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秋)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17秋)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08 10:1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 本 信 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苏教版
年级 六年级上册
单元名称 第4单元《探索宇宙》
单元主题 星际探险家——从太阳系到深空的科学征程
课时安排 4课时
一、单元主题
星际探险家——从太阳系到深空的科学征程
围绕宇宙层级认知(太阳系→恒星→星系→深空探索),引导学生建立空间尺度概念,培养工程思维与科学探索精神。
二、单元大情景
“中国航天局少年宇航员训练计划”
学生化身“预备宇航员”,完成四项任务:
1.任务1 太阳系建模师(《太阳系大家族》)→ 构建太阳系模型
2.任务2 星空观测员(《观察星空》)→ 破解星座运动密码
3.任务3 火箭工程师(《冲出地球》)→ 设计反冲推进装置
4.任务4 深空策划官(《探索宇宙》)→ 论证火星移民方案
最终成果:举办“宇宙探索科技博览会”,发布《深空探索白皮书》。
三、课程标准分析
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9.宇宙中的地球; 核心概念13.工程设计与物化
学习内容 9.5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3.3 工程是设计方案物化的结果
学段目标 (5-6年级) ①描述太阳系结构; ②用模型说明宇宙层级关系; ③分析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
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太阳系大家族》《观察星空》《冲出地球》《探索宇宙》4课,以宇宙认知为主线构建“由近及远、由认知到实践”的知识体系。
《太阳系大家族》对应《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宇宙中的地球”核心概念--学习内容9.1(地球是一颗行星)。旨在探究太阳系结构(太阳、八大行星、卫星等),通过数据对比(如行星大小、轨道位置)建立空间尺度概念。并尝试制作太阳系模型,分析行星分类(类地行星/气态巨行星)。
《观察星空》对应《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学习内容9.5(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核心内容为辨识四季显著星座(如北斗七星、猎户座),理解恒星视运动规律(北极星定位、星座周年变化)。并尝试使用使用星图软件模拟星空,记录星座位置变化规律。
《冲出地球》对应《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学习内容9.6(太空探索拓展认知)。通过梳理人类航天史(从加加林到中国空间站),分析火箭原理与技术突破(如多级推进、轨道计算)。并尝试动手设计水火箭模型,探究反冲力与飞行轨迹的关系。
《探索宇宙》对应《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学习内容13.3(工程是设计方案物化的结果)。核心内容为探讨深空探测意义(寻找地外生命、开发资源),反思科技伦理(如太空垃圾治理)。辩论“载人航天的必要性”,设计未来火星基地方案。
四课按“知识基础→能力进阶→价值升华”递进:
1.认知层级:
太阳系(行星尺度)→ 恒星与星座(星系尺度)→ 航天技术(工程应用)→ 宇宙探索(伦理反思)。
2.能力发展轴:
模型建构(《太阳系》)→ 观测分析(《观察星空》)→ 工程设计(《冲出地球》)→ 批判思维(《探索宇宙》)。
核心素养贯穿:
科学观念(天体规律)→ 探究实践(观测/制作)→ 态度责任(科技伦理)。
五、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描述太阳系结构、星座运动规律; 解释火箭反冲原理
科学思维 用数据对比行星大小; 推演星座周年变化规律; 论证深空探测可行性
探究实践 制作太阳系比例模型; 使用星图软件记录数据; 设计水火箭并优化
态度责任 分析中国航天成就; 撰写《太空环保倡议书》
六、学情分析
1.认知基础
(1)已知地球公转/自转(五年级)
(2)对星座有生活认知(北斗七星传说)
2.学习难点
(2)抽象理解宇宙尺度(光年概念)
(2)火箭推进原理的力学转化
3.兴趣点
(1)中国航天视频(神舟发射)
(2)角色扮演(宇航工程师)
七、活动设置
(一)活动1:太阳系比例大师(《太阳系大家族》)
1.目标:用比例模型呈现行星大小与距离
2.达成方式:
(1)数学计算:以1:10亿比例换算行星数据(地球直径=1.2cm绿豆)
(2)跨学科:操场标记行星位置(水星距“太阳”4.3米→海王星453米)
(二)活动2:北斗导航计划(《观察星空》)
1.目标:分析北斗七星季位移规律
2.达成方式:
(1)技术融合:Stellarium软件对比春/冬同一时间北斗位置
(2)地理实践:夜间定向(用北斗找北极星)
(三)活动3:火箭推力实验室(《冲出地球》)
1.目标:探究水量对水火箭射程影响
2.达成方式:
(1)工程实验:控制变量(水量200ml/400ml/600ml),测量飞行距离
(2)数据可视化:绘制“水量-射程”折线图
(四)活动4:火星移民听证会(《探索宇宙》)
1.目标:论证火星基地可行性
2.达成方式:
(1)角色辩论:正方(资源开发)VS 反方(伦理风险)
(2)艺术融合:绘制《未来火星城》概念图
八、教学方法
1.PBL项目驱动
任务卡推进:发布“火箭优化挑战卡”(要求射程≥20米)
2.争议性问题设计
辩论议题:“是否应投入万亿资金探索火星?”
