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章末质量检测(一) 遗传因子的发现(课件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章末质量检测(一) 遗传因子的发现(课件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07 07:25:07

文档简介

章末质量检测(一) 遗传因子的发现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山东济南高一月考)下列关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在豌豆花未成熟时对母本进行去雄并套袋
B.孟德尔假设的核心内容是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C.实验中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结果否定了融合遗传
D.孟德尔进行的测交实验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实验验证阶段
2.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涉及了杂交、自交和测交等实验方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自交可以用来判断某显性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测交不能
B.杂交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测交不能
C.对于隐性优良性状品种,可以通过连续自交方法培育
D.自交和测交都不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
3.下列有关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可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也可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配子产生过程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配子随机结合过程中
C.若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双杂合子自交后代一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
D.等位基因先分离,非等位基因后进行自由组合
4.(2024·山东枣庄高一月考)对孟德尔提出的假说进行模拟实验,装置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从①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模拟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的分离
B.从①②中各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模拟雌雄配子的受精作用
C.从4个容器中各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模拟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D.抓取小球前摇晃小桶是为了保证抓取的随机性
5.(2024·河北石家庄高一期中)孔雀鱼原产于南美洲,现作为观赏鱼引入世界各国,在人工培育下,孔雀鱼产生了许多品系,其中蓝尾总系包括浅蓝尾、深蓝尾和紫尾三个品系。科研人员选用深蓝尾和紫尾品系个体做杂交实验(相关基因用B、b表示),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P   深蓝尾×紫尾
       ↓
F1     浅蓝尾
F2 深蓝尾 浅蓝尾 紫尾
   1 ∶  2 ∶ 1
A.F2出现不同尾形鱼说明该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F2中雌雄鱼自由交配,其子代中深蓝尾鱼所占的比例为1/2
C.浅蓝尾鱼测交实验后代表型及比例是浅蓝尾∶紫尾=1∶1
D.F2中深蓝尾个体与浅蓝尾个体杂交,F3中不会出现紫尾个体
6.(2024·四川遂宁射洪中学高一月考)某自花传粉植物,其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紫花(A)对白花(a)为显性。下列对相关遗传现象分析错误的是(  )
A.若将多株紫花与白花植株杂交,F1紫花与白花植株比为5∶1,则理论上亲本紫花植株中杂合子占1/3
B.Aa紫花植株连续自交三代,理论上子三代中杂合子占1/8
C.Aa植株连续自由交配二代,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子二代中AA、Aa的比例为5∶4
D.若含a的花粉有一半致死,则Aa紫花植株自交,F1性状分离比为5∶1
7.(2024·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一月考)一豌豆杂合子(Aa)植物自交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AA∶Aa∶aa,下同)是2∶3∶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50%死亡造成的
B.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4∶1,可能是隐性个体有50%死亡造成的
C.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4∶4∶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死亡造成的
D.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2∶1,可能有50%的花粉死亡
8.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对此过程及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过程
B.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C.M、N、P分别代表16、9、3
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比例为1∶1∶1∶1
9.已知水稻的抗旱性(A)和多颗粒(B)为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现有抗旱、多颗粒植株若干,对其进行测交,子代的性状比例为抗旱多颗粒∶抗旱少颗粒∶敏旱多颗粒∶敏旱少颗粒=2∶2∶1∶1,若这些亲代植株相互受粉,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
A.24∶8∶3∶1 B.9∶3∶3∶1
C.15∶5∶3∶1 D.25∶15∶15∶9
10.某植物的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花粉粒圆形(d)为显性,花粉粒非糯性(E)对花粉粒糯性(e)为显性,非糯性花粉遇碘变蓝黑色,糯性花粉遇碘变橙红色。现有品种甲(BBDDee)、乙(bbDDEE)、丙(BBddEE)和丁(bbddee),利用花粉鉴定法(检测F1花粉性状)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选用的亲本组合有(  )
A.乙×丁和甲×丙 B.甲×丁和甲×丙
C.丙×丁和甲×丙 D.乙×丙和甲×丙
11.(2024·四川南充高级中学高一期中)控制玉米株高的2对等位基因对株高的作用相等(显性基因的数量越多植株越高),且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株高为10 cm,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株高为30 cm。若已知亲代玉米株高分别为10 cm和30 cm,则F1的株高是(  )
A.15 cm B.25 cm
C.30 cm D.20 cm
12.(2024·河南省直辖县级单位高一联考)某种药用植物合成药物1和药物2的途径如图所示,基因A和基因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AAbb或Aabb的植株不能同时合成两种药物
B.若某植株只能合成一种药物,则药物1和药物2都有可能
C.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型
D.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能合成药物2的个体占3/16
13.(2024·河北石家庄高一期中)兰花的花色有红色、蓝色两种,其遗传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现将纯合红花和纯合蓝花进行杂交,F1均为红花,F1自交,F2中红花与蓝花的比例为27∶3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花与蓝花的遗传至少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
B.红花与蓝花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若F1测交,则其子代表型与比例为红花∶蓝花=1∶7
D.F2中蓝花基因型有19种,其中杂合子比例7∶37
