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打秋千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唱《打秋千》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格局歌曲内容的表现需要,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方法演唱。2、通过学唱歌曲培养生的合唱能力,学会与人合作演唱。
2学情分析
《打秋千》是一首仡佬族民歌,歌曲旋律欢快、活泼。律起伏比较大,似描绘小朋友们在秋千上荡来荡去的情景。下滑音的运用不仅增加了歌曲的民族色彩,同时也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歌曲的第二声部具有伴唱性质,节奏与旋律进行平稳,表现了小朋友们在打秋千的过程中劲儿往一起使、相互配合的韵律,同时表现了仡佬族小朋友们衣服上或拴在秋千上的铃铛,随着他们打秋千的韵律发出的阵阵清脆悦耳的“叮叮当当”的声响。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正确的感情来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师:亲爱的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音乐课堂。同学们在课余时间都喜欢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和游戏有关的谜语。(出示谜语)
一个架子空中悬,两条辫子挂上边。小小主人来驾驭,来回动荡画弧圈。(打一游戏)
师:你们都玩过荡秋千吗?荡秋千的感觉是什么样的?谁来前面示范一霞荡秋千的动作?
师:你们知道吗?在我国贵州省的务川县仡佬族自治区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仡佬族。仡佬族的小朋友最喜欢的游戏就是荡秋千了。
活动2【讲授】学唱第二声部
师: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这些仡佬族的小朋友是怎样打秋千的吧!(第一次聆听歌曲)
师:仡佬族的小朋友他们喜欢在身上挂许多小铃铛,随着荡秋千时铃铛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我们一起来听听。(出示低声部节奏)
(1)4/4 X X X X 0 X 0 ︳
(2)4/4 X X X X. 0 ︳
(3)4/4 X X X X 0 ︳
师:看,小朋友的秋千已经荡起来了,小铃铛也随着风儿发出了清脆的声音,现在让我们来模仿小铃铛的美妙的声音,为小朋友们加油吧!(学生模唱二声部的旋律)
活动3【讲授】学唱第一声部
1、师:今天了我们要学习一首仡佬族”儿童歌曲,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打秋千》,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曲,这首歌曲都唱了些什么?带给你什么样的心情?(欣赏《打秋千》动画。)
2、师:再一次聆听歌曲,听听歌曲里都唱了什么?歌曲的演唱形式又是怎样?
师:看谱学歌,找找哪一句是秋千晃的最高。(找出“秋千晃来又晃去呀” 可以用动作表示出来)并仔细观察这一句有什么特殊记号。
学唱歌曲
(1)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模唱旋律。
(2)师唱旋律生唱词。(下滑音处重复两遍,加上柯尔手势记忆)
(3)师生合作演唱第一段歌词。
(4)学生自学歌曲的后两段。
活动4【活动】表现歌曲
1、分组设计表现歌曲,师带低声部。
2、请两位同学担任高声部演唱,其他同学加上荡秋千的动作来唱低声部。
活动5【讲授】教学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旋律欢快、活泼的仡佬族的民歌,表现了小朋友们在打秋千时的心情和相互配合的韵律。非常高兴能和你们一起快乐学习,同学们,下课。
课件12张PPT。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三年级音乐一个架子空中悬,两条辫子挂上边。
小小主人来驾驭,来回动荡画弧圈。
(打一游戏)荡秋千仡佬族服饰打秋千(1)4/4 X X X X 0 X 0 ︳
叮 当当 叮0 当0
.低声部节奏型学习(2)4/4 X X X X 0 ︳
叮 当当 叮 0
(3)4/4 X X X X 0 ︳
叮 当当 叮 0.X X X X 0 X 0 ︳ X X X X 0 X 0 ︳X X X X 0 X 0 ︳ X X X X 0 X 0 ︳ X X X X 0 ︳.X X X X 0 ︳X X X X 0 ︳打秋千1=c
656135656·1··1=c1=c小朋友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