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宁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随着生理学及其他学科的发展,稳态的概念得到巩固和发展,其内涵也不断充实。人们发现,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存在着类似于内环境稳态的特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酶促反应速率的紊乱
B.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等保持相对稳定
C.正常人体内调节血糖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是处于动态平衡的
D.种群数量的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存在稳态
2.下图表示一定强度的刺激引起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中的电位变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内液K+增多会导致e点下移
B.图中c~e段,K+大量流出神经细胞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
D.若适当增大刺激强度,则c点对应的动作电位值增大
3.在科学家的努力下,多种内分泌腺和它们分泌的激素陆续被发现。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胰腺分泌的促胰液素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B.当动物缺乏甲状腺激素时,可通过“饲喂法”补充
C.结扎胰腺导管会明显影响胰岛素的运输
D.性激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
4.舌头味蕾和鼻黏膜上分布着一些神经末梢,它们都能接受化学物质的刺激产生信号,并在大脑皮层相同位置一起产生一个组合效应,从而形成相应的味觉和嗅觉(如图所示)。现普遍认为,一些肺炎患者的嗅觉障碍主要与肺炎病毒破坏嗅觉上皮细胞和损害嗅觉中枢功能有关。结合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糖分子与舌头味蕾中相应受体结合最终产生甜觉属于非条件反射
B.当人的鼻腔通道堵塞时,其嗅觉敏感性通常会降低
C.神经冲动沿噢神经向上传导时会引起兴奋区域的 Na 内流
D.肺炎病毒损害嗅觉中枢功能的同时也会引发味觉障碍
5.正常人体体温调定点为37℃左右,若体温偏离该数值,体温调节中枢可相应地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某些病原体产生的致热原会使调定点上移。如图为某同学感染病毒后体温经历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具有分析和综合的作用
B.阶段I调定点上移,此时人体大脑皮层处形成冷觉
C.阶段Ⅱ机体产热量明显大于散热量,体温偏高
D.阶段Ⅲ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下,人体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
6.油菜素内酯(BR)被列为第六类植物激素,可参与植物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具有提高植物耐盐性的作用,其耐盐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保护细胞膜和叶绿体的结构,促进叶绿素的合成;②增强体内抗氧化性酶及抗氧化物质的活性;③增加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推测氧化物的积累可能会让膜系统受到损伤
B.增加可溶性糖等物质可缓解盐胁迫下细胞的渗透失水
C.BR参与的以上耐盐机制与基因表达无关
D.BR与脱落酸在植物耐盐方面可能表现出协同作用
7.艾灸“神阙”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膀胱功能障碍疾病,为研究隔姜隔盐灸“神阙”对逼尿肌过度活动(DO)大鼠膀胱ATP敏感性钾离子(KATP)通道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通过手术切断大脑与脊髓之间的联系来建立DO模型大鼠
B.细胞内ATP的含量变化会影响KATP通道的功能
C.隔姜隔盐灸对于拮抗组的大鼠基本没有疗效
D.隔姜隔盐灸促进SUR2B基因表达,KATP通道多则K+外流增加,提高逼尿肌的稳定性
8.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的模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某种群的特征②逐渐下降,可判断种群特征⑤属于衰退型
B.种群都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C.可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干扰雌雄交尾来控制特征④,进而影响种群数量
D.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9.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新迁入的某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λ值的变化曲线(如图1),以及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2);图3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形曲线和“S”形曲线,关于种群特征的相关说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曲线a段表示该种群为“J”形增长,可用公式Nt=N0t2表示
B.不考虑迁入和迁出,图2中AC段表示该种群数量增长,CE段表示该种群数量减少
C.图3曲线X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曲线Y的增长速率不断下降
D.图3呈现“S”形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先增大后减小
10.我国劳动人民在明代就已经将鲢鱼、鳙鱼、草鱼、青鱼四大家鱼混养以提高效益。如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充分利用了池塘中的空间和食物资源
B.青鱼主要以螺、蚌等为食,草鱼主要以水草为食,二者生态位不完全重叠
C.池塘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原因分别是光照和温度
D.若多年后该池塘废弃,其中的优势种会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该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11.茯苓多糖能调控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功能和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其影响机体免疫的部分信号通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茯苓多糖能作用于巨噬细胞膜上的受体,调节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B.图中的细胞A、B、C分别表示浆细胞、B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