14.(2024·四川遂宁射洪中学高一月考)苹果的果皮色泽同时受多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如A、a;B、b;C、c……,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为红色,每对等位基因都不含显性基因时(即aabbcc……)为青色,否则为无色。现用三株苹果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甲:红色×青色→红色∶无色∶青色=1∶6∶1;
实验乙:无色×红色→红色∶无色∶青色=3∶12∶1。
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乙的无色亲本可能有3种基因型
B.实验乙中亲子代红色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C.实验甲子代的无色有6种基因型
D.实验乙说明果皮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5.(2024·辽宁大连高一期中)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现用纯种非糯性水稻和纯种糯性水稻杂交,得到的F1全为非糯性,再让F1自交得到F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F1花粉加碘液染色后花粉呈蓝黑色与呈橙红色的比例接近1∶1
B.F2中非糯性水稻与糯性水稻的比例接近3∶1符合分离定律
C.非糯性水稻产生的花粉既有糯性又有非糯性的现象属于性状分离
D.根据本实验的结果可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16.在一个经长期随机交配形成的自然鼠群中,黄色(A)对灰色(a1)、黑色(a2)为完全显性,灰色(a1)对黑色(a2)为完全显性,且存在A纯合胚胎致死现象。下列关于杂交及其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对杂合黄色鼠杂交,后代的分离比接近2∶1
B.该群体中黄色鼠有2种基因型
C.黄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中黑色鼠的比例一定为1/2
D.基因型为Aa2的黄色鼠与a1a2的灰色鼠杂交,后代中黑色雌鼠的比例为1/4
17.(2024·安徽安庆高一期中)已知玉米籽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纯合的黄色非甜玉米与红色甜玉米杂交得到F1,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不正确的是(  )
A.自交结果中黄色非甜与红色甜比例为9∶1
B.自交结果中黄色与红色比例为3∶1,非甜与甜比例为1∶1
C.测交结果为红色甜∶黄色非甜∶红色非甜∶黄色甜=9∶3∶3∶1
D.测交结果为红色与黄色比例为1∶1,甜与非甜比例为1∶1
18.(2024·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期中)已知玉米的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纯合易感病植株产生的卵细胞有50%无受精能力,花粉有50%败育,杂合植株正常。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玉米的抗病与易感病为一对相对性状,其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
B.用纯合抗病植株与易感病植株作亲本进行正反交时,子代表型及比例相同
C.对杂合玉米植株进行测交时,正交和反交的子代表型及比例相同
D.杂合玉米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
19.(15分)(2024·浙江嘉兴海宁市高级中学高一月考)喷瓜的性别是由3个等位基因:aD、a+、ad决定的,每一株植物中只存在其中的两个基因。它们的性别表现与基因型如下表所示:
性别类型 基因型
雄性植株 aDa+、aDad
两性植株(雌雄同株) a+a+、a+ad
雌性植株 adad
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D、a+、ad这三个基因的显隐性关系是                  ,自然界没有雄性纯合植株的原因是          。
(2)现有一株两性植株,单性花,设计最简单的方案鉴定其基因型。
设计方案:让        ,观察子一代的表型。
预期结果及结论:
若子一代                       ,
则该植株基因型为a+a+;
若子一代                       ,
则该植株基因型为a+ad。
(3)根据以上实验方案进行鉴定操作,操作过程中必须对植株进行    处理,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鉴定结果,两性植株基因型为a+a+,利用该两性植株的子一代与基因型aDa+∶aDad=2∶1的一个雄株群体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
(5)喷瓜的抗病与不抗病受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现有一株抗病的喷瓜自交后代出现的抗病与不抗病比例为8∶1。据此分析,这株抗病喷瓜的性别类型是    ,抗病与不抗病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    ,判定的依据是                        。该株喷瓜自交后代抗病植株与不抗病植株比为8∶1的可能原因是                       。
20.(15分)(2024·江苏扬州中学高一期中)某雌雄同株植物的叶色由B、b基因控制,花色由D、d和E、e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三对基因独立遗传。花色和叶色的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如表:
性状 叶色 花色
表型 绿叶 浅绿叶 白化叶(幼苗后期死亡) 红花 黄花 白花
基因型 BB Bb bb D_E_、D_ee ddE_ ddee
注:除基因型为bb的个体外,其他个体生存和繁殖能力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1)绿叶黄花植株有     种基因型。一株表型为浅绿叶红花的植株最多可产生     种类型的雄配子,最少可产生     种类型的雄配子。
(2)基因型为DdEe的植株的花色为     ,其自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             。
(3)某浅绿叶黄花植株自交,F1中出现了白花性状,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F1绿叶黄花植株中的杂合子占比为   ,F1成年叶中的浅绿叶白花植株占比为   。
21.(15分)(2024·河北邢台第二中学高一月考)某兴趣小组在科研部门的协助下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取甲(雄蕊异常,雌蕊正常,表现为雄性不育)、乙(可育)两个品种的水稻进行相关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所示。已知水稻雄性育性由等位基因A/a控制,A对a完全显性,B基因会抑制不育基因的表达,反转为可育。
P F1 F1个体自交单株收获,种植并统计F2表型
甲与乙 杂交 全部 可育 一半全部可育
另一半可育株∶雄性不育株=13∶3
(1)控制水稻雄性不育的基因是       ,甲、乙的基因型分别为       。利用雄性不育植株培育杂交水稻的优点是             ,大大减轻了杂交操作的工作量。
(2)F2中可育株的基因型共有     种。
(3)若要利用F2中的两种可育株杂交,使后代雄性不育株的比例最高,则双亲的基因型为    。
(4)现有一雄性不育水稻丙及各种基因型的可育水稻,为确定水稻丙的基因型。将水稻丙与基因型为aabb的可育水稻杂交,观察后代植株的育性;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后代全是      ,则丙的基因型为AAbb;若后代可育株∶雄性不育株=    ,则丙的基因型为Aabb。
22.(15分)(2024·安徽阜阳高一质检)藏报春花的花色表现为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生理机制如图甲所示。为探究藏报春花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及比例如图乙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甲和图乙杂交结果说明两对基因遵循      定律。
(2)F1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种群中黄花基因型有      种。F2白花植株中能够稳定遗传的比例是    。
(3)上述F2部分白花个体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欲判断这样个体的基因组成,有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请根据相关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有各种基因型纯合的植株可供利用)。
①让能够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自交;
②分析并统计后代的表型和比例。
请你帮该同学预测实验的结果及结论:                       
