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赏)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 通过聆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感受歌曲的风格,体会老师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和托起下一代新人的崇高责任感。
2.能用不同的情绪演唱不同的歌曲,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
3.了解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演唱形式,知道这首歌是歌唱家宋祖英的成名曲。
2学情分析
1、个性差别大: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因此,在教学中要时不时应用一些小“特技”来提醒那些目空一切的孩子,告诫他们自己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而对那些失去信息的孩子要及时抓住机会鼓励他们。
2、情绪不稳定:三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且在平日教学中增加小组合作,加强团队精神,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3、自控力不强: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少年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遇到这种问题,我们应该“恩威并用”,表扬自觉的学生,适时使用管理软件对不能自控的学生进行提醒、控制。
3重点难点
感受歌曲的风格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谈话:长大了你想做和谁一样的人?
当老师好不好?有人从小就有这样的愿望,让我们来听听!
活动2【活动】歌曲欣赏
1.演唱形式
设问:这首歌曲是用怎样的演唱形式来表现的?
2.歌词讨论。
导:歌曲中表达了对老师怎样的感情?从哪些歌词中感受出来的?(配乐朗诵)
(1)“守巢的总是你”一句是什么意思?
师:“守巢”就是守着窝的意思时,老师守着窝干什么呀?这个窝就是指我们的教室。老师送走了你们这个班,还要接下一个班,等你们长大了去了不同的地方,这时老师在哪儿呢?
(2)“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怎么理解?
引导学生明白老师们在默默地教书无私地奉献着。
师:“等你们六年级毕业后,知道那时候你们班主任的心情吗?她会难过很长的时间,因为她总想着你们。”
3.歌曲风格
导:我们将这首歌词作者的用心都加以深入的分析了,现在让我们用心来完整聆听。
设问:歌曲是什么风格的?民族?通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旋律,唱法……)
4.乐句分析
(1)聆听第一段
导:从这首词我们体会到作词者对教师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和托起下一代新人的崇高责任感的无比崇敬。那么曲作者又是怎样为这个词谱曲的呢?(出示曲谱)
设问:可以分成几个乐段?
(2)分析第一乐段(师弹奏)
有几个乐句?乐句与乐句之间有什么关联?(划旋律线:第一乐句从高音盘旋下行,第二乐句作平稳的进行,第三、四乐句各与第一、二句相似。
(3)分析第二乐段(师弹奏)
A、有几个乐句?一、三两个乐句相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表现怎样的情感?
B、跟琴学唱一、三乐句。
C、与教师合作接唱完成第二乐段的演唱。
(4)分析尾声
A、聆听第二段与尾声
设问:我们刚才听的与刚才听的第一段在音乐上有什么区别?引出尾声。
B、聆听尾声。
尾声由个乐段的哪个乐句引申而来的?
尾声重复出现“我就成了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5)再次完整聆听
小结:歌曲的音调富有民族风格,采用山东琴书的音调为素材创作而成,旋律乡土气息浓郁。
5.关于宋祖英
这首歌是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的成名曲,观看两个版本视频,看第二个视频时跟着一起唱。
活动3【活动】延伸
宋祖英之所以在唱了这首歌后一举成名,是因为她美妙的歌声中蕴含着对老师深深的情谊,表达出成为老师的崇高理想得到实现后的强烈的自豪感。这样的歌声才是可以打动人的。此刻你们想唱一首什么歌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