C.图中的巨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A、细胞C均可产生免疫活性物质
D.茯苓多糖能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和辅助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的能力
二、多选题
12.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其中字母表示相关信号分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A.内环境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B.该调节网络的实现离不开信号分子,这些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
C.D可表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13.某小组为探究NAA促进非洲紫罗兰叶片生根的最适浓度,进行了如下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有( )
叶片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NAA浓度(mg/mL) 10-8 10-7 10-6 10-5 10-4
平均根长/mm 5.7 5.8 5.1 3.3 1.7
A.该实验无法判断抑制叶片生根的生长素浓度
B.较低浓度的NAA处理插条时,将插条基部在溶液中沾蘸5s
C.根据本实验数据,促进非洲紫罗兰叶片生根的最适NAA浓度为10-7mg/mL
D.该实验在正式实验时,无需设置蒸馏水组进行对照
14.化妆品中的乳化剂可在某些人体内转化为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导致脸部出现红肿、水疱等症状。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抗体与致敏肥大细胞结合后,导致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B.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展、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等导致的红肿症状属于体液调节
C.B细胞与辅助性T细胞问信息交流时有信号分子的参与
D.过敏反应的出现主要与记忆细胞的迅速增殖分化有关
15.短、长日照植物的开花受光照影响,为研究光照和黑暗持续时间长短对植物开花的影响,研究者完成了如下图所示的5组实验。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有( )
A.植物感应光暗周期中的白光处理持续时间来感知日长变化
B.红光间断黑暗周期抑制短日照植物开花,可被远红光逆转
C.白光间断黑暗周期促进长日照植物开花,不能被远红光逆转
D.短、长日照植物感应光信号的光敏色素既能吸收红光也能吸收远红光
三、解答题
16.生态学家对某地的稻—蟹共作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能量(单位:×108KJ·hm-2·a-1)进行分析,结果如表,其中甲、乙、丙为相邻营养级,甲为第一营养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能量营养级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消耗 传递给分解者 传递给下一营养级 未被利用的能量
甲 72.5 79.5 7.0 a 45.5
乙 b c 1.0 3.5 4.5
丙 d 2.5 微量 无 e
A.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1.1%
B.乙用于呼吸消耗的能量为1.1×109(KJ·hm-2·a-1)
C.食物链中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其中甲→乙→丙构成1条食物链
D.稻—蟹共作模式能让蟹粪便中的能量流向水稻,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17.科学家研究发现,P物质(一种神经递质)在痛觉传递中起重要作用。当P物质与脊髓传入神经元上的NK-1受体结合后,会激活痛觉信号的传递,NK-1受体阻断剂可以显著减轻慢性疼痛患者的痛觉。研究还发现,当大脑皮层接收到痛觉信号后,可以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如GABA)通过下行通路来调节脊髓传入神经元的活动。NK-1受体阻断剂还可通过影响炎症因子的释放对某些免疫相关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P物质是一种神经递质,其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引起的信号转换过程为 。某慢性疼痛患者长期使用NK-1受体阻断剂治疗的过程中发现,一段时间后NK-1受体阻断剂的作用明显减弱,推测其原因可能是 。
(2)大脑皮层通过下行通路对脊髓传入神经元进行调控,这种调控体现了神经系统的 调节机制。若某患者因脑部损伤导致下行通路功能受损,其痛觉信号传递可能会 (填“增强”或“减弱”),原因是 。
(3)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与B细胞的异常活化密切相关,某些细胞因子通过促进B细胞的活化,促进免疫炎症反应。B细胞活化需要的两个信号刺激分别是: 。
18.巨菌草是一种多年生丛生型禾本科植物(单子叶植物),根系发达、分蘖能力强(地面以下或接近地面处分枝多)。巨菌草可吸收重金属离子,有较高生态修复价值。某铜冶炼厂周边农田土壤遭受重金属(主要是Cu)污染,且土壤酸化严重,导致农作物无法生长。研究人员采用巨菌草作为修复植物,探究了不同处理对巨菌草修复Cu污染土壤效果的影响。结果见下表和下图:
组别 处理 生物量/g
地上部分 根部
A 对照组(不做处理) 3.40 1.22
B 低剂量磷灰石(0.6%) 3.95 1.08
C 高剂量磷灰石(1.2%) 5.39 2.42
D 低剂量石灰(0.2%) 8.65 4.14
E 高剂量石灰(0.4%) 61.45 10.3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 。在研究施肥对巨菌草种群生长的影响时,某兴趣小组经分析讨论,认为采用样方法调查巨菌草种群密度获得的结果准确性较差,可能的理由是 。
(2)综合图表结果分析, 组巨菌草修复重金属Cu污染土壤的效果最好,其原因是 。
(3)研究发现,巨菌草根部共生菌合成的物质W有利于巨菌草的生长,但是该共生菌对环境中氮元素的含量变化较为敏感。某小组为探究氮营养缺乏对该共生菌增殖及物质W累计的影响,将等量的共生菌分别接种在氮营养缺乏(实验组)和氮营养正常(对照组)的两瓶培养液中,并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并检测细胞浓度和物质W的含量,结果如下图。
在生产上,人们若想用微量的巨菌草共生菌获得尽可能多的物质W,从而直接改善巨菌草的营养条件。现有实验材料:少量巨菌草共生菌、正常培养液、缺氮培养液、培养器皿若干、细胞密度检测仪等。综合图甲、乙的信息,简述设计思路: 。
