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2025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2章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第2课时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2025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2章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第2课时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07 12:4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 中国的气候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通过读图分析,归纳中国气候的三大特征及其成因。结合实例,说明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双重影响。通过小组讨论,理解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树立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 中国气候的三大特征及其成因;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难点 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影响;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课程设计 环节一:情境导入——气候探秘之旅活动设计播放《航拍中国》片段(展示海南热带雨林、东北雪原、西北沙漠景观),提问:“为什么同一时间中国不同地区景观差异如此巨大?”环节二:任务驱动——气候特征探秘
任务1:气候复杂多样——地形与纬度的双重作用活动设计:读图归纳:展示“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学生标注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类型,总结分布规律。小组讨论:结合“中国地形图”与“纬度位置图”,分析气候多样性的成因(如青藏高原海拔高形成高原气候,低纬度地区热带气候分布等)。任务2:季风气候显著——冬夏季风的“博弈”活动设计:动态演示:播放季风形成动画,学生观察冬季风(偏北风、寒冷干燥)与夏季风(偏南风、温暖湿润)的差异。案例探究:展示“长江中下游梅雨”与“华北春旱”案例,分组讨论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利弊。角色扮演:学生扮演“农民”,设计应对季风不稳定的措施(如修建水库、选择耐旱作物)。任务3: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干旱区的生存智慧活动设计:对比分析:提供“吐鲁番(温带大陆性气候)”与“北京(温带季风气候)”的气温降水直方图,对比温差与降水差异。文化链接:展示新疆坎儿井、蒙古包图片,解释其如何适应大陆性气候(减少蒸发、便于迁徙)。
环节三:拓展延伸——气候与人类活动活动设计:头脑风暴:以“如果中国没有季风气候”为假设,讨论农业、人口分布的变化。现实连接:展示“全球变暖导致青藏高原冻土融化”新闻,思考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反作用。◆ 环节四:总结提升——气候密码知多少活动设计:
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归纳气候特征、成因及影响,教师补充板书框架。拓展题:观看纪录片《气候之战》,思考人类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通过视觉冲击激发兴趣,引出气候复杂性的主题,建立地理现象与气候特征的关联。
通过地图叠加分析,培养空间思维能力,理解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通过动画直观展示抽象概念,案例探究强化问题解决能力,角色扮演增强情感体验。通过数据对比突破难点,结合文化元素体现地理与生活的融合。
培养批判性思维,渗透人地协调观,呼应课标“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可视化工具巩固知识,形成结构化认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