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卓越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检测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C(石墨,s)=C(金刚石,s),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凡是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凡是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D.化学反应一定伴有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未必就是化学反应
2.中国首条“生态马路”在上海复兴路隧道建成,它运用了“光触媒”技术,在路面涂上一种光催化剂涂料,可将汽车尾气中45%的NO和CO转化成N2和CO2 : 2NO+2CON2+2CO2 ΔH<0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降低温度能使v(正)增大,v(逆)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B.增大压强能使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增大
C.使用光催化剂能增大NO的转化率
D.使用光催化剂能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3.T℃,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CaO后,将减小
B.升高温度,该反应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D.将密闭容器体积缩小为原来一半,再次平衡后,的浓度增大为原来2倍
4.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H3(g)=N2(g)+3H2(g),向其中通入氩气,反应速率加快
B.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减小,反应速率减小
C.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小
D.100mL2mol L-1的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的速率不变
5.下列有关碰撞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的活化分子的数目越多,反应速率越快
B.反应物的分子的每次碰撞都能发生化学反应
C.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就是活化能
D.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
6.在一定温度下,某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其反应过程对应的能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Ea为逆反应活化能,E为正反应活化能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ΔH=Ea’-Ea
C.所有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高于或等于所有分子的平均能量
D.温度升高,逆反应速率加快幅度大于正反应加快幅度,使平衡逆移
7.COS(结构式为O=C=S)是煤气中主要的含硫杂质之一,煤气燃烧后含硫杂质会转化成SO2从而引起大气污染。利用H2还原法脱除煤气中COS可能使工业气体总含硫量降至环保要求,相关反应为H2(g)+COS(g)=H2S(g)+CO(g)。已知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如表所示。则该反应的△H为
化学键 H—H C=O C=S H—S CO
E/kJ·mol-1 436 745 577 339 1072
A.+8kJ·mol-1 B.-8kJ·mol-1 C.+347kJ·mol-1 D.-347kJ·mol-1
8.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 ΔH <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Ⅰ表示的是t1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图Ⅱ表示的是t1时刻增大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图Ⅲ表示的是温度对平衡的影响,且乙的温度高于甲的
D.图Ⅲ表示的是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压强较高
9.CO用于处理大气污染物,在催化剂作用下该反应的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总反应的催化剂为
B.稳定性:
C.反应①和反应②均为放热反应
D.总反应的
10.利用含碳化合物合成燃料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方法,已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曲线I和曲线II分别表示不使用催化剂和使用催化剂的两种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
B.加入催化剂,改变活化能,该反应的变小
C.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D.如果该反应生成液态,则减少
11.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两支试管分别盛有和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同时各加的草酸溶液 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紫色消失更快 其他条件相同,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B 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发生反应 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 将充满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 气体红棕色加深
D 向溶液中加入溶液,萃取分液后,向水层滴入KSCN溶液 溶液变成血红色 与I-所发生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A.A B.B C.C D.D
12.已知反应,实验测得该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时,CO的平衡转化率如图所示,则横坐标可能是
A.温度 B.催化剂 C.压强 D.CO的浓度
13.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说法正确的是
A.的燃烧热是,则:
B.已知液态肼和足量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时放出的热量,则:
C.,则含的稀溶液与过量浓硫酸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D.,在密闭容器中充入,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
14.一定条件下,向容积均为的两个恒温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发生反应: ,达平衡后获得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容器编号 起始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mol 达到平衡的时间/min 达到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
CO
① 1 4 0 0 放出热量
② 2 8 0 0 放出热量
A.①中反应达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80% B.平衡时:①=②
C.达到平衡的时间:①>② D.反应②中,
15.已知如下热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③
④
高氯酸铵是发射火箭的固体能源,发生爆炸的反应如下:
可表示为
A. B.
C. D.
16.甲醇作为新型清洁可再生燃料,可通过反应:来合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的燃烧热()依次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若产物为,相应的焓变为,则
C.相同条件下,完全燃烧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少
D.若反应的焓变为,则
17.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CO均为大气污染物。有一种催化转化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TS表示过渡态,图示涉及的物质均是气体),整个过程发生三个基元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化学反应的决速步为反应②
B.的稳定性低于(g)
C.使用更高效的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和焓变
D.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8.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制氢方法,其流程图如图:
反应Ⅰ:SO2(g)+I2(g)+2H2O(l)=2HI(aq)+H2SO4(aq) ΔH1=-213kJ mol-1
反应Ⅱ:H2SO4(aq)=SO2(g)+H2O(l)+O2(g) ΔH2=+327kJ mol-1
反应Ⅲ:2HI(aq)=H2(g)+I2(g) ΔH3=+172kJ mol-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化
B.SO2和I2对总反应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C.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2H2O(l)=2H2(g)+O2(g) ΔH=+268kJ mol-1
D.该过程降低了水分解制氢反应的活化能,但总反应的ΔH不变
19.二氧化碳氧化乙烷制备乙烯,主要发生如下两个反应:
I.
II.
