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脆肉甜瓜和软肉甜瓜为一对相对性状。研究人员做了以下三组实验:①脆肉甜瓜与软肉甜瓜进行杂交,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脆肉;②F1自交得到F2,F2中脆肉个体与软肉个体的分离比为3∶1;③将F1与软肉亲本进行回交,子代表型比为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组实验都可以用来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B.③属于测交,目的是检测软肉亲本的基因型
C.三组实验都可以用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
D.可以推测上述回交子代有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1∶1
2.某种鸟类的羽毛有灰色、黄色、黑色三种,分别由常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A1、A2、A3控制,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A1>A2>A3。现将不同表型的鸟类杂交,子代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表型及分离比(不考虑致死及其他突变等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1、A2、A3的出现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
B.灰色羽鸟类与黄色羽鸟类杂交,子代不可能出现灰色羽∶黄色羽=3∶1
C.黄色羽鸟类与黑色羽鸟类杂交,子代可能出现黄色羽∶黑色羽=1∶1
D.若子代出现三种表型,则亲本的杂交组合为A1A3×A2A3
3.下列关于遗传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格里菲思通过实验发现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DNA可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C.沃森和克里克运用概念模型构建法和X射线衍射技术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D.赫尔希和蔡斯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离心法和对比实验法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4.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三者关系的叙述都错误的是( )
①生物体的性状主要由基因决定
②基因与性状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③同一株水毛茛,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形态不同,其基因组成一般相同
④细胞中核糖体蛋白基因的表达体现了细胞分化的本质
⑤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表达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⑥白化病、囊性纤维病都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A.②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①②④⑥
5.下图是某同学构建的基因表达的概念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表示基因,基因就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②过程中RNA聚合酶沿DNA模板链的移动方向是3'→5'
C.图中③表示翻译,该过程中mRNA上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
D.图中②③均涉及碱基互补配对,且配对方式相同
6.玉米的抗干叶病与不抗干叶病分别由基因B和b控制,现有BB、Bb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的群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群体通过自交会导致杂合子的比例越来越高
B.该群体自由交配,基因频率保持不变,但自交会改变基因频率
C.该群体自由交配3代后,每一代的基因型频率都不相同
D.该群体自交一代后,子代中不抗干叶病的植株占1/12
7.巴马香猪是二倍体动物(2n=38),某小组同学通过显微观察对睾丸中的细胞进行了分类,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细胞类型 甲 乙 丙 丁
染色体条数 2n n 2n 4n
姐妹染色单体 + + — —
注:“+”表示有,“—”表示没有
A.甲类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
B.乙类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前期或中期
C.丙类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D.丁类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的比为1∶1
8.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材料,果蝇的灰身和黑身由等位基因A/a控制,棒眼和正常眼由等位基因B/b控制。为研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结果见下表(不考虑X、Y的同源区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实验 母本 父本 F1雌果蝇 F1雄果蝇
① 黑身正常眼 灰身棒眼 灰身棒眼 灰身正常眼
② 黑身正常眼 灰身棒眼 灰身棒眼∶黑身棒眼=1∶1 灰身正常眼∶黑身正常眼=1∶1
A.根据杂交实验可判断等位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
B.实验①母本的基因型为aaXbXb
C.实验②F1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aaXbY
D.实验①F1雌雄个体交配,F2中灰身棒眼个体占5/8
9.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基因碱基序列和生物性状的改变
B.基因突变发生在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
C.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属于基因重组
D.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和重组性状,不能产生新基因和新性状
10.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红花和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研究小组用纯合红花品种甲、乙、丙分别与白花品种丁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实验 杂交组合 F1表型及比例 F2表型及比例
① 甲×丁 全为红花 红花∶白花=3∶1
② 乙×丁 全为红花 红花∶白花=15∶1
③ 丙×丁 全为红花 红花∶白花=63∶1
A.红花和白花性状至少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实验①F2中的红花植株随机授粉,则后代红花和白花之比为5∶1
C.实验②F2中杂合子的基因型有5种
D.实验③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6种
11.表观遗传通过调控基因表达进而影响性状。科研人员对组蛋白修饰、miRNA调控、DNA甲基化等过程进行了研究,部分分子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活性过高会促进相关基因的表达
B.miRNA与靶向mRNA的序列结合,抑制翻译过程进而减少蛋白质的合成
C.原癌基因区域低甲基化和抑癌基因区域高甲基化可能引起肿瘤的发生
D.DNA甲基化的过程不会改变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12.一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在31P环境中培养的大肠杆菌,已知噬菌体DNA上有m个氢键,腺嘌呤n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噬菌体DNA中胸腺嘧啶有n个,鸟嘌呤有(m-2n)/3个