                                             。
章末质量检测(一) 遗传因子的发现
1.B 2.B
3.A 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B错误;如果双杂合子的两对等位基因之间存在互作关系,则可能不符合9∶3∶3∶1的性状分离比,C错误;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错误。
4.C 自由组合发生在非等位基因之间,因此从②③或②④或①③或①④中各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模拟DdRr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C错误。
5.D 浅蓝尾相互交配,F2出现了1∶2∶1的性状分离比,为3∶1的变式,所以这对基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A错误;深蓝尾和紫尾杂交,F1全为浅蓝尾,F1相互交配,F2中深蓝尾∶浅蓝尾∶紫尾=1∶2∶1,说明这对基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且是不完全显性,假设深蓝尾是BB,紫尾是bb,浅蓝尾是Bb,如果F2相互交配,则产生的配子B∶b=1∶1,F3中依然是深蓝尾∶浅蓝尾∶紫尾=1∶2∶1,深蓝尾的比例为1/4,B错误;浅蓝尾个体的基因型是Bb,进行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bb=1∶1,由于无法确定深蓝尾和紫尾个体的基因型哪个是BB,哪个是bb,所以测交后代表型及比例无法确定,C错误;F2的深蓝尾基因是bb或BB,和浅蓝尾Bb杂交,子代基因型是Bb和bb或BB和Bb,不会出现紫尾,D正确。
6.C 若将多株紫花与白花植株杂交,F1紫花与白花植株比为5∶1,说明紫花产生的配子比为A∶a=5∶1,设Aa占1份,能产生A∶a=1∶1,则AA能产生4份的A配子,即AA有2份,故可推出紫花AA∶Aa=2∶1,杂合子占1/3,A正确;Aa紫花植株连续自交,Fn中杂合子占1/2n,理论上子三代中杂合子占1/8,B正确;Aa植株自由交配,F1中1/4AA、1/2Aa、1/4aa,淘汰隐性个体后,1/3AA、2/3Aa,则A的基因频率为2/3,a的基因频率为1/3,自由交配得F2,4/9AA、4/9Aa、1/9aa,淘汰隐性个体后,1/2AA、1/2Aa,则子二代中AA、Aa的比例为1∶1,C错误;若含a的花粉有一半致死,则Aa紫花植株自交,产生的雌配子A∶a=1∶1,雄配子A∶a=2∶1,子代aa占1/2×1/3=1/6,F1性状分离比为5∶1,D正确。
7.D 若含有隐性基因a的花粉50%死亡,则Aa产生的花粉的比例为A∶a=2∶1,即A花粉=2/3,a花粉=1/3;Aa产生的卵细胞为A卵细胞=1/2,a卵细胞=1/2,这些配子相互结合得到的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2/3×1/2=1/3,Aa=2/3×1/2+1/3×1/2=1/2,aa=1/3×1/2=1/6,即AA∶Aa∶aa=2∶3∶1,A正确;若隐性个体aa有50%死亡,则Aa自交后代中AA=1/4,Aa=1/2,aa=1/4×1/2=1/8,即AA∶Aa∶aa=2∶4∶1,B正确;若含有隐性基因a的配子有50%死亡,则Aa产生的花粉和卵细胞的比例均为A∶a=2∶1,即A花粉=2/3,a花粉=1/3,A卵细胞=2/3,a卵细胞=1/3,这些配子相互结合得到的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2/3×2/3=4/9,Aa=2/3×1/3×2=4/9,aa=1/3×1/3=1/9,即AA∶Aa∶aa=4∶4∶1,C正确;若有50%的花粉,则不会影响Aa产生的花粉的比例,即A花粉仍占1/2,a花粉仍占1/2,同时Aa产生的卵细胞为A卵细胞=1/2,a卵细胞=1/2,这些配子相互结合得到的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1/2×1/2=1/4,Aa=1/2×1/2×2=1/2,aa=1/2×1/2=1/4,即AA∶Aa∶aa=1∶2∶1,D错误。
8.D 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配子形成的过程中,即①过程,A正确;②是受精作用,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B正确;①过程形成4种配子,则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方式M=4×4=16(种),基因型N=3×3=9(种),表型比例是12∶3∶1,所以表型P是3种,C正确;由表型比例为12∶3∶1可知,后代A_B_∶A_bb∶aaB_∶aabb=9∶3∶3∶1,说明A_B_和A_bb(或aaB_)表现一种性状,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1∶1∶1∶1,AaBb和Aabb(或aaBb)表型相同,所以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比例为2∶1∶1,D错误。
9.A 由题意可知,水稻的抗旱性和多颗粒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由测交结果,可知抗旱、多颗粒植株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B∶Ab∶aB∶ab=2∶2∶1∶1,再根据棋盘格法推出这些亲代植株相互受粉,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4∶8∶3∶1。
10.A 利用花粉鉴定法验证自由组合定律,选择的亲本应涉及花粉粒形状和花粉粒是否为糯性两对相对性状,可选用的亲本组合为乙×丁和甲×丙,故A符合题意。
11.D 已知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高10 cm,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高30 cm,每个显性基因对高度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则每含一个显性基因玉米增高(30-10)÷4=5 cm,aabb和AABB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AaBb,含2个显性基因,表型为10+5×2=20 cm,D正确。
12.D 药物1的合成需要有A基因,药物2的合成需要有A和bb基因,所以基因型是AAbb或Aabb的植株能同时合成两种药物,A错误;若某植株只能合成一种药物,则必定是药物1,因为如果不产生药物1就没有药物2,所以要产生药物2就必须有药物1,B错误;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有9种基因型和3种表型,表型有产生2种药物、只产生药物1、不产生药物,C错误;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A_B_(药物1)∶A_bb(2种药物)∶aaB_(不产生药物)∶aabb(不产生药物)=9∶3∶3∶1,后代中能合成药物2的个体占3/16,D正确。
13.D 将亲代红花与蓝花进行杂交,F1均为红花,F1自交,F2中红花与蓝花的比例为27∶37,27+37=64=43,说明该对相对性状是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关基因用A和a、B和b、C和c表示),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且A_B_C_表现为红花,其余均为蓝花,A、B正确;若F1(AaBbCc)测交,即与aabbcc杂交,其子代基因型有8种,分别为AaBbCc(红花)、aaBbCc(蓝花)、AabbCc(蓝花)、AaBbcc(蓝花)、aabbCc(蓝花)、aaBbcc(蓝花)、Aabbcc(蓝花)、aabbcc(蓝花),且比例均等,即比例为红花∶蓝花=1∶7,C正确;兰花花色的遗传由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非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共有3×3×3=27种,红花是A_B_C_,基因型共有2×2×2=8种,因此蓝花的基因型是27-8=19种,其中纯合子有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比例为7/37,杂合子的比例为30/37,D错误。
14.D 乙组中无色和红色(A_B_C_)杂交,子代中出现了青色aabbcc,所以红色基因型是AaBbCc,青色aabbcc的比例为1/16=1/2×1/4×1/2,因此无色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cc,Aabbcc或aabbCc,共三种,A正确;实验乙中红色亲代基因型是AaBbCc,无色的基因型以Aabbcc为例,子代中出现红色的比例为3/4×1/2×1/2=3/16,AaBbCc的比例为1/2×1/2×1/2=1/8,所以亲子代红色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8÷3/16=2/3,B正确;实验甲中红色和青色杂交,子代中出现了青色,因此基因型是AaBbCc和aabbcc,子代基因型有23=8种,红色基因型是AaBbCc,青色基因型是aabbcc,所以无色基因型是8-2=6种,C正确;根据实验甲1∶6∶1的比例为(1∶1)3的变式,可以说明该性状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D错误。
