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卷(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07 09:2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二月兰的花为两性花,其宽叶对窄叶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现要不断提高宽叶二月兰中纯合子的比例,可采取的方法是( )
A.让宽叶二月兰不断测交 B.让宽叶二月兰不断杂交
C.让宽叶二月兰不断自交 D.让宽叶二月兰随机传粉
2.某动物园中有一种动物,其硬毛和软毛为一对相对性状,用基因A/a表示,黑毛和白毛为另一对相对性状,用基因B/b表示,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且硬毛和黑毛为显性性状。若想测定某硬毛黑毛的动物基因型,可以选用的另一只动物的基因型为(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3.“假说—演绎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四个基本环节,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进行实验研究,成功提出两大遗传定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完成测交实验,统计发现子代中高茎:矮茎=1:1,这属于得出结论
B.豌豆做实验材料并获得成功的原因是豌豆在杂交时,母本不需要去雄,操作简单
C.孟德尔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D.孟德尔先对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进行研究,再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进行研究
4.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一个精原细胞最终形成4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最终形成1个卵细胞
B.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同
C.精子的形成要经历变形过程;卵细胞的形成不需要变形
D.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都是均分的,卵细胞和极体形成过程中细胞质都是不均分的
5.下图是某动物(基因型为Aa)体内发生的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阶段,乙细胞、丙细胞和丁细胞处于减数分裂阶段
B.若A基因在图甲1号染色体上,正常情况下,a基因在4号和8号染色体上
C.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经过这次分裂后会形成2个精子
D.丙细胞表示的是初级卵母细胞,此时细胞中正在发生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
6.下图表示雄果蝇体内某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甲曲线)及与之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此时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
B.在图中D点后的阶段中,单个细胞中可能不会含有Y染色体
C.在图中BC段中,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不会随染色体的复制而加倍
D.EF段中,细胞中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从而导致DNA含量减半
7.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正确使用对于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至关重要,下列关于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并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结论
B.摩尔根选择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果蝇的白眼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性个体中
C.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过程中不仅用到了假说—演绎法,还用到了统计学的方法
D.“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属于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发现问题过程
8.某位同学使用橡皮泥捏成了圆形、五边形和长方形分别代表磷酸基团、脱氧核糖和碱基,使用绳子和纸条分别代表化学键和氢键。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方形的橡皮泥应该排列在内侧,用纸条进行链接
B.构建的两条DNA链中,五边形橡皮泥的方向是相同的
C.如果想进行DNA链的构建,应该先构建脱氧核苷酸的模型
D.DNA链两端的五边形橡皮泥只会链接一个圆形橡皮泥
9.如图表示脱氧核苷酸、基因、DNA和染色体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d是脱氧核苷酸,其种类取决于c的种类
B.基因就是具有遗传效应的f片段
C.c共4种,其中一种是RNA所没有的
D.e在h上呈线性排列
10.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1970年他又重申了中心法则的重要性并完善了中心法则(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中心法则描述了生物界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B.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C.图中①~⑤过程都可以在细胞内发生 D.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界共用同一套遗传密码
11.表观遗传导致表型的改变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包括DNA的甲基化、遗传印记、X染色质失活和非编码RNA调控等。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表观遗传不会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但基因的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
B.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
C.一个蜂群中的蜂王和工蜂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截然不同与表观遗传有关
D.DNA的甲基化引起的表现遗传主要是通过影响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实现的
12.为研究原癌基因Myc和Ras的功能,科学家构建了三组转基因小鼠(Myc、Ras及Myc+Ras),发现这些小鼠随时间进程体内会出现肿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易发生分散和转移
B.小鼠的肿瘤是因为原癌基因表达过多所导致的
C.原癌基因的作用是阻止细胞正常增殖
D.两种基因大量表达对小鼠细胞癌变有累积效应
13.下图为进行有性生殖生物的生活史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④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染色体变异
B.②、③过程中发生的基因突变不一定会遗传给下一代
C.①过程精子和卵细胞的随机结合导致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D.①过程和④过程维持了生物体亲子代染色体数目恒定
14.利用尖叶蕉(2N=22)和长梗蕉(2N=22)能获得三倍体无子香蕉,培育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表示染色体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尖叶蕉幼苗可抑制着丝粒的分裂,使其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
B.步骤②得到的无子香蕉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AABB
C.无子香蕉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无法产生正常配子