向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3mol和2mol,不同温度下,测得5min时(反应均未达到平衡)的相关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温度/℃ 400 500 600
乙烷的转化率/% 2.2 9.0 17.8
乙烯的选择性/% 92.6 80.0 61.8
注:乙烯的选择性。
A.其他条件不变,平衡后及时移除,可提高乙烯的产率
B.其他条件不变,增大投料比投料,平衡后可提高乙烷的转化率
C.500℃时,0~5min内I的平均反应速率
D.反应活化能:I<II
二、多选题
20.已知完全燃烧7.80g乙炔气体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时,释放389.9kJ的热。下列有关乙炔气体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B.
C.
D.
三、填空题
21.根据热化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填空:
(1)煤燃烧的反应热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计算得到:a.煤在充足的空气中直接燃烧;b.先使煤与水蒸气反应得到氢气和一氧化碳,然后使得到的氢气和一氧化碳在充足的空气中燃烧。这两个过程涉及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2)图甲为常温常压下和完全反应生成和NO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该反应为 (填“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请写出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3)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键,已知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键能为,键能为,试写出和反应生成的热化学方程式: 。
(4)已知:①
②
试出即电离的热化学方程式 。
22.已知A(g)+B(g) C(g)+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 700 800 830 1000 1200
平衡常数 1.7 1.1 1.0 0.6 0.4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ΔH 0(填“<”“>”或“=”)。
(2)830℃时,向一个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的A和0.80mol的B,如反应初始6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3mol L-1 s-1,则6s时c(A)= mol L-1,C的物质的量为 mol;若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如果这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mol氩气,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
(3)一定温度下,能判断该反应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同时消耗nmolC
②A的转化率不变
③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4)1200℃时,C(g)+D(g) A(g)+B(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
四、解答题
23.盐酸与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回答下列问题:
(1)A的仪器名称为 。
(2)实验操作过程中,实验数据如下表:
温度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 终止温度
HCl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29.4
2 27.0 27.4 27.2 31.2
3 25.9 25.9 25.9 29.4
4 26.4 26.2 26.3 29.7
上述实验中温度变化的平均值为 ℃,若近似认为稀盐酸与溶液的密度均为,反应所得溶液的比热容,则中和热的数值为 (保留1位小数)。
(3)假定该学生的操作完全同上,实验中改用盐酸跟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或“不相等”)。
(4)若将一定量的稀氨水、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分别和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则、、的大小关系为 。
24.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要对能源结构进行转型,研究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1)CO2加氢对实现“碳中和”有重大意义。CO2加氢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反应Ⅰ:CO2(g)+3H2(g)CH3OH(g)+H2O(g) △H1=-24.7kJ/mol
反应Ⅱ:CO2(g)+H2(g)CO(g)+H2O(g) △H2=+35.7kJ/mol
反应Ⅲ:CO2(g)+3H2(g)CH3OCH3(g)+H2O(g) △H3=-60.8kJ/mol
CO2催化加氢体系中,部分反应的lnKp与温度(T)关系如图所示:
①300K时,反应进行趋势最大的是 (填“Ⅰ”、“Ⅱ”或“Ⅲ”)。
②2CH3OH(g)CH3OCH3(g)+H2O(g) △H= kJ/mol。
③在一定条件下,反应Ⅱ的正逆反应速率方程:v(正)=k正x(CO2)x(H2),v(逆)=k逆x(CO)x(H2O)(k正、k逆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x为物质的量分数)。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k正增大的倍数 k逆增大的倍数(填“>”、“<”或“=”)。
(2)生物质是清洁的可再生资源。在生物质气化过程中,发生以下反应:
CxHyOz(生物质)合成气(CO+CO2+H2)+焦油
反应Ⅳ.C(s)+H2O(g)CO(g)+H2(g) △H4=+131.7kJ/mol
反应Ⅴ.C(s)+CO2(g)2CO(g) △H5=+167.4kJ/mol
反应Ⅵ.CO(g)+H2O(g)CO2(g)+H2(g) △H6=-35.7kJ/mol
控制反应体系总压为200kPa、水蒸气分压为20kPa,其他条件相同,温度对气体产率影响如图所示:
①若保持温度与总压不变,调高水蒸气分压,则反应V平衡常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体系中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从平衡移动角度分析温度高于750℃后H2平衡产率几乎不变的原因为 。
③温度为700℃时,反应Ⅵ平衡常数Kp= (用分压替代平衡常数中的物质的量浓度)。
参考答案
1.D
2.D
3.B
4.B
5.D
6.D
7.A
8.C
9.D
10.D
11.C
12.C
13.B
14.B
15.A
16.D
17.D
18.C
19.C
20.BC
21.(1)
(2) 放热
(3)S(s)+3F2(g)═SF6(g) ΔH=-1220 kJ/mol
(4)HF(aq)H+(aq)+F-(aq) ΔH=-10.4 kJ/mol
22. < 0.022 0.09 80% 80% ② 2.5
23.(1)玻璃搅拌器
(2) 3.4 -56.8
(3)相等
(4)
24.(1) Ⅲ -72.2 >
(2) 不变 增大 升高温度,反应Ⅳ平衡正向移动,H2平衡产率增大,而反应VI平衡逆向移动,H平衡产率减小,二者变化程度相近 11.25(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