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部分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乳酸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乳酸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B.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和二氧化碳
C.乳酸菌与醋酸菌的代谢类型相同
D.在泡菜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醋酸菌
2.溶酶体是主要分布于动物细胞内的一种细胞器,对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溶酶体表面输出胆固醇的转运蛋白功能缺陷,引起C型尼曼氏病,患者小脑功能失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自噬的过程与溶酶体密切相关
B.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合成的场所是游离的核糖体
C.溶酶体内水解酶的合成与线粒体无关
D.C型尼曼氏病患者体内胆固醇会在溶酶体内大量贮积
3.核小体是染色质组装的基本结构单位,每个核小体包括200bp左右DNA进一步扭曲盘绕形成的超螺旋和一个组蛋白八聚体以及一分子的组蛋白H1。下列有关核小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B.一般情况下,真核细胞中存在核小体
C.在分裂过程中,核小体的数量不会发生变化
D.核小体中的组蛋白在细胞质合成后经核孔的选择作用进入细胞核
4.液泡膜ATP酶(V - ATPase)和液泡膜焦磷酸酶(V - PPase)是液泡膜上两种含量丰富的蛋白质。研究表明,在逆境胁迫下,提高液泡膜上V - ATPase和V - PPase的活性,能够增加H+电化学势梯度,有利于提高植物抵御干旱、盐胁迫的能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V—PPase体现了蛋白质具有运输、催化功能
B.V - ATPase活性增强会使液泡的吸水能力减弱
C.图中4种转运蛋白都具有专一性
D.干旱时植物通过增加液泡中盐浓度抵抗逆境胁迫
5.人工合成DNA的直接原料是dNTP(脱氧核苷三磷酸)。其合成路径如下:核糖核苷二磷酸(NDP,其中N代表A、G、C、U)在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催化下被还原为脱氧核糖核苷二磷酸(dNDP),随后dNDP与ATP反应生成dNTP,并伴随产生ADP。下列关于dN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个dNDP的合成需消耗1分子ATP
B.dNTP形成过程中伴随着磷酸基团的转移
C.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的形成途径完全相同
D.dNTP需脱去一个磷酸基团才能添加到子链的3'端
6.下列说法不属于克隆的是( )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出杂种植株
B.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C.利用核移植技术培育出克隆动物
D.利用胡萝卜茎尖组织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脱毒苗
7.果酒、果醋发酵的实质是细胞代谢过程中物质的转化过程,下图是传统果酒和果醋发酵过程中的物质转化(①~⑧表示物质转化过程)。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过程①②③发生的场所不同
B.与①②相比较,①③过程产生的能量更多
C.酵母菌和醋酸杆菌的增殖方式不同
D.①③过程与⑥过程的区别是糖源和氧气是否充足
8.小麦是C3植物,玉米是C4植物,为探究两种植物在不同CO2浓度下光合作用大小,研究者检测了不同条件下两者的CO2固定量,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浓度范围内,小麦的CO2固定量与外界CO2浓度呈正相关
B.CO2浓度在720mg·L-1时,玉米和小麦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不同
C.CO2浓度大于360mg·L-1后,玉米不再固定CO2而小麦还能固定CO2
D.C4植物比C3植物更能有效地利用低浓度CO2,可能是暗反应有关的酶活性更高
9.细胞会经历生长、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等生命进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变大,部分酶活性降低
B.细胞凋亡过程中始终有膜封闭,不会引起炎症
C.癌变细胞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合成代谢超过分解代谢
D.细胞分化使得细胞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但遗传物质不变
10.富湾绿豆烧酒,香醇甜美,久享盛誉,其色宛如绿豆汤,制作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蒸稻壳不仅可以去除稻壳中残留的农药、霉烂味还能杀灭一部分杂菌
B.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温度一般控制在30~35℃
C.扩大培养需要采用液体培养基,对培养基灭菌常采用干热灭菌
D.绿豆烧酒的生产流程中,因为没有严格的灭菌操作,发酵过程很容易受杂菌污染
11.研究人员利用石油污染滩涂土壤筛选高效降解石油细菌,进行如下图所示的操作(① - ⑤表示不同的菌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成分的唯一不同是后者含有琼脂
B.甲过程采用的接种方法可用于菌体计数,但结果通常偏小
C.菌落①中菌体因不能分解石油而无降解圈产生,其生长不需要碳源
