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一章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授课时间 课时 1课时
教法 读图指导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材 湘教版
课标要求 1.运用中国行政区划图,识别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他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本条目要求简单明了,就是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和行政中心。识别是要求学生能够熟练阅读和使用中国政区图,在中国政区图上区分不同的省级行政区,找到行政中心。记住是要求学生建立头脑中的地图,不仅知道34个省级行政区在哪里,它们的相对位置,还要清楚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材分析 《中国的行政区划》是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学习我国的行政区划,需知道我国基本的三级行政区划,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我国行政管理的基本单位,对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和日常交往都有重要影响,是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的必备知识。按照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本文正文内容简洁,主要安排了活动内容,并提供了中国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表和中国行政区划图等学习材料。教学中可以通过读图,拼图,填图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我国行政区划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对行政区划虽然有所了解,但是知识不完整。本节学习内容比较单一,而且记忆量大,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燥,影响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学习效果。因此,可以通过活动和游戏,引导学生获得新知。在活动和游戏中,帮助学生熟记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简称行政中心位置等。
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运用中国政区图,准确指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识记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综合思维: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基本的三级行政区划方法及各行政区的所属。 人地协调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行政区划带来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通过制作中国政区图拼图,培养地图绘制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记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学难点:识记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秦统一中国后,推行郡县制。此后,我国古代行政体制历经变更。元朝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后来,行省演变为地方常设的最高行政机构。播放视频,了解三省六部制。 思考:1.你还知道我国哪些朝代的行政制度? 2.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对现行行政区划有哪些影响? 认真观看视频,了解三省六部制。 回答:先秦时期的分封制,明朝设立内阁等。 回答:我国现在的行政区划是古代演化而来。 产生直观认识,激发探究欲望。
一、三级行政区划 【活动一】自主完成中国的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 (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市、自治县)、 (镇、民族乡)。 2.我国共有 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 个省 个自治区、 个直辖市和 个特别行政区。 3.在地图中指出我国四至点所在的省级行政区。 4.自西向东,依次指出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 出示三级行政区划示意图: 学生回答: 1.省;县;乡。 2. 34;23;5;4;2。 3.最北:黑龙江省;最东:黑龙江省; 最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南:海南省。 4.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 学生明确我国基本的三级行政区划方法及各行政区的所属。 通过读图和指图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描述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 通过示意图,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国三级行政区划。
二、34个省级行政区域 【活动二】分组学习。 全班分为西北、西南、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7个组。1.各组在地图上指出对应的省级行政区。 2.说出每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活动三】特殊的省级行政区。 阅读地图和教材第10页的表格,完成: 1.跨纬度最多、位置最南的省区是 。 2.陆地面积最大、邻国最多的省区是 。 3.相邻省区最多的的省区是 。 4.跨经度最广的省区是 。 5.有两个简称的省区是 。 【活动四】最强大脑——识记省区。 全班分为“边疆组”、“海岸组”、 “黄河组”和“长江组”,要求: 1.识记沿线依次经过的省级行政区。 2.依次说出省区的简称。 3.小组代表在空白地图上展示! 教师补充:辽宁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既与陆上邻国接壤又临海! 【游戏】拼图挑战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拼图。 西北、西南、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组依次上台指出每个地图包含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学生回答: 1.海南省.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 4.内蒙古自治区。 5.四川省,简称川/蜀 。贵州省,简称贵/黔。云南省,简称云/滇。陕西省,简称陕/秦。甘肃省,简称甘/陇。 边疆组的学生代表从辽宁省开始,逆时针依次指出边疆的省区位置,并说出其名称和简称。 海岸组的学生代表从辽宁省开始,顺时针依次指出沿海的省区位置,并说出其名称和简称。 黄河组的学生代表从青海省开始,依次指出黄河流经的省区位置,并说出其名称和简称。 长江组的学生代表从青海省开始,依次指出长江流经的省区位置,并说出其名称和简称。 通过分组学习活动,学生明确中国政区图的阅读,认识了各个地区包含的省区及其简称和行政中心。 通过学习任务,学生认识了中国特殊的省级行政区。 通过最强大脑——识记省区的学习活动,学生分组认识了各个地区包含的省区及其简称,并且能够在空白的行政区划正确指出并说明各个省区的简称。进一步熟悉中国政区图,以及识记部分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简称。
三、生活中的行政区划 (一)戏曲 出示图片,提问:分别是哪个省区的戏曲? (二)八大菜系 出示菜肴图片,辨别八大菜系。 (三)车牌 出示车牌图片,辨别省区。 (四)成语 提问:以下成语分别包含哪些省区? 秦晋之好、得陇望蜀、朝秦暮楚、黔驴技穷、粤犬吠雪、登山小鲁、琼楼玉宇。 学生回答:京剧、粤剧、川剧、秦腔。 学生回答: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 学生回答:海南省、河南省、山东省、重庆市、上海市、福建省。 学生回答: 陕西省、山西省;甘肃省、四川省;贵州省,广东省,山东省,海南省。 通过图文资料,学生认识到中国行政区划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今后的生活中会更加关注中国的省级行政区。
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中国的行政区划。明确了省、县、乡三级体系,中国有 34 个省级行政单位。通过活动,认识了各省级单位简称、行政中心及位置,空间认知与知识运用能力有所提升。不过,部分同学对简称记忆易混淆。课后希望大家借助地图加深印象,持续探索行政区划背后的地理奥秘。
课堂检测 1.教师预设能力检测题,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2.检测内容包括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轮廓、位置、简称和行政中心。
课后作业 制作拼图 要求:小组为单位制作中国行政区划的拼图,要求包括34个省行政区划,每个拼图卡片包括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行政区划的体系、各级行政单位的设置与特点,掌握重要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及地理位置,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中国行政区划图的能力。学生对中国行政区划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但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深化行政区划相关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关注行政区划与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地理素养。同时,鼓励学生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当地的行政区划设置、参与社区规划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