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秋)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17秋)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08 10:1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 本 信 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苏教版
年级 六年级上册
单元名称 第2单元《遗传与变异》
单元主题 生命密码侦探社——探索遗传与变异的奥秘
课时安排 3课时
一、单元主题
生命密码侦探社——探索遗传与变异的奥秘
二、单元大情景
“生命科学侦探团”招募计划
学生化身“遗传侦探”,通过三阶段任务破解生命密码:
1.任务1:家族特征解密(对应《生物的遗传》)→ 建立家族特征档案库
2.任务2:变异现象追踪(对应《生物的变异》)→ 分析生物多样性成因
3.任务3:基因密码破译(对应《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 设计未来生物改良方案
最终成果:发布《生命密码解密报告》,举办“生命科学博览会”。
三、课程标准分析
核心概念 8.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学习内容 8.5 生物体的遗传信息逐代传递,可发生改变
学段目标 (5-6年级) ①描述子代与亲代的相似与差异;
②通过化石等资料分析生物进化现象;
③设计实验探究遗传规律(如孟德尔豌豆实验)。
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生物的遗传》《生物的变异》《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这3课。围绕生物特征的传递与变化展开,引导学生从现象观察逐步深入到科学本质的探究,形成对生命延续规律的完整认知。
(一)第5课《生物的遗传》
1.核心内容:
(1)通过对比自身与父母的特征(如脸型、耳垂、卷舌能力),归纳“子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
(2)拓展到动植物案例(如狗、猫、豌豆),验证遗传的普遍性。
(3)建立概念:遗传是生物子代与亲代在形态、生理、行为上的相似性。
2.关键活动:
(1)“为动植物找家人”:分析照片中亲代与子代的共同特征(如毛色、花纹)。
(2)绘制家族特征图谱,用科学语言描述遗传现象(如“显性性状”)。
(二)第6课《生物的变异》
1.核心内容:
(1)探究同种生物个体间的差异(如人类双胞胎、不同品种大米、多色三叶草)。
(2)区分可遗传变异(基因改变)与不可遗传变异(环境影响,如用眼不当导致的近视)。
(3)建立概念:变异是生物子代与亲代或同代个体间的差异。
2.关键活动:
(1)“大米分类实验”:观察颜色、形状、透明度差异,理解变异多样性。
(2)辩论“变异利弊”:结合农业案例(如抗虫棉育种),分析变异对生物适应的意义。
(三)第7课《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
1.核心内容:
(1)科学史探究:孟德尔豌豆实验(红花/白花杂交揭示显隐性遗传规律)。
(2)现代科学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沃森与克里克模型)如何存储遗传信息。
(3)人工干预变异:辐射育种、杂交水稻等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2.关键活动:
(1)模拟“孟德尔实验”:用彩色豆子模拟基因组合,计算子代性状概率。
(2)设计“未来作物”:结合遗传变异原理,绘制抗病小麦改良方案。
(四)课际逻辑关系
1.纵向递进:
(1)现象层(《生物的遗传》《生物的变异》)→ 机制层(《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
(2)从生活实例抽象出概念,再深入到分子生物学原理,符合“经验→抽象→本质”的认知规律。
2.概念互补:
遗传与变异构成对立统一的生命基本特征:
(1)遗传维持物种稳定性(“种瓜得瓜”)。
(2)变异推动生物多样性(“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3.能力进阶:
