,故F1中AAbb所
占的比例为2/6×1/4=1/12,D正确。
1. (2024·河南平顶山高一期末)某植物的花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基
因A/a、B/b控制,这两对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图所示,此外,含有
AB的花粉由于活力不足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将基因型为AaBb的
个体进行自交获得F1,则F1中花色的表型及比例是(  )
A. 白色∶粉色∶红色=4∶3∶9
B. 白色∶粉色∶红色=5∶3∶4
C. 白色∶粉色∶红色=4∶3∶5
D. 白色∶粉色∶红色=6∶9∶1
解析: 基因型AaBb的个体自交产生的基因型为A_B_∶A_bb∶
aaB_∶aabb=9∶3∶3∶1,考虑含有AB的花粉由于活力不足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根据“棋盘法”可知A_B_个体会减少4份,即A_B_∶A_bb∶aaB_∶aabb变为5∶3∶3∶1,再根据题目信息可知A_B_表现为红色,A_bb表现为粉色,aaB_和aabb表现为白色,即白色∶粉色∶红色=4∶3∶5,C正确。
2. (2024·河北石家庄高一期中)某二倍体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
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为AA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为小花
瓣,aa为无花瓣。花瓣颜色(红色和黄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r
控制,R对r为完全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一对亲本进行杂
交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后代表型和比例是红色大花瓣∶黄色大花瓣∶无花瓣=1∶1∶2,则亲本杂交组合是AaRr,aarr
B. 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子代共有9种基因型,4种表型
C. 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所占比例约为1/3
D. 若基因型为AaRr与Aarr的亲本杂交,则子代中红色花瓣的植株占5/8
解析: 后代中无花瓣∶有花瓣=1∶1,亲本的基因型为Aa、
aa;红∶黄色=1∶1,亲本的基因型为Rr、rr;则亲本的基因型
为:AaRr、aarr或者Aarr、aaRr,A错误;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
自交,子代有9种基因型:AARR、AaRR、AARr、AaRr、aaRR、
aaRr、AArr、Aarr、aarr,因为aa无花瓣,所以表型有5种,B错
误;
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子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AARR∶AaRR∶AARr∶AaRr∶aaRR∶aaRr∶AArr∶Aarr∶aarr=
1∶2∶2∶4∶1∶2∶1∶2∶1,可见,其中有花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
为:AARR∶AaRR∶AARr∶AaRr∶AArr∶Aarr=1∶2∶2∶4∶1∶2,
AaRr所占的比例为4/12=1/3,C正确;若基因型为AaRr与Aarr的亲本
杂交,子代中红色花瓣的植株占的比例应该是3/4×1/2=3/8,D错误。
3. 某两性花植物花的颜色受A/a、B/b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其中
A控制红色色素的合成(AA和Aa的作用相同);B能减少红色色素
的含量,且BB将红色色素减少为0。以下为某杂交实验及其结果
(亲本都是纯合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共有5种
B. 亲本中白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
C. F1测交后代表型及其比例为红花∶粉红花∶白花=1∶1∶2
D. 将F2中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白花植株占1/9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某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A_BB、aa_ _为白花,A_bb为红花,A_Bb为粉红花,纯种白花与
纯种红花进行杂交,F1均为粉红花,F1自交,F2表现为红花∶粉红
花∶白花=3∶6∶7,其分离比是9∶3∶3∶1的变式,因此这两对
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所以F1的基因型是AaBb,亲本白花
的基因型是aaBB,红花的基因型是AAbb。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A_BB(2种)、aa_ _(3种),共5种,A正确;亲本中白花植株基
因型为aaBB,B正确;
F1基因型为AaBb,测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1/4AaBb(粉红
花)∶1/4aaBb(白花)∶1/4Aabb(红花)∶1/4aabb(白花),故表
型及其比例为红花∶粉红花∶白花=1∶1∶2,C正确;F2中红花植株
(1/3AAbb、2/3Aabb)自交,后代只出现白花和红花,其中白花aabb
占2/3×1/4=1/6,D错误。
4. 控制某动物体长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和C、c独立遗传,其
中显性基因A/B/C对体长的作用相等,且显性基因越多会使该种动
物体长越长。让基因型为AABBCC(体长14 cm)和基因型为
aabbcc(体长8 cm)的该种动物交配产生F1,F1的雌雄个体随机交
配获得F2。如果F2个体数量足够多,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这三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B. F1的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64种
