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 精读、略读、浏览 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 精读、略读、浏览 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7 07:4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 精读、略读、浏览 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教材分析】
《朝花夕拾》是一本真实地反映鲁迅人生轨迹的纪实散文,是鲁迅审视自己 一生的真实记录,也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被认为是研究鲁迅的可 靠史料之一。作为鲁迅先生唯一一部散文集,《朝花夕拾》的内容庞杂、情感复 杂、思想深刻,阅读这样的一本名著需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概括散文集中的人、 事、物,结合时代背景感受作者的生活境遇、体会作者心路历程,难度较大。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和出发点。初一上学期 时学生已阅读过《朝花夕拾》,下半学期再次相遇《朝花夕拾》。经过时光的磨 砺,很多细节已经隐退。并且限于年龄、阅历等因素,学生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往 往浮光掠影、囫囵吞枣一番便弃之一旁。引导学生在重读过程中能逐渐逼近经典 作品的核心意蕴,提升自身的阅读素养。
【教学目标】
能结合相关篇目内容了解人物概况。
能通过事件与具体描写分析相关人物的性格特点。
理解人物对作者成长的影响。
制作人物名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结合内容,梳理分析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对长妈妈、衍太太、陈莲河、范爱农的性格理解。
【新课导入】
在我们长大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其中总有些对我们的成长影响比较大的人,他们让我们深刻印象,难以忘怀。你遇到过这样的人吗?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有些在生活上给予他帮助,有些带给他情感的慰藉,有些对他精神的成长产生过影响,还有一些仅是他生命中的匆匆过客,却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任选《朝花夕拾》中的一个人物,如长妈妈、衍太太等,精读与之相关的篇章,深入分析其性格特点,并尝试为他/她制作一张富有特色的“人物名片”,包括他/她的典型事迹、性格特点以及对你个人的影响等。
【写作背景】
《朝花夕拾》创作从1926年2月开始,到11月结束。后又在1927年7月11日写了《后记》。《朝花夕拾》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1927年5月成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并作了《小引》,7月又写了《后记》,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印行。共有10篇,分为3类,分别是第一类侧重写人——挖掘普通人身上朴实、善良、高尚的情操。如《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第二类侧重记事——记叙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表达对旧日美好生活的眷恋,也有对旧礼制的批判。如《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琐记》;第三类侧重议论或记事兼议论——以议论为中心,穿插童年的生活经历,讽刺和批判旧道德。如《狗·猫·鼠》《二十四孝图》《父亲的病》。
【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作品集包括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散文诗集《野草》等。
【题目解说】
【目标一:标题解读】
出示鲁迅的《朝花夕拾》初版封面。
解题:“朝花夕拾”的含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即“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朝”就是指青少年时期,“夕”就是指中年时期,据鲁迅说《朝花夕拾》的文章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这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是他中年以后回忆青少年时期的往事之作。
【全文分析】
任务一:历数《朝花夕拾》中“那些人”
请同学们根据《朝花夕拾》10篇文章的内容,在表中写出各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找出作者浓墨重彩,着重描写的人物。
《狗·猫·鼠》 具有“猫”性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 长妈妈
《〈二十四孝图〉》 “老莱”“郭巨”
《五猖会》 父亲
《无常》 无常、阎罗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寿镜吾先生、长妈妈
《父亲的病》 “名医”陈莲河、名医、衍太太
《琐记》 衍太太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日本学生、留学生、刑场看客
《范爱农》 范爱农
任务二:梳理内容,批注分析重点人物
作者中年忆往昔,精选数人详描绘,乃至以人名题文章。这些人物究竟有何独特?他们如何影响了鲁迅的成长?精读相关篇章,方能深入探究。
活动1:结合内容,梳理人物概况
人物 出处 身份(或与鲁迅的关系) 相关内容概括
