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章末复习与总结(课件 学案)高中数学苏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章 章末复习与总结(课件 学案)高中数学苏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07 07:22:07

文档简介

  
一、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主要考查多面体、旋转体的表面积,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及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等,对于不规则几何体常用转换法、分割法、补形法等进行求解.
【例1】 (1)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的各条棱长均为2,D为棱B1C1上任意一点,则三棱锥D-A1BC的体积是   ;
(2)设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分别为V1,S1,底面半径和高均为r的圆锥的体积和侧面积分别为V2,S2,若=,则的值为    .
反思感悟
关于空间图形的体积、表面积
  首先要明确空间图形的基本量,如球的半径,空间图形的高、棱长等,其次是准确代入相关的公式计算.在计算中应注意各数量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特殊的柱体、锥体、台体,要注意其中矩形、直角三角形及梯形等重要的平面图形的作用.
【跟踪训练】
在一个如图所示的直角梯形ABCD内挖去一个扇形,E恰好是梯形的下底边的中点,将所得平面图形绕直线DE旋转一圈.求所得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二、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空间中的平行主要有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主要考查在空间图形中证明线面平行、面面平行以及线线平行.
【例2】 已知M,N分别是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P-ABCD的棱AB,PC的中点,平面CMN与平面PAD交于PE,求证:
(1)MN∥平面PAD;
(2)MN∥PE.
反思感悟
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间的关系
  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这三种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可以进行任意转化,相互间的转化关系如图.
【跟踪训练】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PB⊥平面ABCD,MA∥PB,PB=2MA.在线段PB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平面AFC∥平面PMD?若存在,请确定点F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三、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空间中的垂直主要考查空间中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以及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三者之间的联系与转化.
【例3】 如图所示,已知AF⊥平面ABCD,四边形ABEF为矩形,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DAB=90°,AB∥CD,AD=CD=2,AB=4.
(1)求证:AC⊥平面BCE;
(2)求证:AD⊥AE.
反思感悟
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相互间的转化
【跟踪训练】
 (2023·全国甲卷18题)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1C⊥平面ABC,∠ACB=90°.
(1)证明:平面ACC1A1⊥平面BB1C1C;
(2)设AB=A1B,AA1=2,求四棱锥A1-BB1C1C的高.
四、空间角的计算
  空间角包括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及二面角,主要考查空间角的定义及求法,求角时要先找角,再证角,最后在三角形中求角.
【例4】 如图,正方体ABCD-A'B'C'D'的棱长为1,B'C∩BC'=O,求:
(1)AO与A'C'所成角的大小;
(2)AO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切值;
(3)二面角B-AO-C的大小.
反思感悟
1.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常用平移转化法(转化为相交直线的夹角).
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常用射影转化法(即作垂线、找射影).
3.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常有三种:定义法、三垂线法、垂面法.
【跟踪训练】
 如图,圆锥的底面圆心为O,直径为AB,C为半圆弧的中点,E为劣弧的中点,且AB=2PO=2.
(1)求异面直线PC与OE所成的角的大小;
(2)求二面角P-AC-E的余弦值.
五、空间距离的计算
  空间立体几何中的距离包括点点距、点线距、点面距、线线距、线面距、面面距等.像线线距离、线面距离、面面距离等,都可以转化成点到平面的距离去求解.
【例5】 (1)在△ABC中,AB=AC=5,BC=6,PA⊥平面ABC,PA=8,则点P到BC的距离是(  )
A.         B.2
C.3 D.4
(2)三个平面两两垂直,它们的交线交于一点O,点P到三个面的距离分别是3,4,5,则OP的长为(  )
A.5 B.5
C.3 D.2
反思感悟
空间距离的求法
(1)由已知证明垂直关系,则垂线段的长就是点到平面的距离;
(2)过点作平面的垂线,明确垂足,从而得到点到平面的距离;
(3)运用等体积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跟踪训练】
如图,在底面是直角梯形的四棱锥P-ABCD中,侧棱PA⊥底面ABCD,∠ABC=90°,PA=AB=BC=2,AD∥BC,求AD到平面PBC的距离.
章末复习与总结
【例1】 (1) (2) 解析:(1)设h为△A1B1C1边B1C1上的高,由题可得==·S△BCD·h=××2×2×=.
(2)由题意可知V1=a3,S1=6a2,V2=×πr2×r=,S2=πr2,由=得a=r,所以==.