15.CD 设相关基因是A/a,现用纯种非糯性水稻和纯种糯性水稻杂交,得到的F1全为非糯性,说明非糯性是显性性状,基因型是Aa,可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故F1花粉加碘液染色后花粉呈蓝黑色与呈橙红色的比例接近1∶1,A正确;F1基因型是Aa,令其自交,F2中非糯性水稻A-与糯性水稻aa的比例接近3∶1,符合分离定律,B正确;某非糯性水稻产生的花粉既有糯性的又有非糯性的,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但不属于性状分离现象,C错误;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根据本实验的结果可以验证分离定律,但不能证明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16.CD 一对杂合黄色鼠杂交,根据分离定律,后代应出现两种表型,且正常情况下分离比为3∶1,由于存在A纯合胚胎致死现象,因此后代的分离比接近2∶1,A正确;该群体中黄色鼠有2种基因型,分别为Aa1和Aa2,B正确;黄色鼠Aa1与黑色鼠a2a2杂交,后代没有黑色鼠,C错误;基因型为Aa2的黄色鼠与a1a2的灰色鼠杂交,后代中黑色雌鼠的比例为1/4×1/2=1/8,D错误。
17.BC 假定黄与红用A、a表示,非甜与甜用B、b表示,则双亲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杂交得到F1为AaBb,其自交后代表型比例为黄色非甜∶黄色甜∶红色非甜∶红色甜=9∶3∶3∶1,A正确;若只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黄色与红色比例为3∶1,非甜与甜比例也是3∶1,B错误;如果F1测交,后代有四种表型,比例为黄色非甜∶黄色甜∶红色非甜∶红色甜=1∶1∶1∶1,C错误;如只考虑一对等位基因,测交结果均为1∶1,D正确。
18.BCD 玉米的抗病与易感病为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分离定律,A错误;用纯合抗病植株与易感病植株作亲本进行正反交时,子代均全为抗病;对杂合植株进行测交时,正反交的子代均为抗病∶易感病=1∶1,B、C正确;杂合植株(Rr)自交时,由于产生的雌雄配子均为R∶r=1∶1,所以F1基因型及比例为RR∶Rr∶r=1∶2∶1,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D正确。
19.(1)aD对a+、ad为显性,a+对ad为显性 无aD的雌配子 (2)两性植株自交 都是雌雄同株 雌雄同株∶雌性植株=3∶1 (3)套袋 (4)雄性植株∶雌雄同株=3∶3=1∶1 (5)雌雄同株 抗病 抗病个体自交后出现不抗病类型 该个体产生的r的雌配子或雄配子有1/2不育
20.(1)2 8 2 (2)红花 红花∶黄花∶白花=12∶3∶1
(3)BbddEe 2/3 1/6
解析:(1)表格中显示基因型为ddE_的植物开黄花,即表示基因型为BBddEE或BBddEe的植物表现为绿叶黄花,绿叶黄花植株有2种基因型;浅绿叶红花的植株的基因型为BbD_E_、BbD_ee,基因型为BbDdEe产生雄配子最多为8种,BbDDEE或BbDDee产生的雄配子最少为2种。(2)根据表格可知,基因型为DdEe的植株的花色为红花,该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黄花∶白花=(9/16D_E_+3/16D_ee)∶3/16ddE_∶1/16ddee=12∶3∶1。(3)浅绿叶黄花植株自交,F1中出现了白花性状,则亲本的基因型为BbddEe,F1绿叶黄花植株的基因型为BBddE_,其中的纯合子是BBddEE,占1/3,则杂合子占比为2/3,F1成年叶中的浅绿叶白花植株Bbddee占比为2/3×1/4=1/6。
21.(1)A Aabb、aaBB 不用进行人工去雄操作 (2)7
(3)AABb和aabb (4)雄性不育株 1∶1
22.(1)自由组合 (2)AaBb 2 7/13 (3)如果白花∶黄花=13∶3,则该植株基因型为AaBb;如果白花∶黄花=3∶1,则该植株基因型为AABb
解析:(1)根据图甲和图乙杂交结果,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13∶3,是“9∶3∶3∶1”的变式,说明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据图甲可知,黄色的基因型为A_bb,其余都是白色,图乙中,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13∶3,是“9∶3∶3∶1”的变式,说明F1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种群中黄花基因型有2种,分别为AAbb和Aabb。F2中白花基因型为A_B_、aaB_、aabb,一共有7种,共占13份,其中A_BB(3份)、aaB_(3份)、aabb(1份)能稳定遗传,占F2白花藏报春的7/13。(3)上述F2部分白花个体自交,其中AaBb、AABb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出现黄花。欲判断这样个体的基因组成,可以让能够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自交;然后分析并统计后代的表型和比例:如果该植株基因型为AaBb,则自交后代中白花∶黄花=13∶3;如果该植株基因型为AABb,则自交后代中白花∶黄花=3∶1。
6 / 6(共69张PPT)
章末质量检测(一)
遗传因子的发现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
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24·山东济南高一月考)下列关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
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孟德尔在豌豆花未成熟时对母本进行去雄并套袋
B. 孟德尔假设的核心内容是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C. 实验中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结果否定了融合遗传
D. 孟德尔进行的测交实验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实验验证阶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孟德尔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
的,生物体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
的配子中”,B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涉及了杂交、自交和测交等实验方
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交可以用来判断某显性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测交不能
B. 杂交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测交不能
C. 对于隐性优良性状品种,可以通过连续自交方法培育
D. 自交和测交都不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包括杂合子和纯合子,显性杂合子自
交或测交,后代会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显性纯合子自交或测
交,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因此自交和测交都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
个体的基因型,A错误;自交可以用于显性优良性状的品种培育过
程,通过连续自交,淘汰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得到纯合子;对于
隐性优良性状的品种,只要出现即可稳定遗传,不需要连续自交,
C错误;孟德尔通过测交法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自交
法也可验证基因分离定律,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 下列有关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可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也可能遵循基因
的自由组合定律
B. 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配子产生过程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发生在配子随机结合过程中
C. 若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双杂合子自交后代一定出现
9∶3∶3∶1的性状分离比
D. 等位基因先分离,非等位基因后进行自由组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形成
配子的过程中,B错误;如果双杂合子的两对等位基因之间存在互
作关系,则可能不符合9∶3∶3∶1的性状分离比,C错误;等位基
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4. (2024·山东枣庄高一月考)对孟德尔提出的假说进行模拟实验,