3.跨学科融合
(1)数学:计算行星轨道比例
(2)语文:撰写《宇航员日记》
九、学习方法
1.合作探究
4人小组分工:数据员(计算比例)、建造师(模型组装)、测试员(火箭发射)、汇报官(成果展示)
2.批判性反思
填写《探索伦理反思表》:“太空采矿是否破坏宇宙生态?”
3.迁移应用
将反冲原理迁移解释“乌贼喷水前进”
十、评价策略
(一)单元总体评价策略
类型 内容(占比)
过程性评价(60%) 实验记录单(30%)+模型作品(20%)+辩论表现(10%)
终结性评价(40%) 《深空探索白皮书》(30%)+单元测验(10%)
(二)分活动评价表
活动1:太阳系比例大师(《太阳系大家族》)
科学观念 标注太阳和3颗行星名称 正确分类行星(类地/气态) 解释行星特征(如金星高温原因)
探究实践 完成模型组装 按比例标注行星大小 添加矮行星带并说明科学意义
科学思维 复述太阳系结构 对比行星数据(如地球与木星直径比) 分析“宜居带”与地球生命的关系
活动2:北斗导航计划(《观察星空》)
科学观念 识别北斗七星形状 用北斗找到北极星 解释四季斗柄指向变化(“斗柄东指,天下皆春”)
探究实践 用星图软件记录1次星座位置 绘制春/冬北斗位置对比图 制作北斗七星运动延时动画
科学思维 描述星座视运动现象 归纳恒星日运动规律 论证地球公转与星座周年变化关联
活动3:火箭推力实验室(《冲出地球》)
科学观念 说明火箭反冲原理 解释多级火箭分离优势 分析中国空间站轨道维持技术
探究实践 安全发射水火箭1次 测试3组水量记录射程数据 优化喷嘴设计提升射程20%
态度责任 列举1项中国航天成就 对比中美火箭回收技术差异 撰写《可重复火箭的环保意义》短文
活动4:火星移民听证会(《探索宇宙》)
科学思维 提出1条火星基地必要性理由 论证3项技术挑战(辐射/水源) 用数据支持移民可行性(如火星土壤种植实验)
探究实践 绘制基地基础功能分区 设计闭环生命支持系统草图 制作3D模型演示能源循环
态度责任 知道太空垃圾危害 设计“太空清洁卫星”概念图 起草《深空探索伦理公约》并组织班级签署
十一、作业设计
活动1:太阳系比例大师
基础作业 绘制太阳系结构图 ★:标注行星名称
★★:补充行星分类标签
★★★:添加轨道倾角数据
提升作业 计算地球与火星模型距离(比例1:10亿) ★:列出计算公式
★★:正确计算结果
★★★:分析实际距离与模型误差原因
拓展作业 设计“柯伊伯带探测”科幻海报 ★:创意构图
★★:融入矮行星科学特征
★★★:提出探测器设计方案
活动2:北斗导航计划
基础作业 记录一周北斗七星位置变化 ★:记录3天位置
★★:绘制轨迹示意图
★★★:分析位移角度与季节关系
提升作业 制作“北极星导航仪”模型(纸盘+指针) ★:模型指示方向
★★:标注方位角刻度
★★★:添加星座定位说明
拓展作业 撰写《古诗词中的北斗》研究报告 ★:引用2首含北斗的诗
★★:分析天文意象与文化关联
★★★:对比古今观星技术演变
活动3:火箭推力实验室
基础作业 列出火箭发射的3个安全事项 ★:写出基础条款(如远离人群)
★★:说明科学原理(如气压风险)
★★★:设计安全演练方案
提升作业 分析水量与射程数据,推导最优公式 ★:记录3组数据
★★:绘制散点图拟合曲线
★★★:用y=kx+b解释变量关系
拓展作业 设计“可回收火箭”原型(乐高/纸模) ★:完成箭体分离结构
★★:模拟垂直着陆
★★★:加入传感器控制程序说明
活动4:火星移民听证会
基础作业 列举火星基地必备的3大系统 ★:写出系统名称(如制氧)
★★:说明功能原理
★★★:分析技术瓶颈(如低温电解水效率)
提升作业 撰写《致未来火星居民的一封信》 ★:表达移民愿景
★★:结合科学事实(如火星日长)
★★★:提出文明存续伦理建议
拓展作业 制作“太空垃圾清理网”动态模型 ★:展示捕获机制
★★:标注材料特性(记忆合金)
★★★:计算轨道拦截成功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