跟踪训练
 解:根据题意知,将所得平面图形绕直线DE旋转一圈后所得几何体的上部是圆锥,下部是圆柱挖去一个半径等于圆柱体高的半球的组合体.
该组合体的表面积为S几何体=S圆锥侧+S圆柱侧+S半球=π×2×2+2π×2×2+×4π×22=(4+16)π,
组合体的体积为V几何体=V圆锥+V圆柱-V半球=×π×22×2+π×22×2-××π×23=.
【例2】 证明:(1)如图,取DC的中点Q,连接MQ,NQ.
∵NQ是△PCD的中位线,
∴NQ∥PD.
∵NQ 平面PAD,PD 平面PAD,
∴NQ∥平面PAD.
∵M是AB的中点,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MQ∥AD.
∵MQ 平面PAD,AD 平面PAD,
∴MQ∥平面PAD.
∵MQ∩NQ=Q,又MQ,NQ 平面MNQ,∴平面MNQ∥平面PAD.
∵MN 平面MNQ,∴MN∥平面PAD.
(2)∵平面MNQ∥平面PAD,平面PEC∩平面MNQ=MN,平面PEC∩平面PAD=PE,
∴MN∥PE.
跟踪训练
 解:当点F是PB的中点时,平面AFC∥平面PMD,证明如下:
如图,连接BD与AC交于点O,连接FO,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O是BD的中点,∴OF∥PD.
又OF 平面PMD,PD 平面PMD,
∴OF∥平面PMD.
又MA∥PB且MA=PB,
∴PF∥MA且PF=MA,
∴四边形AFPM是平行四边形,∴AF∥PM.
又AF 平面PMD,PM 平面PMD,
∴AF∥平面PMD.
又AF∩OF=F,AF 平面AFC,OF 平面AFC,
∴平面AFC∥平面PMD.
【例3】 证明:(1)在直角梯形ABCD中,AD=CD=2,AB=4,
所以AC=BC=2,
所以AC2+BC2=AB2,所以AC⊥BC.
因为AF⊥平面ABCD,AF∥BE,
所以BE⊥平面ABCD,
又AC 平面ABCD,
所以BE⊥AC.
又BE 平面BCE,BC 平面BCE,BE∩BC=B,
所以AC⊥平面BCE.
(2)因为AF⊥平面ABCD,AD 平面ABCD,
所以AF⊥AD.
又∠DAB=90°,所以AB⊥AD.
又AF 平面ABEF,AB 平面ABEF,AF∩AB=A,
所以AD⊥平面ABEF,
又AE 平面ABEF,所以AD⊥AE.
跟踪训练
 解:(1)证明:因为A1C⊥平面ABC,BC 平面ABC,所以A1C⊥BC.
因为∠ACB=90°,所以AC⊥BC.
因为AC∩A1C=C,AC,A1C 平面ACC1A1,
所以BC⊥平面ACC1A1.
因为BC 平面BB1C1C,
所以平面ACC1A1⊥平面BB1C1C.
(2)如图,取棱AA1的中点D,连接BD,CD.
因为AB=A1B,所以AA1⊥BD.
因为BC⊥平面ACC1A1,AA1 平面ACC1A1,所以BC⊥AA1.
因为BC∩BD=B,BC,BD 平面BCD,
所以AA1⊥平面BCD.
因为CD 平面BCD,所以AA1⊥CD.
因为AA1∥CC1,所以CD⊥CC1.
又因为CD⊥BC,BC∩CC1=C,BC,CC1 平面BB1C1C,所以CD⊥平面BB1C1C.
因为AA1=2,所以CD=1.
易知AA1∥平面BB1C1C,
所以四棱锥A1-BB1C1C的高为CD=1.
【例4】 解:(1)∵A'C'∥AC,
∴AO与A'C'所成的角就是∠OAC(或其补角).
∵AB⊥平面BC',OC 平面BC',
∴OC⊥AB,
又OC⊥BO,AB∩BO=B,AB,BO 平面ABO,
∴OC⊥平面ABO.
又OA 平面ABO,∴OC⊥OA.
在Rt△AOC中,OC=,AC=,
sin∠OAC==,∴∠OAC=30°.
即AO与A'C'所成的角为30°.
(2)如图,作OE⊥BC于点E,连接AE.