无常 《无常》 在阴间当差,沟通人间与地府 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那么悲伤,无常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受阎罗王责罚。
通读、略读与人物相关的内容,梳理概括人物的信息,每组选择1~2人进行研读交流。
示例:
交流展示参考:
人物 出处 身份(或与鲁迅的关系) 相关内容概括
长妈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家里女佣人,鲁迅保姆 讲美女蛇的故事
《阿长与〈山海经〉》 喜欢“切切察察”; 限制“我”的行动;睡觉占据大半张床; 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如压岁钱、正月初一祝福的话到吃福橘; 讲长毛的故事; 给“我”买《山海经》。
衍太太 《父亲的病》 邻居 父亲临终时,让“我”不停地大声呼喊他。
《琐记》 鼓励孩子吃冬天水缸里结的冰; 怂恿别家孩子贪玩,对自己的孩子却严格要求; 给孩子看少儿不宜的成人画; 教唆“我”偷母亲的首饰卖钱并散布流言。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日本留学时的老师 穿衣服不讲究; 添改“我”的讲义; 订正“我”的解剖图; 问“我”关于中国女人裹脚的事; 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临别赠“我”照片,嘱咐“我”寄照片给他,写信告知他近况。
范爱农 《范爱农》 朋友,同乡,在日本留学时相识 1.火车接站事件(范爱农等人初到日本,鲁迅陪同接站,因关吏检查行李时翻出绣花鞋,且被接着在火车上让座,鲁迅不满,暗自摇头,范爱农觉得他自大而对他有意见。) 2.徐锡麟事件,同乡会争论是否发电报回国,范爱农作为徐的学生,却反对我们发电回国,与“我”作对。 3.与鲁迅在酒楼里叙旧,冰释前嫌。与鲁迅谈心、喝酒。绍兴光复,与鲁迅共事,很勤快。 4.报馆案风波,支持鲁迅离开。 5.失业,发牢骚,不被人喜欢。一直等鲁迅的电报。 6.酒后在船上落水而死。
父亲 (周伯宜) 《五猖会》 鲁迅的父亲 阻止“我”去看五猖会,让“我”背《鉴略》
《父亲的病》 生病,找当地医生来看,最终看明白医生的行骗行为。
陈莲河 《父亲的病》 父亲的医生 拿昂贵的诊金,不负责疗效;开奇特的药方:第一套是药引,第二套是丸药,第三套是点在舌尖的“神丹”;以迷信说法为治不好病开脱责任;四处招摇撞骗。
活动2:精读片段,分析批注人物特点
选取人物描写典型片段进行精读,抓住人物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思考他们的内心活动,分析他们的思想性格。对关键内容进行圈点,将你的感受或理解进行批注。
示例:
*长妈妈片段
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阿长与〈山海经〉》
语言、动作描写,表现长妈妈的多事,粗俗。
交流点拨:
品读长妈妈
*长妈妈片段一
她熟知诸多繁文缛节,这些在我眼中或许稍显繁琐……然而,她悄然步入,将一个福橘轻轻置于床头。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吗?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膀,一把将我按住。我惊讶地望向她,只见她眼中满是焦急与期盼。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
“阿妈,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脸上绽放出喜悦的笑容,仿佛孩子般纯真,随即,将一块冰凉的福橘塞入我口中。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
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
——《阿长与〈山海经〉》
*长妈妈片段二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 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阿长与〈山海经〉》
【分析点评】长妈妈虽然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长妈妈的形象是复杂而矛盾的,她既卑微又尊严,既贫穷又道德高尚,她的故事让我们看到,无论社会地位如何,每个人都有可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坚韧的精神找到自己的价值。
品读衍太太
*衍太太片段一
冬日清晨,水缸边缘凝结着薄冰,我们一见便迫不及待地品尝起那清冽。沈四太太见状,急忙劝阻:‘别吃,会肚子疼的!’
衍太太却绝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得多。”
*衍太太片段二
记得有一回,我已年逾十载,与几个孩童在院中比赛打旋子,看谁能旋转得更久。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吗?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虽然如此,孩子们总还喜欢到她那里去。假如头上碰得肿了一大块的时候,去寻母亲去吧,好的是骂一通,再给擦一点药;坏的是没有药擦,还添几个栗凿和一通骂。衍太太却绝不埋怨,立刻给你用烧酒调了水粉,擦在疙瘩上,说这不但止痛,将来还没有瘢痕。
*衍太太片段三
我其实觉得很有许多东西要买,看的和吃的,只是没有钱。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吗?”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橱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衍太太片段四
这些话我听去似乎很异样,便又不到她那里去了,但有时又真想去打开大橱,细细地寻一寻。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
——《琐记》
*衍太太片段五
“哎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大声些!他已然听不清晰了。还不赶紧呼唤?!”
“父亲!父亲!”
“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
“父亲!”