C. F2中体长为13 cm的基因型有6种
D. F2个体的体长最大值是14 cm
解析: 由于三对等位基因A、a,B、b和C、c独立遗传,所以
这三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由题意可知,
F1的基因型为AaBbCc,且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
上,所以F1产生的雌雄配子种类各有23=8(种),雌雄配子结合
方式有8×8=64(种),B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基因型中有1
个显性基因,体长较隐性纯合子增加1 cm,故体长为13 cm的个体
中含有5个显性基因,所以F2中体长为13 cm的个体基因型有
AABBCc、AABbCC、AaBBCC,共3种,C错误;F1的基因型为
AaBbCc,F1自交产生的F2的基因型中含显性基因最多的个体(基
因型为AABBCC)体长最长,为14 cm,D正确。
5. 某种鹦鹉羽毛颜色有4种表型:红色、黄色、绿色和白色,且由独
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决定,且BB对
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将绿色鹦鹉和纯合黄色鹦鹉杂交,F1有2种
表型,黄色鹦鹉占50%,红色鹦鹉占50%;选取F1中的红色鹦鹉,
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其后代中有红色、黄色、绿色、白色4种表
型,且这4种表型的比例为6∶3∶2∶1,则F1的亲本基因型组合是
(  )
A. aaBB×AAbb B. aaBb×AAbb
C. AABb×aabb D. AaBb×AAbb
解析: 分析题意,可推导出该鹦鹉羽毛颜色的4种表型由
A_Bb、A_bb、aaBb和aabb这些基因型控制。F1中的红色鹦鹉相互
交配能产生4种表型的个体,可推导出F1中的红色鹦鹉的基因型为
AaBb。绿色鹦鹉和纯合黄色鹦鹉杂交,能得到基因型为AaBb的红
色鹦鹉,先考虑B和b这对基因,亲本的基因型为Bb和bb,而亲本
黄色鹦鹉为纯合子,故bb为亲本黄色鹦鹉的基因型,Bb为绿色鹦
鹉的基因型;再考虑A和a这对基因,由于绿色鹦鹉和纯合黄色鹦
鹉杂交后代只有两种表型,且比例为1∶1,结合以上分析,亲本的
基因型为AA和aa。这样基因组合方式有AABb×aabb和Abb×aaBb两种,第一种组合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表现为红色,故选B。
6. (2024·福建泉州高一期中)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
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
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如表所
示是桃树两个杂交实验的统计数据:

别 亲本组合 后代的表型及其株数
乔化蟠桃 乔化圆桃 矮化蟠桃 矮化圆桃
甲 乔化蟠桃×矮化圆桃 41 0 0 42
乙 乔化蟠桃×乔化圆桃 30 13 0 14
(1)根据组别 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解析:甲组乔化与矮化杂交,后代有乔化和矮化,无法确定显、隐性;乙组两亲本都是乔化,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新出现了矮化,可判断矮化为隐性,乔化为显性。



(2)甲组的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
解析: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乔化对矮化为显性,则甲组中亲本乔化蟠桃×矮化圆桃的基因型可表示为D_H_×ddhh,又由于后代中乔化∶矮化=1∶1,蟠桃∶圆桃=1∶1,均属于测交,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ddhh。
DdHh、ddhh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
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
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 种表型,比例应
为 。
解析:若甲组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其杂交后代应出现乔化蟠桃、矮化蟠桃、乔化圆桃、矮化圆桃四种表型,并且四种表型的比例为1∶1∶1∶1。
4 
1∶1∶1∶1
(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
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基因型
为HH的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
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让蟠桃(Hh)自交,统计并分析子代的表型及
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如果子代的 ,则
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的 ,则
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表型为蟠桃和圆桃,且其比例为2∶1
表型为蟠桃和圆桃,且其比例为3∶1
解析:本实验目的是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可通过观察杂合子的自交后代进行分析,故实验方案为:让杂合蟠桃与杂合蟠桃杂交,分析比较子代的表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①如果子代表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2∶1,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Hh→1HH(致死)、2Hh、1hh。②如果子代表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3∶1,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Hh→1HH、2Hh、1hh。
感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