装置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从①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模拟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的分离
B. 从①②中各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模拟雌雄配子的受精作用
C. 从4个容器中各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模拟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
因的自由组合
D. 抓取小球前摇晃小桶是为了保证抓取的随机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自由组合发生在非等位基因之间,因此从②③或②④或
①③或①④中各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模拟DdRr产生配子时非
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5. (2024·河北石家庄高一期中)孔雀鱼原产于南美洲,现作为观赏
鱼引入世界各国,在人工培育下,孔雀鱼产生了许多品系,其中蓝
尾总系包括浅蓝尾、深蓝尾和紫尾三
个品系。科研人员选用深蓝尾和紫尾
品系个体做杂交实验(相关基因用B、
b表示),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A. F2出现不同尾形鱼说明该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F2中雌雄鱼自由交配,其子代中深蓝尾鱼所占的比例为1/2
C. 浅蓝尾鱼测交实验后代表型及比例是浅蓝尾∶紫尾=1∶1
D. F2中深蓝尾个体与浅蓝尾个体杂交,F3中不会出现紫尾个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浅蓝尾相互交配,F2出现了1∶2∶1的性状分离比,为
3∶1的变式,所以这对基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A错误;深蓝尾和
紫尾杂交,F1全为浅蓝尾,F1相互交配,F2中深蓝尾∶浅蓝尾∶紫
尾=1∶2∶1,说明这对基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且是不完全显
性,假设深蓝尾是BB,紫尾是bb,浅蓝尾是Bb,如果F2相互交
配,则产生的配子B∶b=1∶1,F3中依然是深蓝尾∶浅蓝尾∶紫
尾=1∶2∶1,深蓝尾的比例为1/4,B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浅蓝尾个体的基因型是Bb,进行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Bb∶bb=1∶1,由于无法确定深蓝尾和紫尾个体的基因型哪个是BB,
哪个是bb,所以测交后代表型及比例无法确定,C错误;F2的深蓝尾
基因是bb或BB,和浅蓝尾Bb杂交,子代基因型是Bb和bb或BB和Bb,
不会出现紫尾,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6. (2024·四川遂宁射洪中学高一月考)某自花传粉植物,其花色受
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紫花(A)对白花(a)为显性。下列对相关
遗传现象分析错误的是(  )
A. 若将多株紫花与白花植株杂交,F1紫花与白花植株比为5∶1,则理论上亲本紫花植株中杂合子占1/3
B. Aa紫花植株连续自交三代,理论上子三代中杂合子占1/8
C. Aa植株连续自由交配二代,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子二代中AA、Aa的比例为5∶4
D. 若含a的花粉有一半致死,则Aa紫花植株自交,F1性状分离比为5∶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若将多株紫花与白花植株杂交,F1紫花与白花植株比为
5∶1,说明紫花产生的配子比为A∶a=5∶1,设Aa占1份,能产生
A∶a=1∶1,则AA能产生4份的A配子,即AA有2份,故可推出紫
花AA∶Aa=2∶1,杂合子占1/3,A正确;Aa紫花植株连续自交,
Fn中杂合子占1/2n,理论上子三代中杂合子占1/8,B正确;Aa植株
自由交配,F1中1/4AA、1/2Aa、1/4aa,淘汰隐性个体后,1/3AA、
2/3Aa,则A的基因频率为2/3,a的基因频率为1/3,自由交配得
F2,4/9AA、4/9Aa、1/9aa,淘汰隐性个体后,1/2AA、1/2Aa,则
子二代中AA、Aa的比例为1∶1,C错误;若含a的花粉有一半致死,则Aa紫花植株自交,产生的雌配子A∶a=1∶1,雄配子A∶a=2∶1,子代aa占1/2×1/3=1/6,F1性状分离比为5∶1,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7. (2024·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一月考)一豌豆杂合子(Aa)植物自交
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AA∶Aa∶aa,下同)是2∶3∶1,可能
是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50%死亡造成的
B. 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4∶1,可能是隐性个体有50%死亡
造成的
C. 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4∶4∶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
有50%死亡造成的
D. 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2∶1,可能有50%的花粉死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若含有隐性基因a的花粉50%死亡,则Aa产生的花粉的
比例为A∶a=2∶1,即A花粉=2/3,a花粉=1/3;Aa产生的卵细
胞为A卵细胞=1/2,a卵细胞=1/2,这些配子相互结合得到的后代
基因型及比例为AA=2/3×1/2=1/3,Aa=2/3×1/2+1/3×1/2=
1/2,aa=1/3×1/2=1/6,即AA∶Aa∶aa=2∶3∶1,A正确;若隐
性个体aa有50%死亡,则Aa自交后代中AA=1/4,Aa=1/2,aa=
1/4×1/2=1/8,即AA∶Aa∶aa=2∶4∶1,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若含有隐性基因a的配子有50%死亡,则Aa产生的花粉和卵细胞的比
例均为A∶a=2∶1,即A花粉=2/3,a花粉=1/3,A卵细胞=2/3,a
卵细胞=1/3,这些配子相互结合得到的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
2/3×2/3=4/9,Aa=2/3×1/3×2=4/9,aa=1/3×1/3=1/9,即
AA∶Aa∶aa=4∶4∶1,C正确;若有50%的花粉,则不会影响Aa产
生的花粉的比例,即A花粉仍占1/2,a花粉仍占1/2,同时Aa产生的卵
细胞为A卵细胞=1/2,a卵细胞=1/2,这些配子相互结合得到的后代
基因型及比例为AA=1/2×1/2=1/4,Aa=1/2×1/2×2=1/2,aa=
1/2×1/2=1/4,即AA∶Aa∶aa=1∶2∶1,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8. 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对此过程及结果的
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过程
B. 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C. M、N、P分别代表16、9、3
D. 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比例为1∶1∶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配子形成的过程中,即
①过程,A正确;②是受精作用,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B
正确;①过程形成4种配子,则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方式M=
4×4=16(种),基因型N=3×3=9(种),表型比例是
12∶3∶1,所以表型P是3种,C正确;由表型比例为12∶3∶1可
知,后代A_B_∶A_bb∶aaB_∶aabb=9∶3∶3∶1,说明A_B_和
A_bb(或aaB_)表现一种性状,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AaBb∶Aabb∶aaBb∶aabb=1∶1∶1∶1,AaBb和Aabb(或aaBb)
表型相同,所以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比例为2∶1∶1,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9. 已知水稻的抗旱性(A)和多颗粒(B)为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
因控制且独立遗传。现有抗旱、多颗粒植株若干,对其进行测交,
子代的性状比例为抗旱多颗粒∶抗旱少颗粒∶敏旱多颗粒∶敏旱少
颗粒=2∶2∶1∶1,若这些亲代植株相互受粉,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  )
