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2025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3章 第二节 中国的矿产资源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2025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3章 第二节 中国的矿产资源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07 12:4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中国的矿产资源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授课时间 课时 1课时
教法 读图指导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材 湘教版
课标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课时需达成以下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结合实例说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对中国自然资源的深度探讨。矿产资源作为工业发展的基础,其分布与开发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安全与区域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方法 矿产资源的分类与特点:介绍能源矿产(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铁、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的分类,强调中国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分布不均的特点。 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通过“中国主要煤矿、油田、铁矿分布图”展示资源空间差异,结合“活动”栏目分析分布规律。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以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发展路径。
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通过地图分析资源分布的区域差异。 综合思维:探究资源开发对经济、环境的综合影响。 人地协调观: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矿产资源的分类与分布规律。 难点:理解资源分布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联性;树立资源保护意识。
教学流程
新课导入 教学环节一:情境导入——矿产资源与生活 活动设计: 展示图片:手机、汽车、高铁、太阳能板等,提问:“这些物品的生产离不开哪些矿产资源?”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矿产资源是现代工业的“粮食”和“血液”。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例切入,激发兴趣,明确学习价值。
新课讲解 教学环节二:新课讲授——矿产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活动1:分类探究 任务:分组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类型代表矿产用途能源矿产煤、石油、天然气发电、燃料金属矿产铁、铜、铝制造机械、电线非金属矿产盐、石灰岩化工原料、建筑材料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梳理知识,培养归纳能力。 活动2:特点分析 数据展示:中国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但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8%。 提问:结合中国人口特点,分析资源压力来源。 设计意图:用数据强化“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认知,渗透人口与资源的关系。 教学环节三:地图探究——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 活动1:读图填表 任务:分发“中国主要煤矿、油田、铁矿分布图”,小组合作完成: 在地图上标出大同、神府、胜利、大庆、鞍山、攀枝花等矿产地。 归纳煤、铁、石油的分布规律(如:煤炭“北多南少”,铁矿“东多西少”)。 教师引导:结合中国地形图,分析资源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如:煤炭多分布在北方高原,因古代森林茂密;铁矿集中于东部,因地质构造活跃)。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标图、填表,培养空间认知能力;结合地形图分析,深化综合思维。 活动2:角色扮演——矿产资源“寻宝”游戏 规则:学生分组扮演“地质勘探队”,根据教师提供的“地质线索”(如:华北平原、沉积岩层),推测可能发现的矿产类型。 设计意图:以游戏形式巩固分布规律,增强课堂趣味性。 教学环节四:案例分析——资源开发中的问题与对策 活动1:问题讨论 案例:展示山西煤炭开采导致的土地塌陷、水资源污染图片。 提问: 资源开发可能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如何实现“绿色开采”?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加强废弃物回收、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案例,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渗透人地协调观。 活动2:头脑风暴——我的节能行动 任务:分组讨论日常生活中节约矿产资源的具体措施(如:双面用纸、回收废旧金属)。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强化资源保护意识。 教学环节五:总结升华——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活动1:思维导图梳理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内容,构建思维导图: 矿产资源├─ 分类:能源、金属、非金属├─ 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分布:北煤南油,东铁西稀土└─ 问题与对策:绿色开发,节约利用
设计意图:通过思维导图,系统化知识结构。 活动2:情感升华 播放视频《地球上的资源》,引导学生思考:“作为未来建设者,我们能为资源保护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激发社会责任感,落实情感目标。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