……
“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焦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
“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父亲的病》
【分析点评】鲁迅先生“朝花”中似带香气实则恶毒的那朵。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奸诈、喜欢使坏、表里不一。心理扭曲。自以为是。
品读庸医
*S城名医片段
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拨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他们只得都依他。待他前往时,仅是匆匆一瞥,便轻描淡写道‘无碍’,随即挥毫开方,攥着一百元翩然而去。
——《父亲的病》
*陈莲河片段一
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仿佛昆虫亦讲贞操,若续娶或再嫁,便连入药之资格亦无。
——《父亲的病》
*陈莲河片段二
“我有一种丹,”有一回陈莲河先生说,“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价钱也并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
‘即便如此用药,仍恐难见奇效,’陈莲河先生又言,‘或许可请人探其因果,是否有冤屈未解……医者,治病救人,却难逆天改命,可对?或许,此乃前世因缘所致……。’
*陈莲河片段三
……还请一回陈莲河先生,这回是特拔,大洋十元。他仍然泰然的开了一张方,但已停止败鼓丸不用,药引也不很神妙了,所以只消半天,药就煎好,灌下去,却从口角上回了出来。
自此,我再不与陈莲河先生虚与委蛇,唯于街巷间偶见其坐于三轿夫疾行之轿中,一闪而过……
——《父亲的病》
【分析点评】鲁迅先生“朝花”中最黑暗要命的花。耽误了鲁迅父亲的病情。谋财不救命,狡猾、道貌岸然、贪婪,招摇撞骗。
品读藤野先生:鲁迅先生“朝花”中最无私鲜美的那朵
*藤野先生片段一
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战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藤野先生》
不修边幅。
*藤野先生片段二
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吗?”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呈上抄录的讲义,他默默收下,不过两三日,便又归还于我,并言明此后每周需呈阅一次。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尾,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藤野先生》
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负责。
*藤野先生片段三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闻中国女性裹脚的习俗,却对其细节不甚了了,于是向我探询裹脚之法,以及足骨如何扭曲变形,还怅然叹道,‘非得亲眼见一见,方能明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片段四
在第二学年结束之际,我决定不再继续医学的学习,并向藤野先生表达了这一决定。面对我的选择,藤野先生的脸上流露出一丝哀伤,他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但最终沉默了。
——《藤野先生》
【分析点评】生活上马虎、不拘小节,对学术一丝不苟、严谨认真、追求真知,平等待人、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
品读范爱农:鲁迅先生“朝花”中最傲然的那朵
*范爱农片段一
(徐锡麟被杀后)
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
‘杀的已杀,死的已死,还发什么无谓的电报呢!’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
“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啰~”他说。
我察觉他的话似乎隐含针对,但仔细想来,也并非全然无理。我坚持认为,唯有深入了解烈士生平之人,方能写出其悲壮。他们与烈士关系紧密,内心悲愤更深,故文章定能触动人心。于是又争起来。结果是他不做,我也不做,不知谁承认做去了。
【分析点评】冷漠冷静、有风芒、傲气。
*范爱农片段二:
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
“哦哦,你是范爱农!”
“哦哦,你是鲁迅!”
不知怎的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来。
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
【分析点评】率直、耿直、不妥协。
*范爱农片段三:
到冬初,我们的境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在武昌起义爆发后,紧接着绍兴也实现了光复,第二天,爱农便进城,头戴农夫常用的毡帽,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笑容。
“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
我被安置在师范学校校长的职位旁,王都督慷慨地拨给我校款二百元。爱农担任学监之职,依旧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布袍子,他不再像往日那般嗜酒,忙碌的工作也让他鲜有空闲与人闲聊。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