B.噬菌体增殖所需的原料、酶、能量均来自大肠杆菌
C.该噬菌体DNA第三次复制需要消耗腺嘌呤脱氧核苷酸7n个
D.该噬菌体增殖得到的子代中有两个含32P
13.下图中①②③为三个精原细胞,①为正常细胞,②和③发生了变异,③减数分裂时三条同源染色体中任意两条正常分离,另一条随机移向一极。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减数分裂最终产生4种基因型配子
B.②发生了易位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C.③有3个染色体组,属于三倍体
D.③分裂时细胞中含a的染色体最多有2条
14.二倍体白菜、黑芥和甘蓝通过相互杂交和诱导染色体加倍可形成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和埃塞俄比亚芥(如下图),图中A、B、C.分别代表不同的染色体组,数字代表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芥菜型油菜含有四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中有9条染色体
B.诱导染色体加倍可使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
C.甘蓝型油菜(AACC)减数分裂时可形成19个四分体
D.埃塞俄比亚芥的形成发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15.某农田蜗牛危害严重,农民起初喷洒杀虫剂R控制虫害,但几年后效果不明显,于是通过放养青蛙来控制蜗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拉马克认为蜗牛抗药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达尔文认为蜗牛抗药性变异产生于杀虫剂R使用后
C.使用杀虫剂R效果不明显的原因是蜗牛种群内抗药性基因频率上升
D.“收割理论”认为青蛙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1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物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B.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必然导致新物种形成
C.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生物的进化
D.协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二、解答题
17.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流动遵循中心法则。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细胞中a过程发生的场所是 。
(2)b表示的过程是 该过程所需的酶是 ,与 (填字母)过程所需原料相同。
(3)人体造血干细胞和神经细胞均会出现的遗传信息流动有 (填字母)。
(4)在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中,DNA、RNA是信息的载体,蛋白质是信息表达的产物,而 为信息的流动提供能量,可见生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18.下图甲为二倍体百合(2n=24)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乙为图甲细胞分裂时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细胞处于 期,该时期染色体行为变化的特点是 。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图甲 (填标号)所示时期。
(2)图乙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 ,CD段变化的原因是 。DE段对应图甲 (填标号)。
(3)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的变化曲线,BC段对应的时期是 。
19.某单基因遗传病是由α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研究发现患者的α蛋白第205位氨基酸缺失。下图是关于该病的系谱图,不考虑X、Y同源区段及其他变异。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病是由 染色体上 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判断依据是 。患者是由于α蛋白基因中发生了 。
(2)Ⅰ-1与Ⅰ-2再生一个正常儿子的概率为 ,Ⅱ-6与Ⅰ-4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
(3)α蛋白是一种具有发育调节等功能的跨膜糖蛋白,该蛋白异常造成了该遗传病,由此可以看出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为 。
(4)调查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时,为了提高结果的准确性,需要满足的条件有 (答出两点)。
20.已知西瓜(2n=22)皮厚(A)对皮薄(a)为显性,沙瓤(D)对紧瓤(d)为显性,早熟(R)对晚熟(r)为显性,控制上述三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三个纯合的西瓜品种甲(aaddRR)、乙(AADDrr)、丙(aaDDrr),进行下图所示的育种过程。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为获得皮薄、沙瓤、早熟的纯种西瓜,最好选用品种 和 进行杂交。
(2)③→④属于 (填育种方法的名称),该方法需要处理大量实验材料,原因是 。
(3)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⑥植株的根毛细胞中有 个染色体组,⑤⑥植株 (填“是”或“否”)存在生殖隔离,理由是 。
(4)③→⑩育种的原理为 ,其优势在于 。获得⑦幼苗常采用的技术手段是 。
三、实验题
21.野生型水稻为纯合高秆品系,现已发现水稻中有30多个与株高相关的基因。只要存在一对矮秆基因,即可表现为矮秆,现有甲、乙、丙三种矮秆纯合品系,均为单基因隐性突变。
(1)研究人员将甲乙品系杂交得到F1,观察F1表型。若F1均为 ,则甲、乙品系的矮秆基因为同一基因突变;若F1均为 ,则甲、乙品系的矮秆基因为不同基因突变。现已证实甲、乙品系的矮秆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 。
预期结果: 。
(2)现有矮秆纯合品系丙(dd),欲判断D、d基因是否位于5号染色体上。让该矮秆水稻丙(dd)与不含d的5号单体(5号染色体缺失一条)高秆水稻杂交得F1,统计F 的表型及比例。若单体产生的配子均可育,请预期结果及结论。预期结果及结论: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D A B D C D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C B A C B
17.(1)细胞核(主要)、线粒体
(2) 转录 RNA聚合酶 d
(3)b、c
(4)ATP
18.(1)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②
(2) 分裂间期进行DNA复制 着丝粒分裂,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减半 ③④
(3)有丝分裂前期和有丝分裂中期
19.(1) 常 隐 表型正常的Ⅰ-1和Ⅰ-2生下患病女儿 基因突变(碱基的缺失)
(2) 3/8 100%
(3)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
(4)抽取样本数量足够大;随机抽取
20.(1) 甲 丙
(2) 诱变育种 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和不定向性
(3) 2 是 ⑤是二倍体,⑥是四倍体,两者杂交后代为三倍体,不育
(4) 染色体(数目)变异 育种年限显著减小;且培育的品种为纯合子 花药离体培养技术
21.(1) 矮杆 高杆 实验思路:将甲乙品系进行杂交得到(F1),将(F1)自交得到(F2),观察并统计(F2)表型比例 预期结果:若(F2)中高杆与矮杆比例为9∶7,则甲乙品系矮杆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2)若产生(F1)高杆与矮杆比例为1∶1,则D、d位于5号染色体上;若(F1)均为高杆,则D、d不在5号染色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