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理解正数和负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正负数的概念及其在数轴上的表示;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
难点:理解负数的实际意义;正确进行正负数的加减运算。
【新课导入】
创设情景:
问题1:我们知道,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产生了1, 2, 3, 4…这些数,我们称它们为自然数。
问题2:为了表示“没有”,又引入了一个什么数?
问题3:当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不是整数时,引入了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身边熟悉的数据,如班级人数、考试成绩等,自然引出小学学过的数的类型,如自然数、零等,以此作为桥梁,为后续学习正负数概念打下坚实基础。
引入负数:
举例:想象一下,某市在冬季的某一天,最高气温温暖如春,达到了零上5℃,而夜晚则寒风凛冽,气温骤降至零下5℃。为了准确表示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温度,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来进行区分。
引出课题:为了表示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
【新课讲解】
探究理解 解决问题
问题2:(练习册第10页习题)
先让学生自主思考,再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例 (1)当温度计在0℃以下时,其刻度表示负数。例如,如果某天早晨温度计显示为-5℃,这表示实际温度比冰点低5℃。
(2)在一次数学竞赛中,小明得了85分,比平均分高5分;小红得了70分,比平均分低10分。请问这次数学竞赛的平均分是多少?
解:(1)温度计显示为-5℃,意味着温度比0℃低5度。
(2)设这次数学竞赛的平均分为x分。根据题意,小明得了85分,比平均分高5分,即85 = x + 5;小红得了70分,比平均分低10分,即70 = x - 10。通过解这两个方程,我们可以得出平均分x为80分。因此,这次数学竞赛的平均分是80分。
问题3:(练习册第15页习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讨
例 (1)一个电梯从一楼上升到五楼,然后又下降到三楼。如果规定上升为正,下降为负,那么电梯的运动过程可以怎样表示?
(2)一个商店在一天内,上午卖出了20件商品,下午又进货了15件。如果规定卖出为正,进货为负,那么这家商店在一天内的商品数量变化如何表示?
解:(1)电梯从一楼升至五楼,上升四层,表示为+4;随后从五楼下至三楼,下降两层,表示为-2。所以,电梯的运动过程可以表示为+4,-2。
(2)商店上午卖出了20件商品,可以表示为-20(因为卖出为负);下午进货了15件,可以表示为+15(因为进货为正)。所以,这家商店在一天内的商品数量变化可以表示为-20,+15。
巩固练习
从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角度进行引导。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让学生深刻体会正数和负数在实际应用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在学生的讨论中,引入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理解。
在精心设计的例题中,结合具体的数值和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正数和负数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灵活应用。
借助问题(3),着重强调正数和负数在比较大小时的关键注意事项,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区分,避免混淆。
阅读思考
(教科书第12页)用正负数理解温度的变化。
问题: 1. 根据参考资料,如果今天的气温是5℃,并且明天预计气温下降3℃,那么明天的气温将会是5℃ - 3℃ = 2℃。
你能想到哪些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温度的变化?请举例。
【课堂小结】
- 回顾正负数的定义、数轴表示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强调正负数不仅是一种数学符号,更是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
【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完成课本第5页习题1.1的1、2、3题。
思考题:“不是正数的数一定是负数,不是负数的数一定是正数”的说法对吗?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正数和负数”的引入和理解展开,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负数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以下是对本节课的几点教学反思:
情境创设的有效性:通过气温、海拔、账目等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些实例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正负数的概念,还让他们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生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合作,激励学生课堂参与。需注意,部分学生小组讨论时依赖性强,教师应加强引导,确保独立思考与表达。
知识理解的深度:大多数学生掌握正负数概念,但对负数实际意义和应用理解不足。未来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分析和练习,加深学生对负数概念的理解,提高他们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与多媒体的结合:本节课结合了板书和多媒体教学,板书简洁明了,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多媒体以丰富图片和动画,让抽象概念直观易懂。但需注意,多媒体内容应与板书内容紧密配合,避免信息冗余或冲突。
作业与拓展:布置的作业既包含了基础练习题,也包含了思考题,旨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激发他们的思维。未来可设计更多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正负数的理解。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更多与负数相关的知识,如负数在温度、海拔、财务等领域的应用,以及负数在数轴上的表示等。
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对于正负数的概念、符号以及应用等关键内容,要清晰、准确地表述,避免引起学生的误解或混淆。
关注学生差异: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对正负数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不同。教师应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指导和帮助。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耐心和鼓励;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