D.乙过程选择菌落③接种到石油培养基,可根据石油剩余量进行降解能力评估
12.下图为动物细胞培养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步骤①→②通常需要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对动物组织进行处理
B.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应通入适量的CO 以维持细胞培养液的pH值
C.步骤③是传代培养,培养基中通常需要加入血清等天然成分
D.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均贴附在培养瓶的瓶壁上生长
13.下列有关治疗性克隆、生殖性克隆和设计试管婴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治疗性克隆、生殖性克隆和设计试管婴儿均通过克隆技术获取胚胎
B.与普通试管婴儿相比,设计试管婴儿无需将胚胎植入母体子宫孕育
C.与异体器官移植相比,治疗性克隆的优点是避免了免疫排斥反应
D.与生殖性克隆相比,治疗性克隆不涉及伦理问题,可大力推进发展
二、多选题
14.甘薯具有自交不育和杂交不亲和性,这使甘薯生产和育种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工程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B.利用培养的愈伤组织进行诱变育种,可以显著提高基因突变率,定向获得有用的突变体
C.利用原生质体的融合实现体细胞杂交,可以克服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充分利用遗传资源
D.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育脱毒苗,能使植株具备抗病毒的能力,同时使产品质量得到提高
15.科学家发现,蜗牛消化道提取液可用来处理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从而得到原生质体便于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等操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蜗牛消化道提取液可能含有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用来去除植物的细胞壁
B.处理后获得的原生质体可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导融合
C.融合后的杂种细胞可直接分裂形成愈伤组织
D.原生质体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16.现有一长度为3 000个碱基对(bp)的线性DNA分子,用限制酶切割后进行凝胶电泳,使降解产物分开。用酶H单独酶切,结果如图1;用酶B单独酶切,结果如图2;用酶H和酶B同时酶切,结果如图3.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酶B和酶H有相同的识别并切割位点
B.酶H在该DNA分子上有2个识别并切割的位点
C.酶B和酶H同时切割时,有3个识别并切割的位点
D.酶B和酶H同时切割后,能够产生完全相同的DNA片段
三、解答题
17.科研人员从变质豆浆中分离出腐败菌,并研究乳酸链球菌素对腐败菌的抑制效果,以为豆浆保质提供依据。请结合研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将2种市售豆浆A、B和自制豆浆在无菌操作台上分别装入已灭菌的250mL三角瓶中,密封、37℃条件下,放置7d后,豆浆变质。取变质的豆浆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到细菌培养基上,一段时间后,统计各培养基上菌落种类和数量,结果如表:
细菌序列 菌落特征 菌落直径/mm 菌落数/个
豆浆A 豆浆B 自制豆浆
S1 表面有白色绒毛,圆形边缘不规则 5 5 3 7
S2 白色,表面无绒毛,有白色液滴 1-2 18 11 24
S3 白色,表面无绒毛,如同黄色液斑 20-30 11 7 15
从3个样品中各取1mL变质豆浆,用 进行适度稀释后,取0.1mL样品液滴加到细菌培养基表面,用 (此工具常使用前采用 法进行灭菌)使之分布均匀。表中统计的菌落数比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 ,这是因为 。细菌培养基通常利用 法进行灭菌;
(2)区分菌落种类的依据是 。统计菌落时要每隔24h观察统计一次,直到各类菌落数目稳定,以防止因培养时间不足而导致遗漏菌落的种类和数目。
(3)以自制的新鲜豆浆为材料,经相应处理后,在37℃下放置35d后,统计豆浆中腐败菌数量,结果如图。
乳酸链球菌素是一种多肽。 为有效防止豆浆腐败,在生产中乳酸链球菌素的添加量应控制在 mg·kg-1左右;结果表明,最不能耐受乳酸链球菌素的细菌是 (填序号)。
18.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根瘤菌侵入豆科植物根内可引起根瘤的形成,根瘤中的根瘤菌具有固氮能力。为了寻找抗逆性强的根瘤菌,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从盐碱地生长的野生草本豆科植物中分离根瘤菌;选取该植物的茎尖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获得试管苗(生根试管苗);在实验室中探究试管苗根瘤中所含根瘤菌的固氮能力。回答下列问题。
(1)取豆科植物的茎尖作为外植体,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以获得豆科植物的试管苗。外植体经诱导形成试管苗的流程是:外植体愈伤组织试管苗。其中①表示的过程是 ,②表示的过程是 。由外植体最终获得完整的植株,这一过程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
(2)研究小组用上述获得的纯培养物和试管苗为材料,研究接种到试管苗上的根瘤菌是否具有固氮能力,其做法是将生长在培养液中的试管苗分成甲、乙两组,甲组中滴加根瘤菌菌液,让试管苗长出根瘤。然后将甲、乙两组的试管苗分别转入 培养液中培养,观察两组试管苗的生长状况,若甲组的生长状况好于乙组,则说明 。
