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暑假作业语文新部编版文言文对比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暑假作业语文新部编版文言文对比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7 12:1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暑假作业语文新部编版文言文对比练习题
一、文言文阅读
【文本一】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文本二】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缓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文本三】
塞翁失马
刘向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②之,其父曰:“此何遽③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注释]①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术,术数,推测吉凶祸福的法术。②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③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
1.读文本·巧断句:
下面的句子该如何断句呢?请用“/”标记出来。(划两处)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2.理文意·析字义:
为了更好地读懂文本,同学们就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展开了讨论,请你结合以上诗文,将下表补充完整。
文言语句 方法及示例 释义
止有剩骨 语境推测法:联系上文“担中肉尽”推测 止:
屠暴起 查阅词典法:①凶恶,残暴②突然③轻慢,傲慢 暴: (此空填序号)
其子好骑 课内迁移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
此独以跛之故 成语借鉴法:无缘无故 故:
3.品手法·明内涵:
【文本一】中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句描绘的画面是 ,情景恢宏阔大;【文本二】中的"禽兽之变诈几何哉?”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一句意思是 ,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4.悟精神·促成长:
【文本二】和【文本三】都与动物有关,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本二】和【文本三】分别借狼和马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三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刘义庆《咏雪》
[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丙]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人不堪其忧
6.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公大笑乐”和“回也不改其乐”两句中,谢太傅,颜回的“乐”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与“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都写出了对时间流逝的感受,但表达意图不同。请你结合文章,谈谈自己的理解。
9.谢道韫的咏雪之语和《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在写景上各有妙处,请你具体分析。
古诗文阅读,完成以下题目
【甲】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丙】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
(选自《世说新语》)
10.(1)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的哲理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与友期行
②下车引之
③子可去
④子令吾去
1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12.用斜线“ /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内容断句,限断三处。
大 军 至 一 郡 尽 空 汝 何 男 子 而 敢 独 止?
1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14.【乙】【丙】两文都写到了朋友之间的交往,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说说你从中懂得的交友之道。
阅读课内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5.【甲】的体裁是 ;【乙】文出自 (书名)。
16.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枯藤老树昏鸦 ( ) (2)元方入门不顾 (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句子。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18.对【甲】【乙】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中首句展现了萧索的景象,与断肠人无限凄凉悲苦的心境相吻合。
B.【乙】中结尾“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知错就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很形象。
C.【甲】中“古道西风瘦马”是对游子在旅途中状态的具体描写。
D.【乙】中在叙述友人问元方时,由“怒”到“问”,感情急剧变化,体现了友人的无礼。
古诗文阅读,老师选择三篇作品,请完成下面小题。
【甲】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丙】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
(选自《世说新语》)
19.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2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与友期行( ) (2)下车引之( )
(3)子可去( ) (4)子令吾去( )
21.用斜线( /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内容断句,限断三处。
大 军 至 一 郡 尽 空 汝 何 男 子 而 敢 独 止?
2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23.【乙】【丙】两文都写到了朋友之间的交往,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说说你从中懂得的交友之道。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七年级暑假作业语文新部编版文言文对比练习题》参考答案
1.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2. 仅,只 ② 喜欢 原因 3. 潮水涨满,与两岸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船行江中,春风吹拂,船帆高挂,船行平稳而轻快 反问 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4.示例:文本二告诉我们:对于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屈服,不能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击退困难,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文本三告诉我们:好事和坏事并不是绝对的,在面对生活中的得失时,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并拥有长远眼光,考虑到未来的可能性和影响,避免短视行为。(言之有理即可)
5. 相比 能忍受 6.(1)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家中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
(2)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陷入(或感到)疑惑。 7.谢太傅的乐是对孩子们聪明才智的欣慰(或对家庭和睦温馨、其乐融融、风致儒雅氛围的享受);颜回的乐体现在物质条件极其简陋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着的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安贫乐道)。 8.孔子看着眼前河水流逝,引发生命短暂的感叹,他以此告诫人们珍惜时光,奋发有为;王湾描写残夜还未消退,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透出新春的景象,表现时序的交替(蕴含哲理),为下文写由此触发的思乡之情(抒情)做铺垫。 9.(1)谢道韫的“咏雪之语”妙在比喻贴切,将雪花比作柳絮,符合白雪纷纷的情景,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还使人产生春风拂柳的联想(以春景喻冬景,想象奇特,意蕴丰富。)
(2)《次北固山下》第二联①(以小见大)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写出江面恢弘阔大、风平浪静的行船景象。
②妙在精妙的炼字:“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写出了风的和顺;这两句写出江面恢弘阔大、风平浪静的行船景象。③妙在精整的对仗(对偶):“两岸阔”“一帆悬”是精整的对仗,意境开阔,形象鲜明,情绪饱满,象征着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情乐观昂扬。
10. 事物的发展是不断进步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约定 牵、拉 离开 你 11.C 12.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13.(1)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2)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 14.乙文告诉我们交友要讲诚信,有礼貌。陈太丘的朋友与他约定中午见面,却失约,还对子骂父,既无信又无礼,元方据理驳斥,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丙文告诉我们交友要重情义,不背叛。荀巨伯在朋友病重有危险时,坚决不离开,甚至愿意用自己的生命代替朋友的生命,他的义举感动了贼寇,保全了郡城和朋友。
15. 散曲(元曲) 《世说新语》 16. 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回头看 17.(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 18.D
19.C 20. 约定 牵,拉 离开 你 21.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22.(1)(友人)过了中午也没有来,陈太丘便舍弃友人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2)朋友身体有病,不忍离开他,宁愿用我的生命代替友人的生命。 23.甲文,陈太丘与朋友约定时间出行能够做到,可见:做人交友要讲求诚信的道理。乙文,朋友有病,哪怕大敌当前,荀巨伯也不愿舍弃他,可见:交友应有情有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