观察描述(课1)→ 对比归纳(课2)→ 实验验证与工程应用(课3)。
五、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解释遗传变异现象,举例说明DNA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科学思维 设计对比实验验证显隐性遗传规律(如用彩色豆子模拟基因组合)
探究实践 制作DNA双螺旋模型;撰写《杂交水稻改良方案》
态度责任 辩证看待基因技术(如转基因食品),树立科技伦理意识
六、学情分析
1.认知基础:已知“孩子像父母”现象,但对基因、DNA等微观概念模糊。
2.学习难点:显隐性遗传的抽象规律;变异对进化的长期影响。
3.兴趣点:侦探角色扮演、DNA模型制作、辩论转基因利弊。
七、活动设置
课时 活动主题 活动目标 达成方式(含跨学科融合)
第5课 家族特征档案馆 统计亲代-子代特征,归纳遗传规律 数学:绘制特征比例饼图
信息技术:用“家族树”APP整理数据
第6课 变异侦探室 对比同种生物差异,分类变异类型 科学+美术:制作“玉米粒变异图谱”
语文:撰写《假如没有变异》科幻短文
第7课 基因密码破解行动 模拟孟德尔实验,理解DNA结构 工程:用扭扭棒制作DNA双螺旋模型
辩论赛:“转基因技术利大于弊?”(道德与法治融合)
八、教学方法
1.PBL项目驱动:以“设计抗病小麦”为终任务,分解为遗传分析→变异筛选→基因改良子任务。
2.可视化建模:用乐高拼装染色体模型,演示基因分离与重组(显性黄色块/隐性绿色块)。
3.争议性议题讨论:围绕“是否应编辑人类基因”,开展角色扮演(科学家、伦理学家、患者)。
九、学习方法
1.类比学习:
将DNA双螺旋类比为“旋转楼梯”,碱基配对类比为“锁与钥匙”。
2.论证探究:
收集双胞胎案例(同卵/异卵),用证据辩论“遗传与环境的权重”。
十、评价策略
(一)单元总体评价策略
类型 内容(占比)
过程性评价(60%) 活动记录册+实验报告
终结性评价(40%) 《未来生物设计展》答辩
(二)分活动评价表
活动1:家族特征档案馆(对应《生物的遗传》)
特征统计 记录自身与父母1项相似特征 对比3组特征(耳垂、卷舌等) 分析隔代遗传案例(如像祖父母)
数据呈现 手绘简单家族树 用Excel绘制遗传比例饼图 计算显性性状概率(如75%能卷舌)
科学表达 用“遗传”解释1个现象 结合“显性/隐性”描述特征传递 制作《人类遗传漫画》解释复杂案例
活动2:变异侦探室(对应《生物的变异》)
实验操作 完成玉米粒颜色分类 设计对比实验(光照对叶形影响) 提出“太空辐射育种”创新方案
分类逻辑 区分2类变异(可遗传/不可遗传) 用维恩图展示变异类型交叉关系 论证“白化病”属于可遗传变异
社会责任 列举1个变异利弊案例 分析转基因作物争议 撰写《生物多样性保护倡议书》
活动3:基因密码破解行动(对应《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
模型建构 用扭扭棒制作DNA双螺旋模型 标注碱基配对(A-T、C-G) 动态演示基因复制过程(定格动画)
实验推理 复现孟德尔豌豆实验(红花+白花) 统计子代花色比例(3:1) 设计多基因杂交实验(如花色+株高)
科技伦理 说出1条基因技术风险 对比克隆技术利弊 组织“基因编辑婴儿”模拟听证会
十一、作业设计
活动1:家族特征档案馆
基础作业 记录自身与父母3个相似特征 1项特征正确 2项特征+简单描述 3项特征+科学术语(如“显性性状”)
提升作业 统计家族10人“耳垂分离”比例 记录数据 计算比例+作图 分析隔代遗传案例
拓展作业 制作《人类遗传漫画》 1个案例 2个案例+插图 3个案例+科学原理解释
活动2:变异侦探室
基础作业 收集5种不同颜色玉米粒并分类 按颜色分类 标注变异类型 设计“抗虫玉米”育种方案
提升作业 撰写《变异利弊报告》 列举1利1弊 结合案例说明2项 提出“趋利避害”策略
拓展作业 拍摄“校园植物变异图鉴”微视频 展示3种植物 解说变异成因 分析变异对生态系统影响
活动3:基因密码破解行动
基础作业 制作DNA双螺旋模型(材料自选) 结构完整 标注碱基配对 添加“基因突变”动态效果
提升作业 设计“沙漠节水作物”基因改良方案 描述1种特性(如耐旱) 说明遗传原理 评估生态风险
拓展作业 撰写《未来基因医院》科幻短文 200字描述基因治疗 400字+技术伦理分析 600字+社会影响论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