A. 24∶8∶3∶1 B. 9∶3∶3∶1
C. 15∶5∶3∶1 D. 25∶15∶15∶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由题意可知,水稻的抗旱性和多颗粒的遗传遵循自由组
合定律,因此,由测交结果,可知抗旱、多颗粒植株产生的配子基
因型及比例为AB∶Ab∶aB∶ab=2∶2∶1∶1,再根据棋盘格法推
出这些亲代植株相互受粉,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4∶8∶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0. 某植物的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花
粉粒圆形(d)为显性,花粉粒非糯性(E)对花粉粒糯性(e)
为显性,非糯性花粉遇碘变蓝黑色,糯性花粉遇碘变橙红色。现
有品种甲(BBDDee)、乙(bbDDEE)、丙(BBddEE)和丁
(bbddee),利用花粉鉴定法(检测F1花粉性状)验证自由组合
定律,可选用的亲本组合有(  )
A. 乙×丁和甲×丙 B. 甲×丁和甲×丙
C. 丙×丁和甲×丙 D. 乙×丙和甲×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利用花粉鉴定法验证自由组合定律,选择的亲本应涉
及花粉粒形状和花粉粒是否为糯性两对相对性状,可选用的亲本
组合为乙×丁和甲×丙,故A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1. (2024·四川南充高级中学高一期中)控制玉米株高的2对等位基
因对株高的作用相等(显性基因的数量越多植株越高),且分别
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株高为10 cm,
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株高为30 cm。若已知亲代玉米株高分别为
10 cm和30 cm,则F1的株高是(  )
A. 15 cm B. 25 cm
C. 30 cm D. 2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已知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高10 cm,基因型为AABB的
玉米高30 cm,每个显性基因对高度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则
每含一个显性基因玉米增高(30-10)÷4=5 cm,aabb和AABB
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AaBb,含2个显性基因,表型为10+5×2
=20 cm,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2. (2024·河南省直辖县级单位高一联考)某种药用植物合成药物1
和药物2的途径如图所示,基因A和基因b
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 基因型为AAbb或Aabb的植株不能同时合成两种药物
B. 若某植株只能合成一种药物,则药物1和药物2都有可能
C. 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型
D. 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能合成药物2的个体占3/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药物1的合成需要有A基因,药物2的合成需要有A和bb
基因,所以基因型是AAbb或Aabb的植株能同时合成两种药物,A
错误;若某植株只能合成一种药物,则必定是药物1,因为如果不
产生药物1就没有药物2,所以要产生药物2就必须有药物1,B错
误;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有9种基因型和3种表型,表
型有产生2种药物、只产生药物1、不产生药物,C错误;基因型
为AaBb的植株自交,A_B_(药物1)∶A_bb(2种药物)∶aaB_
(不产生药物)∶aabb(不产生药物)=9∶3∶3∶1,后代中能
合成药物2的个体占3/16,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3. (2024·河北石家庄高一期中)兰花的花色有红色、蓝色两种,其
遗传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现将纯合红花和纯合蓝花进行杂
交,F1均为红花,F1自交,F2中红花与蓝花的比例为27∶37,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红花与蓝花的遗传至少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
B. 红花与蓝花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 若F1测交,则其子代表型与比例为红花∶蓝花=1∶7
D. F2中蓝花基因型有19种,其中杂合子比例7∶3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将亲代红花与蓝花进行杂交,F1均为红花,F1自交,F2
中红花与蓝花的比例为27∶37,27+37=64=43,说明该对相对
性状是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关基因用A和a、B和b、C和c表
示),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且A_B_C_表现为红花,其余均
为蓝花,A、B正确;若F1(AaBbCc)测交,即与aabbcc杂交,其
子代基因型有8种,分别为AaBbCc(红花)、aaBbCc(蓝花)、
AabbCc(蓝花)、AaBbcc(蓝花)、aabbCc(蓝花)、aaBbcc
(蓝花)、Aabbcc(蓝花)、aabbcc(蓝花),且比例均等,即
比例为红花∶蓝花=1∶7,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兰花花色的遗传由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非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
共有3×3×3=27种,红花是A_B_C_,基因型共有2×2×2=8种,因
此蓝花的基因型是27-8=19种,其中纯合子有AABBcc、AAbbCC、
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比例为7/37,杂合子
的比例为30/37,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4. (2024·四川遂宁射洪中学高一月考)苹果的果皮色泽同时受
多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如A、a;B、b;C、c……,
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
(即A_B_C……)为红色,每对等位基因都不含显性基因时
(即aabbcc……)为青色,否则为无色。现用三株苹果进行如
下实验:
实验甲:红色×青色→红色∶无色∶青色=1∶6∶1;
实验乙:无色×红色→红色∶无色∶青色=3∶12∶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A. 实验乙的无色亲本可能有3种基因型
B. 实验乙中亲子代红色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C. 实验甲子代的无色有6种基因型
D. 实验乙说明果皮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乙组中无色和红色(A_B_C_)杂交,子代中出现了青
色aabbcc,所以红色基因型是AaBbCc,青色aabbcc的比例为1/16
=1/2×1/4×1/2,因此无色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cc,Aabbcc
或aabbCc,共三种,A正确;实验乙中红色亲代基因型是
AaBbCc,无色的基因型以Aabbcc为例,子代中出现红色的比例为
3/4×1/2×1/2=3/16,AaBbCc的比例为1/2×1/2×1/2=1/8,所以
亲子代红色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8÷3/16=2/3,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实验甲中红色和青色杂交,子代中出现了青色,因此基因型是
AaBbCc和aabbcc,子代基因型有23=8种,红色基因型是AaBbCc,青
色基因型是aabbcc,所以无色基因型是8-2=6种,C正确;根据实验
甲1∶6∶1的比例为(1∶1)3的变式,可以说明该性状由三对等位基
因控制,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5. (2024·辽宁大连高一期中)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
状,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
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现用纯种非糯
性水稻和纯种糯性水稻杂交,得到的F1全为非糯性,再让F1自交
得到F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F1花粉加碘液染色后花粉呈蓝黑色与呈橙红色的比例接近1∶1