【分析点评】有爱国热情。
*范爱农片段四:
我从南京移到北京的时候,爱农的学监也被孔教会会长的校长设法去掉了。他又成了革命前的菜农。我想为他在北京寻一点小事做,这是他非常希望的,然而没有机会。他后来便到一个熟人的家里去寄食,也时时给我信,景况愈困穷,言辞也愈凄苦。终于又非走出这熟人的家不可,便在各处漂浮。不久,忽然从同乡那里得到一个消息,说他已经掉在水里,淹死了。
——《范爱农》
【分析点评】受迫害,与世不容。
*范爱农片段五
后来我回故乡去,才知道一些较为详细的事。爱农先是什么事也没得做,因为大家讨厌他。他很困难,但还喝酒,是朋友请他的。他已经很少和人们来往,常见的只剩下几个后来认识的较为年轻的人了,然而他们似乎也不愿意多听他的牢骚,以为不如讲笑话有趣。
“也许明天就收到一个电报,拆开来一看,是鲁迅来叫我的。”这句话成了他的口头禅。
一天,几个新的朋友约他坐船去看戏,回来已过夜半,又是大风雨,他醉着,却偏要到船舷上去小解。尽管众人连番劝阻,他却置若罔闻,坚称自己绝不会失足落水。但他掉下去了,虽然能凫水,却从此不起来。
【分析点评】爱发牢骚,怀抱理想,倔强,愤世嫉俗。
其他人物:

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这种行为颇似人们幸灾乐祸的心态,慢慢折磨弱者,展现出一种恶劣的习性。
——《狗·猫·鼠》
【分析点评】对弱小者残忍、暴虐。
无常
在中国的天地间,不但做人,便是做鬼,也艰难极了。然而究竟很有比阳间更好的处所:没有“绅士”,也没有流言。
——《〈二十四孝图〉》
但是,和无常开玩笑,是大家都有此意的,因为他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要寻真实的朋友,倒还是他妥当。
——《无常》
【分析点评】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
父亲
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不安地拿起书,随他坐在堂屋中央的桌子旁,听他一句句教我朗读,我心中充满担忧,小心翼翼地跟着读。
每两句一行,我大约读了二三十行,他便开口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四周一片寂静,我感觉头脑中仿佛有无数铁钳伸出,紧紧夹住那些诸如“生于太荒”之类的文字;同时,我听见自己急促的诵读声在颤抖,就像深秋夜晚蟋蟀的鸣叫。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吧。”父亲点着头,说。
——《五猖会》
【分析点评】对孩子要求严厉,旧式的家长制作风,教育思想陈旧,不重视儿童天性。
任务三:制作人物名片
根据通读与精读所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鲁迅笔下《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制作人物名片。可包含人物身份、外貌、经历事件、性格特点,另外,可以加上你的概括评价,并用简笔根据人物留给你的印象描绘人物肖像。
展示点拨:
向星火助手提问,点评星火同学的成果。
同学展示
人 物 身 份 外 貌
长妈妈 鲁迅家里女佣人,保姆。 文中描述: 皮肤发黄,身材矮胖 简笔画:
事 迹 性格及评价
讲美女蛇的故事;喜欢“切切察察”;限制“我”的行动;睡觉占据大半个床,睡相难看;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如压岁钱、正月初一祝福的话到吃福橘;讲长毛的故事;给“我”买《山海经》。 有趣;多事、絮叨,迷信、重视规矩礼节;朴实,心地善良,真心爱孩子,热心帮助孩子。
人 物 身 份 外 貌
衍太太 住在同一台门中的亲属,鲁迅的长辈。 文中描述: 还年轻,“笑” 简笔画:
事 迹 性格及评价
鼓励孩子吃冬天水缸里结的冰; 怂恿别家孩子贪玩,对自己的孩子却严格要求; 用烧酒加水粉让受伤的孩子擦伤口; 给孩子看少儿不宜的成人画; 教唆“我”偷母亲的首饰卖钱并散布流言; 鲁迅父亲临终时,让鲁迅不停地大叫。 多嘴多舌、奸诈、喜欢使坏、表里不一、心术不正、自以为是、自私自利的市侩。
人 物 身 份 外 貌
藤野先生 鲁迅在日本学医时的老师。 文中描述: 黑瘦,八字须,戴眼镜 简笔画:
事 迹 性格及评价
穿衣服不讲究; 添改“我”的讲义; 订正“我”的解剖图; 问“我”关于中国女人裹脚的事; 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临别赠“我”照片,嘱咐“我”寄照片给他,写信告知他近况。 生活上不拘小节,治学上一丝不苟,认真负责,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
课堂小结
鲁迅笔下的人物各具特色,身份多样,个性鲜明。他们或在生活中给予鲁迅帮助,或在情感上给予慰藉,极大地丰富了鲁迅的生命体验,并深刻影响了他的成长历程。
作者对这些人物倾注了复杂的情感,既有赞扬与怀念,也有讽刺与鞭挞,更有深刻的反思与哀悼。
布置作业
完成人物卡片整理。
研读各篇中“我”的形象。
思考教材中的任务三:鲁迅心中的“那些情”。
【板书设计】
撷良师之花,学写人技巧
白描绘其形 形神兼备
细节刻其神 综合运用
议论抒情来升华 主旨突出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条理清晰,循序渐进,通过清晰展现各个教学环节,有效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指向明晰,从鲁迅青年、中年的两幅图入手,过渡到一本书《朝花夕拾》,然后对其开展“识封面,猜内容”的课堂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这节课还有值得优化的几个方面:一、教学环节缺乏梯度设计,未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导致重难点不够突出。无论是对“小引”的分析还是“品析童年趣事”,都给人一种浅尝辄止的感觉,没有深入。二、评价过少。在课堂中还要多关注学生的情况,对学生的回答及时作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