∵平面BC'⊥平面ABCD,平面BC'∩平面ABCD=BC,OE 平面BC',
∴OE⊥平面ABCD,
∴∠OAE为AO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
在Rt△OAE中,OE=,AE==,
∴tan∠OAE==.
即AO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3)由(1)可知OC⊥平面AOB.
又∵OC 平面AOC,∴平面AOB⊥平面AOC.
即二面角B-AO-C的大小为90°.
跟踪训练
 解:(1)∵PO是圆锥的高,∴PO⊥底面圆O,
根据中点条件可以证明OE∥AC,
∠PCA或其补角是异面直线PC与OE所成的角,
AC===2,PC=PA===2,
∴∠PCA=,故异面直线PC与OE所成的角是.
(2)如图,取AC中点为D,连接PD,OD,
由(1)知,PA=AC=PC,
∴PD⊥AC,
∵OA=OC,∴OD⊥AC,
又E为劣弧的中点,即有E∈底面圆O,
∴二面角P-AC-E的平面角即为∠PDO,
∵C为半圆弧的中点,∴∠AOC=,
∴OD=AC=1,
∵PO⊥底面圆O且OD 底面圆O,∴PO⊥OD,
又PO=,∴在Rt△PDO中,PD=,
∴cos∠PDO==,∴二面角P-AC-E的余弦值是.
【例5】 (1)D (2)B 解析:(1)由题知,PB=PC==,则P到BC的距离d= ==4.
(2)∵三个平面两两垂直,∴可以将P与各面的垂足连接并补成一个长方体,∴OP即为体对角线,∴OP===5.
跟踪训练
 解:因为AD∥BC,AD 平面PBC,BC 平面PBC,所以AD∥平面PBC,
所以AD到平面PBC的距离等于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
因为侧棱PA⊥底面ABCD,所以PA⊥AB,PA⊥BC,因为∠ABC=90°,即AB⊥BC,
因为PA∩AB=A,PA,AB 平面PAB,所以BC⊥平面PAB,所以BC⊥PB,
因为PA=AB=BC=2,所以PB=2,
设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为d,则由V三棱锥P-ABC=V三棱锥A-PBC得PA·S△ABC=d·S△PBC,
所以×2××2×2=d××2×2,得d=,所以AD到平面PBC的距离为.
4 / 4(共38张PPT)
章末复习与总结
一、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主要考查多面体、旋转体的表面积,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及
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等,对于不规则几何体常用转换法、分割法、补形
法等进行求解.
【例1】 (1)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的各条棱长均为2,D为
棱B1C1上任意一点,则三棱锥D-A1BC的体积是 ;
 
解析: 设h为△A1B1C1边B1C1上的高,由
题可得 = = ·S△BCD·h= ×
×2×2× = .
(2)设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分别为V1,S1,底面半径和
高均为r的圆锥的体积和侧面积分别为V2,S2,若 = ,则
的值为 .
解析: 由题意可知V1=a3,S1=6a2,V2
= ×πr2×r= ,S2= πr2,由 = 得a
=r,所以 = = .
 
反思感悟
关于空间图形的体积、表面积
  首先要明确空间图形的基本量,如球的半径,空间图形的高、棱
长等,其次是准确代入相关的公式计算.在计算中应注意各数量之间
的关系,特别是特殊的柱体、锥体、台体,要注意其中矩形、直角三
角形及梯形等重要的平面图形的作用.
【跟踪训练】
在一个如图所示的直角梯形ABCD内挖去一个扇形,E恰好是梯形的
下底边的中点,将所得平面图形绕直线DE旋转一圈.求所得几何体的
表面积和体积.
解:根据题意知,将所得平面图形绕直线DE旋转一圈后
所得几何体的上部是圆锥,下部是圆柱挖去一个半径等于
圆柱体高的半球的组合体.
该组合体的表面积为S几何体=S圆锥侧+S圆柱侧+S半球=
π×2×2 +2π×2×2+ ×4π×22=(4 +16)π,
组合体的体积为V几何体=V圆锥+V圆柱-V半球=
×π×22×2+π×22×2- × ×π×23= .
二、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空间中的平行主要有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主要考查
在空间图形中证明线面平行、面面平行以及线线平行.
【例2】 已知M,N分别是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P-ABCD的
棱AB,PC的中点,平面CMN与平面PAD交于PE,求证:
(1)MN∥平面PAD;
证明: 如图,取DC的中点Q,连接
MQ,NQ.