B. F2中非糯性水稻与糯性水稻的比例接近3∶1符合分离定律
C. 非糯性水稻产生的花粉既有糯性又有非糯性的现象属于性状分离
D. 根据本实验的结果可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设相关基因是A/a,现用纯种非糯性水稻和纯种糯
性水稻杂交,得到的F1全为非糯性,说明非糯性是显性性状,
基因型是Aa,可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故F1花粉加碘液染
色后花粉呈蓝黑色与呈橙红色的比例接近1∶1,A正确;F1基
因型是Aa,令其自交,F2中非糯性水稻A-与糯性水稻aa的比
例接近3∶1,符合分离定律,B正确;某非糯性水稻产生的花
粉既有糯性的又有非糯性的,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
律,但不属于性状分离现象,C错误;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
控制,根据本实验的结果可以验证分离定律,但不能证明自由
组合定律,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6. 在一个经长期随机交配形成的自然鼠群中,黄色(A)对灰色
(a1)、黑色(a2)为完全显性,灰色(a1)对黑色(a2)为完全
显性,且存在A纯合胚胎致死现象。下列关于杂交及其结果的叙
述,错误的是(  )
A. 一对杂合黄色鼠杂交,后代的分离比接近2∶1
B. 该群体中黄色鼠有2种基因型
C. 黄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中黑色鼠的比例一定为1/2
D. 基因型为Aa2的黄色鼠与a1a2的灰色鼠杂交,后代中黑色雌鼠的
比例为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一对杂合黄色鼠杂交,根据分离定律,后代应出现两
种表型,且正常情况下分离比为3∶1,由于存在A纯合胚胎致死
现象,因此后代的分离比接近2∶1,A正确;该群体中黄色鼠有2
种基因型,分别为Aa1和Aa2,B正确;黄色鼠Aa1与黑色鼠a2a2杂
交,后代没有黑色鼠,C错误;基因型为Aa2的黄色鼠与a1a2的灰
色鼠杂交,后代中黑色雌鼠的比例为1/4×1/2=1/8,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7. (2024·安徽安庆高一期中)已知玉米籽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
甜对甜为显性。纯合的黄色非甜玉米与红色甜玉米杂交得到F1,
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不正确的是(  )
A. 自交结果中黄色非甜与红色甜比例为9∶1
B. 自交结果中黄色与红色比例为3∶1,非甜与甜比例为1∶1
C. 测交结果为红色甜∶黄色非甜∶红色非甜∶黄色甜=9∶3∶3∶1
D. 测交结果为红色与黄色比例为1∶1,甜与非甜比例为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假定黄与红用A、a表示,非甜与甜用B、b表示,则
双亲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杂交得到F1为AaBb,其自交后代
表型比例为黄色非甜∶黄色甜∶红色非甜∶红色甜=
9∶3∶3∶1,A正确;若只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则符合基因的分
离定律,黄色与红色比例为3∶1,非甜与甜比例也是3∶1,B错
误;如果F1测交,后代有四种表型,比例为黄色非甜∶黄色甜∶
红色非甜∶红色甜=1∶1∶1∶1,C错误;如只考虑一对等位基
因,测交结果均为1∶1,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8. (2024·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期中)已知玉米的抗病(R)
对易感病(r)为显性,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纯合易感病植株产生的卵细胞有50%无受精能力,花粉有50%败
育,杂合植株正常。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玉米的抗病与易感病为一对相对性状,其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
B. 用纯合抗病植株与易感病植株作亲本进行正反交时,子代表型及
比例相同
C. 对杂合玉米植株进行测交时,正交和反交的子代表型及比例相同
D. 杂合玉米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玉米的抗病与易感病为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
控制,遵循分离定律,A错误;用纯合抗病植株与易感病植株作
亲本进行正反交时,子代均全为抗病;对杂合植株进行测交时,
正反交的子代均为抗病∶易感病=1∶1,B、C正确;杂合植株
(Rr)自交时,由于产生的雌雄配子均为R∶r=1∶1,所以F1基
因型及比例为RR∶Rr∶r=1∶2∶1,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
比,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
19. (15分)(2024·浙江嘉兴海宁市高级中学高一月考)喷瓜的性别
是由3个等位基因:aD、a+、ad决定的,每一株植物中只存在其中
的两个基因。它们的性别表现与基因型如下表所示:
性别类型 基因型
雄性植株 aDa+、aDad
两性植株(雌雄同株) a+a+、a+ad
雌性植株 ada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aD、a+、ad这三个基因的显隐性关系是
,自然界没有雄性纯合植株的原因
是 。
aD对a+、ad为显
性,a+对ad为显性
无aD的雌配子
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雄株的基因型为aDa+、aDad,可知aD对a+和ad均为显性,雌株的基因型为adad,雌雄同株(两性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d,可知a+对ad为显性,故控制喷瓜性别类型的三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aD>a+>ad;由于含有aD的都是雄株,即不存在aD的雌配子,故自然界没有雄性纯合植株。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现有一株两性植株,单性花,设计最简单的方案鉴定其
基因型。
设计方案:
让 ,观察子一代的表型。
预期结果及结论:
若子一代 ,则该植株基因型为a+a+;
若子一代 ,则该植株基因型
为a+ad。
两性植株自交
都是雌雄同株
雌雄同株∶雌性植株=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对于植物而言,鉴定其基因型的最简便方法是自交,故设计方案为:让两性植株自交,观察子一代的表型。预期结果及结论:若亲本基因型为a+a+,则子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即全为雌雄同株;若亲本基因型为a+ad,自交后会发生性状分离,表现为雌雄同株∶雌性植株=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根据以上实验方案进行鉴定操作,操作过程中必须对植株进
行 处理,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解析: 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对两性植株进行套袋处理,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套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4)鉴定结果,两性植株基因型为a+a+,利用该两性植株的子
一代与基因型aDa+∶aDad=2∶1的一个雄株群体杂交后代的
表型及比例为 。
解析:两性植株基因型为a+a+,该植株的子一代基因型是a+a+,与基因型aDa+∶aDad=2∶1的一个雄株群体杂交,雌配子只有a+,雄配子及比例为3/6aD、2/6a+、1/6ad,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3aDa+∶2a+a+∶1a+ad,表现为雄性植株∶雌雄同株=3∶3=1∶1。
雄性植株∶雌雄同株=3∶3=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5)喷瓜的抗病与不抗病受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现有一
株抗病的喷瓜自交后代出现的抗病与不抗病比例为8∶1。据
此分析,这株抗病喷瓜的性别类型是 ,抗病与不
抗病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 ,判定的依据
是 。该株喷瓜自交后代
抗病植株与不抗病植株比为8∶1的可能原因是

雌雄同株 
抗病
抗病个体自交后出现不抗病类型
该个体产生
的r的雌配子或雄配子有1/2不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喷瓜能够自交产生后代,说明该植株是雌雄同株类型;抗病的喷瓜自交后代出现了抗病与不抗病比例为8∶1,即发生了性状分离,则新出现的性状不抗病是隐性性状,抗病是显性性状;该株喷瓜自交后代抗病植株与不抗病植株比为8∶1,即rr=1/9,说明其产生的r配子所占比例为1/3,R=2/3,可能原因是该个体产生的r的雌配子或雄配子有1/2不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0. (15分)(2024·江苏扬州中学高一期中)某雌雄同株植物的叶色
