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地理一轮基础复习训练
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一、单选题
受自然地理、经济社会等因素影响,俄罗斯在圣彼得堡-图瓦沿线(简称“圣图线”)两侧存在西密东疏的人口分布差异。图为2017年俄罗斯人口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圣图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矿产资源 B.降水条件 C.交通运输 D.社会经济
2.“圣图线”西南侧的人口高度集聚在( )
A.沿海地区 B.城市地区 C.乡村地区 D.山地地区
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国土面积约33万km ,虽面积不大,但却划分为63个省级行政区。越南为东南亚第三人口大国,第5次人口普查(2019年)显示,越南总人口为9620.9万人,境内人口分布不均,如图1所示。数据显示,2023年,越南出国务工人数约为15.5万人,同比增长8.55%,创历史最高水平。图2为越南主要河流与山脉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越南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
A.内陆多,沿海少 B.中部人口密度最大 C.北部多,南部少 D.人口密度差异明显
4.甲区域人口密度状况的成因包括( )
①地形平坦开阔 ②经济较为发达
③土壤深厚肥沃 ④户籍制度严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状况,世界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不均衡性。读世界人口的纬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有关世界人口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纬地区人口占比高,极寒环境宜居住 B.中纬地区人口较集中,自然条件适配佳
C.赤道地区人口密度大,湿热气候利聚居 D.低纬地区人口数量多,气候湿热均宜居
6.与40°S-60°S地区相比,40°N-60°N地区人口占比更高的主要原因是( )
A.矿产资源更富集 B.海洋运输更便利 C.开发历史更悠久 D.陆地面积更广阔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境内环杭州湾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而南和中部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下图示意浙江省人口密度分布。完成下列小题。
7.浙江省人口分布特点是( )
A.沿海多,内陆少 B.西部多,东部少 C.山地多,平原少 D.西南多,东北少
8.导致浙江省人口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空气污染指数 B.矿产资源 C.经济发展水平 D.气候环境
下图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黑河—腾冲的连线,是划分我国东南、西北半壁及人口分布差异的界线,该线两侧的人口比重一直稳定少变,主要受制于( )
A.自然地理环境 B.人口迁移均衡 C.计划生育政策 D.地域开放程度
10.影响图中甲、乙两地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水源、地形 B.地形、热量 C.热量、矿产 D.热量、水源
11.为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乙地区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吸引人口迁入②注重生态保护③培育耐旱作物④大规模发展绿洲农业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如下图为2010和2020年云南省玉溪市各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分析结果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十年来,各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 )
A.红塔区一直保持着较低的承载程度 B.元江县呈现增高趋势
C.呈现由中间向四周逐渐增高的特点 D.地域差异性仍较明显
13.江川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
A.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优越 B.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
C.撤县设区,土地面积扩大 D.人口迁出的数量增多
下图为江苏省江阴市各种资源可承载人口规模上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江阴市的人口合理容量可能为( )
A.170万人 B.300万人 C.700万人 D.400万人
15.下列能有效提高江阴市人口容量的措施( )
A.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 B.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大气污染
C.改善能源结构,加大能源进口 D.加强技术投入,改善水环境
二、综合题
16.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填出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
A____、B____、C____、D____。
(2)世界人口稠密区共同的自然条件是____。
(3)世界各地人口分布很____。从全球看,90%的人口居住在____半球。
(4)南纬40°-50°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____。
(5)G处主要植被类型为____,该地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末以来,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人口高龄化逐渐突显。人口高龄化是指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占全体老年人口的比例趋于上升的过程,可用高龄化系数来衡量,能反映人类长寿现象。下图是2000~2020年中国城市和乡村高龄人口规模及其对应的高龄化系数(暂缺港澳台数据)。
(1)分析我国出现人口高龄化的主要原因。
(2)说出我国人口高龄化的城乡差异。
(3)针对乡村高龄化问题,提出合理应对措施。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这里地势高耸、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西藏位于青藏高原南部,下图示意西藏自治区主要城镇的分布。
(1)归纳西藏自治区人口主要分布特征。
(2)分析西藏自治区环境承载力小的自然原因。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俄罗斯西部开发历史早,工业、农业、城市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能提供更多就业和生活机会,吸引人口集聚;东部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口稀疏。社会经济因素是主导因素。
2.答案:B
解析:城市地区经济活动集中,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条件优,对人口吸引力强。俄罗斯西部城市众多(如圣彼得堡、莫斯科等),人口高度集聚在城市。
3. 答案:D
解析:越南地形复杂,人口密度差异明显(A应为沿海多内陆少,B中部山地密度小,C南北差异需具体数据)。
4. 答案:A
解析:甲区域(红河三角洲)因①②③条件优越(④户籍制度非主因)。
5. 答案:B
解析:中纬度气候适宜(A高纬严寒不宜居,C赤道湿热不利聚居,D低纬部分区域不宜居)。
6. 答案:D
解析:北半球陆地面积更广(A/B非主因,C历史因素非直接关联)。
7. 答案:A
解析:环杭州湾沿海密集(B/C/D与图示相反)。
8. 答案:C
解析:经济水平主导分布(A/B/D非主要因素)。
9. 答案:A
解析:胡焕庸线受自然条件制约(B迁移不均衡,C/D非根本原因)。
10. 答案:D
解析:甲(青藏高原)受热量限制,乙(塔里木盆地)依赖水源。
11. 答案:②③
解析:生态保护(①加剧压力,④过度开发不可持续)。
12. 答案:D
解析:承载力空间差异显著(A红塔区较高,B元江降低,C无中间高特征)。
13. 答案:B
解析:人均消费增长降低承载力(A应提高承载力,C/D与承载力变化无直接关联)。
14. 答案:A
解析:取水资源约束下限(B/C/D超载)。
15. 答案:D
解析:技术改善水环境(A/B/C未突破关键限制因素)。
二、综合题
16.
