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甘肃省白银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检测
历史试题
2025.0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苏格拉底认为:用豆子拈阄的方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拈阄的办法来雇用一个舵手或吹笛子的人。苏格拉底意在说明雅典( )
A.直接民主存在局限 B.民主政治开始崩溃
C.政府管理弊端凸现 D.民众法治思想淡薄
2.楔形文字源于两河流域,由苏美尔人发明。随着波斯帝国统治范围逐渐涵盖两河流域地区,该文字在波斯帝国境内扎根,成为官方及知识阶层记录经济、政治、宗教事务的工具,王室铭文、法律条文、贸易契约等多以楔形文字书写。据此可知( )
A.波斯文明缺乏创造性 B.两河流域文明主导波斯文化发展
C.波斯帝国文字普及率高 D.文字传播与帝国扩张存在着关联
3.1140年,威尼斯颁布的城市宪章规定,市民有权选举市政官来管理公共事务,商人行会可自主制定贸易规则,教会法庭对城市商业纠纷无审判权。与此同时,城市设立“商业法庭”来处理跨国贸易争端。这反映出当时威尼斯( )
A.借助自治构建新型社会秩序 B.市民阶层主导社会发展方向
C.运用法律制度约束商业行为 D.通过对外扩张积累商业资本
4.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时期,哈里发建立了一个由不同阶层、享有薪俸的官吏们所组成的庞大的官僚体系。官僚机构的最高行政长官被称为“维齐尔”(首相),由哈里发从亲信中选任,权力极大。此外,官僚体系中还设立了主管文书的枢密院、督察院等机构。这些举措旨在( )
A.平衡各阶层的利益 B.提升国家军事实力
C.巩固政教合一制度 D.强化帝国集权统治
5.印加帝国出现了许多“巨石建筑”,如宫殿、庙宇、堡垒、公共澡堂,甚至山区民居的坟墓都以石块垒墙,许多石块重逾数吨。一些石块先用石锤、青铜凿打制,再用沙子打磨,使石块垒砌得严丝合缝,薄刃难入。据此可推知,印加帝国( )
A.金属工具使用较为普遍 B.具备较强社会组织能力
C.建筑技术水平领先世界 D.注重调配国家公共资源
6.自1571年以后,西班牙的马尼拉大帆船横跨太平洋,把墨西哥同菲律宾连接起来,运来的白银被用于购买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印度的高级布以及宝石珍珠等货物。这一现象的出现( )
A.推动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B.反映出三角贸易发展迅速
C.凸显出亚洲商品经济发达 D.使白银成为世界通用货币
7.18世纪前期,对科学和实用技术的迷恋成为法国上流社会生活的一种时尚,不少贵族建立各种实用技术研究会,有的开始在家庭中设置作坊,以便他们的儿子在手工技艺方面受到训练。这一时尚形成的重要背景是( )
A.庄园经济的发展 B.启蒙运动的开展
C.工业革命的兴起 D.民族国家的形成
8.图1为18世纪中期法国大革命前社会结构示意图。从图中信息可推断出当时法国( )
图1
A.社会革命阻力较弱 B.君主专制逐步确立
C.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D.第三等级享有特权
9.1884年2月,英国与葡萄牙签署协议,英国承认葡萄牙对刚果河河口的主权,并约定由两国共同控制刚果河的航运权。这一协议引发了其他列强的强烈谴责。为此,列强在柏林召开国际会议,一致通过了对非洲领土的“有效占领”原则。这反映出当时( )
A.非洲的殖民化程度不断加深 B.英国与葡萄牙结盟主导世界
C.帝国主义侵略方式发生转变 D.欧洲殖民重心转向非洲内陆
10.17世纪起,西班牙和葡萄牙逐渐失去欧洲强国地位,连年战争极大地消耗了两国的国力,拉美地区趁机爆发革命。拿破仑战争期间,两国本土被法国占领。在拉美革命期间,美国、英国提供了重要的帮助。材料可用于说明,拉美独立运动( )
A.受国际环境的影响 B.反映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C.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D.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
11.据统计,1925年,苏联社会生产总产值已达到一战前水平的73%,工业产值为一战前水平的75%,农业产值达到一战前水平的87%。这一成果得益于( )
A.五年计划的实行 B.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
C.苏联模式的形成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2.1947年马歇尔计划实施前,欧洲各国普遍存在“各扫门前雪”的经济重建思路,对跨国经济合作态度消极。随着马歇尔计划的推进,欧洲国家间开始加强贸易往来,出现了煤钢联营等经济合作尝试。这反映出马歇尔计划( )
A.阻滞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 B.消除了欧洲各国间矛盾
C.推动了欧洲经济合作进程 D.削弱了美国的经济霸权
13.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福利国家的福利支出持续膨胀,政府为维持福利体系运转不断增加税收、扩大财政赤字。据统计,部分国家福利开支占GDP比重超过40%,财政不堪重负。福利制度成了政府的“沉重枷锁”。这一现象反映了( )
A.政府财政体系完全崩溃 B.国家治理模式面临新挑战
C.社会公平实现程度不足 D.福利制度与经济发展相悖
14.非洲石油生产国协会成立于1987年1月,截至2011年,该组织已发展至16个成员国,这些成员国几乎控制了非洲全部的油气资源。2024年4月,非洲石油生产国协会表示将劝说全球主要产油国削减产量以提振油价,因为油价已经跌至可能引发一些产油国社会动荡的低位。据此可知,非洲石油生产国协会的成立( )
A.表明非洲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B.有助于提升非洲的政治影响力
C.打破了西方国家对石油资源的垄断 D.体现了世界多极化的初步形成
15.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并规定: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达到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加速全球布局,如美国通用汽车在墨西哥、中国建立生产基地,德国西门子将研发中心迁至印度班加罗尔。这些现象反映出( )
A.世界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 B.发展中国家主导国际规则制定
C.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D.贸易保护主义得以彻底根除
16.中国在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先后提出了彼此呼应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三大全球倡议”,国际社会积极评价这“三大全球倡议”,认为这些倡议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的全球视野和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这表明当代中国( )
A.国家建设方案取得丰硕成果 B.积极推动全球治理模式改革
C.依托区域合作应对霸权主义 D.推动了多边贸易体系的建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垄断组织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出现。列强为了获取更多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加紧对外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这既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也加剧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袁征《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的角度,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的表现。(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认识。(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通过援助欧洲复兴,我们不仅能恢复欧洲经济,更能遏制共产主义的蔓延。美国的经济援助将使欧洲国家重新站立起来,成为抵御苏联扩张的坚实堡垒。