由B、b基因控制,花色由D、d和E、e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三对基
因独立遗传。花色和叶色的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如表:
性状 叶色 花色
表型 绿
叶 浅绿叶 白化叶(幼苗后
期死亡) 红花 黄花 白花
基因
型 BB Bb bb D_E_、
D_ee ddE_ ddee
注:除基因型为bb的个体外,其他个体生存和繁殖能力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回答下列问题:
(1)绿叶黄花植株有 种基因型。一株表型为浅绿叶红花的
植株最多可产生 种类型的雄配子,最少可产生 种
类型的雄配子。
解析:表格中显示基因型为ddE_的植物开黄花,即表
示基因型为BBddEE或BBddEe的植物表现为绿叶黄花,绿叶
黄花植株有2种基因型;浅绿叶红花的植株的基因型为
BbD_E_、BbD_ee,基因型为BbDdEe产生雄配子最多为8
种,BbDDEE或BbDDee产生的雄配子最少为2种。
2
8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基因型为DdEe的植株的花色为 ,其自交后代表型
及比例为 。
解析:根据表格可知,基因型为DdEe的植株的花色为红花,该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黄花∶白花=(9/16D_E_+3/16D_ee)∶3/16ddE_∶1/16ddee=12∶3∶1。
红花
红花∶黄花∶白花=12∶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某浅绿叶黄花植株自交,F1中出现了白花性状,则亲本的基
因型为 ,F1绿叶黄花植株中的杂合子占比
为 ,F1成年叶中的浅绿叶白花植株占比为 。
解析:浅绿叶黄花植株自交,F1中出现了白花性状,则亲本的基因型为BbddEe,F1绿叶黄花植株的基因型为BBddE_,其中的纯合子是BBddEE,占1/3,则杂合子占比为2/3,F1成年叶中的浅绿叶白花植株Bbddee占比为2/3×1/4=1/6。
BbddEe  
2/3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1. (15分)(2024·河北邢台第二中学高一月考)某兴趣小组在科研
部门的协助下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取甲(雄蕊异常,雌蕊正
常,表现为雄性不育)、乙(可育)两个品种的水稻进行相关实
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所示。已知水稻雄性育性由等位基因
A/a控制,A对a完全显性,B基因会抑制不育基因的表达,反转为
可育。
P F1 F1个体自交单株收获,种植并统计F2表型
甲与乙 杂交 全部
可育 一半全部可育
另一半可育株∶雄性不育株=13∶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控制水稻雄性不育的基因是 ,甲、乙的基因型分别
为 。利用雄性不育植株培育杂交水稻的优
点是 ,大大减轻了杂交操作的工
作量。
A  
Aabb、aaBB
不用进行人工去雄操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B基因会抑制不育基因的表达,反转为可育,
说明雄性不育株一定不含B基因,一半个体自交得到F2中,
可育株∶雄性不育株=13∶3,是9∶3∶3∶1的变式,可推
测雄性不育株基因型是A_bb,可育的基因型为A_B_、
aaB_、aabb,据此确定控制雄性不育的基因为A。根据F2的
表型及比例可知F1的基因型为1/2aaBb,1/2AaBb,可知甲的
基因型是Aabb、乙的基因型是aaBB。利用雄性不育植株培
育杂交水稻的优点是不需要进行人工去雄操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F2中可育株的基因型共有 种。
解析:甲的基因型是Aabb、乙的基因型是aaBB,F1为
aaBb和AaBb。aaBb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共3种,为1/4aaBB、
1/2aaBb、1/4aabb;AaBb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共9种,其中
1/16AAbb、2/16Aabb表现为不育,因此可育株的基因型共
有9-2=7种。
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若要利用F2中的两种可育株杂交,使后代雄性不育株的比例
最高,则双亲的基因型为 。
解析:F2中共有7种基因型可育,若想使后代雄性不育
株的比例最高,应满足后代必须含有A基因,同时出现不含
B基因的情况,故应选择AABb和aabb杂交,产生的后代为
1/2AaBb、1/2Aabb,后代雄性不育株占1/2。
AABb和aab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4)现有一雄性不育水稻丙及各种基因型的可育水稻,为确定水
稻丙的基因型。将水稻丙与基因型为aabb的可育水稻杂交,
观察后代植株的育性;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后代全是
,则丙的基因型为AAbb;若后代可育株∶雄性不
育株= ,则丙的基因型为Aabb。
雄性
不育株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水稻不育植株的基因型为A_bb,要确定水稻丙
的基因型,可采用测交的方法,即取基因型为aabb的可育株
与水稻丙杂交,观察后代植株的育性,若后代全是雄性不育
植株,则丙基因型是AAbb;若后代出现可育植株和雄性不
育植株,且比例为1∶1,则丙的基因型为Aab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2. (15分)(2024·安徽阜阳高一质检)藏报春花的花色表现为白色
(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是一对相对性状,
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生理机制如图甲所
示。为探究藏报春花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及比例
如图乙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根据图甲和图乙杂交结果说明两对基因遵循
定律。
解析: 根据图甲和图乙杂交结果,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13∶3,是“9∶3∶3∶1”的变式,说明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自由组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F1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种群中黄花基因型
有 种。F2白花植株中能够稳定遗传的比例是 。
解析:据图甲可知,黄色的基因型为A_bb,其余都是白色,图乙中,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13∶3,是“9∶3∶3∶1”的变式,说明F1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种群中黄花基因型有2种,分别为AAbb和Aabb。F2中白花基因型为A_B_、aaB_、aabb,一共有7种,共占13份,其中A_BB(3份)、aaB_(3份)、aabb(1份)能稳定遗传,占F2白花藏报春的7/13。
AaBb
2
7/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上述F2部分白花个体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欲判断这
样个体的基因组成,有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请根据相关实
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有各种基因型纯合的植株可供利用)。
①让能够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自交;
②分析并统计后代的表型和比例。
请你帮该同学预测实验的结果及结论:


如果白花∶黄花=
13∶3,则该植株基因型为AaBb;如果白花∶黄花=3∶1,
则该植株基因型为AAB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上述F2部分白花个体自交,其中AaBb、AABb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出现黄花。欲判断这样个体的基因组成,可以让能够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自交;然后分析并统计后代的表型和比例:如果该植株基因型为AaBb,则自交后代中白花∶黄花=13∶3;如果该植株基因型为AABb,则自交后代中白花∶黄花=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感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