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与水反应实验创新设计》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钠与水反应实验创新设计。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包括: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反思。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基于2019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活泼的金属单质——钠而展开的一堂有关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创新课。本节课内容的学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对初中学习部分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进一步学习、建立金属单质性质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之间的联系、贯穿金属单质性质知识体系的重要纽带;启后:对以后其他金属的学习有指导作用、为碱金属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知道钠是一种活波金属,氢气难溶于水,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对现象有分析判断能力,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为本节课的开展做好了准备。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实验创新活动,加深对钠与水反应现象的认识,拓展思维,提高问题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目标制定如下,包括:必备知识目标、关键能力目标、育人核心目标。
必备知识目标:
1.能描述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
2.能书写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关键能力目标:
1.通过钠与水的创新实验,开拓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2.通过对反应现象的分析,获得分析与推理、归纳与论证能力。
育人核心目标: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到通过现象找寻本质,培养敢于创新的科学探究精神,感受化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同时基于课标和学情分析出本节课的重点是:钠与水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难点是: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实验装置改进设计。
三、教法和学法
为了更好实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问题驱动、实验演示、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应用观察、分析、探究和归纳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重点阐述我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是情境导入,我用音乐喷泉的视频导入新课。学生们听着音乐,看着美丽的喷泉,不禁对喷泉的原理产生了兴趣。
紧接着第二环节,我演示了我所设计的钠与水反应的喷泉实验。神奇的现象与鲜艳的色彩激发学生对喷泉实验的原理、实验现象以及颜色变化的热烈讨论。学生通过分组交流给出了他们的解释。
第三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课本: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归纳分析,能够书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接下来我引导学生对比两个实验装置的优缺点,通过思考讨论得出他们的答案。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同时,问题也是学生去学习、去发现、去探索的动力。我提出:如果给你一瓶二氧化碳,如何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它也能产生喷泉?这样一个问题驱动促使学生进行设计和实验尝试。并最终获得实验的成功。
接着同样利用问题驱动学生归纳总结,得出产生喷泉实验的关键是:形成压强差以及气密性良好。方法是:增加下瓶压强(钠与水反应创新设计实验)或者减小上瓶压强(二氧化碳的喷泉实验)。由此,学生能够对音乐喷泉的工作原理进行解释。
这节课到这里就进入了尾声,为了更好激发学生的思维,我布置了课后作业:思考还有哪些气体能够产生喷泉?
五、教学主线与评价
最后是我的教学主线与评价,基于核心素养设计了相应的课堂活动,活动层层递进,思维螺旋上升,核心素养逐渐落地。
本实验的创新点有:1.素材源于生活。2.内容具有趣味性和探究性。3.为后续学习氨气的喷泉实验打下知识基础。本节课的设计使学生有兴趣有机会有能力去进行化学实验,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以上就是我说课的所有内容,谢谢各位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