——摘编自【美】哈里·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
美国主导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对社会主义阵营的直接威胁。我们需要建立自己的防御体系,以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安全。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将使我们在军事上形成有力的回应。同时,我们应积极支持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让更多国家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
——摘编自【苏】尼基塔·赫鲁晓夫《赫鲁晓夫言论集》
材料三
我们这些不结盟国家,拒绝卷入大国之间的军事集团对抗。我们主张各国在平等、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发展关系,反对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致力于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整理自1970年第三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文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苏在冷战初期采取的对抗措施。(8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不结盟运动对美苏冷战的影响。(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众多发展中国家纷纷独立。但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上面临诸多难题。在亚洲,一些国家过度依赖国际市场与国际资本,使它们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出口锐减,大量企业倒闭,经济陷入衰退。拉丁美洲多数国家的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依赖少数初级产品出口。同时,为推动工业化进程,拉美国家大量举借外债,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非洲地区由于长期遭受殖民掠夺,基础设施落后,科技教育水平低,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到21世纪初,近一半的非洲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等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共同历史根源。(8分)
(2)针对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4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自然生态的多样性是文明多样性的重要基础。正如黑格尔所说,“地理的基础……是我们不得不把它看作是‘精神’从而表演的场地,它也就是一种主要的而且必要的基础”。孟德斯鸠认为,不同的地理区域具有不同的特点,人为了在这些不同的区域生存、发展,必然形成与具体的气候、资源等条件相适应的不同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制度方式等,形成具有不同特点的多样文明。
——摘编自陈忠《文明多样性:历史趋势与伦理自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2024—2025学年度甘肃省白银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检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A D B A B C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B B C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答案】
(1)表现:亚非拉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出现;资本原始积累加速;商业、航海业及新兴工业部门迅速发展;世界市场雏形出现。(8分,答出四点即可)
(2)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它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这一体系的形成具有双重影响:在积极方面,它密切了全球联系,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交流与技术传播,客观上推动了落后地区的近代化进程;在消极方面,殖民扩张伴随着暴力掠夺,亚非拉地区逐渐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全球经济不平等加剧,同时也激化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从本质上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资产阶级通过殖民扩张实现全球剥削的工具,其形成过程充斥着侵略性与掠夺性。(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8.【答案】
(1)对抗措施:在经济上,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在军事上,美国主导成立北约,苏联牵头成立华约;在外交上,苏联积极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扩大自身影响力;美国则扶持亲美政权,在全球范围内与苏联争夺势力范围;在地缘政治上,美国支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苏联则支持德意志民主共和国。(8分,答出两点即可)
(2)影响: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美苏霸权行径,促使美苏调整了对外政策;提升了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削弱了美苏在全球事务中的主导地位。(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9.【答案】
(1)主要问题:过度依赖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本;产业结构不合理;债务负担沉重;经济发展基础薄弱。(6分)
共同历史根源:长期的殖民统治。(2分)
(2)建议: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经济合作。(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0.【答案】(12分)
示例一
论题:地理环境对古代文明的多元性产生重要影响。(2分)
阐述:地理环境在古代文明的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古代希腊多山且陆地被分割成小块,陆上交通不便,从而形成了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古希腊拥有众多岛屿与曲折的海岸线,为航海贸易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在此基础上,古希腊孕育出璀璨的文化,哲学领域涌现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伟大思想家,他们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黄河、长江流域广阔的平原为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发达的农耕经济促使人口得以大量聚集。为了有效管理庞大的人口与领土,以宗法血缘为基础的君主专制制度逐渐形成。儒家思想倡导的“仁”“礼”等观念,契合了这种政治体制下维护社会秩序的需求,成为维系社会稳定、影响中国数千年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8分)
总之,地理环境从经济基础、政治体制以及文化观念等多方面塑造了古代文明的多元性,是影响古代文明发展走向的重要因素。(2分)
示例二
论题:古代文明的形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2分)
阐述:略。(10分)(“示例”仅作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