19.“海洋牧场”是将人工放养的鱼、虾、贝、藻等聚集起来,进行有计划的海上放养和系统管理,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某研究小组建立“贝—鱼—藻”复合种养模式,在贝类养殖区开展网箱养鱼,饲养大型海藻,其物质利用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的包括 。据图可知,流经该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
(2)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贝—鱼—藻”复合种养模式中,浮游动物也可直接以水中的溶解有机质和碎屑为食。综合分析,该复合种养模式体现的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是: 。
(3)下图表示流经该“海洋牧场”植食性鱼类的能量,箭头代表各个过程流动的能量(单位:kJ)。
图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中来自植食性鱼类同化量的能量为 kJ。若不考虑人工输入的能量,该生态系统中植食性鱼类到肉食性鱼类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但是该传递效率不能准确代表该生态系统中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理由是 。
四、实验题
20.少数人私自购买并注射司美格鲁肽来达到减肥效果,但会导致诸多不良反应。在我国医保名录中,它的适应症是治疗Ⅱ型糖尿病,可长效降低血糖,延迟胃排空,并通过中枢性食欲抑制减少进食量。司美格鲁肽是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IRA),与体内GLP-1结构类似。GLP-1作用机理如下图:
(1)据题意分析图中激素X是 (填激素名称),其作用于靶细胞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靶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变为甘油三酯等;另一方面又能抑制 。
(2)司美格鲁肽可通过神经调节,刺激血糖调节中枢 ,进而促进 (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经兴奋延缓消化道蠕动;还可以引起相应细胞膜发生信号转变,促进该细胞分泌激素X。激素X的作用效果反过来又会影响该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机制是 调节。
(3)为进一步探究GLP-1的降血糖机制,现将生长状态相似的小鼠平均分成4组,分别在A、B时间点之后开始给4组注射适量的以下实验试剂之一:STZ药物(该药物特异性诱导胰岛B细胞凋亡)、exendin-4(某种其他类型的降血糖药物)、GLP-1类似物、生理盐水。(请在表格中填写需要注射的物质)
组别 一组① 二组② 三组③ 四组④
A时间点 生理盐水 STZ STZ STZ
B时间点 生理盐水 GLP-1类似物
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小鼠,期间持续检测小鼠空腹血糖浓度,全部注射流程结束后检测4组小鼠的胰岛B细胞数量和胰岛素表达量,结果如图2、图3所示。
据图分析,除了可以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外,GLP-1还可以: 。
21.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受到高温胁迫的显著影响。科研人员对水杨酸(SA)提高玉米耐受高温胁迫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系列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认为SA是一种植物激素的依据是 。
(2)科研人员选用特定玉米品种进行实验,图1结果表明,SA可缓解高温胁迫导致的净光合速率下降,判断依据是 。
(3)为探究SA影响光合作用的机理,测定了不同条件下Psbo蛋白和D1蛋白(两者都是构成类囊体薄膜上光系统Ⅱ中的重要蛋白)的相对含量,得到图2结果,这表明SA通过 来缓解高温胁迫下对光合作用 (答具体阶段)的影响。
(4)在高温胁迫下,MDA(丙二醛)的积累会导致细胞膜的氧化损伤,科研人员推测SA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高温胁迫下MDA的含量。图3结果不能完全证实上述推测,请说明理由: 。
(5)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高温胁迫下,SA能够降低脱落酸(ABA)的含量。请综合以上信息,阐明SA缓解高温胁迫导致的玉米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机制(在下图方框中填写)。(任答一种机制即可)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A C C C D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D BC AD BD
17.(1) 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 长期使用导致NK—1受体的数量增加
(2) 分级调节 增强 下行通路受损后,抑制性神经递质如GABA的释放减少,导致对脊髓传入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减弱。
(3)①和病原体(抗原)接触②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
18.(1) 改良剂种类和改良剂浓度 巨菌草是丛生型禾本科植物,根系发达、分蘖能力强,植株个体间边界不清晰
(2) E 添加高剂量石灰后环境pH值增大,利于巨菌草的生长,吸收土壤中的Cu,降低了土壤的Cu含量
(3)先将少量脆杆藻放在氮营养正常的培养液培养,等到细胞密度最高时集中收集,再放在缺氮培养液继续培养
19.(1) 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或营养结构)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饵料中的能量
(2)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3) 1040 13.5% 在该“海洋牧场”生态系统中,这两种鱼类并不能代表第二、三营养级,各营养级还包括其他动物
20.(1) 胰岛素 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2) 下丘脑 交感 负反馈
(3) exendin-4 生理盐水 通过促进胰岛B细胞的增殖(或者抑制胰岛B细胞凋亡),促进胰岛素基因的表达,进而缓解由胰岛B细胞凋亡导致的高血糖症状,并且降低血糖效果比exendin-4更好
21.(1)SA是由植物体内产生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高温-SA组的净光合速率高于高温组,但低于常温组
(3) 缓解高温胁迫下PsbO蛋白、D1蛋白相对含量的下降 光反应
(4)图3结果仅能说明在高温胁迫下,SA能提高抗氧化酶活性,能降低MDA含量,不能证明抗氧化酶活性与MDA含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