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打秋千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3、通过演唱歌曲使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
4、认识附点音符、下滑音及其作用。
5、初步体验歌曲中二声部的和声美,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2新设计
《打秋千》是一首仡佬族民歌,歌曲旋律欢快、活泼,形象地描绘了小朋友打秋千时的情景。下滑音的运用不仅增加了歌曲的民族色彩,而且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歌曲的第二声部具有伴唱性质,节奏与旋律进行平稳,表现了小朋友在打秋千过程中劲儿往一处使,相互配合,也表现了仡佬族小朋友身上或栓在秋千上的铃铛随着打秋千的韵律发出阵阵清脆悦耳的“叮当”声。
3学情分析
以“生”为本,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给学生的童年生活留下美好的回忆。歌曲的二声部具有伴唱性质。为了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两个声部的旋律,更好地完成歌曲的合唱,可以让学生从为小伙伴加油开始入手低声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唱二声部,并掌握其节奏。然后再进入第一声部的教学。先让学生仔细聆听,通过体验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歌曲表现的情景。在教唱第一声部时候,通过让学生想象自己荡着秋千从高处飞下来的感觉来理解并唱好“下滑音”,让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准确地演唱歌曲,并在教学中贯穿二声部合唱。教师以情激情,点燃学生的音乐情感,从而使学生学会歌曲,演唱歌曲。
4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2、歌曲中出现的附点四分音符及下滑音的掌握。
3、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
5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亲爱的同学们,欢迎来到音乐课堂,首先老师为大家带来一首歌曲,请你们仔细听听歌里唱了些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师:我也觉得很开心,那你们和老师一起为小伙伴们打秋千加油,帮他们推一推秋千吧。请跟我一起来!(晃呀嘛 晃呀 I晃 呀嘛 晃呀)
师:你能模仿一个推秋千的动作吗?推的时候有什么要领,要注意些什么呢?(第一下用点力气,然后轻轻地推)
师:那我们加上动作再来一次好吗?
师:我发现有的小秋千好像不一样,有的小朋友好像用不同的方式加油。你听,有什么变化吗?(晃呀嘛 晃)
师:你觉得这个小秋千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打得更高了。)
师:我们用不同的方式来给小伙伴们加油吧!注意,红色的地方秋千要打得高一些。(出示低声部节奏)
【教学意图:直入主题,激发兴趣,反复聆听,熟悉旋律】
二、学唱第二声部
师:你们快乐的心情感染到了老师,老师也忍不住想用歌声来为来为他们加油,请你们边做刚才的动作边仔细听。(师范唱低声部)
师:你们喜欢这样的加油方式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分组进行比赛。
【教学意图:学生在歌曲的引领中展开想象,加深不同打秋千方式的认识,调动学生的热情,激发欲望,不着痕迹,感受二声部的演唱。】
三、学唱第一声部
1、聆听范唱,动作参与。
师:听到你们的歌声我仿佛真的是在微风中荡漾,感觉真美妙。老师坐在秋千上,你们都来推秋千,给老师加油好不好?听听哪句秋千打得最高。(生伴唱,师范唱高声部)
师:你听出来了吗?(秋千晃来晃去呀)
师:你能用两种不同的动作来区分荡得高的和荡得低的秋千吗?
2、师引导学生随音乐律动。
师:你还有不同的打秋千的方式吗?(学生自己编创节奏)
3、学唱歌曲
师:唱着歌打秋千是不是更开心啊?
模唱旋律学唱歌词演唱处理:下滑音处理(对比区别),衬词的处理(表达怎样的情绪,开心,得意。)
师:我们用自己开心的方式来唱这一句。
4、整体唱高声部。
【教学意图:讲第一声部主题与第二声部紧密结合,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充分聆听音乐,通过动作,模唱来探究主题音乐的旋律走向,速度的快慢,从而学会了主旋律的演唱】
四、二声部合唱
师:听到你们的歌声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我迫不及待地想加入大家打秋千的游戏了。你们演唱高声部,老师演唱低声部来为你们加油。
师:接下来,我们分组,一组同学打秋千,一组推秋千,加上动作,看看哪组的歌声最动听,动作最动听。
【教学意图:通过生生合作,体现团结、协作的精神,借助音乐传递思想,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的愉悦感。】
五、小结下课
今天我们学唱了这首《打秋千》,聆听同学们的歌声,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感受到自己小时候打秋千时的快乐心情。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聆听更多美妙的音乐。
课件8张PPT。打秋千仡佬族民歌仡佬族试听歌曲 叮 当当 叮 0 当 0︱
叮 当当 叮 · 0︱
叮 当当 叮 0 ︱叮 当当 叮 0 当 0︱叮 当当 叮 0 当 0︱
叮 当当 叮 0 当 0︱叮 当当 叮 · 0︱
叮 当当 叮 0 当 0︱叮 当当 叮 0 ︱藏猫猫丢手绢拔河小小足球赛溜冰圆舞曲跳绳竹马游戏陀螺你还听过哪些与游戏有关的儿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