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章末综合检测试题 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中数学 必修第一册(人教A版2019)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章末综合检测试题 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中数学 必修第一册(人教A版2019)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54.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07 09:5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章末综合检测试题
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中数学 必修第一册(人教A版2019)
一、单选题
1.若不等式的解集为,则( )
A. B. C. D.
2.已知 ,那么 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3.若不等式对一切实数都成立,则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4.已知不等式的解集为,那么不等式的解集为( )
A. B.
C. D.
5.对于任意实数,,,,有以下四个命题:
①若,则;
②若,,则;
③若,,则;
④若,则.
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若对任意正数,不等式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7.已知实数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8.若实数a,b满足,则的最小值为( )
A.2 B.3 C.4 D.5
二、多选题
9.若,且,则( )
A. B.
C. D.
10.已知,,且,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的取值范围是 B.的取值范围是
C.的最小值是 D.的最小值是3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若,则的最大值是
B.若,则的最小值为2
C.若,,均为正实数,且,则的最小值是4
D.已知,,且,则最小值是
12.若对任意恒成立,其中,是整数,则的可能取值为( )
A. B. C. D.
三、填空题
13.设命题:实数满足,其中,命题:实数满足,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14.设,则的最小值为 .
15.若不等式的解集也满足关于x的不等式,则a的取值范围是 .
16.设函数,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空集,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四、解答题
17.设a,b,cR,a+b+c=0,abc=1.
(1)证明:ab+bc+ca<0;
(2)用max{a,b,c}表示a,b,c中的最大值,证明:max{a,b,c}≥.
18.甲厂以x 千克/小时的速度匀速生产某种产品(生产条件要求),每小时可获得利润是元.
(1)要使生产该产品2小时获得的利润不低于3000元,求x的取值范围;
(2)要使生产900千克该产品获得的利润最大,问:甲厂应该选取何种生产速度?并求最大利润.
19.已知为正实数,且满足.
(1)若恒成立,求的最小值;
(2)证明:.
20.设实数,若满足,则称比更接近.
(1)设比更接近0,求的取值范围;
(2)判断“”是“比更接近”的什么条件?并说明理由;
(3)设且,,试判断与哪一个更接近.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D D B B B B ABD BC
题号 11 12
答案 AD BCD
1.D
【分析】根据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以及韦达定理列方程组,可解出答案.
【详解】不等式的解集为,则方程根为、,
则,解得,,
故选:D
2.B
【分析】利用作差法比较大小.
【详解】解:,,.
,.

故选:B.
3.D
【分析】由对一切实数都成立,分和两种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分类讨论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解:对一切实数都成立,
①时,恒成立,
②时,则,解得,
综上可得,.
故选:D.
4.D
【分析】由不等式的解集为知:,,,然后可求得不等式的解集.
【详解】解:不等式的解集为,
方程的两根为和1,且,
,,
不等式,
解得或,
不等式的解集为.
故选:D.
5.B
【分析】
由不等式的性质可判断①②③,取特殊值可判断④.
【详解】
选项①,由不等式的性质可得,正确;
选项②若,,由不等式的可加性可得正确;
选项③若,,则错误;
选项④,则错误,比如,但.
故选:B
6.B
【分析】原不等式即,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得的最大值,可得的范围.
【详解】依题意得,当时, 恒成立,
又因为,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所以,的最大值为,
所以,解得的取值范围为.
故选:B
7.B
【分析】令,,则,然后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解:令,,则,
则,


又,

∴,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性质的应用,考查逻辑推理和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8.B
【分析】两次应用基本不等式可得最值,注意等号成立的条件是一致的.
【详解】解:因为,则,
当且仅当且时取等号,即时取等号,
此时取得最小值3.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小值,本题两次应用了基本不等式,应强调两次应用基本不等式时等号成立的条件必须相同,即等号同时取到.
9.ABD
【分析】利用基本不等式判断A、B、D,消元、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判断C.
【详解】因为,且,
对于A:,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所以,当且仅当时取等号,故A正确;
对于B:,
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故B正确;
对于C:,当且仅当、时取等号,故C不正确;
对于D:,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故D正确.
故选:ABD
10.BC
【分析】根据基本不等式可求得,判断A,将变形为结合基本不等式,判断B,由整理得到结合基本不等式可判断CD.
【详解】对于A,因为,,
所以,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由,
即,解得,
即,A错误;
对于B, 由,,,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得,
所以,
又,
所以,即,
故B正确;
对C选项,因为,,,
得,
所以,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C正确,
对于D, C选项知:,
则 ,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但,
所以.(等号取不到),故D错误;
故选:BC.
11.AD
【分析】根据选项中各式的特点,进行适当变形,使用基本不等式进行判断.注意“1”的妙用及等号能否取到.
【详解】对于,由可得,
由基本不等式可得,
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
所以的最大值为,故正确;
对于,,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但此时无解,等号无法取得,
则最小值不为2,故错误;
对于,由可得