D.无子香蕉细胞中最多含有6个染色体组、66条染色体
15.隔离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各不同种群在自然条件下不能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隔离机制。若隔离发生在受精以前,称为生殖前隔离;若隔离发生在受精以后,称为生殖后隔离。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叫作隔离
B.两座孤岛上的同种动物不能交配属于生殖前隔离
C.马和驴杂交后代不可育,马和驴之间的隔离属于生殖后隔离
D.物种形成过程都需要经过生殖前隔离和生殖后隔离
16.原产于马达加斯加的达尔文兰具有细长的花距(底部储存着花蜜),主要由具有细长口器的大蛾在采蜜中完成传粉。多年后在当地发现另一达尔文兰新品种,与原品种相比,其花距底部花蜜较少,二乙酸甘油酯(一种脂质化合物)有所增加,其传粉者为采油蜂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达尔文兰适应性状的形成是其自身遗传变异与传粉昆虫相互作用的结果
B.传粉昆虫种类的改变引起达尔文兰与花距分泌物有关的基因发生突变
C.花距中分泌物含量和成分发生改变是达尔文兰新品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达尔文兰新品种与采油蜂类之间通过种间竞争实现了协同进化
二、解答题
17.睡莲,多年生浮叶型水生草本植物,花单生,花有大小与颜色之分,浮水或挺水开花。睡莲除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外,睡莲花可制作鲜切花或干花,睡莲根能吸收水中铅、汞、苯酚等有毒物质,是城市中难得的水体净化、绿化、美化的植物。睡莲的叶片颜色有白色和红色之分,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研究人员使用红色睡莲和白色睡莲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组别 P F1
一 红色×红色 红色:白色=9:7
二 红色×白色 红色:白色=3:1
三 白色×白色 白色
(1)控制睡莲颜色的等位基因遵循 定律,原因是 。
(2)组别一中亲本红色的基因型均为 ,子一代的白色睡莲中的纯合子占 。
(3)组别二中子一代白色睡莲杂交,子二代中红色睡莲占 ,若想测定子一代中某株红色睡莲的基因型, (填“可以”或“不可以”)使用组别三中的白色亲本进行杂交,原因是 。
18.先天性夜盲症是不同种基因控制的多类型疾病,一般分为静止性夜盲症和进行性夜盲症;前者一出生便会患夜盲,致病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后者发病较晚,由常染色体上致病基因(D/d)引发进行性夜盲病症。以下是甲、乙两个家族的不同种类夜盲症遗传系谱图,已知乙家族中Ⅰ-2不携带致病基因。
(1)根据上图进行判断,甲家族所患疾病是 ,乙家族的遗传方式是 。
(2)甲家族的Ⅲ-2基因型可能是 ,若 想保证Ⅲ-1的后代均正常,则需选择和基因型为 的女性结婚。
(3)乙家族中Ⅰ-1和Ⅰ-2的基因型分别为 和 ,Ⅲ-2的致病基因来自 。
19.图1表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过程,图2所示的是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正确顺序是:B→ →C。
(2)由图2实验结果分析,用于标记噬菌体的同位素是 (填“35S”或“32P”),请完成标记T2噬菌体的操作步骤:
①配制适合大肠杆菌生长的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放射性标记的 ,作为合成DNA的原料。
②在培养基中接种大肠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用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 。
(3)图2实验结果表明,经离心处理后上清液中具有很低的放射性,请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有: 。(写一点)
(4)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需要下列 (填序号)。
①大肠杆菌的DNA及其氨基酸 ②噬菌体的DNA及其氨基酸
③噬菌体的DNA和大肠杆菌的氨基酸 ④大肠杆菌的DNA及噬菌体的氨基酸
20.miRNA是真核细胞中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短序列RNA,其主要功能是调控其他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BCL2是一个抗凋亡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该基因的表达受MIR-15a基因控制合成的miRNA调控,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A过程是 ,该过程需要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的物质有 (写出两种即可)。
(2)B过程中能与①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是 ,B过程的方向为 (填“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如图所示,②过程可以高效的进行,是因为 。
(3)据图分析可知,miRNA调控BCL2基因表达的机理是 。
(4)若MIR-15a基因缺失,则细胞发生癌变的可能性将 (填“增大”或“减小”)。
三、实验题
21.瑞典生物学家斯万特·帕博成功提取、测序了古人类骨化石中的部分线粒体DNA,绘制了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并分析了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黑猩猩之间线粒体DNA(mtDNA)特定序列的碱基对差异,结果如图所示:

(1)斯万特·帕博将现代人、尼安德特人、黑猩猩之间的线粒体DNA进行比较,获得的证据属于 证据。
(2)根据进化理论,现代人和 亲缘关系更近,研究过程中发现,其中一位尼安德特人男性和另一位尼安德特人女性含有相同的X染色体,则他们之间的关系可能为 。
a.爷爷和孙女 b.母亲和儿子 c.哥哥和妹妹 d.爷爷和奶奶
(3)研究发现,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身体中携带的一种突变基因E也有可能来源于尼安德特人。低氧条件下野生型基因表达,易导致红细胞过度增多,诱发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而突变基因E对低氧不敏感。
①生活在高原地区的所有人的所有基因称为该种群的 。
②若此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突变基因E的基因频率为0.6,则理想状态下人群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
③若干年后再次检测人群中的突变基因,发现EE个体和Ee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45%和40%,则此种群 (填“发生”或“未发生”)进化,理由是 。
④结合题干信息及所学的知识,解释突变基因E在青藏高原世居藏族人群中的基因频率远高于低海拔地区人群的原因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C D C A C B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C D D A
17.(1) 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 组别一中F1的表型比红色:白色=9:7,为9:3:3:1的变式,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2) AaBb 3/7
(3) 0 不可以 组别三中的白色亲本基因型不确定
18.(1) 进行性夜盲症 伴X隐性遗传病
(2) dd DD
(3) XAXa XAY Ⅱ-5
19.(1)D→A→E
(2) 32P 四种脱氧核苷酸 T2噬菌体
(3)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未侵入大肠杆菌/培养时间过长,增殖的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内释放出来
(4)③
20.(1) 转录 ATP、核糖核苷酸、RNA聚合酶
(2) tRNA 从右向左 一个mRNA上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
(3)miRNA能与BCL2基因转录生成的mRNA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双链,阻断翻译过程
(4)增大
21.(1)分子生物学
(2) 尼安德特人 b、c
(3) 基因库 0.48 发生 E、e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 缺氧环境下,突变后基因具有生存优势,自然选择使其频率升高,低海拔环境下不具有生存优势,其基因频率不会由于自然选择提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