(1) 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密集
(2) 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17.
(1) 乡村高龄人口规模大于城市
(2) 医疗条件改善/生育率下降
18.
(1) "一江两河"谷地集中
(2) 高寒缺氧/耕地有限/生态脆弱2026届高考地理一轮基础复习训练
人口迁移
一、单选题
老年人口抚养比是指一个地区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值。下图为“202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老年人口抚养比与人均收入的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表示广东省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我国人均收入高的地区老年人口抚养比差异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医疗卫生条件 B.人口迁移数量 C.人口预期寿命 D.人口出生数量
省际迁移人口是指出生地或5年前常住地不在本省的人口,2020年我国的省际迁移总存量为1.5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1.1%。下图示意我国分性别的省际人口迁移年龄模式。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特点表现为( )
A.0~12岁男、女迁移规模相等 B.男性各年龄段具有长距离迁移优势
C.迁移年龄集中在40~60岁 D.儿童迁移率随年龄的变化大于老年人
4.图中a峰值形成的迁移原因是( )
A.随迁子女为主、务工为辅 B.婚嫁为主、就业为辅
C.就业为主、婚嫁和求学为辅 D.求学为主、就业为辅
5.图中b年龄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迁入地公共服务水平较高 B.父母的迁移与流动
C.受c隆起的带动作用 D.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劳动年龄人口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并能够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国际上通常将年龄15-64岁的人口定义为劳动年龄人口。下图为1953年以来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统计及预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2010-205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下降 B.先升后降 C.波动下降 D.较为稳定
7.导致2010年以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育政策放宽 B.出生率降低
C.人口总量增加 D.劳动力外迁
8.2010年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变化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B.减轻社会负担
C.国外劳动力大量涌入 D.加快城市化速度
近年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变化显著。下图示意部分省份2001-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对图中三省人口自然增长判断正确的是( )
A.2010年湖南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比河南多 B.湖北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低于湖南
C.2017年以后三省均出现人口负增长 D.湖北自然增长率总体先上升后下降
10.2017年后三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环境质量下降,死亡率上升 B.生育观念转变,出生率降低
C.城镇化过快,青年外流严重 D.产业升级滞后,就业压力大
人口年龄中位数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总人口按年龄大小排序,处于中间位置的年龄。人口年龄中位数对于了解该地区的人口特征、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等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中国、印度、美国、日本的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①②③④分别对应( )
A.日本、中国、印度、美国 B.美国、日本、中国、印度
C.日本、美国、中国、印度 D.美国、日本、印度、中国
12.为了应对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四国可以( )
①美、日发展机器人替代劳动力生产②美、日积极进行产业转出减缓失业
③中、印延迟退休减轻养老负担④中、印发展科技优化产业结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5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人口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31031万人,比重持续提升,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如图示意我国人口寿命、平均每名妇女生育孩子个数、人口年龄中位数(将一个群体按年龄大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个体年龄)变化(含预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我国人口寿命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可能有( )
①经验技能积累 ②养老负担减轻 ③技术创新增速 ④医疗资源紧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导致我国1975—2010年平均每名妇女生育孩子个数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受教育水平的提高 B.生育成本上升
C.计划生育政策放宽 D.婚育观念转变
15.我国1980—2030年人口年龄中位数的变化说明( )
A.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 B.人口出生率不断上升
C.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D.少儿消费市场扩大
下图为某国家两个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a时期的人口特点是( )
A.15—64岁人口比重最大国 B.劳动力不足 C.人口增长速度慢 D.入学适龄人口少
17.b时期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人口老龄化严重 B.人口素质较低 C.人口增长过快 D.就业压力小
18.为应对b时期的人口问题,该国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减少社会医疗保障性支出,减轻社保压力 B.禁止老年劳动力就业,保护青年就业市场