∵NQ是△PCD的中位线,
∴NQ∥PD.
∵NQ 平面PAD,PD 平面PAD,
∴NQ∥平面PAD.
∵M是AB的中点,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MQ∥AD.
∵MQ 平面PAD,AD 平面PAD,∴MQ∥平面PAD.
∵MQ∩NQ=Q,又MQ,NQ 平面MNQ,
∴平面MNQ∥平面PAD.
∵MN 平面MNQ,∴MN∥平面PAD.
(2)MN∥PE.
证明: ∵平面MNQ∥平面PAD,平面PEC∩平面MNQ=
MN,平面PEC∩平面PAD=PE,
∴MN∥PE.
反思感悟
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间的关系
  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这三种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可以
进行任意转化,相互间的转化关系如图.
【跟踪训练】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PB⊥平面ABCD,
MA∥PB,PB=2MA. 在线段PB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平面AFC∥
平面PMD?若存在,请确定点F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当点F是PB的中点时,平面AFC∥平面
PMD,证明如下:
如图,连接BD与AC交于点O,连接FO,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O是BD的中点,∴OF∥PD.
又OF 平面PMD,PD 平面PMD,
∴OF∥平面PMD.
又MA∥PB且MA= PB,
∴PF∥MA且PF=MA,
∴四边形AFPM是平行四边形,∴AF∥PM.
又AF 平面PMD,PM 平面PMD,
∴AF∥平面PMD.
又AF∩OF=F,AF 平面AFC,OF 平面
AFC,
∴平面AFC∥平面PMD.
三、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空间中的垂直主要考查空间中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定
理与性质定理,以及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三者之间的
联系与转化.
【例3】 如图所示,已知AF⊥平面ABCD,四边形ABEF为矩形,
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DAB=90°,AB∥CD,AD=CD=
2,AB=4.
(1)求证:AC⊥平面BCE;
证明: 在直角梯形ABCD中,AD=CD=2,AB=4,
所以AC=BC=2 ,
所以AC2+BC2=AB2,所以AC⊥BC.
因为AF⊥平面ABCD,AF∥BE,
所以BE⊥平面ABCD,
又AC 平面ABCD,所以BE⊥AC.
又BE 平面BCE,BC 平面BCE,BE∩BC=B,
所以AC⊥平面BCE.
(2)求证:AD⊥AE.
证明: 因为AF⊥平面ABCD,AD 平面
ABCD,
所以AF⊥AD.
又∠DAB=90°,所以AB⊥AD.
又AF 平面ABEF,AB 平面ABEF,
AF∩AB=A,
所以AD⊥平面ABEF,
又AE 平面ABEF,所以AD⊥AE.
反思感悟
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相互间的转化
【跟踪训练】
 (2023·全国甲卷18题)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1C⊥平
面ABC,∠ACB=90°.
(1)证明:平面ACC1A1⊥平面BB1C1C;
解: 证明:因为A1C⊥平面ABC,BC
平面ABC,所以A1C⊥BC.
因为∠ACB=90°,所以AC⊥BC.
因为AC∩A1C=C,AC,A1C 平面
ACC1A1,
所以BC⊥平面ACC1A1.
因为BC 平面BB1C1C,
所以平面ACC1A1⊥平面BB1C1C.
(2)设AB=A1B,AA1=2,求四棱锥A1-BB1C1C的高.
解: 如图,取棱AA1的中点D,连接
BD,CD.
因为AB=A1B,所以AA1⊥BD.
因为BC⊥平面ACC1A1,AA1 平面
ACC1A1,所以BC⊥AA1.
因为BC∩BD=B,BC,BD 平面BCD,
所以AA1⊥平面BCD.
因为CD 平面BCD,所以AA1⊥CD.
因为AA1∥CC1,所以CD⊥CC1.
又因为CD⊥BC,BC∩CC1=C,BC,
CC1 平面BB1C1C,所以CD⊥平面
BB1C1C.
因为AA1=2,所以CD=1.
易知AA1∥平面BB1C1C,
所以四棱锥A1-BB1C1C的高为CD=1.
四、空间角的计算
  空间角包括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及二面角,主要考查空间
角的定义及求法,求角时要先找角,再证角,最后在三角形中求角.
【例4】 如图,正方体ABCD-A'B'C'D'的棱长为1,B'C∩BC'=
O,求:
(1)AO与A'C'所成角的大小;
解: ∵A'C'∥AC,
∴AO与A'C'所成的角就是∠OAC(或其补
角).