(3)从豆科植物的根瘤中分离根瘤菌进行培养,可以获得纯培养物,此实验中的纯培养物是 。若实验获得一种具有良好固氮能力的根瘤菌,可通过发酵工程获得大量根瘤菌,用于生产根瘤菌肥。根瘤菌肥是一种微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微生物肥料的作用是 (答出2点即可)。
19.非洲狼尾草光合效率高,为培育高光合效率的水稻新品种,研究人员将粳稻与非洲狼尾草的原生质体融合并培育出杂种幼苗,如图1。研究人员同时开展了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对原生质体融合率的影响实验(已知PEG浓度较高时对细胞具有毒害作用),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异源融合率是指不同种的原生质体发生融合的概率)。回答下列问题:
(1)原生质体融合完成的标志是 ,④过程与动物细胞培养相比不需要加入 ,⑤过程是再分化,其实质是 。和传统杂交技术相比,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优点是 。
(2)在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前,需 ,方法是 。诱导粳稻与非洲狼尾草的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除用PEG处理外,还有 (答两点)等具体方法。实现原生质体融合的细胞学基础是 。
(3)分析图2能够得出不同PEG浓度下同源融合率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异源融合率。若想要进一步确定诱导粳稻与非洲狼尾草原生质体融合的最佳PEG浓度,实验思路是: 。
(4)已知非洲狼尾草正常体细胞内有m条染色体,粳稻正常体细胞内有n条染色体,则融合后形成的杂种细胞经诱导可形成 组织团块,这称为愈伤组织,进一步培育成“非洲狼尾草—粳稻”植物新品种,其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 条染色体。
20.如图是制备单克隆抗体A的流程图。
(1)图中制备抗体A的过程中,用到的生物技术主要有 (答出两点)。
(2)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 。利用 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在特定组织中成像的技术,可定位诊断肿瘤等疾病。
(3)图中,细胞Ⅰ的名称为 ;第一次、第二次筛选的目的分别是 、 。
21.葡萄糖异构酶(GI)在工业上用于生产高果糖浆,但其最适pH偏高,不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研究发现,将葡萄糖异构酶的184位的天冬酰胺(Asn)替换成天冬氨酸(Asp)后,最适pH下降了1个单位,更适合工业化生产条件,如图表示改造葡萄糖异构酶基因(GI基因)及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将葡萄糖异构酶的184位的天冬酰胺(Asn)替换成天冬氨酸(Asp),需要对GI基因的基本单位进行 (填“增添”“缺失”或“替换”),这种技术操作属于 工程。
(2)改造葡萄糖异构酶基因时,PCR1和PCR2 (答“能”或“否”)在同一反应体系中进行,原因是 。质粒pCLY11中neor的作用是 。PCR3反应体系中需要加入的引物是 。
(3)若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细胞内,一般先用 处理大肠杆菌细胞。微生物通常作为基因工程受体细胞的优点有 (答出两点即可)。培养基中应加入新霉素,经过培养、筛选获得工程菌株,所选的工程菌菌落应呈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B B A D C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B C BD BC ABD
17.(1) 无菌水 涂布器 灼烧灭菌 少 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只形成了一个菌落 高压蒸汽灭菌
(2)菌落的形状、隆起程度和颜色等
(3) 250 S3
18.(1) 脱分化 再分化 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
(2) 无氮 接种到试管苗上的根瘤菌具有固氮能力
(3) 根瘤菌单菌落 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作物的产量
19.(1) 再生出细胞壁 血清等天然成分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培育植物新品种
(2) 除去细胞壁 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 电融合法、离心法、高Ca2+-高pH融合法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3) 大于 在PEG浓度为30%~40%范围内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其中异源融合率最高的PEG浓度即为最适融合浓度
(4) 不定形的薄壁 2(m+n)
20.(1)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
(2) 能准确地识别抗原的细微差异,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且可以大量制备 同位素
(3) B淋巴细胞 获得杂交瘤细胞 获得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21.(1) 替换 蛋白质
(2) 否 引物2和引物3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双链,影响与模板正常配对 便于重组DNA分子的筛选 引物1和引物4
(3) Ca2+ 微生物具有生理结构和遗传物质简单、生长繁殖快、对环境因素敏感和容易进行遗传物质操作等优点 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