C.减少高等教育投入,降低人才培养的成本 D.推行鼓励生育政策,提高青少年人口比重
下图为江西省2000年第五次和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图(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近20年来,关于0—14岁人口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导致江西省人口数量大幅下降
B.是因为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所引起
C.导致江西省人口性别比例失衡
D.是因为子女抚养成本升高所引起
20.据图示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五次普查数据显示江西省出现严重老龄化
B.两次普查数据显示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大幅减少
C.第七次普查数据显示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
D.两次普查数据显示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基本相同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户籍制度放宽以来,我国经历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其中,异质性劳动力(高技能劳动力、普通劳动力)在迁移过程中演变出不同的空间格局(如:高技能劳动力的平均迁移距离较普通劳动力长),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下表示意2010—2015年我国排名前10的异质性劳动力迁移率与地区经济差异。
注:迁移率为2010—2015 年两地区迁移规模占迁出地高技能/普通劳动力规模的比例;经济差异为2010年迁入地与迁出地人均GDP 的差值。
(1)简述我国高技能劳动力与普通劳动力在迁移中的相同点。
(2)简析高技能劳动力的平均迁移距离较长的原因。
(3)简述人口外流给江西、安徽等地带来的不利影响。
22.下图为“我国某城市1990~2011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入率变动情况图”,读图完成各题。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动包括_______增长和_______增长两方面。
(2)上图中,该城市人口增长率为零的年份是_______,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_______。
(3)影响1990~2011年间该城市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与2008年相比,2011年该城市人口净迁入的规模在_______(增大或减小),该城市的人口迁移状况对其积极影响有_______。
23.成都某高中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暑假开展以人口为主题的地理调查。四川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人口分布不均,以平武至盐源一线为界,东西人口差异悬殊。调查发现许多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等是四川的普遍现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等是四川的普遍现象,反映了有大量民工流出,主要流往哪些地区?为什么?
(2)如果你是政府主管,为解决“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现象,你会采取什么措施?
24.人口统计图是进行人口研究和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各种年龄变化趋势是A→B→C,济南在A时期0-14岁人口比重约是____;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变化的趋势____。
(2)读图乙,比较省内迁往济南与淄博的人口差异。
(3)四川是我国迁出人口总量多的省区,但迁往淄博的人口却较少,试分析原因。
一、单选题
1. 答案:D
解析:广东省作为经济发达省份,人均收入高且老年人口抚养比较低,图中丁点符合这一特征。
2. 答案:B
解析:经济发达地区吸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迁入,导致老年人口抚养比差异显著。
3. 答案:D
解析:儿童迁移率随年龄增长波动明显(如入学年龄变化),而老年迁移率相对稳定。
4. 答案:C
解析:a峰值对应20-30岁年龄段,以就业为主,婚嫁和求学为辅。
5. 答案:B
解析:b年龄段(0-12岁)多为随父母迁移的儿童群体。
6. 答案:A
解析:图示2010年后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持续下降。
7. 答案:B
解析:长期低生育率导致新增劳动年龄人口减少。
8. 答案:A
解析:劳动力减少倒逼产业升级转型。
9. 答案:D
解析:湖北曲线呈现先升(2001-2012)后降(2012-2020)趋势。
10. 答案:B
解析:生育观念转变是三省出生率同步下降的主因。
11. 答案:C
解析:日本老龄化最严重(①),美国次之(②),中国(③)和印度(④)依次排列。
12. 答案:B
解析:①④为有效对策(机器人替代和科技优化),②③可能加剧问题。
13. 答案:C
解析:寿命延长带来①经验积累、③创新延续和④医疗压力,但加重养老负担。
14. 答案:C
解析:1975-2010年计划生育政策趋严而非放宽。
15. 答案:A
解析:中位数年龄持续上升直接反映老龄化加剧。
16. 答案:A
解析:a时期15-64岁人口占比超60%,呈典型劳动型结构。
17. 答案:A
解析:b时期65岁以上人口占比显著提升。
18. 答案:D
解析:鼓励生育是应对老龄化的根本措施。
19. 答案:D
解析:抚养成本升高导致生育意愿下降。
20. 答案:C
解析:第七次普查65岁以上人口比重较第五次上升。
二、综合题
21.
(1) 相同点:均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迁移方向以东部沿海省份为主;受经济差异驱动明显。
(2) 原因:高技能劳动力就业选择范围广;企业对高端人才跨区域招聘需求大;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促使远距离迁移。
(3) 不利影响:劳动力短缺加剧;本地消费市场萎缩;人才断层制约产业升级;留守群体社会问题突出。
22.
(1) 自然;机械
(2) 2003;2011
(3) 经济因素;减小;提供劳动力/促进文化交流/推动城市化(任答两点)
23.
(1) 流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发达地区。
原因: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善(任答两点)
(2) 措施:发展本地特色产业;完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鼓励返乡创业;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24.
(1) 30%;持续上升
(2) 差异:济南吸引更高学历迁移人口;淄博以青壮年务工迁移为主。
(3) 原因:四川与山东经济差距较大;淄博产业以传统工业为主,吸引力弱于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成本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