当且仅当且,即,,时,等号成立,
由于,,均为正实数,则等号取不到,故错误;
对于,由可得,
代入到,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故正确.
故选:.
12.BCD
【分析】对分类讨论,当时,由可得,由一次函数的图象知不存在;当时,由,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可得出的整数解.
【详解】当时,由可得对任意恒成立,
即对任意恒成立,此时不存在;
当时,由对任意恒成立,
可设,,作出的图象如下,
由题意可知,再由,是整数可得或或
所以的可能取值为或或
故选:BCD
13.
【分析】解不等式求出其对应的集合,根据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可得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列出不等式组,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解,其中,可得,
解,即,可得,
因为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又 ,则:或,,
则 或,
所以或,解得 或,
故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故答案为:
14.6
【分析】对式子进行变形,然后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即可.
【详解】

当且仅当取等号,即取等号,
所以的最小值为6.
故答案为:6
15.
【分析】解得不等式的解集,令,根据不等式的解集也满足关于x的不等式,列出不等式组,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解不等式可得,即不等式的解集为
因为不等式的解集也满足关于x的不等式,
故令,则,
解得,
即a的取值范围是,
故答案为:
16.
【分析】根据题意,设,可知,从而将不等式的解集为空集,转化为在区间上的解集为空集,从得出而在区间上恒成立,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得出,开口向上,对称轴为,且,分类讨论和两种情况,进而根据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即可求出的取值范围.
【详解】解:根据题意,可知,
设,则,
因为不等式的解集为空集,
即在区间上的解集为空集,
即在区间上无解,
所以在区间上恒成立,
对于二次函数,开口向上,对称轴为,

当,即时,则,
所以在区间上恒成立,符合题意;
当,即时,
令,解得:或,
要使得在区间上恒成立,
只需满足且,
即且,解得:(舍去)或,
又因为,故解得:,
综上得,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故答案为:.
17.(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
【分析】(1)方法一:由结合不等式的性质,即可得出证明;
(2)方法一:不妨设,因为,所以,则.故原不等式成立.
【详解】(1)[方法一]【最优解】:通性通法

.
均不为,则,.
[方法二]:消元法
由得,则,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又,所以.
[方法三]:放缩法
方式1:由题意知,又,故结论得证.
方式2:因为,
所以

即,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又,所以.
[方法四]:
因为,所以a,b,c必有两个负数和一个正数,
不妨设则.
[方法五]:利用函数的性质
方式1:,令,
二次函数对应的图像开口向下,又,所以,
判别式,无根,
所以,即.
方式2:设,
则有a,b,c三个零点,若,
则为R上的增函数,不可能有三个零点,
所以.
(2)[方法一]【最优解】:通性通法
不妨设,因为,所以,
则.故原不等式成立.
[方法二]:
不妨设,因为,所以,且
则关于x的方程有两根,其判别式,即.
故原不等式成立.
[方法三]:
不妨设,则,关于c的方程有解,判别式,则.故原不等式成立.
[方法四]:反证法
假设,不妨令,则,又,矛盾,故假设不成立.即,命题得证.
【整体点评】(1)方法一:利用三项平方和的展开公式结合非零平方为正数即可证出,证法常规,为本题的通性通法,也是最优解法;方法二:利用消元法结合一元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证出;方法三:利用放缩法证出;方法四:利用符号法则结合不等式性质即可证出;方法五:利用函数的性质证出.
(2)方法一:利用基本不等式直接证出,是本题的通性通法,也是最优解;
方法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方程有解的条件即可证出;方法三:利用消元法以及一元二次方程有解的条件即可证出;方法四:利用反证法以及基本不等式即可证出.
18.(1) (2) 时,元
【详解】(1)根据题意,200≥3000,即5x-14-≥0.又1≤x≤10,可解得3≤x≤10.
(2)设利润为y元,则y=·100=9×104,
故x=6时,ymax=457500元.
19.(1);(2)证明见解析.
【解析】(1)利用基本不等式的变形形式(时取等号)求得的最大值,即得的最小值;
(2) 先利用“乘1法”转化,使用基本不等式证得,在利用基本不等式的变形形式证得.
【详解】解:(1)因为,,,
由基本不等式得,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因为恒成立,所以,的最小值为.
(2)因为,
所以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得证.
【点睛】关键点点睛:(1)基本不等式的变形形式要熟练掌握和运用;(2)先利用“乘1法”转化,使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更是已知和为定值求倒数和最值的有利方法.
20.(1)
(2)充分不必要条件,理由见解析
(3)更接近
【分析】(1)由题得,解不等式可得解;
(2)利于不等式的性质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应用即可求解;
(3)利于已知比较与的大小,即可求解.
【详解】(1)由题意,得,即
整理得,解得
所以的取值范围是
(2)“比更接近”,等价于
所以“”是“比更接近”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
①当时,,
此时:
又在上是增函数,
,即,
即,此时更接近;
②当时,,
此时:,
又在上是增函数,
即,,
即,即更接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