∵AB⊥平面BC',OC 平面BC',
∴OC⊥AB,
又OC⊥BO,AB∩BO=B,AB,BO 平面
ABO,
∴OC⊥平面ABO.
又OA 平面ABO,∴OC⊥OA.
在Rt△AOC中,OC= ,AC= ,
sin ∠OAC= = ,∴∠OAC=30°.
即AO与A'C'所成的角为30°.
(2)AO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切值;
解: 如图,作OE⊥BC于点E,连接AE.
∵平面BC'⊥平面ABCD,平面BC'∩平面ABCD
=BC,OE 平面BC',
∴OE⊥平面ABCD,
∴∠OAE为AO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
在Rt△OAE中,OE= ,AE= = ,
∴tan∠OAE= = .
即AO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
(3)二面角B-AO-C的大小.
解: 由(1)可知OC⊥平面AOB.
又∵OC 平面AOC,∴平面AOB⊥平面AOC.
即二面角B-AO-C的大小为90°.
反思感悟
1.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常用平移转化法(转化为相交直线的夹角).
2. 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常用射影转化法(即作垂线、找射影).
3.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常有三种:定义法、三垂线法、垂面法.
【跟踪训练】
 如图,圆锥的底面圆心为O,直径为AB,C为半圆弧 的中点,
E为劣弧 的中点,且AB=2PO=2 .
(1)求异面直线PC与OE所成的角的大小;
解: ∵PO是圆锥的高,∴PO⊥底面圆O,
根据中点条件可以证明OE∥AC,
∠PCA或其补角是异面直线PC与OE所成的角,
AC= = =2,PC=PA
= = =2,
∴∠PCA= ,故异面直线PC与OE所成的角是 .
(2)求二面角P-AC-E的余弦值.
解: 如图,取AC中点为D,连接
PD,OD,
由(1)知,PA=AC=PC,
∴PD⊥AC,
∵OA=OC,∴OD⊥AC,
又E为劣弧 的中点,即有E∈底面圆
O,
∴二面角P-AC-E的平面角即为∠PDO,
∵C为半圆弧 的中点,∴∠AOC= ,
∴OD= AC=1,
∵PO⊥底面圆O且OD 底面圆O,
∴PO⊥OD,
又PO= ,∴在Rt△PDO中,PD= ,
∴ cos ∠PDO= = ,∴二面角P-AC-E的余弦值是 .
五、空间距离的计算
  空间立体几何中的距离包括点点距、点线距、点面距、线线距、
线面距、面面距等.像线线距离、线面距离、面面距离等,都可以转
化成点到平面的距离去求解.
【例5】 (1)在△ABC中,AB=AC=5,BC=6,PA⊥平面
ABC,PA=8,则点P到BC的距离是( D )
D
解析: 由题知,PB=PC= = ,则P到BC
的距离d= = =4 .
(2)三个平面两两垂直,它们的交线交于一点O,点P到三个面的
距离分别是3,4,5,则OP的长为( B )
B
解析: ∵三个平面两两垂直,∴可以将P与各面的垂足连接并补
成一个长方体,∴OP即为体对角线,∴OP= =
=5 .
反思感悟
空间距离的求法
(1)由已知证明垂直关系,则垂线段的长就是点到平面的距离;
(2)过点作平面的垂线,明确垂足,从而得到点到平面的距离;
(3)运用等体积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跟踪训练】
如图,在底面是直角梯形的四棱锥P-ABCD中,侧棱PA⊥底面
ABCD,∠ABC=90°,PA=AB=BC=2,AD∥BC,求AD到平
面PBC的距离.
解:因为AD∥BC,AD 平面PBC,BC 平面PBC,所以AD∥平
面PBC,
所以AD到平面PBC的距离等于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
因为侧棱PA⊥底面ABCD,所以PA⊥AB,PA⊥BC,因为∠ABC=
90°,即AB⊥BC,
因为PA∩AB=A,PA,AB 平面PAB,所以BC⊥平面PAB,所以
BC⊥PB,
因为PA=AB=BC=2,所以PB=2 ,
设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为d,则由V三棱锥P-ABC=V三棱锥A-PBC得
PA·S△ABC= d·S△PBC,
所以 ×2× ×2×2= d× ×2 ×2,得d= ,所以AD到平面
PBC的距离为 .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